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天道》觀後感2篇

本文已影響 1.83W人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道》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道》觀後感2篇

《天道》觀後感1

看完這個電視劇已經有幾天了,應該說很有幸能夠看到這樣一部劇,這部電視劇帶給我的震撼連我都未曾預料到。

說到這部電視劇,那還得感謝我的一位同學,我是在他的極力勸說之下才決定看這部片子的,雖然之前他給我說過不止一次,但是因爲不知道這部劇的特點,所以也就一再錯過,但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終於見識了這樣一部令我歎爲觀止的電視劇。不能說相見恨晚,應該說這樣一個時間正是時候,畢竟,再早一點,我的心智還不成熟,面對這樣一部好電視劇也並不一定能夠像現在這樣理解,當然,再晚一點可能就真的有點相見很晚了,所以說,真的很因該感謝我的這位同學。

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一本小說改編的,同學最早推薦的也是這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因爲一直沒有讀小說的習慣,所以也就一與之再失之交臂,直到後來有了隨時能看電視的條件,所以他就又推薦我說先看一下電視劇,然後再看小說,那樣也是一種不錯結合,或許又會有另一種感受。聽同學說這本書他先後看過不下三次,正因爲其中所闡述的能夠引起他的共鳴,這點我也確實看到過,曾見他到學校圖書館專門借這本書回來看,後來又見他的手機裏存有這本小說的電子版,可見這本書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而現在,輪到我來驚歎這本書的與衆不同了,可以說,就算我說再多的謝謝也不足以表達我對那位同學的感激,若不是因爲他,與這本小說,這部電視劇的結識不知又會是何年何月。因爲小說是中國人所寫,所以劇中所表達的都是一些我們中國人的特性或是屬性,劇中男主人公的一句話既概括了中國人這種種表現的根源,也總結出了人處理塵事的最便捷的方式。一句"文化屬性問題,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概括了整個劇集,也概括了整個社會,同時也揭露了人們的生存的狀態。一個人善也好,惡也罷,統統屬於文化屬性問題,即使有些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外在表現,對於有些想要去刻意隱瞞一下,可以很爽快地告訴你:不要藏了,藏是藏不住的,還不如痛痛快快地表現出來,也能讓人讚歎一句:這人實誠,可交!很多東西,我們其實已經認識到他的醜陋,但是不想着去真正做些什麼改變一下,只希望通過拙劣的障眼法來掩飾過去,很可惜,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文化屬性問題取決於所處的文化氛圍,我想一個人再怎麼有能力也不足以撼動整個早已形成的文化形態。

底層人民一直在希望和幻想着過上上流社會生活,也像上層人那樣隨意出入高級場所,開奔馳、坐寶馬,吸洋菸、住洋房,在衆多人的目光中款款而來,別人拜倒在在他的足下。不可否認很多人在做這樣的美夢,當然,並不是說美夢不能夠成真,而是說這種美好的夢是怎樣實現的,若正當,則無可指責,若不正當,可以說一定會好景不長。畢竟,上層社會的生活並不是脖子裏掛一串金鍊子,旁邊坐幾個美女,坐着豪車,住着洋房就能夠達到的,那隻能算得上是下層人民理解上的上層人民的生活,而且,多數下層人民通過努力所達到的也正是這種生活,但是真正意義上的上層人的生活並沒有這麼淺顯、庸俗。上層人民如丁元英,如韓楚風,下層人民如劉冰,上層人民的生活不爲填飽肚子,只爲過好日子,不爲人前顯貴,只有一個人在人後受罪。他不在乎於每頓飯吃的是什麼,哪怕是方便麪,但是他會下功夫去沏一壺好茶,只爲飲上一杯,他會花大價錢買一套音響,只爲聽上一段完美的音樂,他擁有這些,但是他並不禁錮於此,他很坦然的向人展示,並不是爲了得到別人的羨慕,他可以很大方的捨棄這些,但是下層人們能嗎?我們會說他的做法是一種違背,是不擇手段,但是真正知道的人說那是策略,一個人能夠將全局掌控在手中該有多麼不簡單,但是他不是諸葛亮,他有自己的自由,他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獻出自己的計策,但是不會因此而深陷其中,他,始終是一個人。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着,並不是因爲他們想獨處,而是周圍沒有他們的同類。像丁元英這種我們稱之爲的怪人、鬼才,一旦出現勢必會惹得非議,事實證明正是如此,人們不理解他,幾乎將所有的不是都"歸功於"他,而他也不辯解什麼,他知道,對於面前的這羣人,說的再多也是對牛彈琴,甚至是多說不如少說。但是,讓我們這些爲他擔心的人欣慰的是,他的周身並非沒有一個真正瞭解他的人,這也正是他能夠生存下來的理由,否則沒有人在衆人的非議中保護他,總有一天他會在外人的非議中逝去。知道他的人不會再去打擾他,因爲知道他已經習慣了安靜,所以沒有什麼事他們一般是不會去相擾他的。

當每個人都說假話而你卻說真話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爲你說的不是人話。他們會認爲你是不入流的,但是當他們知道的時候往往會顯出並不讓人奇怪的趨炎附勢嘴臉,因爲他們不敢說真話,所以也就不會得到因爲冒險而獲得的報酬,所以他們希望依附於這種人來得到點什麼,而這種人往往又是不愛計較什麼的,所以某些人的小伎倆就得逞了,不過他們並不是看不見,而是這些事太小,不值得他們去動動手指去處理,但是一旦他們要動身處理的時候就說明事情已經嚴重到讓他們看不下去,無可忍受,那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的結果想必也就不會好到哪裏去。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多數時候因爲小人做得久了,所以即使在別人給自己做出指正的時候也不以爲然,所以,總會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時候,但是,最終真正受害的往往是小人。當別人給你最後改正機會的時候就應該學的老實一點,不要總抱有僥倖心理,否則最終只有後果自負,往往這時,留給自己的也就只有這一條路能走,因爲這是留給自己的最後一條路。聽別人的規勸不是說不辜負別人的期望,而是說給自己一個相信自己的機會,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夠相信自己,那還指望誰能相信你?或許,正是因爲小人做的久了,小人之心、僥倖心理一時間難以完全擺脫,所以很多人就連這最後機會都抓不住,又一次露出馬腳,而這一次,可能會較以前任何一次都更甚,因爲他們也知道這是最後一次,所以也不願就這麼善罷甘休,他們還以爲自己是漢子,殊不知正因爲小人心理已經將自己斷送。

一個不研究人類心理,不研究人力資源的人,竟能夠憑藉經濟學方面的能力將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把人用的得心應手,把對手打的不知所以然。我要說的是,或許他是真正抓住多數人的特點了,所以才能夠在形形色色的人羣中間遊刃有餘,不管是不管是坐擁千萬甚至上億財產的上流人士,還是嚮往擁有很多財富的小農,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利益,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才能夠將這些人放在一起去考慮,去使用。或許我們要說,是因爲利益使他們走到了一起,也是因爲利益使他們分道揚鑣。真是因爲此,"鬼才"丁元英才能夠將自己在別人看來不切實際的計劃逐步實施,直至最後達成。這是文化屬性,也確實,不管哪國哪地區的文化屬性,幾乎都不可避免的有關於利益的角色,所以利益能夠在這些人之間形成紐帶,進而發揮其作用。研究人力資源如何,研究心理又如何,只對文化屬性有那麼一點興趣就能夠將事情辦得如此出色。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已經不止再能夠稱得上是人的人,但是相對於主和神,他還是做人更實際一些。

他並不屬於某一個確切的人羣,他不屬於某個圈子,他在哪都能夠混下去,因爲他是一個極品混混。如果只是一個只敢說實話而且趾高氣揚的上流社會人士也就罷了,那樣他就只在上流社會圈子出入,進水不犯河水倒也可以相安無事。但他偏偏不是那種人,他就是一個混混,無論在哪個階層中間混,他都能吃得開,可以說是左右逢源,他這種人,可以說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得敬着,同時也得防着,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於這種人,有能者與之交,無能者,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他是混混,但又不是一般的混混,他不是因爲被被生活所迫的混混,他,要雨得雨,要風得風,缺衣少食的情況可以說是不存在,但還是說他是一個混混比較合適,因爲他就適合做一個混混,有時我也很奇怪:爲什麼像他這樣一個老謀深算、深謀遠慮、大智若愚的人能夠在市井間活得那麼自如,竟然沒有人能夠識破,這點不得不讓人佩服。

也許他要的就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公司撼動大企業的市場霸權,他看多了某家店、某家公司、某家上市公司的高調登場,黯然離場。格律詩的出現並不大張旗鼓,當然這是按照那個極品混混的意思來辦的,但凡換任何一個人去做這件事都會隨了俗,一定會大張旗鼓的熱鬧熱鬧。正因爲他的高瞻遠矚,所以才能夠做一些常人所不能做,也很難理解的事,他要做的正是蚍蜉撼大樹,沒有什麼癡人說夢,更沒有什麼人心不足蛇吞象,事實是他的確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正是按照他的計劃一步一步實現的,對此,我們不得不說,有時候做事就應該探索着走一些非尋常的路,但是這路卻又不是誰人都走得通的。

如果說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是有針對的,一陣見血的,那《天道》就處處戳到中國人的痛處。因爲丁元英是在德國受的`大學教育,所以受德國文化的影響甚大,但是到了中國,很多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都涌現了出來,這是爲什麼,難道說中國人真的就不比外國人覺悟高,真的就冥頑不化?一句"文化屬性問題,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讓我們無言以對,這句話似乎是在說我們,不管我們想做什麼樣的動作去掩飾都是徒勞的,但似乎又不是在說我們,文化屬性問題,豈是一兩個人能夠決定得了的!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雖然總體上的文化屬性是我們所不能決定和改變的,但是我們每一個都是形成這種文化屬性的貢獻者和受者,即使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夠改變,但也不能對此視若無睹,至少不能夠再同流合污,不能再引導更多的人走進去。雖然一滴清水改變不了一杯早已渾濁不堪的污水,但是,要相信,只要有行動,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流進,總有一天能夠將污水稀釋,能夠將杯子洗淨。那一天也將是總體文化屬性的改變,這的確是一項很浩大的工程,比起三峽大壩、火箭升空、探測月球這等已經相當巨大的項目來說有過之無不及。如果我們還只是想想也就罷了,那倒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但是,如果我們付諸行動了,那就該是另一種說法了。

影視終歸是影視,相對於小說,在人物心理的表現方面要遜色許多,雖然配有旁白,但是有些方面還是沒有直接表現出來的好。劇情安排比較好的是開始時用了倒敘,一開始就將部分結局呈獻給觀衆,更加吸引了觀衆的注意,使觀衆有興趣看下去。雖說這部劇有點難於理解,但是仔細品味一下,有些地方正是反映出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只是說我們一直處在這樣的環境,總感覺這與自己無關,其實有些人物也正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寫照,影視小說等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就體現在這一點,有時就是在寫自己的,但是還不會讓讀者很簡單的就發現。

這部劇剛開始給我的感覺是很突兀,或許正是爲了體現人們的一些心理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總感覺似乎少了一些人情味,幾乎到處都是以利益爲連接,或許這正是爲了突出問題而不得不做的改變。

這是一個由一部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這並不鮮見,但原著值得一讀——《遙遠的救世主》。

《天道》觀後感2

多年不追劇的我,在朋友海濤的推薦下,用週末整整兩天的時間看完了二十四集電視連續劇《天道》,之所以着迷,是因爲《天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劇中對物質、文化、愛情、人性、生死、天道幾個方面深入淺出的評價,能讓人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引人深思,覺悟。

影片一開頭,就是一場精彩的槍戰,一聲爆炸,交代了年輕女警官芮小丹在執行任務中偶遇逃犯,殊死搏鬥中雙腿被炸斷,半邊臉嚴重毀容,最後失血過多殉職。接着是女主人公的旁白,“27歲的那個夏天我死了,但是我心中卻是如此坦然和滿足。帶着一份永恆的愛戀走向天國……”故事徐徐拉開帷幕。我向來喜歡圓滿的結局,這個故事一開頭就讓女主的生命戛然而止,讓人心生壓抑。本想就此打住不看了,但心中又有一些好奇?女主人公爲什麼要犧牲?她犧牲的意義何在?直到看完全劇,我才豁然明白,她的離去不僅僅是因爲公職,這是她的職業使命使然,也是對唯美愛情的成全,她無法用殘缺的自己去面對自己深愛的戀人,已死成全,讓愛永恆。

電視劇《天道》演繹了1995年丁元英(男主角)在柏林解散私募基金,回到中國某古城隱居,與年輕女警官芮小丹(女主角)結識。芮小丹被丁元英的個性和才華吸引,心生愛慕,兩人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後,爲了送給芮小丹一個神話禮物,丁元英以非常規的“劫富濟貧”方式幫助王廟村扶貧,從而引發社會各色人等在同一文化屬性下展現出來的不同人性的故事。

天下之道論到極至,是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至,是男人和女人的一個情字。丁元英與芮小丹的愛情看似悲情但卻唯美,可遇而不可求,隨緣,惜緣。

劇中的丁元英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商界奇才,洞悉人性,喜歡參禪論道。肖亞文對自己老闆的評價是:說他是鬼是魔都可以,就是不是人。因爲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在商界,同行對丁元英的評價有兩個字:鬼才。留學世界名校,經濟學碩士。高學歷,高智商,經商,運籌帷幄,謀篇佈局;做人,低調內斂,能屈能伸。他願意花四十萬裝置一套音響,也能坐路邊攤吃兩塊一碗的餛飩。關於親情,他有這樣一番論調:如果養兒爲了防老,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爲自己,那是交換。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關於女性,他認爲:女人是形象思維的典範,辯證思維的障礙。因此,他對女人怕而遠之,直到遇到紅顏知己芮小丹。他自知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總想找個地方,一個人呆着,喝喝茶,聽聽音樂,沒有主義,沒有觀念衝突,誰也別妨礙誰。於是,從私募基金賺錢一筆足以支撐這種生活的錢後,讓肖亞文給他安排個清淨地。於是,有了古城、芮小丹,有了圍繞音響產生的悲歡離合。在丁元英身上,可以讀到尼采一句話:更高級別的人獨處着,這並不是因爲他想孤獨,而是因爲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王陽明在他的《傳習錄》中說,“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斟酌調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程有句話也說,生命的意義在於成爲你自己,而芮小丹的人生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她年輕貌美,明明已經取得德國居留權,卻選擇回到犄角旮旯裏的古城,報考活累錢少還危險的警察職業。這種生存狀態在常人眼裏屬於病態。只有丁元英讀懂了她,“你的生存狀態不是病態,用佛教的話說實自性,無所掛礙,是自在。自在是什麼?就是解脫!你是想到了就做,該拿的拿,該放的放,自性作爲,不昧因果。”芮小丹生活狀態的真相,讓他這個越想活個明白就越不明白的、衆人眼裏的明白人,自愧不如。芮小丹愛上丁元英後,即便知道後面可能是地獄,還是奮不顧身地去愛了。家人提醒她,那麼厲害的男人,恐怕駕馭不了。她卻認爲,愛情沒有駕馭一說。“能夠駕馭的,不用駕馭,不能駕馭的,又何須駕馭。”面對愛,芮小丹不貪不癡,不幻想天長地久,她對丁元英說:“咱倆活得不一樣,我活得很簡單,你活得太複雜,不是平行的兩條線,是交叉而過,這於我已經夠了。”雖說不奢望,可她還是有所計劃:再在警隊幹一年,然後去法蘭克福留學,按丁元英的建議讀編劇,學上十年八年,用她的方式告訴世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到時候,她一邊學習,一邊在自家餐廳打工,同時陪伴母親,每到週末,就去丁元英所在的柏林,與他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但世事總是難料,在一次出差過程中,芮小丹在山路上偶遇逃犯。行動前,她給丁元英打了一個電話,說的卻是當時面臨的情況,沒等對方回覆,她就掛了。她和他都明白,這個電話,相當於告別。所以,丁元英縱然千萬個不捨,卻未發一言,更沒阻攔。因爲他知道,也只有他知道,芮小丹是怎樣一個人。電視劇最能打動我的一幕,是丁元英知道芮小丹犧牲後,還能安安靜靜地泡功夫茶,極其莊重的走着程序,就在他喝下一口茶後,跑到衛生間吐了血,痛到極致,便是五臟俱裂。看到那一幕,我也幾度哽咽,透過屏幕,我能感受到失去摯愛後那種入骨入髓的痛楚。

《天道》中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有對文化屬性思考。文化屬性是什麼?引用丁元英的話,“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爲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丁元英看到了文化屬性對人生命運的影響。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變化,弱勢文化就是以對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王廟村扶貧故事,及井裏井外的故事。

先來看看井裏的三個發燒友,他們一同抓住了機遇,但最終歸宿不同。

劉冰是一個幻想一夜暴富,坐享其成的小角色,爲了生存,開過出租,當過跑堂,後來開了爿唱片店,生意半死不活地挨着。機緣巧合,他有幸和葉曉明他們一起,在丁元英指點下創辦起音響公司。可他並不做實事,自封了“辦公室主任”頭銜,開着公司寶馬,到處炫耀,貪慕虛榮。爲了能夠得到虛妄的榮華富貴,最後出賣人格,背信棄義,幻想借此文件遏住別人命門,力纜狂瀾,從此出人頭地,實際上,那是爲自己推開了地獄之門,趴在井沿患上了精神絕症,最終落個跳樓自殺的悲劇。

葉曉明在古城開了一家音響店,爲人熱情,經營之下積累了些許生意場上的人脈。潮流更迭,迫使他考慮關門。機緣巧合,芮小丹去他店裏購買音響,交談之間,提到丁元英家裏那套“能夠播放清澈女聲”的高檔音響,於是便結識了高人丁元英。葉曉明能夠慧眼識人,出謀劃策,及時抓住機遇,借高人的力來創自己的業。因爲聰明,當別人對丁元英在音響展會上將自家產品大幅度降價這一決策感到一頭霧水時,他能分析出丁的真實用意。同樣因爲聰明,他一葉障目,關鍵時刻只看眼前利益。所以,當他收到競爭對手的起訴書時,爲避免牽連,連夜退出公司股份。當他退股的那一刻,也是他爬到井沿、卻自動放手掉下去的那一刻。認知能力的有限,註定他無法看深看遠,無法看懂丁元英的佈局。野心,讓他胸懷大志。格局,讓他坐井觀天。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馮世傑與以上二人都與王廟村有關聯,也都是創業團隊一員,而且都是小人物,都熱愛音響,都想創業賺錢,也都抓住了丁元英這個機遇。他借力帶動自己所在貧困村發家致富,基於這點初衷,退股後,他決定用個人股份保住村裏那些機械設備。因爲他知道,一羣農民,沒錢沒技術,建立一套生產體系不容易。馮世傑比劉冰多了做人的忠厚,比葉曉明多了做人的反省。三人中只有他,在意識到事情真相後,自我批評是“爛泥扶不上牆”。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的格律詩音響公司與王廟村的再次合作,馮世傑也是趴在井沿最久的人。

再來看看井外的歐陽雪與肖亞文,都是普通男性不能比肩的優秀人才。

歐陽雪,坦誠、熱情、真誠,是芮小丹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她從擺餛飩攤做起,後來拉了芮小丹合開飯店,小打小鬧,一年幾十萬,也挺知足。機緣巧合,她和那幫音響發燒友走到一起,成爲格律詩音響公司名義上的董事長——只出資,不管事。她和馮世傑他們一樣,認知所限,想不到深遠處。所以,董事長的職位,在她,坐得有喜有悲,有驚無險。直到塵埃落定,肖亞文接手這一攤事,她總算能心安理得地做回飯店總經理。用她自己的話說,“除了開飯店,別的什麼都不會,所以,只有讓我在飯店呆着,心裏才踏實。”在丁元英眼裏,歐陽雪是個實在人。他離開古城之前,特地囑咐肖亞文,“沒什麼特別的事,就別去打擾歐陽雪,讓她安安心心經營自己的飯店。”實在人,從不癡心妄想,踏踏實實做事,誠誠懇懇爲人。有多大的能耐,就吃多大碗飯。

肖亞文,受過高等文化教育,做過丁元英助理,有着律師的縝密思維和商人的精明頭腦,在無依無靠的背景下,通過分期購房成爲有產一族,在馮世傑、葉曉明、劉冰退股後,在格律詩公司表面看起來最危險的時刻,肖亞文當機立斷,買下三人退出的所有股份。很快,她一躍成爲公司最終的大股東。她的過人之處在於,建立在學識與認知基礎之上的會看人、明事理。會看人,讓她透過丁元英,揣摩到事物真相;明事理,讓她審時度勢,能夠做出正確抉擇。在她眼裏,丁元英雖有魅力,對女人而言並“不實惠,沒有女人想要的那些東西。”基於這點考慮,她理性又自持地將丁元英定位在熟人與朋友的位置,以確保其價值。於所經之事,步步爲營;於男女之情,冷眼觀之。肖亞文活得格外現實。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屬性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結局。

最後用丁元英在劇中的一句話結尾吧,“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癡人說夢!”你我皆是凡人,匆匆人事一遭,不昧因果,自在隨性,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就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