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實用5篇]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實用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人在家時的安全知識,知道陌生人敲門是不能開門。

2、初步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人手一個,兔媽媽、大灰狼、山羊頭飾各一個。

2、《小兔乖乖》配樂磁帶,錄音機。

3、創設遊戲情境,突出“小兔之家”。

活動過程:

1、教師用兔媽媽的口吻創設遊戲氛圍,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教師:你們都是我的兔寶寶,今天媽媽要出門,你們在家可要當心哦!

2、教師代領幼兒進行情境遊戲

(1)小兔子在家玩,山羊(大灰狼頭飾藏在山羊頭飾下)敲門。

(2)教師根據幼兒的情況進行表演。

如果小兔開門,山羊進門(拿掉山羊頭飾露出大灰狼面目):“哈哈,你們上當了,我是大灰狼,我要吃掉你們!如果小兔不開門,山羊可利用食物、玩具等繼續行騙。

(3)兔媽媽回家和小兔們討論剛纔發生的事情:你們爲什麼開門(或不開門)?爸爸媽媽不在家時你們應該怎麼辦?

(4)教師小結: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如果有陌生人敲門千萬不能開門,要先問清是誰、找誰,然後告訴他,等爸爸媽媽回來以後再來。隨便給陌生人開門回發生危險。

3、教師引導幼兒瞭解獨自在家的安全知識

(1)兔媽媽:明天媽媽要出去很長時間,你們在家幹什麼呢?

小兔圍繞話題討論:一個人在家沒人玩怎麼辦?肚子餓了怎麼辦?發生事情時怎麼辦?

教師小結:一個人在家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不玩弄電器插頭以及煤氣開關,不到陽臺上去玩。一個人在家可以看書、畫畫、玩玩具、看電視。

4、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製作“危險警示卡”

(1)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以小兔的.身份一起學習製作“危險警示卡”

(2)教師扮演“兔媽媽”,帶領“小兔”將警示卡張貼在電器插頭、插座、消毒櫃、桌角、玻璃、門側等大家認爲危險的地方。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危險警示卡”張貼在家中,如熱水瓶、煤氣竈、電器插頭、插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進一步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2、區別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敢於大膽地評價自我,正確地看待自我,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照片兩張:一張小嬰兒時的、一張現在的照片,紙、彩筆、剪刀、膠棒等美工材料。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小時候的影集、用品、衣服等;請家長給幼兒講述小時的趣聞及趣事。

【重點、難點】

幼兒在活動中能發現自己的成長變化,通過展示自己的本領自己評價自己,說出自己最突出的優點和今後的目標,並能完整地表達出來。

【活動過程】

活動一:不一樣的我

1、猜猜這是誰?

教師出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幼兒猜一猜這是誰?與幼兒一起談論,從中發現教師的變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照片配對遊戲。

(1)排列照片,提出問題。

教師將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在白板上面上、下各排一列,上方一列爲“小時的我”,在下方一列爲“現在的我”。

當幼兒看到把他們小時的照片貼到白板上時個個都興奮異常,因爲事先有保密的協議,所以他們睜大眼睛、閉緊嘴巴緊盯着教師,貼到自己照片的小朋友不露聲色地看看別人,顯得很得意的樣子。

教師:請小朋友找一找、配一配哪兩張照片是同一個人?

(2)幼兒操作遊戲。

請幼兒將“小時的我”和“現在的我”連線,做成照片配對。孩子們的意見五花八門,急得照片的主人跺着腳喊:“不是!不是!錯了!這(那)個纔是我!”。

教師:爲什麼錯了?小朋友的變化在哪裏?

(3)幼兒講述自己的變化。

根據連線請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和現在有哪些不同?如長高了、變重了、力氣大了、跑得快了、會做簡單的事情……

幼兒1:這是我剛生下來的照片,媽媽說我很乖每天吃完奶就睡覺:這是現在的我,我在公園裏照的。

教師:你小時候好胖,跟現在的你不太一樣,小朋友你們還發現果果跟以前有哪兒不一樣嗎?

幼兒2:她的頭髮長長了,她的眼睛大了。

幼兒3:她的手和腳都比以前大了。

幼兒4:她的身體長高了,她快6歲了,有力氣了,還能自己做事了呢。

(4)幼兒自我評價。

請幼兒在展示自己的本領後來評價自己,說出自己最突出的優點和不足。

3、製作成長畫冊。

引導幼兒根據活動的.談論內容來製作自己的成長畫冊,活動結束後張貼到主題牆上。

活動二 “我的用品”小展覽

1、師生共同佈置展覽臺。

經過師生前期用品的收集和展臺的設計、擺放與裝飾,琳琅滿目的小展臺已呈現在大家眼前,幼兒爲之興奮不已。

2、幼兒自由參觀展覽。

請幼兒自己去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展臺上的物品。他們對自己小時候的小衣服、小帽子、奶瓶、尿布……感到驚訝,沒有想到自己當時竟然那麼小,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

3、共同討論: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

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比較。如身高、體重、動作、自理能力、興趣、本領等。必要時可以請幼兒表演一下,如,小嬰兒時怎樣哭,怎樣爬;現在會跳舞、會畫畫等。

教師:長大的果果會做哪些事情,有什麼本領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幼兒1:我會自己穿衣服、洗臉、刷牙,我還會寫自己的名字,老師還表揚我值日生當得好,昨天我還和張雨萌去電視臺跳舞了呢。

說到這兒,果果的臉上充滿了自信和自豪,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爲她鼓起掌來。

教師:長大的果果和以前真不一樣了,有這麼多的本領真棒。我請每個小朋友都想一想現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學會哪些本領,比以前有哪些進步,快升入小學了,做一名小學生你有什麼願望?然後給大家講好嗎?

幼兒:好……

孩子們陷人了熱烈的討論中……

4、學習兒歌《一年過去了》。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注重活動的內在邏輯性。《時光的故事》通過層層遞進的系列活動使幼兒從自己的外觀到內心的轉變進行了一次梳理。每個活動之後幼兒都有不同的新體驗,對自我的認知也更爲清晰、全面與深入。

(2)給予幼兒充分交流的機會。在活動中幼兒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從他人那裏獲得了不同的評價及建議,開闊了他們的思路,幼兒學會了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了與他人合作,更理解了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爲此付出辛勤勞動的家長、老師、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

(3)注重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我能夠比較適時地給予幼兒引導和鼓勵,使他們能在支持性環境中自主地探討討和發揮。作爲一個引導者,我能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擴展他們的思維,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例如,有的幼兒用語言表達,有的幼兒用肢體動作,有的幼兒用繪畫的形式,有的幼兒將自己的照片按年齡大小組成畫冊等,說明幼兒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積極地展現慾望

2.活動中的不足:

如果能準備一些幼兒小時的VCD也許更直觀,同時也可使班上特殊幼兒的注意力能集中在活動上,提高他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主要內容】

1、活動設計新穎,具有創新特點。該活動形式新穎獨特,能夠吸引幼兒始終積極參與其中;老師思路清晰,引導語具有啓發性和建設性,能開闊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力。

2、爲幼兒創設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愉悅的心情和寬鬆的環境裏自由、自主地交流討論,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成長,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潛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功與自信的積極情緒體驗。

3、活動內部的邏輯關係可作調整。仔細分析前後兩個活動中老師的提問,第一個活動“自己小時候和現在有哪些不同?”和第二個活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有一定的重複,建議教師對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使教育活動更加緊湊。

4、建議:可以將教育活動繼續拓展,使教育活動延伸到家庭之中。例如,回家向關心幫助其成長的親人表達感恩之心,並傾聽父母講述他們眼中自己的變化,以及父母看到幼兒成長變化的心情,等等。

【綜合評析】

1、本活動是系列活動,突出體現了教育的漸進性、發展性與整體性。該系列活動與其主題活動相呼應,活動看似簡單,但其中有幾個不同的教育點,而且是相互聯繫的,如展覽臺的創設,它從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人手,以點帶線,使幼兒在不同程度上發現自己的變化,感受自己的成長,展現自己的長處,學習他人的優點。

2、此係列活動形式鮮明,具有創新性,體現了教師巧妙的構思。從照片配對遊戲的設計與開展,到用品展臺的創設與參觀,無不吸引着幼兒主動參與,同時能夠充分地引發幼兒思考與討論,層層遞進地使幼兒從外表到內在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從而客觀地評價自己,樹立自信心。

3、教師的指導間接、到位、具有啓發性,幼兒在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下深入到活動中,幼兒能從這個活動中得到進一步地發展與提高,能在活動中得到滿足並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逐步形成比較清晰、客觀的自我意識,深入瞭解自我和他人。

4、在教師小組合作反思活動中,對活動的設計及開展過程都做了有特點的討論,但對於活動中存在問題的聚焦與反思,以及對於問題解決策略的反思還需關注。例如,小組成員注意到比較照片和觀看物品兩個活動的作用都是讓幼兒發現自己的變化,同處於一個層面,前後的邏輯安排是否合理?而談話活動的內容似乎也差別不大,對於這些問題,小組應該共同反思背後的原因,整合相關經驗和理論來幫助教師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調整方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手推車的本領,在活動中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初步學會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喜歡民間遊戲,體驗遊戲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遊戲材料若干,"手推車"示範圖和音樂光盤各一張。

2、糧倉兩個,糧食12袋,地墊數量和師幼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情境中自然

導入活動

1、幼兒自主選擇民間遊戲,教師隨機參與。

2、簡單交流對民間遊戲的認識,說說自己玩過什麼遊戲?怎麼玩的?

二、學習遊戲"手推車"

1、藉助圖片導入:他們在幹什麼?這個遊戲你玩過嗎?怎麼玩的?

2、幼兒分組嘗試,探索遊戲的玩法,教師觀察並鼓勵幼兒練習。

3、互相交流遊戲後的感受,懂得遊戲需要三人一起合作,堅持進行。

4、一組幼兒示範,介紹小組推車快的原因,重點掌握兩人手託同伴膝蓋向前協調推行的方法。

5、幼兒分組繼續練習,結束後交流感受、總結經驗。

三、遊戲:"運糧食"

1、引起興趣:農民伯伯的'糧食豐收了,咱們幫着一起運到糧倉裏去吧!

2、探討規則:要想運得快,三個人應該怎麼做?糧食掉了怎麼辦?

3、師幼示範:邊運糧食邊強調遊戲規則和合作的重要性。

4、幼兒分紅、黃兩隊進行運糧食的比賽。

5、交流第一次運糧食的感受,總結經驗。

6、幼兒再次進行遊戲,教師爲幼兒加油。

四、放鬆遊戲,結束活動

1、師幼邊念兒歌邊玩民間小遊戲(王婆婆抱妹妹等)。

2、小結:今天玩得開心嗎?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接唱和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嘗試獨立地按節奏創編謎語歌詞,玩猜謎遊戲。

3、體驗有節奏地念象聲詞的快樂,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戰性,並勇於戰勝困難。

活動準備:

數張謎語造作圖片

重點:願意通過問答的形式歌唱謎語歌

難點:模仿歌曲中描寫動物外形習性的歌曲進行創編並歌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熟悉歌曲內容,學習用歌曲回答出謎語的答案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歌,請你們仔細聽,猜猜看歌裏唱的是誰呢?

1、 教師邊出示圖邊唱:腦袋圓圓的,眼睛亮亮的,銼銼銼銼銼,你們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動物?(清唱1―2遍)

2、 師:你們猜出了嗎歌裏唱的是誰(人,小兔子,大灰狼)

3、 師:腦袋圓圓的,眼睛亮亮的小動物還真不少。歌裏面有一句我覺得最好聽你們聽(老師隨琴唱),你們能用這一句把你們的答案告訴我嗎?

4、 請兩名幼兒試這回答。師提問:你猜的是什麼?你可以怎麼回答我?(引導幼兒發現可以用各種發法,將動物的名稱填到歌詞中去)

5、 幼兒集體唱各唱各的謎底

師:現在請你們一起把你們自己的謎底唱給我聽,你猜的是什麼,那你就要唱?先聽我來問。

6、 隨機點幼兒請幼兒回答

師:腦袋圓圓的,腦袋大大的動物還有嗎,請你再想一個,如果我提問後點到你,你就要站起來完整唱着來回答我

二、換謎語:幼兒通過謎語遊戲,瞭解基本特點,及熟練歌曲的問答結構的歌唱

師:下面我的歌詞要變了,你們猜猜這次我唱的是什麼小動物?

1、腦袋圓圓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鬍子長長的

2、幼兒討論後得出一致的答案,並完整的唱出答案

3、師:你們真聰明,我的歌詞又換了腦袋圓圓的,眼睛亮亮的,身上有羽毛,打開像扇子

4、請一名幼兒回答問題部分

師:你知道我唱的是什麼小動物嗎,唱出告訴我好嗎?

5、幼兒一起唱歌回答

6、連續猜兩個謎語:牙齒尖尖的,皮膚皺皺的(請一個幼兒個別回答)

身上有座山,能夠駝東西

三:不看圖片聽老師唱歌提問

師:小朋友怎麼這麼厲害,對了剛纔我用圖片在提醒你們,現在我不用圖片了,聽好了。

1、請幼兒猜兩則謎語:腿兒粗粗的,牙齒尖尖的;身上有口袋,走路跳、跳、跳。

四:自己嘗試按節奏創編

師:我肚子裏準備的小動物都讓你們猜出了,你們自己能編個謎語讓大家猜猜嗎?

1、請你們先想想,全體幼兒在音樂下自己自由創編一次

2、提醒策略:可不可以加上小動物喜歡吃什麼?

可不可以加上小動物什麼樣子?

可不可以加上小動物的叫聲呢?

3、請一名幼兒上來創編

4、教師加以整理完善,幼兒一起歌唱回答

5、表揚完全是自己唱出提問部分的幼兒

五、結束部分:商量出這首歌曲的名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學習漢語拼音能幫助識字和閱讀,學習普通話。要學好漢語拼音。

2、學會a 這個單韻母,認清形,讀準音。

3、認識聲調符號,在教師指導下正確認讀帶調的三個單韻母。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教學單韻母a :

1、看圖說話引出a:說說圖上畫了誰?她在幹什麼?學說圖意:小朋友學唱歌,a a a。教師範寫a。2、你們瞧!圖上的小朋友唱歌時,嘴巴是→張得大大的。3、教師示範發音,學生聽音,看口形。學生模仿發音,教師邊檢查邊領讀。4、發音要領:發音時嘴巴張大,脣形自然,聲音響亮。教順口溜:張大嘴巴,a a a。

覆蓋a 的字形,與小姑娘的頭部重合。看看 a 的形狀像什麼?( a 像一個小姑娘圓圓的臉蛋,頭上還扎着一根小辮子。)抽拉投影片,使 a 和小姑娘頭部分離。用兒歌幫助記字形,"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要問她是誰?就是a a a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教學a的四聲:

1、單韻母a的頭上常有四頂不同的帽子。(出示)它們戴上不同的帽子,讀起來的聲調也就不同了。這四頂帽子就是"聲調符號",我們根據符號讀韻母。

2、ā戴上了第一頂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聲,讀音也是平平的。(教師發音,學生跟讀。)á戴上了第二頂從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聲。讀的時候就像有人問你話,沒聽清時,你會問:"á,你在說什麼?"就是這個音。領讀,模仿,輕讀,讀準á。(用手勢助讀。)ǎ戴上了第三頂帽子,就是第三聲。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狀像個鉤。(教師發音,學生跟讀。)à戴上了第四頂帽子,從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聲。我們讀時聲音要從高到低,就像驚歎:"à,你來了!"

3、學生以手勢助讀,也可以用簡明確切的兒歌幫助記憶。

指導看書,讀書:

1、指導看書。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翻開課本,找到漢語拼音第一課。)

2、邊看圖邊讀課文。集體反覆練讀2-3遍,再指名讀。

學寫單韻母a:

1、認識四線格。我們學會了a的讀音和四聲,還要學會寫a。(出示四線三格,讓學生數一數有幾根線幾個格子。三格,就好像是三層樓房。記住,a就住在二樓。寫的時候要碰到上下線,而且要一筆寫成。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教師邊寫邊講,注意:a要一筆寫成,先寫半個圓,就是小姑娘的頭和臉,連上去再寫一筆豎彎,像條辮子,最後向右邊稍彎一點兒,不要太長。

3、學生上黑板試寫a,講評。

鞏固練習:

我們一起來做汽車爬山坡的遊戲。總結:這節課,我們先看圖,說清了圖意;再學習a的發音和聲調;接着我們讀了課文;最後還學習了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a。這樣分四步,我們就把這些內容都學會了。

課堂練習與作業:

1、提醒注意寫字時坐與執筆姿勢。"準備"→開始。

2、在四線格中正確地描寫a。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a 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2、難點:a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活動反思:

在教學漢語拼音a.o.e這節課時,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教師借創設了一個童話世界“拼音王國”,而a.o.e則成了“拼音娃娃”這樣的角色,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童話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鳥”認真地學着發“a.o.e的準確讀音。在學習a.o.e的字形時,學生自編順口溜,自主意識得到老師的尊重,思維活躍。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積極開動腦筋。最後,教師以獨特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自己用橡皮泥捏、擺字母形體。學生興趣盎然,非常投入,字母的形狀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在教學聲調的讀法時,教師爲了突破學習聲調的難點——第二聲和第三聲,使用的方法是根據“五音標記法”,並配以手勢來表示調形和調值。

我運用了體態教學用形象化的手段,把拼音中的“五音標記法”量化出來。整個操作過程,學生的熱情高漲,這種教學方法注重了“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詞語”,這也印證了斯賓塞認爲的“語言雖然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但也時常阻礙思想,而動作在表現意義情感上是極其有力的”。教學中運用操作活動可以彌補詞語表達的不足,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還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採用“動的方法”,通過大腦、五官、手腳、身軀的活動,刺激神經,引發學習慾望,從而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的學習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