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53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

《活着》這本小說可謂是餘華的巔峯之作,作者在笑中有淚的故事裏難以言喻的是一種苦澀之意,推薦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下。在書中你能看見興盛、衰敗、頹唐、生活是怎樣折磨一個人,看見離奇卻又平凡的人生

主人公富貴年輕時沉迷賭博敗光家產,氣死父親;爲母求醫的路上被軍隊抓去當壯丁,從戰場上回來後,獨子有慶捐血過多致死;女兒鳳霞難產離世……但正如作者所言,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富貴和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

生活對富貴而言,真的就一條路,沒有分叉,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躺一會再站起來,繼續蹣跚前行。他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與理解。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礎上,活着讓生命變得有韌性,所以活着成了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我們還在抱怨生活裏的不如意,爲生活的不完美而糾結髮狂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或許你會更加感恩和接納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2

翻開書之後,才知道電視劇《福貴》是根據這本書來的,才恍然大悟。本來想着,看了電視劇,就不用再來了,可是當讀了一會兒,我便放不下了,用一天的時間連着讀完了。

首先,確實有很多和電視劇不一樣的地方,電視劇多了一些情節和改動,不過大致還是一致的。然後,讀書和看電視劇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看電視劇就讓自己定格在人物當中,電視劇怎麼演就怎麼看,而看書的過程,讓自己多了想象,多了理解。最後,通過整體的故事,不緊了解了福貴的個人生活,而且瞭解了中國當時的情況,受益匪淺。

從福貴這一生的經歷中,有喜有悲,到最後,看到了他對人生的太多,經歷之後有傷心,最後卻坦然放下了一切。在如此大悲大喜面前都能如此,對於我們來說,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有什麼可以接受,就有什麼可以放下。喜怒哀樂在事情出現之後表現出來很正常,但事後不放下,就是對自己的欺騙。

最後,想感嘆一聲,活着就好。勇敢的面對自己,不要欺騙自己。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3

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活着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主人翁富貴,他是幸運的,並樂觀堅強的活着的;他也是不幸的,可悲的,可憐的活着的。在他有限的生命裏,親手葬送了自己所以的親人,晚年只剩老牛陪伴。

我自認爲這是一本不容置疑的消極小說,可它的消極中又極具諷刺的樂觀與積極。在這本小說中,富貴輸光自家產業後,他開始醒悟,不得不說此時他的形象是樂觀、積極的。沒有沉迷於賭博,明白了家人的重要,對家人更加關心與愛護。但我覺得這也是整本書中最可悲開始的地方,好比一個人犯錯後再也不能回到原來,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失去的只會更多。

富貴窮盡一生,讓“雞變鵝,鵝變羊,羊變牛”,兩鬢斑白時終於實現夢想,有了一頭老牛,然而也只剩這一頭老牛。或許這就是活着最大的魅力吧,失去一切最終還是能得到,最重要的肯能是心境的`得到吧?無論生活多麼困難,自己認爲幸福的活着纔是最重要。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4

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

看完《活着》,想說說關於“活着”。 突然發現很難去說,這樣廣大卻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句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着,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臺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裏。而活着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地活着;沒有永恆的價值,愚昧地活着;沒有永恆的期待,艱辛地活着。也有人只看到所謂的另一部分,於是沒有現實的根基,形而上地活着;沒有腳下的道路,漂浮地活着;沒有真理的指引,被動地活着。

可以這樣說,讀餘華的《活着》是一種精神的震撼。當身邊的人一個個遠去,主人公仍然堅強樂觀地活着,儘管這一路太過平庸,這生活如此艱辛,總在埋頭活着,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聽到的一句話“活着,像狗一樣地活着”。看着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對自己無疑是一種打擊,自己仍舊要好好地活着,無論是爲自己還是爲別人。

而我們亦要好好地活着,無論是爲自己還是爲別人。或許,這是讀完這部小說最切實的感觸。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5

讀的過程中我就在不斷的問自己,不斷地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福貴我會怎麼選擇怎麼面對,我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亦或是我在什麼時候會承受不住。很多問題,很多思考,這就是一部偉大文學作品的魅力和意義。活着,應該是一種來自本體的意念吧。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活着,但是每個人活着的目的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擁有活着的意念,就能單純的做到活着,有生命。

福貴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什麼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更是被扭曲的,可單單就是這樣一個被毀三觀的人,卻幸運的被扭曲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我猜,他也曾崩潰過,也曾麻木過,但是“活着”的意念,這種人的本性從根本上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大悲之後,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樂了。活着,就是爲了追求爲了抗爭。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6

暑假中,我讀了一本名叫《橡皮膏大王》的書。

這本書講的是項寧寧同學因爲從小和橡皮膏打交道,對橡皮膏有所瞭解,所以,在一次關於橡皮膏的智力競賽中,爲學校爭得了分數。於是,他認爲自己很了不起,上課時不認真聽講,逃學、曠課,還和別人打架,最終成績一直下降。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上學期我的了個語文免試,放學後,我一回到家就跟媽媽說我免試了這個好消息。沒想到,媽媽平靜地跟我說:“寶寶,你很聰明,但不能驕傲哦。”我歡天喜地地跑到奶奶房間,瞞着媽媽看電視,於是,我補習班的作業沒有以前那樣認真、仔細。所以,我的作業被畫上了好幾個紅叉叉,寫着89分,我心裏難過極了。其實,這些題我都會做的,只不過是因爲我的驕傲、大意纔會這樣的。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7

一個時代的饑荒,總會給人民生存帶來巨大的壓力。

傅貴是那個時代不幸的大多數中國人的縮影。它有一種無法貼牆的混亂,卻需要他經歷無盡的逃避和失落,爲了活着一次次失去自己的底線。

他一路跑來似乎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過着豬狗不如的逃亡生活,不顧一切的跑回家,他的形象讓人看着可笑又可悲。

最後他什麼都熬過來了,回家了,但是親人一個個離開了他。最後,他一個人生活,沒有人類的生活。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生命之所以無窮無盡,延續千年,是因爲有人能用牙活下來,活幾十年。

永不停息的生命就是,即使生命如此脆弱,經歷了那麼多滄桑,也要承受!

即使到了最後,當生活回到原來那個沒有親人,沒有理由的個體,也要帶着田間的麥稈,帶着不屈不撓的意志生活。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8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說《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說收穫,則無非是在感嘆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爲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爲人的軟弱,因爲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接受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9

這兩天看了餘華的作品——活着,感觸很多,看的過程中,緊張感一直伴隨着全文。作者總是在給人希望之後,又澆下一盆冷水,讓人冷得徹骨,絕處逢生之後仍然扼住咽喉,讓人痛苦異常。

文章有三個地方讓人淚目:

一是老全的死,透露出麻木的戰爭中僅有的一絲溫情。

二是福貴兒子有慶的死。有慶死的最沒有價值,也最荒唐,醫生因爲縣長夫人難產要輸血,居然把一個12歲孩子的血抽乾了。作者刻畫福貴埋兒子的過程讓人痛徹心扉。

三是福貴女兒鳳霞的死。原以爲又聾又啞的鳳霞會很悲慘的被送給老漢,結果福貴心疼女兒又將女兒留下來了,鳳霞最終相看了二喜,並得到了應有的疼愛,這回我以爲鳳霞終於擺脫了噩運,結果沒想到鳳霞死於難產,留下了二喜和兒子苦根,這番變故讓福貴更加衰老,頭髮全白了。

後來幾年間,女婿和外孫又因爲事故相繼離他而去,福貴最後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爲命。

中國二十世紀社會變遷導致的慘淡農村生活全都濃縮進了這部小說裏,福貴的一生也是那個時代老百姓普遍的生活現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謂好死不如賴活着,但是活到最後的人,往往最痛苦!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0

趁着娃學習的時候,又去書店晃了一圈,沒什麼目標,隨手拿了一本,等坐在位置上一看,是餘華的活着,心裏隨即閃過“好死不如賴活着”這句話,沒仔細深究,便開始閱讀起來。

隨着劇情的深入,慢慢生出一股淡淡的熟悉感,“福貴”這個名字與形象也漸漸清晰起來,原來是部電影,只是,是我沒看過的電影,所以也不瞭解劇情,因此想繼續看下去。

整部書就在兩個小時之內就讀完了,其中幾度控制不了情緒,眼淚啪啪的,一個人把人生最得意、最悲傷的事都經歷過了,到最後只剩下自己還活着,不管活得是好是壞,福貴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着已經逝去的一切。書裏並沒有把每一次的悲傷都描寫得很細緻,相反,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卻足以讓人淚目。福貴最後不能說活得很好,也不能說活得不好,他自己看得開,或許也由不得他看不開。就像人們常說的:生活,生易,活難。或許吧。其實看完以後我並不明白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或者它就是一部單純的文學作品,和小說一樣,只讓自己發泄一下情緒,並不一定讓讀者有所頓悟。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1

作爲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年少闊綽、家道敗落、戰爭離亂、賢妻早逝、兒女雙亡,最後只和一頭老牛相伴…這些苦難疊加於一個人的身上,的確顯得有一點戲劇化,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必執着於苦難本身的形式,於人而言,活着的痛苦經常是一樣的,或殘陽如血,或黯然如塵,儘管苦難的形式會不同。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讀起來平淡中有些窒息,卻也不乏溫情和感動。

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不離不棄時,也便沒有必要自怨自艾。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時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亦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而對那個結果,我們終將毫髮無傷。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2

活着,不止是活着。

和朋友打聲招呼,微笑一下,那是活着。

在書中徜徉,那也是活着。

軀體在,靈魂已無,那不叫活着;軀體不在,精神永存,那才叫活着。

活着已死,死後猶存,臧克家先生筆下的魯迅,還活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力解放全中國的毛澤東主席,也活着。

活着,不光是這樣,有所成就,也叫活着。

努力學習,奮發向上,那叫活着。

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也叫活着。

臨危不懼,敢於克服可能,亦是活着。

臨陣脫逃,貪圖享樂的人,不算真正的活着;實現了自己遠大目標的人,那才叫活着。

不斷進取,激發自己的潛能,叫活着。

給同學講一道題,與同學共同奮進,那也是活着。

戰勝恐懼,突破自我將自信調到最大值,積極向上,做回自己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優點和才華,那便是最好的活着。

活着,不止是活着。做回自己,好好學習,便是我們當前活着的最好方法。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3

《活着》是目前爲止中國唯一一部可以和西方那些經典大片相提並論的電影。他完全可以和《阿甘正傳》《肖申克救贖》《飄》等影片載入人類電影史冊!作爲張藝謀的早期作品,這部影片和張現在的影片風格完全不同,比起來,現在那些所謂的耗資巨大的大片,沒半點思想,完全就是垃圾!它同時也是張被禁止公映的一部影片,至今未能公映,也因爲這樣,很多人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聽過這部片子。

學校這學期沒組織幾次電影放映,前不久突然說要放映《活着》,學校海報上宣傳是張的一部禁片,咱們也是衝着“禁片”兩字去的。那天晚上,兩個報告廳擠滿了人(估計上千了),大家去遲了,沒有位子了,也都站着看。看的過程中掌聲不斷,不僅爲葛優的演技,更爲這部片子的深刻。看完後,我又看了餘華的同名書,感觸很深!

不知道國家有關部門爲什麼要把這樣一部電影定爲禁片,其實知道,只是不願多說,大家看了之後自己體會去吧。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4

“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的”,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太理解,在聽完康老師和其他小夥伴的分享,還有我看見書本作者自序中寫到“《活着》是講述絕望是不存在的”我突然有了自己的理解。

正如餘華寫到的,絕望是不存在的——像福貴的一生中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他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但依然沒有絕了他要活着的希望,當這些生離死別經過時間的沉澱,再回望的時候可能又不是那麼的悲傷了。

就像現階段生活中,你說爲了什麼活着,爲了親情,愛情,友情,金錢,地位……但當這些同樣經過時間的沉澱,你再看的時候,發現好像也就那麼一回事,並沒有至於到要去尋死的地步的,就覺得活下來就是挺好的。

這就回到了“人不是爲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這些我們看似重要的東西,並沒有成爲牽制我們活着的因素。在經歷世事後,最後還是發現活着最重要。

可是問題在於既然最後還是認爲活着就很好了,那麼堅持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們是爲了什麼活着呢?都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

《活着》讀後感集合15篇15

讀這本書的時候,人生處於很晦暗很壓抑很無望的階段,那一天下着雪,心境加環境加這本書,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心碎絕望的哭不出來。

對,就是哭不出來,我看不到“活着”想表達的對生命的敬畏和追尋,我只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親人家人死去,很悲慘的死去,我甚至不敢細細去琢磨去品讀,我想快點看,想把苦難快點過去。

可是這個過去了還有下一個,我幾度合上書,不想看了。書的最後,老人和牛,在田邊,我不記得還有沒有老人的孫子了,因爲已經很無力很虛弱了。一本書?用了很大的力氣纔看完。幾年過去,這本書沒有再被翻開,可是看這本書的情景卻不忘。有時回味一下,它還是給了我力量。

活着就是很重要的,曾經真的思考很多,思考生命的意義,自身的價值,就像走進了死衚衕,這是一個死循環,直到有一天突然明白,哦,活着,就是活着而已,這是一個狀態,也是一個延續的行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