教育範文觀後感

作文:觀《天道》有感

本文已影響 2.76W人 

昨晚很久不能入睡,外面仍然一片漆黑,我卻已睡意全無,感覺似乎整夜都沒睡着。

作文:觀《天道》有感

說來也許有些荒唐,讓我無法靜心停止思維進入睡眠的竟是一部電視劇,王志文主演的《天道》,我欣賞裏面的思維方式,更佩服的是它的原著作者,一個不曾耳聞的叫豆豆的作家,就是這樣一個人竟能將文學、哲學、法學、道學、佛學、經濟、政治以及工學、理學,乃至音樂融合在一起,也許談不上博大精深的研究,卻也肯定是能融身其中。而由王志文主演,我覺得他當真把這個形象演得生動透徹,也許是把其作爲偶像的緣由,然又何必追根究底的弄清箇中理由,只要欣賞就足夠了。想到心中竟存有這樣一位偶像,不免生出些許激動。

詩詞歌賦歷來都被作爲文學的精華而被流傳至今,然而,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詩較之詞缺乏一種氣度。在我看來,詩過於溫婉,而詞能顯出一種胸襟,再有魄力的詩較之詞都缺少一點大氣,也許是個人偏見吧。然則無論詩抑或是詞,對我這種三教九流的凡夫俗子而言,大言不慚的談及個人偏見,本身就是對文學的一種褻瀆。

音樂,尤其是至純至美的音樂欣賞,是絕大多數人無福消受的一種境界。同樣抒寫“悲”的意境,一種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慼”,一種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前者充滿了宮廷貴婦的哀怨,後者卻多了一份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飛茲雖是小提琴大師,但他拉的也不是最高境界,炫技了,多了一點匠氣。穆特是心到手沒到,海飛茲是手到心沒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作者豆豆能將小提琴獨奏《流浪者之歌》領悟到如此深刻的境界,那是對生活多高的理解與詮釋。

也許用卑微的文字來形容這種意境本身就屈辱了這種意境。有時候,語言比文字更能表現的真切;而有時候,文字較之語言卻更能入木三分。俗話說:做人要吶於言而敏於行。然而更多時候我卻只有敏於言而吶於行的虛僞與做作,也許去僞存真的難度就在於凡人永遠無法克服那種骨子裏帶有的卑微與庸俗。我本即是衆生,卻又不甘於衆生。聖人之所以聖,不在於他逃離了衆生,而是他能普渡衆生。

回溯自己,突然覺得自己何等渺小,即是平庸,卻又掩飾着平庸;即是浮躁,卻又壓抑着浮躁;即是不滿,卻又隱藏着不滿,缺乏一種大家閨秀的風度,卻又沾滿了小家碧玉的粉氣。“不屑”也並非是常人所能表現的一種心態,它需要本身的修養與知識。然而此時我才意識到,長期以來,我都處於一種極度的不平衡之中,也許這是一種病態的思維,也許就像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鄙視已滲透到骨子裏,他從不與你爭吵,不是因爲遷就與認同或者是膽怯,而是他不屑於跟你爭吵,因爲在他眼裏錯誤的是傳統文化的世俗觀念,而它於他並不是高尚的東西。

很久,一直用個人的思維來理解感情,字裏行間充滿了一種憂鬱與感傷,就像朋友所說,拿起筆來,心不由地就傷感起來。用庸俗匱乏的語言來訴說內心狂亂不羈的情感,儼然有一種世俗卑陋的做作。周圍被一種重重的悲哀籠罩,是對於內心那種極度不平衡的真實寫照。

心是願望,神是境界,上帝給每個人身上塗了一層底色,是與生俱來的,是揮之不去的。我的悲哀也在與此,一種努力想把內心深處的願望變成一種至高無尚的境界的荒誕與無奈,一種想把靈魂之內的平庸修煉成與世無爭的高雅的不恥與妄大。

心,念,欲,也許哪一種思維於我而言都是一種錯誤,近乎一種被動的悲觀。神與聖是美好的象徵,而念與欲被冠於世俗的稱號,然孰聖孰凡,孰雅孰庸?你,我,行走於人羣,如秋風掃落葉般,其實,追求,努力,用一顆虔誠的心對待,佛,不需要每個人都能修成正果,如若每個人都爲哲人,又怎能分得清人與神,聖與閒……

自如即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