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零距離的美國課堂》有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零距離的美國課堂》有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零距離的美國課堂》有感範文

  讀《零距離的美國課堂》有感1

很長一段時間,我斷斷續續的讀了《零距離的美國課堂》。作者王文,原本在江蘇南通的一所中學擔任英語教師,後來在美國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先後從教過小學、中學、社區學院等不同的學段,親身實踐美國的課堂教學,並注重和中國課堂的對比研究。在《零距離美國課堂》這本書中,王文用樸實而不乏風趣的文筆,通過以敘事爲主、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生動具體地描述了美國中小學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校園裏發生的真實的故事……。

讀這本書,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自由和紀律的關係。

自由和紀律總是結伴而行。沒有紀律,也就無所謂自由。美國學生開朗活潑、自由奔放,但這種自由是有一個框架約束作爲前提的,只有當每個學生都自覺遵守約束和紀律,學校或課堂纔會有和諧井然的氛圍,學生們纔可以自由地無拘無束地學習、嬉戲。

美國教育非常注重秩序、注重紀律。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始終不懈地緊抓學生的文明行爲規範,提倡正面鼓勵,正面教導,從細微處入手。學校對學生的嚴格管理,首先源於他們認爲保證學生的安全是學校的第一要務,培養好公民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一個好公民最起碼的要求就是嚴格遵守紀律。

手工課是學生給學生提供了動手的時空,因此深得同學們的喜歡。但每次活動之後,教室裏總是狼藉一片。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美國的低年級的教師從不在孩子們走後自己收拾教室,而是要求學生自己收拾乾淨了才能走。儘管孩子們年齡還很小,一時半會兒清理不好,但教師也絕不通融,一定要達到教師認爲滿意的地步,學生纔可以離開。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國孩子在課堂學習中,不會一直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教室經常處於流動狀態,尤其是老師給學生讀書或者類似學生獨立閱讀的課堂活動,學生在地板上坐着躺着都行。王文告訴大家,這種情況確實是很普遍的,學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但這種自由也是在紀律的約束之下的。比如,只要是在學校裏,除了室外操場外,一定要低聲講話,不允許大聲喧譁、奔跑,未經他人同意不能動別人的東西,要學會傾聽,不能打斷別人的講話,等等。“你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必須努力幹你應該乾的事情。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因爲那是你的責任。”

在小學階段,美國教師不會採用粗暴、專橫的手段來維持課堂紀律,強化學生的行爲規範。教師們往往將選擇的自由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比如,有的學生不合作,不完成作業,老師就會問:“你的選擇是要麼儘快做完,和大家一起去外面玩,要麼是大家去外面玩的時候,你去校長室完成作業。你的選擇是什麼?”選擇的權利下放給學生,並告訴他們不論自己的選擇是什麼,他們必須對此負責,或是享受獎勵,或是承擔後果。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主人翁的意識、自主獨立的意識也就慢慢形成了。

在行爲規範和約束方面,我們對孩子放任的程度以及所謂的“寬容度”要比美國學校大很多。很多學校和班集體沒有統一的紀律尺度,或者說有一個從來不認真執行的紀律尺度,管理的鬆緊程度全看教師和學校管理層當下的心情。孩子不知道底線在哪裏時,總是不斷地通過試探,以便找到紀律的界限。但我們的成人們高興的時候紀律的界限很寬泛,不高興的時候又很緊促,搞得孩子無所適從,結果在嘗試中屢屢受挫,導致一個個學生自信心不足。

我們的特別關注的是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不願意在課堂管理方面花費時間和精力,導致了很多沒有紀律約束的自由現狀的存在,非常不利於學生學習和生活習慣的養成。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學生,是很難有大作爲的。在這方面,我們是真的應該向美國教育學習,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而又守紀律,這樣寬鬆的環境中學習,才能培養出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的孩子。

  讀《零距離的美國課堂》有感2

我常常想到中國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它讓人感到一種神聖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但是多少代人都順從着它的意志,把它視爲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這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它或許有着自身的輝煌,但是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信息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作者既是一個母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以自己兒子的學習經歷、自己在美國當資格執照教師的經歷爲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瞭美國素質教育的特點。印象中,美國教育崇尚個性發展,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約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發展,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對美國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王文在書中寫到:在美國學校裏,學生一進校門,人手一冊校規,學校的規章制度一條條的都紀錄的非常詳細,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沒商量的”的“天條”。學生違反了哪一條,自己對號入坐,該受什麼處罰,就會受到什麼處罰,學生心裏非常清楚,因而也非常具有規則意識。例如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守紀律,第一次,教師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鐘;第三次,教師打電話通知家長,放學半小時才允許回家。這就意味着將乘不到校車,必須由家長來接。美國由此流行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打電話。而美國家長對學校的懲罰措施也見怪不怪,並十分理解。

縱觀我國的素質教育,動輒把什麼處罰都與體罰、變相體罰聯繫起來,這樣讓教師在對學生行爲紀律問題上誠惶誠恐,舉步爲艱,使學校的規範教育大打折扣。本來獨生子女就很嬌慣,在學校就像一棵樹苗,彎的要讓它直,長大了才能成材。可是現在我們好像找不到讓它直起來的有效管理方法,老師不再敢管,學校只怕出事,家長動不動就把學校告到有關部門或者新聞媒體,無奈之下,只有讓它繼續彎着。

學校非常看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鼓勵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創造能力。這與我們中國的教育大不一樣,我們中國,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個公認的標準放置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千差萬異的孩子都要按照這個標準被剪裁、被馴化。美國教育部門規定,中小學教育中,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外語和藝術七門功課爲主課,各學校執行統一的教育大綱,學生畢業時通過考試檢驗學習情況。

作爲一個國家的教育,他們也是有一個統一的原則標準的。但是,這個統一的教育大綱,實施起來卻又十分靈活。美國並沒有爲七門主課編寫全國統一教材,他們的中小學的.教材一般都是由專門公司編寫的,市場上同樣一門課程會有各種版本的教材供學校及教師選擇。這就使學生和教師都贏得了自由的空間:哪種教材更適應孩子的特點,同時也更適合教師的發揮,就去選擇它。

書中讓我覺得感觸最深的是王文老師在對“創造性能不能教”這個問題的闡述。以前我總認爲創造性是可以教的,主要是看教師怎麼教,怎麼引導。讀了《零距離美國課堂》後我茅塞頓開:創造性只能培養,不能教!我們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動腦筋營造一種適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環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雙手、大腦、眼睛、嘴巴、時間、空間,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馳騁疆場的千里馬,而不是循規蹈矩、謹小慎微、墨守成規的“小綿羊”。而創造性只能培養,不能教。正如王文所說的,“它就像種子一樣,需要一定的環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才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環境。

  讀《零距離的美國課堂》有感3

假期裏我靜下心來細細的研讀了《零距離美國課堂》這本書,感受很多。我的教育思路和理念有了一次飛躍的提升和改善。我認爲美國教教育必須培養高素質的公民;教育要給每一個學生多種多樣和多次走向成功的機會;教育應注重行爲習慣、文明素質的培養;安全第一;小班保姆式管理學生;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注重閱讀教育,潛移默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使命感、責任感、正確價值觀;個性化教育,平等對待而不是同等對待;名牌大學重視高智商、學習刻苦、具有創造力和領導才能的學生;重視天才教育;講求秩序,培養孩子尊重別人的意識,對權威尊重並服從,寬鬆活潑的課堂以規矩、約束爲前提;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但學生要遵守細緻入微的課堂紀律守則;培養、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不僅僅是家庭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開設各種俱樂部,鼓勵學生參加並培養相應能力等等。

我也認爲有些現象在現實中不能理解,比如高中生打工,是否太早,大學是否更好;再比如我們如此羨慕美國孩子學習輕鬆自由,但他們原來也受到很大分數壓力,甚至有些學生不做不得分的作業。

我們要結合中國環境理性思考、理性學習美國教育理念,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教育中也存在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一線老師能結合中西教育優點進行課堂教學,那我們的孩子就將成爲最大的受益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