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馬克思的幽靈》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幽靈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結合體,是正在形成的肉體,是精神的某種現象和肉身的形式。”

《馬克思的幽靈》讀後感範文

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是聯繫在一起的。德里達認爲,在馬克思主義的遺產中,其批判精神是最有活力的部分,而方法論是最有價值的本質的方面,批判精神通過方法論體現出來,方法論的價值通過批判體現出來,而解構本身就是一種方法,“除了是一種激進化之外,解構活動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或主旨”,“嘗試將馬克思主義激進化的做法可以被稱作是一種解構”。這就是說,批判、解構和方法是同一序列的範疇,具有同樣的功能。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德里達認爲,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永遠是“絕對地和整個地確定的”,即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過時,我們必須繼承;更重要的是,我們所要繼承的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某種方法,而是其完整的方法論。正因爲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絕對地和整個地確定的”,而方法論又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所以,馬克思主義成爲人類文化的珍貴遺產。在這一意義上,我們“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

透視《馬克思的幽靈》,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場景,即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論已經成爲人類文化遺產,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或者承認,馬克思主義已經對你產生影響,所以人們“都是具有某種哲學和科學形式的謀劃或者說允諾的絕對獨特性的繼承人”。用伊格爾頓的話來說就是,“馬克思主義像達爾文思想或弗洛伊德思想一樣,已經與現代文明交融在一起,像牛頓對於啓蒙運動的重要意義一樣,已成了我們‘歷史無意識’中的一大部分”。德里達由此認爲,“資本主義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認這一不可否認的東西本身:一個永遠也不會死亡的鬼魂,一個總是要到來或復活的鬼魂”。

的確如此。就馬克思主義而言,現在已經不是人們需要不需要它的問題,而是它早已客觀存在並必然對人們產生影響的問題了。從總體上看,以馬克思主義已成爲人類知識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來論證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性和當代意義,這是德里達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也是《馬克思的幽靈》的主導思想,這也是《馬克思的幽靈》給我們的重要啓示。 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德里達通過對當代世界的資本主義新秩序“新國際”的分析,解釋了馬克思主義對“新國際”神話的解構功能和當代意義。所以,《馬克思的幽靈》指出:“人們必須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遺產,求助於某種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德里達所欲繼承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在德里達看來,自我批判、自我更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精神,這種批判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在時代不斷變換,而時代精神卻在趨於唯物主義的惰性和沾沾自喜的時候,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只有這種批判精神才能解釋當代之恩主義世界的真實目的。

《馬克思的幽靈》中指出,對於一種幻覺性的幽靈真正被摧毀的,只是它們的表現形式。 例如皇帝、國家、宗教的外在,而不可以真正摧毀它們。讓我繼續以法國大革命爲例,起初法國大革命以宗教革命形勢展開的政治革命,起初人們對宗教懷有深深敵意,但是在結果中人們對宗教的憎恨卻又是最快消失的,他們真正關注的是他們的利益。而一個民族沒有宗教作爲精神寄託是可怕的,所以在法國大革命後期人們又重新繼續先前的宗教信仰。顯然,宗教是深深紮根於人們心中的,縱使經過革命的摧毀它華麗的形式,但它仍是屹立不倒的。因此,馬克思反對這些形式性的毀滅而舉行的“哀悼活動”,因爲哀悼活動會使已失去形 體的事物又重新建立,甚至它的形象比先前的更加具體、更加真實。

“一旦有了生產,就有了拜物教;理想化,自主化和自動化,去物質和幽靈的形體化,與所有工作同樣久遠的哀悼工作,等等。”馬克思認爲必須把這種同樣久遠性限制在商品生 產上。哀悼的工作需要立足的是哀悼的對象、哀悼對象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哀悼的角度。哀悼的對象,例如國家、民族、國際法,採取一種原始形式的宗教迴歸——通過把技術科學或通 信技術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把相關的人全都集中在同一個問題上,一呼百應,從而使“哀悼活動”產生對社會影響。顯然,革命是哀悼活動的最終形式。

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的作品是深奧的,我們切不可相信其意義會在“白紙黑字”裏純粹、單一地顯示。能指和所指的分離,一系列的能指,意義在無限的延異中延宕——這些都是我 們在閱讀德里達的文字時必要的思想準備。 毫無疑問,我們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立場和方法的前提下談論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但是,馬克思“文本”的意義並非確定不變的東西,並非一經發現便可無限期 地運用的東西,我們應隨着時代的變換,不斷地體認馬克思“文本”的時代精神。歷史是不 確定性的另一個名稱, 永遠向發展新理論體系的可能性敞開着。 如果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科學,那麼,它便是一門歷史科學。從它公理確立的那一刻起便開放自身,從而在歷史運動中發展自身;它的公理總是即時的,因爲歷史是一個變化、修正和發展的領域,它的目的是開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