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3篇

本文已影響 9.82K人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3篇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我對阿富汗以及周邊連年征戰的國家和他們的歷史毫無興趣,對我而言,那裏的人民是可憐的,那裏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當《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一點一點展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並沒準備好接受一個平靜的,也曾春暖花開,羊肉串香飄整條街的畫面,更沒想到那裏的孩子也可以無憂無慮的追逐風箏,《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500字。

所以當身爲少爺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畫面一出現,所有讀者不禁感嘆,友誼是那麼充滿力量,乾淨而持久的。他們總是並肩而行,每當阿米爾被人欺負的時候,哈桑總是義無反顧的站出來保護,我看見他們之間有一道友誼的光芒在閃耀。

當阿米爾問哈桑爲什麼確定自己一定會知道被切斷繩線的風箏的掉落地的時候,哈桑肯定的對阿米爾說,我就是知道,然後反問,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麼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發誓,爲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進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爲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後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所以讀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潮溼的童年印象,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發誓爲對方,甘願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臉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爲你,千千萬萬遍。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的:他是主人,他是僕人;他是普什圖,他是哈扎拉;他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標籤所分隔開來,儘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儘管他們事實上擁有同一位父親。無論是平凡的阿米爾和哈桑,還是高高在上的查希爾國王或者卡爾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爲他們預定的座位——阿米爾不再是阿米爾,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們必須戴上社會分給他們的面具。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三五結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構建的虛擬場景,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樑必然坍塌。

於是當阿米爾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負甚至猥褻的時候,他選擇沉默和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爲了阿米爾的風箏堅定不動搖的和對手較量,對手殘忍的揭示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主僕關係,哈桑大聲反駁說兩個人是朋友。躲在角落裏不敢出現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激勵也沒有絲毫感動,他心底裏的怯懦終於將他的靈魂吞噬,於是悲劇發生。

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在寫作中有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爲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這使得整本小說有了37度2的體溫,甚至能聽到書頁裏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開。然後奔騰或是嗚咽,越過急灘,衝出峽谷,最後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追風箏的人》也還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主和僕、貴族和賤民、朋友和兄弟,歷史和現實,種種轉變都被刻畫得生動而細膩。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

誰敢真的站出來舉起右手發誓,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純粹的友誼,誰敢真的擡頭挺胸說自己對朋友忠心不二。

我們總是太自信,對友誼誤解,對自己的愛誤解,對不可能的事信以爲真。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很早就聽朋友說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很好看,很有教育意義,是一本淨化心靈的好書,但是各種原因,一直沒有來得及看,最近終於將這本書看完了,確實是感慨頗深。

和我們以往看過的小說不同,這是一本有歷史背景地書,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一個少爺和他僕人之間。在阿富汗那種宗教歷史深厚地國家,有錢有地位的人那纔是真真切切的高人一籌。小少爺阿米爾從小養尊處優,過着一般人都不敢奢望的生活,陪着他的僕人哈桑不僅是下人的兒子,本身還有缺陷,是個有兔脣的孩子。但是優越的生活並不一定就是完全幸福的,阿米爾最最渴望的父愛爸爸很多時候不能給與,造成了阿米爾的膽怯、自私,甚至通過說謊話來的得到父親的關注,讓人感覺到甚是可憐。相反的是,哈桑雖然低位低下,但是他的心靈透徹的如一塊水晶。中間當然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而故事的高潮應該是一年一度的放風箏大賽了。阿富汗的放風箏已經不單單是簡單的風箏比賽,更多的是關於榮譽以及孩子渴望勝利表揚的那種求勝比賽。哈桑是個放風箏的高手,而他的少爺正是想通過這場比賽來得到爸爸的'關注,然而,事情哪會那麼順利,當看到兔脣的哈桑拖着血淋淋的身體也要誓死幫少爺搶到風箏的那一刻,我真的是很震撼。“爲你,千千萬萬遍”是一種怎麼的信任和愛護,可這時候的阿米爾懦弱、恐懼,他辜負了哈桑對他的信任,他自以爲他把哈桑趕走就能當那件事沒有發生,可是人往往客服不了的是自己的心魔。

直到阿米爾踏上回阿富汗的路,也就是救贖之路,我才感覺到阿米爾有那麼一點點勇敢了。阿米爾雖然性格懦弱,可當是畢竟也是孩子。阿米爾少爺會說地第一個詞就是爸爸,而哈桑會說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就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爲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爲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羣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情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爲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讀後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地祕密揭開時,哈桑已經死在戰爭的槍下。

是哈桑錯了嗎?我爲他的不幸所悲傷,爲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爲這一切值得嗎?他爲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任務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地僕人嗎?還是爲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阿米爾還是哈桑,都沒有錯,他們原來都是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爲種族,使他們有了高低貴賤之分,被逼向世界的兩極。這個故事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或許真正心靈的救贖不過是平等對人,珍惜彼此。每當風箏放飛的那一刻,我都要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所有的一切?”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和平常一樣,翻看書,接着昨天的故事看, 又看到了一個新故事。這個故事寫的很好,它的名字叫《弗蘭蒂的母親》。

這個故事講了:弗蘭蒂(一個非常淘氣的男孩)被學校開除了8天。他的媽媽跪在校長的面前,請求校長讓弗蘭蒂重返校園。她一邊不停的哭,一邊再三懇求,說:“校長先生,請您恢復他的學籍吧。我活不了多久了,在我臨死之前,我想看到他能該好。畢竟,他是我的兒子呀!”接着,他的母親放聲大哭起來。弗蘭蒂還是那麼漫不經心,誰看了都覺得可氣!校長想了一會兒,說:“弗蘭蒂,回到你的坐位上去!”弗蘭蒂回去了。等他的母親走了以後,校長對他說:“你這是在害你的母親呀!”大家都扭頭向後看,弗蘭蒂還在那裏漫不經心的笑呢!

我看了以後,非常的生氣。弗蘭蒂的母親爲了能讓弗蘭蒂重新返回校園,跪在了校長的面前。然而,弗蘭蒂竟然還在一旁笑。難道母親的這種真誠愛意,換來的就是兒子的不屑一顧嗎?這一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這個故事寫得非常真實,讓我們真切的看到了一位備受摧殘的母親形象,催人淚下,非常感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