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

本文已影響 3.39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分一分》幼兒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

教育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爲入小學作準備。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圖形圈和繩子,套環,木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我們現在已經是大班小朋友了,再有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要進入小學,成爲一名小學生了,所以老師希望大家能夠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

師:說到了時間,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時鐘,你們認識時鐘上邊的指針嗎?哪一根針轉一圈是一分鐘?如果有的鐘沒有秒針,只有兩根針,我們怎麼可以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師:你覺得一分鐘長嗎?有多長?我們請秒針寶寶走一圈,感覺一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

二、體驗:一分鐘有多長,一分鐘能幹什麼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教師小結:一分鐘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靜靜的等一分鐘,也是蠻長的。

2、一分鐘能做什麼?

(1).你們覺得一分鐘能做什麼事情?

(2).大人們在一分鐘裏能做些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運動員一分鐘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

●跳繩高手一分鐘能跳300次。

●電腦打字高手一分鐘能打600多個字。

教師小結:你們覺得他們牛嗎?爲什麼?看來,一分鐘能做的事情也很多,只要我們抓緊時間來做的話,也是很有收穫的。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

(1) 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 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 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裏能幹些什麼,並記錄在記錄表中。

(4) 幼兒操作。

(5) 交流彙總,教師記錄結果。

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兒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爲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做同樣的事情,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爲什麼?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爲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牀、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爲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四、教師總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活動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尤其是早晨入園經常會有遲到的小朋友,現階段我班幼兒正處於幼小銜接的重要時期,幼兒園有序而寬鬆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着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爲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對當小學生的嚮往之情。爲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首先在活動前我先鞏固幼兒對時鐘的認識,活動開始我先讓幼兒自己交流一分鐘有多長,因爲幼兒對時鐘的分針、時針都認識,所以幼兒在討論時就非常的積極。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爲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我安排瞭如下環節: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做事慢的原因”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本次活動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認真參與活動,尤其是操作部分孩子們興趣很高,效果非常好。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積極參加分類活動,能按事物的種類和數量等特徵進行分類,發展思維能力。

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瞭解畫面內容。出示視頻照片畫面,引導幼兒說一說:“畫面中有什麼?風車、皮球和娃娃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每種玩具的數量是多少?”爲幼兒進行分類活動做準備。

2、每人一捆圖片玩一玩“分一分”的遊戲,引導幼兒嘗試按事物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將卡片分開;本文想一想可以怎樣分?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嘗試按照文具、水果和玩具的概念進行分類,或從功能上進行分類,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3、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可引導幼兒數一數每張卡片上實物的數量,在按照數量將每組卡片繼續分,如:將水果按照數量分成7個和8個兩組等。

4、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把卡片分開,爲什麼這樣分。對不正確分類方法的幼兒,可請幼兒演示分卡的過程,教師幫助其概括出分類的標準,與大家共同分享。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爲入小學作準備。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爲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麼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鐘裏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幼兒園門口到農民公園)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裏有700米?(幼兒園到葫蘆島)

●一分鐘跳繩150下

師:猜猜這個人一分鐘跳繩幾下?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裏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彙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裏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兒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爲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纔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爲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爲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4.再給你一分鐘

我們用心的再來一次,這次你們可要好好珍惜者一分鐘了啊!時間可不等人啊!

四、介紹一下名人一分鐘內可以做的事情

跑步。明明經常練習跑步,一分鐘可以跑200多米呢,他在運動會上還得了冠軍呢?

穿衣服。紅紅小手可能幹了,起牀只要一分鐘就能穿好衣服,冬天還不容易着涼。

口算。方方一分鐘能做20多道算術題,做得又快又準確,是班級裏的口算大王,大家都誇他真聰明。

五、討論:只要我們珍惜時間,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們怎樣來珍惜時間呢?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牀、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爲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六、小結

做事專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時間的好方法。其實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浪費,讓自己學習好、生活好,精彩度過每一分、每一天。

活動反思:

爲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網絡下載了課件時鐘,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60秒的關係,這樣孩子對於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爲什麼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裏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於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桃子卡片、圓片、學生準備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1、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1)、出示桃子圖片,讓學生隨意分。

小朋友手裏都有6個桃子,你能把它們分成兩份嗎?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分。

(2)、展示學生分的成果。

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呢?

學生會有很多種分發,教師用媒體課件都展示出來。

(3)、發現“平均分”。

教師帶領小朋友觀察:小朋友,這裏的幾種分法都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

讓小朋友發表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有兩種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有兩種分法與別的不同,那麼我們就仔細來觀察這兩種分法:我們發現這兩種分法的每一份的數目都是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每一份都一樣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讓學生和教師共同讀幾遍。

教師接着演示:把4個桃子分成左邊2個,右邊2個,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平均分。並連貫說:“把4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個。”

2、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1)、教師出示幾種物體的分法,讓學生說說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裏幾份,每份有幾個?

3、讓學生動手平均分。

(1)、讓學生小組合作將手中的8個圓片平均分,並互相說說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分得幾個。

(2)、發表意見。

(3)、表揚說的好的小朋友。

4、動手操作。

(1)、教師提出意見,讓學生邊操作,邊說出結果。

有8個桃子,每隻小猴子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隻猴子呢?

(2)、讓學生動手,找學生演示。

(3)、連起來說說。

(4)、在書上填寫出來。

1、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1)、讓學生相互合作,邊操作邊得出結果,填寫在書上。

(2)、集體訂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完成第一題。

說出哪種是平均分,並說出理由。

(2)、完成第2題。

教師讀題目,讓學生先圈一圈,再填寫。

填寫後讀一讀。

(3)、完成第3題。

這道題目不讓學生動手操作,看學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後教師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5

【活動設計】

幼兒園有序而寬鬆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有的小朋友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通。那麼,該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進一步提高做事的效率,爲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爲此,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需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不可塑性。

2、知道一分鐘在時鐘上如何表示。

3、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爲入小學作準備。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個大鬧鐘和一分鐘計時器,(ppt)課前讓幼兒認識整點和半點。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彈珠若干、筷子、記錄紙、筆、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鬧鐘引題,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1、複習、鞏固認識時鐘。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認識嗎?(鍾)你們真的都認識?我要來考考你們。

師:這根粗粗的、最短的針叫什麼?比時針稍微細一點長一點的叫什麼?那這根最細最長、走的最快的針叫什麼呢?

師:這鐘面上的三根針哪一個走一圈表示一分鐘呢?那一分鐘有幾秒呢?數一數。

2、教師總結:一分鐘有60秒。

3、感受秒針無論從哪來開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開始的位置都表示一分鐘。

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鐘到了呢?讓幼兒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麼變化。

4、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5、感受一分鐘。

師: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那我們來感受一下吧?

6、教師總結:一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可能覺得一分鐘很短,但像現在這樣靜靜地坐着等也覺得它蠻長的。

二、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1、一分鐘能做些什麼?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幼兒動手試試?

(1)欣賞成人一分鐘內能做什麼?(ppt)

(2)教師總結:這些大人厲害吧,一分鐘內能做這麼了不起的事,那我們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挑戰一下,接下來我們要玩一個《挑戰一分鐘》的遊戲。

2、遊戲一:山上有個木頭人

3、遊戲二:一分鐘內不眨眼

4、遊戲二:夾彈珠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裏夾了幾粒彈珠,然後把它記錄在記錄表上。

B、請幼兒介紹夾彈珠的方法,傳授經驗。

C、幼兒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D、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爲什麼有的小朋友夾的多,有的小朋友卻夾的少呢?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爲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抓緊時間了你完成的任務就多了。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剛剛我們用了很多個一分鐘,現在還能回去嗎?

2、教師總結: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們小朋友要珍惜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讓時間白白浪費。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一分鐘之內把玩具收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以幼兒感興趣的競賽活動貫穿於整節課,讓幼兒充分感受一分鐘。活動的準備分爲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教師能充分爲幼兒準備感興趣及富有挑戰性的操作材料。幼兒的知識準備,開展活動前幼兒已認識時鐘,並懂得一分鐘時間的概念。教師爲幼兒創設了情景及圖片,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時間的重要。但是在遊戲活動中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去說,由於教師組織活動比較緊張,所以導致整個活動教師的語言過多、語速較快,活動時間沒有很好的支配。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成長了不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結合新綱要,學會如何有機地總結、提升幼兒的探索發現,同時我也要掌握幼兒的興趣點、年齡特徵、知識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於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體驗1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知道1 分鐘的長短,抓緊時間。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珍惜時間抓緊時間。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錶,繩子,穿珠,筆,卡片。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出1分鐘的重要性。

2、 體驗1分鐘的長短。

(1) 我們平時怎樣計算時間呀?

(2) 認識時針、分針、秒針。

(3) 各種方式體會1分鐘的長短。唱歌、靜坐、做遊戲。分別請小朋友談一談哪個一分鐘長那個一分鐘短。

(4) 穿珠子感受1分鐘。

先自由穿一遍幾下多少,在抓緊時間穿一次記下多少。爲什麼數量不一樣?討論一下。

3、總結一下抓緊時間就會做更多的事。

4、 回家後讓父母幫忙記算時間做各種不同的1分鐘遊戲體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

整體來看孩子們比較喜歡參加這一教學活動,也能從中知道了1分鐘的重要性,學會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可是從中也有一定的問題,在以各種方式體驗1分鐘的環節中有一個遊戲要求幼兒保持一個動作1分鐘不動,有個別體力不好的小朋友沒站穩碰到其他的小朋友了,是因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近了這是老師沒有要求到位以後的工作中要注意。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於參加體驗活動,讓幼兒感知時間。

2、通過不同方式感受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明白時間長短與自身努力有關。

3、知道要珍惜時間,把握好每一分鐘。

活動準備:

時鐘、幼兒操作材料:雪花片、串珠、皮球、呼啦圈。

活動過程:

1、認識時鐘,知道一分鐘有60秒。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一個謎語(三條腿,兜圈走,一長一短一細小)導出鍾,出示時鐘,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知道一分鐘有60秒。

總結:60秒就是一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

2、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遊戲《木頭人》:靜靜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提問:誰來說說這一分鐘你有什麼感覺?那這一分鐘你感覺是長還是短呢?

(2)遊戲《老狼老狼幾點鐘》,再次感受一分鐘。

提問:這一分鐘你們又有什麼感覺?那這一分鐘你感覺是長還是短?

爲什麼同樣是一分鐘,感覺卻不一樣呢?

(3)總結:同樣是一分鐘,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會覺得一分鐘很長,有的時候又會覺的'一分鐘很短。

3、幼兒猜測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1)幼兒自由猜測。

(2)讓幼兒猜一猜,他們在一分鐘分別能跳多少、拍多少?(導出結果,讓幼兒知道原來一分鐘還能跳這麼多、拍這麼多)

4、分組活動:體驗一分鐘。

師:剛纔小朋友看到圖片上的人物他們利用一分鐘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材料,第一組:插雪花片。第二組:穿珠子。第三組:拍皮球。第四組:呼啦圈。請小朋友也來抓緊這一分鐘,看看我們能和一分鐘挑戰?

5、檢查幼兒操作情況並總結。

(1)幼兒體驗結果,選出獲勝者。

(2)小結:一分鐘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短,只要抓緊時間,我們一分鐘可以做的更多;原來一分鐘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長,一分鐘是很短暫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6、結束活動,體驗一分鐘能走多遠的路。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2、瞭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鐘。

3、鞏固對鐘錶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完整的鐘面,嘀嗒聲,秒針走一分鐘課件。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2、幼兒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線;小組記錄表、筆等。

3、定時器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想想說說,喚醒已有經驗。

1、通過集體、小組或個別交流的方式與幼兒說說以下話題:

(1)你在哪裏看見過鍾?

(2)鐘面上有什麼?

(3)鐘有什麼作用呢?

(4)除了鍾,還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訴我們時間?

2、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進行表達。

3、教師用幻燈展示鐘面,結合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引導語:我們在家裏、教室裏等許多地方都能看見鍾。鐘面上有數字1—12,它們有規律地排列着。鐘面上還有時針、分針和秒針,它們指向什麼數字,就表示現在是什麼時間。手錶和鐘的功能是一樣的,我們統稱爲鐘錶。有了鐘錶,我們才能知道準確的時間。鐘錶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數數聽聽,感知一秒鐘有多長。

1、提問:秒針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鐘,你們覺得一秒鐘是長還是短?

2、鼓勵幼兒用聲勢自由地表達。

3、播放一秒鐘的"嘀嗒"聲,引導幼兒感知和進一步表達。

4、小結:一秒鐘是很短暫的,"嘀嗒"一聲就過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鐘有多長。

1、比較一分鐘和一秒鐘。

(1)交流:一分鐘時間長?還是一秒鐘時間長?一分鐘裏有多少個一秒鐘?

(2)教師用幻燈演示秒針從數字12開始走一圈,同時引導幼兒數數,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2、提問:你覺得一分鐘時間大概能做些什麼事?

3、分組操作

(1)介紹材料和活動規則。

引導語:老師給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組記錄表和筆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隨便選擇,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夾到另一個碗裏,或是把珠子串進線裏,給大家的操作時間是一分鐘,一分鐘到了就要停下來,再把剛纔的操作結果記錄到小組記錄表裏。

(2)幼兒分組操作(播放計時器定時一分鐘的課件,幼兒可邊操作邊看時間)

(3)交流操作結果

引導語:請各組的小朋友都來報報你們一分鐘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請第一組,再請第二組,第三組……

(3)討論:一分鐘時間是長還是短?爲什麼同樣一分鐘的時間,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卻做的少呢?

(4)小結:因爲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難有的簡單,所以結果就會不一樣。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動作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所以只有抓緊時間,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5)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導語: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做同樣的事情,請你們加快速度,看看這次在一分鐘時間裏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進步。

(6)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並小結: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結果比第一次好的多,這說明只要我們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總結,學會珍惜時間。

1.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引導語: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平時的一分一秒呢?

2.小結:一秒鐘、一分鐘雖然都很短。但是時間就是由一秒一秒鐘,一分一分鐘組成的。我們要學會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鐘。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開展各種與時間有關的競賽活動,如:跑步比賽等,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時間的長短。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做事不拖拉,學會看時間,珍惜時間。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爲入小學作準備。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三、活動過程:

1、交流:一分鐘有多長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滴答滴答噹噹噹,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面鍾請小朋友看一看鐘上有什麼?

幼:有數字,還有針師:有幾根針?

幼:3根針師:這3艮針分別有不同的名字,最粗的是時針。最長的,有點粗的教分針。短的叫秒針。秒針從12走一圈就走了一分鐘。那一分鐘有多長,我們請秒針走一圈,我們靜靜的等一等。

2、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師:小朋友一分鐘到了,你覺得一分鐘時間長嗎?

幼1:我覺得一分鐘有點長幼2?:我覺得的一分鐘有點短總結:一分鐘其實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在一分鐘的時間裏你能做些什麼呢?

幼1:我能在一分鐘時間裏我能折5個紙船。

幼2:我能在一分鐘時間裏寫10個字。

師:小朋友你們是個能幹的孩子,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做很多事,那麼,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串珠要請小朋友幫忙穿一下,要請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裏看一看你能穿幾個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老師說停大家就要停下來。你們聽明白了嗎?

(每張桌子上放一珠)幼兒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時間到,請小朋友數一數你穿了幾顆珠子並把它,記操作紙上,記錄在操作紙上。(老師請小朋友,開火車來說一說。)師:小朋友,誰穿的最多?誰穿的最少?

師:爲什麼在同樣的時間裏,有的小朋友穿的多,有的小朋友穿的少?

幼1:有的小朋友,沒有找到串珠的孔。

幼2:有的小朋友一邊做事一邊玩。

幼3:有的小朋友穿的快,有的小朋友穿的慢。

師總結:小朋友講的真好,在同樣的時間裏,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你做事情認真,掌握了串珠的,你就會比別的小朋友穿的多一些。那麼,小朋友你還想再試一次嗎?

幼:想師:還是一分鐘的時間,看一看這次你能穿幾個?能比第一次穿的多一點嗎?(全體幼兒進行操作)師:時間到。請小朋友數一數你穿了幾顆,並把它記錄在操作紙上。(幼兒進行記錄)師:誰來說一說。你這次穿了幾顆?你第一次穿的多還是第二次穿得多?爲什麼?

幼:因爲第二次我找到了找到了方法,加快了速度。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師:對了,只要我們小朋友,在做事情的時候,找到方法,加快速度,你就能比別的小朋友快。

師:剛纔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做了一件事,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用3分鐘的時間完成3件事,你們想挑戰一下自己嗎?

幼:想師:第一件事,你們要穿5顆珠子。

第二件事,要用筷子夾8顆彈珠第三件事,要套8個回形針。(一個一個串連起來)看一看那位小朋友能在3分鐘的時間裏完成所有的事。,在做事情的時候,先想一想你要先做什麼?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開始操作)師:時間到,3件事全部完成的小朋友請舉手。

師:你來說一說,爲什麼你能完成了3件事?

幼:因爲我,速度快,不和別的小朋友講話。

師:你真棒。老師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要向他學習,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師:我們小朋友在一分鐘時間了可以穿5個珠珠,夾8個彈珠、套8個回形針,那大人在一分鐘時間裏可以做什麼事呢?老師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播放PPT)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

●一分鐘人能踢毽子100多個。

●一分鐘人能包30個大餛飩。

師: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爲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四)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五)老師總結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0

大班數學活動:《挑戰一分鐘》

大班數學《挑戰一分鐘》

執教者:曾宇咪

活動目標:

1、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學習根據時間合理安排活動,提高效率。

2、體驗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有關係,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時鐘課件,一定數量的雪花片,皮筋,積木,筷子,棋子若干,算術題,水彩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 認識時鐘,初步感知鐘面上一分鐘的實長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隨後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大鬧鐘)。那有誰知道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幼兒說完答案後,屏幕上的鬧鐘秒針就噠噠噠地走了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我們現在一起來數一下吧!

● 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有關係。

1、幼兒第一次遊戲,體驗一分鐘時間的短暫(無意識狀態下游戲)

①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雪花片,現在我們就用一分鐘的時間來玩玩吧!但老師有個要求,在遊戲結束後,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結果記錄到這張記錄表上的①的下面。小朋友在記錄之前呢,請你們先把自己的學號填在_上面。

②幼兒記錄自己完成的總數。

教師:看看你插出了什麼東西?用了幾片雪花片?爲什麼同樣是一分鐘有的小朋友插了*片,有的插了*片,還有的插了*片呢?(引導幼兒發現加快速度)

2、第二次遊戲,體驗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有關係。(有意識的遊戲)

教師:現在老師再給小朋友一次機會,讓你們用雪花片再次來挑戰一分鐘。

①幼兒再次記錄自己完成的總數。

②通過兩次數據的對比,引導幼兒發現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就可以做得更多。

教師:看看這次你用了幾片雪花片,和第一次插的比較一下,是不是加快速度後就比第一次插得更多呀!

3、請幼兒收拾好雪花片,教師計時。

教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收拾這些雪花片,看一下你們用了多少時間。

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很短暫,可是如果我們抓緊時間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XX小朋友第一次用了一分鐘的時間插了XX,後來他抓緊時間,動作很快,最後竟然插了×塊,真了不起,所以我們不能小看一分鐘,也不能浪費一分鐘。

● 快樂一分鐘,體驗遊戲的樂趣。並將結果記錄。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來比比賽,老師爲你們準備了2種材料:棋子,皮筋,大家可以每一種輪流玩一玩,而且要邊玩邊數,每次的時間都是一分鐘,時間到得時候把你們的結果記錄到記錄表上,三種玩具都要輪流玩到。那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聽一下比賽的遊戲規則是怎樣的?(棋子要一個一個夾到盒子裏,皮筋要一個一個套在積木上,)有些小朋友有可能爲了要贏,所以在遊戲的時候不遵守遊戲規則,小朋友在記錄的時候,要互相監督,在遊戲的時候要做到公平公正。等下時間快到的時候呢,老師會發出信號,提醒小朋友要抓緊時間了。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不能就知道玩,前面我們玩了這麼多了,那現在我們就用算數來挑戰一下一分鐘,敢不敢來挑戰一下!(拿到算術題後,把答案寫在等於號的後面,時間到的時候,請小朋友拿題目和筆刀屏幕前對比一下答案。回到座位上數下對了幾道,最後把結果寫在記錄表上。)

● 體驗一分鐘的長。

遊戲:木頭人。

教師:現在我們來玩木頭人的遊戲,(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動了就是小淘氣。)當老師說到動了就是小淘氣時,只許做身體坐直的動作。而且,要停一分鐘。幼兒做遊戲一遍。

教師提問:停一分鐘有什麼感覺?現在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怎麼又覺得長了呢?

小結:剛纔小朋友一動不動,沒有事情可以做,很無聊,纔會覺得一分鐘很長,當我們遊戲壓餅乾、做糖果比賽時大家都在不停的勞動,就會覺得時間很短,而且只要我們抓緊時間,一分鐘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們平時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抓緊時間,不要拖拖拉拉,也不要浪費一分鐘。

● 延伸活動

親子活動:請幼兒在家和父母用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看看能完成哪些事,以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嘗、說等感知活動,激發幼兒爲水果乾果分類的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分類的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水果和乾果,瞭解其主要特徵,能區分並分類。

重點難點

幼兒在活動中瞭解水果和乾果的特徵,能區分並分類

活動準備

1、實物水果若干、乾果若干;

2、小盆若干個,4個標盤;

3、PPT;

4、果實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故事導入: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秋天裏會豐收很多的果實。松鼠媽媽爲客人們準備了很多的水果和乾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觀看PPT。

3、請幼兒說一說松鼠媽媽都爲客人們準備了哪些果實?(有香蕉、蘋果、開心果、橘子、核桃、花生……真多啊)

二、觀察、品嚐果實,比較異同。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吃過這些果實嗎?教師出示4組果實(蘋果和核桃、橘子和花生、梨和栗子、香蕉和開心果)請小朋友觀察、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相互討論並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請小朋友們品嚐蘋果和核桃,做比較,並說一說蘋果吃起來有什麼感受?核桃吃起來什麼感受?核桃會像蘋果一樣有很多的果汁嗎?

3、小朋友們,老師的這些果實中哪些像蘋果一樣吃起來味道甜美,有很多的果汁呢?(香蕉、橘子、梨)哪些像核桃一樣外殼堅硬呢,吃起來乾燥少汁呢?(開心果、花生、栗子)

4、教師小結:吃起來有很多果汁的,皮很薄的,它們是水果,吃起來乾燥少汁,外殼很硬的,這些是乾果。它們都是植物的果實,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也非常的豐富,小朋友們要多吃。

三、果實分類。

1、小松鼠太粗心了,把媽媽準備的果實碰到了地上,混到了一起,小松鼠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把水果和乾果分開,好不好?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總結:今天小朋友們不僅認識了水果和乾果,而且能根據它們的特徵進行分類,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

四、遊戲《點果果》

現在每個小朋友來老師這裏取一張你喜歡的果實寶寶圖片,小朋友們就是這些果實寶寶,我們玩“點果果”的遊戲,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念兒歌“點,點,點果果,點果果,水果乾果你是什麼果?”,老師點到哪個小朋友,那個小朋友就介紹自己是什麼果實寶寶,例如:我是葡萄,我是水果。然後遊戲繼續。

活動總結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水果和乾果分一分》這節活動中我首先通過故事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導入主題,再通過對果實的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等進行探索實際操作,運用幼兒的多種感官來感知水果和乾果的不同,知道它們的特點,並能區分和分類。最後運用遊戲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壞境中鞏固對水果和乾果的認知。在活動中每個環節設計的循序漸進,過度語句做到了銜接,整個過程動靜結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本次活動達到了預定目標。在本次活動中,我也有不足之處,今後我會改進,做的更好。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2

一、設計意圖:

大多數孩子愛拖拉,爲了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拖拉的習慣,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的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感受一分鐘的長短,通過操作活動了解一分鐘的作用,明白只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能做很多事情。從而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合理運用時間。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2、願意參加一分鐘的感知和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3、懂得做各項事情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

2、操作材料:筷子、彈珠;泥工板、油泥;彩筆、形狀塗色。

3、時鐘一個、記錄用的白紙、彩筆。

四、活動流程:

一、故事導入。

元元上學遲到的故事。(它告訴我們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感知一分鐘的長短。

教師:你們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嗎?答:60秒,很長......

教師:今天我請小朋友親自來體驗一分鐘長短。

通過課件鐘表中秒針走動60秒是1分鐘,來理解一分鐘的長短。

小結:秒針走動60秒是1分鐘。

三、討論交流:一分鐘可以幹什麼呢?

1、提問: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一分鐘我們能完成什麼事情呢?

2、老師分享生活中一分鐘能完成的事情資料:

附:一分鐘,銀行點鈔機大約可以點1500張人民幣。

一分鐘,中央電視臺播音員大約可以播800個字。

一分鐘,人大約可以走80米。

一分鐘,汽車大約可以跑1200米。

一分鐘,大人跳繩可以跳160個… …

小結:看來一分鐘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一分鐘不僅可以讓我們做很多的事情,還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

四、操作體驗。

師:一分鐘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現在老師就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看看一分鐘你到底能做多少事情。

1、介紹材料:筷子、彈珠;泥工板、油泥;彩筆、形狀塗色。

2、介紹規則:幼兒分四組。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裏能做些什麼。

3、幼兒操作。請數數在一分鐘裏你夾了幾粒彈珠(夾了幾粒珠子、圖幾個圓圈)。

4、交流彙總,教師記錄結果。

小結: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一分鐘很短,但如果小朋友抓緊時間,還是能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不能小看了一分鐘。只要我們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做事專心,不拖拉,我們肯定會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娛樂賽場的氣氛中,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知道一分鐘是很短暫的,但可以做有意義的事,讓孩子們懂得珍惜時間。

2、相互合作能完成許多個人在一分鐘內不能完成的事。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有秒針的大鐘

2、幼兒事先分好紅、黃、藍三隊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歡迎小朋友們來到一分鐘賽場,首先讓我們向客人老師問好,請紅隊(黃藍兩隊同上)”

2、 今天所有的比賽都和一分鐘有關,在每個遊戲環節中,我們都將爲獲勝的隊伍加上一分,最後比一比哪隊的分數最高,所以大家都要加油。

二、體驗一分鐘

1、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分鐘是多長的時間嗎?讓我們一大時鐘,哪根針是秒針,秒針怎樣走纔是一分鐘?

2、接下去讓我們先進入今天比賽的第一個環節,讓我們一起來玩“黑鬍子的獵人”的遊戲,比一比,哪隊的小朋友能夠堅持一分鐘?

3、幼兒比賽,教師統計

4、宣佈比賽結果,併爲獲勝的隊加分

5、給X隊鼓掌,其餘兩隊要加油了。剛纔小選手們讓鬍子在你的臉上停留了一分鐘,那麼在日常的生活中,你在一分鐘內能完成些什麼事呢?

三、猜想一分鐘

1、“小朋友真棒,在一分鐘裏可以做那麼多事情,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在下面的幾件事情中,哪些是可以在一分鐘內完成,哪些是不能完成的?爲什麼?讓我們進入第二關——猜猜看”(播放多媒體)

2、“紅隊小選手你們覺得哪些事是能在一分鐘內完成的?黃隊?綠隊?”

3、好,小選手們都猜完了,到底哪些事是能在一分鐘內完成的呢?好,現在讓我們一看。(播放多媒體)

4、“剛纔誰猜對了,X隊猜對的人最多,讓我們爲X隊加上一分。”

四、合作一分鐘

1、“讓我們現在來看看比分情況,呀,X隊暫時落後,接下去的比賽加油爭取把比分贏回來。”

2、接下去的一分鐘比賽需要兩個小選手相互配合。老師想請一個小朋友帶上眼罩,請另一個小朋友這個盲人的後面,不用戴眼罩,雙手搭住他的肩膀,把他該走的方向告訴他好嗎?希望你們加油,爭取在一分鐘裏完成?”

3、兒兩兩嘗試,其餘幼兒爲他們加油,並進行倒數記時。

4、他們剛纔用了X秒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來給他們鼓鼓掌,誰還願意來試一試,爭取也在一分鐘裏完成?”

5、幼兒活動

6、給獲勝的隊加分

五、離開教室

1、比較分數“現在領先的是X隊,讓我們給他們頒獎,那麼X隊和X隊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也給自己鼓鼓掌。

2、最後老師給你們再你們一個挑戰,請你們在一分鐘內帶着椅子全部離開這間教室,而且不能相互碰撞,好請你們想一想你要怎麼做?”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4

給別人快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一分鐘就能做到。也許你會不屑一顧:“一分鐘?能做什麼?”不要小看一分鐘,生活就是由無數個一分鐘組成的,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就發生在一瞬間,一分鐘能做很多事。一句祝福,一個微笑,一聲讚美……一分鐘真的具有讓別人快樂起來的魔力。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爲擁有“有魔法的一分鐘”的魔法師,包括我們的孩子。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魔力”,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2.嘗試在一分鐘裏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秒針的大鐘,磁帶,錄音機。

過程:

一、門衛爺爺不快樂(打開多媒體課件,畫面出現不快樂的門衛爺爺。)

師:門衛爺爺怎麼了?

幼:不開心,很難過……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幼:爺爺在嘆氣;爺爺的眉頭擰在一起;爺爺的頭髮亂七八糟,看來心情很壞……

二、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是多久。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可是,一分鐘後門衛爺爺露出了笑臉。奇怪,這一分鐘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門衛爺爺變得快樂了呢?

幼:爺爺到超市買了很多吃的東西;有小鳥爲他唱歌……

師:一分鐘是多久呢?

幼:一會兒。

幼:媽媽說秒針走一圈,挺長的吧。

2.體驗一分鐘。

①第一次體驗。孩子看大鐘體驗一分鐘。

②第二次體驗。孩子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如,有的孩子走了三十步;有的孩子唱了一首英文歌,等等。)

③小結:一分鐘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3.有魔法的一分鐘。

①觀看多媒體課件,內容爲:然然邊給門衛爺爺敲背邊爲他唱歌,門衛爺爺快樂地笑了。

②一分鐘裏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這些事能讓爺爺快樂起來?

③小結:一分鐘能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小事!這太神奇了,簡直是有魔法的一分鐘!真的那麼神奇嗎?請大家試一試。

三、送你“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麼事讓別人快樂?

2.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裏快樂起來。

活動後記:

“有魔法的一分鐘”的確具有神奇的魔力!沒有想到,我竟成了“快樂”的第一受益者。不時有孩子從我身邊走過:“李老師,你真漂亮!”“李老師,你真辛苦,需要我的幫助嗎?”“李老師,這是我的愛心卡片,我把它送給你,因爲你也有一顆愛心!”……整個上午,所有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大家很默契,每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事”就會產生這樣的對話:“你快樂嗎?”“快樂!”“我也很快樂!”我想起一句話,“快樂是一種香水,灑給別人,自己手上也會留下餘香!”接着,快樂開始走向家庭。不時聽到家長激動的反映――“早餐時,孩子爲我剝了一個雞蛋。”“昨晚,孩子又爲我敲背,又爲我揉肩,還問我快樂嗎!”“我家孩子總在說‘快樂’,我倒真被他說快樂了!”這就是“有魔法的一分鐘”!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分鐘!由此,我想到一分鐘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魔力,它能減輕焦慮和壓力,讓孩子的內心平和寧靜,使孩子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快樂、健康的生活觀。例如:

一分鐘教師:每天可讓不同的孩子做一分鐘教師,也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閃光點!一分鐘認字:每天只要花一分鐘認字,日積月累的效果具有滴水穿石般的功力!

一分鐘牀頭小幽默:睡前一個小笑話,能使孩子帶着快樂進入夢鄉。一分鐘問題:當孩子生氣要伸出拳頭的時候,引導他用一分鐘問自己一個問題:“除了拳頭,怎樣才能讓我不生氣?”

一分鐘勇氣:遇到困難時,用一分鐘讓自己安靜一下:“沒關係,我還有其他辦法嗎?”

一分鐘忘記:也許同伴之間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給自己一分鐘,忘記不愉快!

《分一分》幼兒園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經常撿到別人的鉛筆、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兒交給老師,有的幼兒據爲己有,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一分錢》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

活動目標

1.會唱《一分錢》。

2.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大膽表演。

3.幼兒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4.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5.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熟悉曲調,唱準歌詞。

2、難點: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1.一分錢紙幣若干

2.警帽一頂

3.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

1.律動《數鴨子》。

2.師生問好:

3.出示“撿錢交給警察叔叔”的圖片。

提問:

(1)圖片上都有什麼?

(2)什麼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描述圖片,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4.認識一分錢,開始新課教學

二、新歌教學

1.聽錄音範唱或教師範唱。

2.小朋友們,以前是不是聽過這首歌,聽誰唱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首歌。

3.隨我朗讀歌詞。

4.隨我逐句學唱。

5.分組學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試着隨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詞接龍唱。(我唱前句你唱後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問:歌曲裏唱了兩個人物,撿錢的小孩和警察叔叔。進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請小朋友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3.老師也創編了一套動作,請跟我做一做。(請一個小朋友扮演撿錢的人,提示我們把撿到東西不揣進自己兜裏,歸還失主或交給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讓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四、小結:教育幼兒從小要發揚“拾金不昧”的精神,做個好孩子。

活動延伸:

認識各種面值的紙幣。

活動反思:

班主任必須以科學的育人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耐心的長期的努力;和學生建立新型的人際關係。班主任既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苦惱,使他們樂意向你傾訴,以達到和學生心靈上的溝通,以便能對症下藥,有效地解決問題。平時,我們在工作中要注重循循善誘、啓發引導,從不凌架於學生之上,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獲得了尊重,從而理解老師用心,敞開心扉講真話;在學生學習方面出現問題時,耐心幫助他們,從不用嚴厲的口吻指責、批評他們,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最好利用課餘時間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增進了解、加深友誼,並引導他們在共同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中建立真正的友誼;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