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7篇]

本文已影響 1.04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水娃娃漫遊記"的主題正在進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遊記"的遊戲時,積累着關於水的經驗,也生成了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孩子針對“鐵在水裏會沉下去的”經驗,提出了“爲什麼鐵做的船會浮在水面上呢”的問題,於是,就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並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個大玻璃缸和若干個大水桶。’

過程與指導

一、在幼兒園裏收集5種東西放在塑料袋裏

——孩子在教室裏、花園中、操場上尋找,並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如看見別人在花園裏撿鵝卵石,自己就去撿樹枝,所以,孩子塑料袋裏的東西,豐富多樣。

二、假設沉沉浮浮

老師:前一陣子,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水的遊戲,昨天,我們每個人又在幼兒園裏找了5樣東西,現在我們來告訴大家,你手上的5樣東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來的?幼兒講述,老師記在白紙上,記錄方式是幼兒認同的。

——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複。有不同意見的在旁邊打個問號“你們同意嗎?"“有人反對嗎?’’引發孩子的思維衝撞。

三、驗證假設

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把這些問號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嘗試有問號的物品的沉與浮)

幼兒:(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來)你讓它灌滿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來)啊,它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積木)啊,是浮起來的。用手撳到水底……啊,還是浮上來的。是的呀,木頭積木就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樣子就浮上來了。(我來試試)啊,浮起來的。擦掉問號……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師(小結):其實啊,有的`東西在水裏,這個樣子是沉在水裏的,那個樣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鐵和船……

——傳達相對的觀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

1、老師:你有沒有辦法將你手中的1件東西在水裏改變它原來的樣子嗎?想辦法改變它在水裏原來的樣子(重複是爲了讓孩子有一個思維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也可以一個人去試試,然後把它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麼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無意識的行爲。

3、說說自己的實驗,並展示自己的記錄。

——其間,老師不斷總結。如:××泡沫板原來是浮起來的,在它上面加了鵝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魚兒:我的塑料袋本來是浮起來的,我加了鵝卵石,又加了積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塑料袋積木會沉下去嗎?我們試試。

衆幼兒:沒有用的。爲什麼?

幼兒1:那是因爲,幫忙的東西和它是一個樣子的……對,就是浮的東西一定要請沉的東西幫忙。

老師(小結):是啊,要改變一件東西在水裏的樣子,一定要請一件和它不一樣的東西幫忙。

——在得出一個結論的基礎上,再引發一個更深而正確的認識。

老師:拿一個紙盤,(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塊橡皮泥幫忙(把一塊小的橡皮泥放在紙盤裏,紙盤沒有沉)它沉了嗎?怎麼回事?

幼兒: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

老師:(輕輕地重複,以反問的語氣,引發孩子對這句話準確性的質疑)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重音放在“盤子"兩個字上),.

幼兒:放上去的東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盤子)浮上來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同意嗎?很好。

4、比較熟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沉浮現象。

——瞭解沉與浮的另類現象中,認識更廣闊沉與浮的現象。

老師:你們剛纔讓一樣東西改變它原來的樣子,都請別的東西幫忙的,我現在……

幼兒:(搶先)我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幾個洞。

老師:哦,她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嗎?

幼兒: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進去了,水很重,水幫了忙了。

老師:啊,你還是請水幫忙了。我現在不請東西幫忙。這是一同事互動

很喜歡應老師將“郵票”作爲一種文化,來傳遞給幼兒知識。的確“郵票”的功能是明顯的,其內涵則更豐厚,所以將其作爲一種學習資源來開發,從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可以值得探討的問題,如郵票上的圖案、郵票上的數字、郵票的使用過程、郵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郵票"爲線索,將引出的衆多問題,設計成教學活動,並以主題系列形式展開,這樣的學習有助於多途徑地培養幼兒綜合學習的能力。

看了應老師的活動背景分析,瞭解到本次活動也是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所以有了一些想法,藉此機會與之切磋。

由於本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欣賞郵票、嘗試製作模擬紀念郵票,我們就將活動分成四個步驟來完成:

1.收集郵票以及相關物品一觀賞郵票及相關物品一尋找我們的問題一展開討論、徵集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解決一些爭議小的問題)

2.欣賞集郵本一集體討論一共享經驗

這裏教師預設的問題有:.

我們看到的郵票和平時信封上的郵票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從郵票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圖案?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圖案?

孩子們補充提問可能有:

這些郵票爲什麼都放在本子裏?

爲什麼有的郵票是四張連在一起的?

爲什麼沒有把它貼在信封上?

爲什麼爸爸讓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討論之後,師生共同小結:很多郵票是將一些有意義的人和事作爲圖案,把它設計在郵票上是爲了更好地紀念它。人們把前階段域學習中,幼兒個別探索實踐,有了較多的感性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幼兒產生了強烈的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慾望。在此前,教師組織了集體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選材料、自帶問題開展“假設沉沉浮浮"的活動。教師採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從孩子中來,回孩子中去",創設積極互動的好時機。時而幼兒接納同伴的想法;時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兒爭執,思維的碰撞在此萌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於向他人提出質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養;一個互動學習的契機也在此產生,向同伴學習成爲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最後,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採用集體驗證的方法,這爲後面個別試驗起到了示範演示作用。

“探索改變物體原狀"這一環節,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挑戰。幼兒帶着新任務,有的幼兒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記錄方式;有的幼兒則自己創造;也有的幼兒觀察模仿同伴,幼兒個個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再次交流分享時,教師嫺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組織策略,能根據幼兒的特點及時地調整與應對,較好解決點面問題,一個幼兒介紹,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再次創設生生互動,有效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接近尾聲,教師預設“熟雞蛋的沉浮”,是教師再次尋求突破,引發幼兒更多創意的又一舉措。

應該說“沉沉浮浮"是一節傳統常識課,但此次活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活動自始至終都呈現出高度的動態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的素質、教育藝術讓觀摩者讚歎,幼兒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學素養同樣讓觀摩者感到欣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比贏”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自我的來源之一,而孩子往往在“比”的過程中只看到比較的某一向度,因此爭強好勝,產生爭執。本活動藉助繪本《阿比,比一比》的情節發展,讓孩子在看看、說說、比比的過程中體驗同一件物品如果比的內容不同其結果也不同,從而瞭解每件物品、每個人都有自己長處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瞭解從不同的角度比較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比較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繪本PPT、實物李和梨、毛線球、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繪本導入,興趣激發

1、結合PPT1、2講述繪本:梨和李比多少,可以怎麼比?梨和李除可以比多少還可以怎麼比?

2、教師:原來,相同的東西,比的內容不一樣結果也會不相同。

二、比比遊戲,拓展體驗

1、出示PP3講述繪本提問:小貓和小兔還可以比什麼?

2、遊戲比一比。

你和朋友比什麼可以贏?

介紹記錄要求:比什麼?結果怎樣?

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分享:贏了嗎?你和朋友比了什麼?

教師: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希望我們不僅能找到自己的長處,也要學會發現朋友的長處。

三、迴歸繪本,感受情趣

1、閱讀繪本結局。

3、出示阿吉尾巴,好長好長……,感受繪本情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嘗試繩子的各種玩法,體驗在體育活動中創造性玩繩的樂趣。

2、在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得到發展的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音樂《玩具兵進行曲》。

2、幼兒每人一根繩子。

3、幼兒有跳繩和一物多玩的經驗,事先佈置好玩繩比賽場地。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着節奏明快的音樂做運動員模仿操。

二、出示繩子,討論玩法。

1、小朋友,這是什麼?繩子除了跳還能怎麼玩?請小朋友拿起繩子來試一試吧!

2、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是怎麼玩繩的?(可上來做示範動作)

3、請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合作,看看繩子還能怎麼玩?

三、幼兒集體玩繩。

1、繩子的玩法真多,而且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會更加有趣。今天,我用很多。

繩子,佈置成了比賽場地,請小朋友來參加玩繩比賽,好不好?

2、分成兩隊,開始比賽(老師做示範),跳繩圈、走鋼絲、鑽過電網。

3、放鬆運動,幼兒整理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後發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嘗試續編故事。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片

2。已簡單瞭解酵母的作用。

活動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 ——幼兒分散自由結伴欣賞圖片,教師啓發幼兒重點觀察圖中貓的變化。 ——引導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小貓有什麼變化? ——這是一隻麪包房裏的貓,它爲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大?讓我們聽聽故事吧!

2。聽聽麪包房裏的貓的故事。 ——傾聽故事第l節至第7節。 ——小貓莫格的家在哪兒?它是怎麼變大的? ——小貓是怎樣越變越大的? 它變得像什麼?(幫助幼兒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 ——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小貓變大好不好?會發生什麼事?爲什麼? ——莫格越變越大,麪包房裏都裝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們猜它會碰到哪些事呢? ——傾聽故事後半部分。 ——洪水來了,是誰救了大家?它是怎樣做的? ——雖然莫格的變大,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爲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編編有可能發生的故事。 ——變大的莫格還會遇到哪些事呢?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莫格變大以後發生的事情。 ——幫助幼兒整理續編的故事情節。(如:提示幼兒小貓變大後還會變小嗎?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活動建議

1。活動後,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區角,讓幼兒跟着錄音講講故事,也可根據自己續編的內容,自制指偶在區角中操作講述。

2。活動中,也可讓幼兒用肢體(藉助身體的伸展)來表現小貓吃完酵母后,越變越大的形體,體驗變化的樂趣。

附:麪包房裏的貓

胖麪包師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牀去做麪包。他先在麪糰裏放上酵母讓麪糰慢慢脹起來,越變越大,再放到爐子裏去烤成麪包。

莫格是胖麪包師養的小貓,每天早上都到麪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爐子邊上打瞌睡。

這幾天,外面總是下大雨,小貓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溼透了。

胖麪包師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乾,把酵母放到牛奶裏讓莫格喝下去。麪包師說:“莫格,你受涼了,吃一點酵母就不會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爐子邊上打瞌睡。

睡着睡着,莫格的身體脹起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

一開始莫格變得像綿羊一樣大。

後來它變得像馬一樣大。

再後來莫格變得像河馬一樣大。

莫格越變越大,麪包房裏都裝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擋在馬路上,汽車開不了,人也走不了。

麪包師只好帶着莫格往城外走去。他們走到一個山谷的.河邊,莫格餓得走不動了。

麪包師回去把麪包和麪團都拿來給它吃,莫格吃了以後,身體又脹起來,變得像一頭大象了。

教學反思: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衝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爲兩派:認爲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爲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瞭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爲全面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因此,特意設計了《清明》的音樂活動,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

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遊戲目標:

1、在原有民間遊戲的基礎上,引發幼兒創造新的玩法,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學會分析並選擇合適的遊戲形式,提升幼兒間的合作能力。

3、鍛鍊幼兒靈敏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性。

遊戲準備:

1、會玩傳統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2、自制“老狼”面具一隻

3、適度創設與遊戲相關的環境

遊戲過程:

一、重溫傳統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引導幼兒自發遊戲並能注意遊戲中的自我安全防範。

2、天熱老師能做好幼兒遊戲前的保育措施(給每位幼兒背部墊塊小毛巾,以防幼兒出汗將衣服弄溼感冒)

二、激發幼兒大膽想像與嘗試,創編出老狼報數的不同方法。

1、提出“老狼還可以想出什麼新方法帶大家玩?”引發幼兒多項思維介紹自己創新的'玩法。

2、鼓勵幼兒自主驗證新玩法,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

三、激發幼兒進一步想象與嘗試,創編小動物躲避老狼的方法。

1、引導幼兒按創新的遊戲規則進行自主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進,使新的玩法更實用、更有趣。

2、老師參與遊戲,提升遊戲情趣,激勵幼兒更大膽的投入遊戲情境。

3、注意個別幼兒遊戲活動量適度。

四、幼兒遊戲自我

1、教師提出主題,引領幼兒自我。

2、教師進行引導性的提示,激發幼兒挖掘此遊戲更多玩法(如:老狼還可以有哪些更有趣的方式帶大家遊戲;小動物還可以想什麼辦法躲避老狼的追擊、遊戲的規則上還可以有哪些新的玩法……)

3、激發幼兒對自主遊戲的興趣,爲下一次繼續遊戲做好鋪墊和延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兒童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

2、培養兒童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兒童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

教學難點:兒童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

活動準備

1、分別裝有紅、黃、藍顏料的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各種顏色的綵帶若干。

2、水粉筆、盤子、變色記錄表。

3﹑各種水果寶寶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綵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出示綵帶,並提問幼兒,這些五顏六色的綵帶可以用來幹什麼?(裝飾舞臺、渲染節日氣氛等)用這些綵帶來裝飾舞臺,舞臺定會絢麗多彩、漂亮極了。那你們知道這些顏色是從哪裏來的?(染料廠)染料廠的工人叔叔真聰明,像魔術師,能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今天,老師也來當一回魔術師,給大家表演幾個節目。(評析: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進入了一種安靜、急於求智的狀態。)

2、請幼兒觀察杯中的顏色,並提出活動的要求。

(1)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後,把兩色混合,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2)將變色結果記錄在表上。

3、幼兒小組操作:(1)請幼兒將紅與藍、黃與藍混合,看看能變出什麼顏色,並將結果記錄在表內。

(2)引導幼兒說一說“*顏色與*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顏色”。

4、幼兒講述自己嘗試的過程和結果。

(評析:這裏讓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發現顏色的變化,並通過語言講出來。不僅調動了幼的積極性,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歸納:小魔術師表演得真精彩,紅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紫色,黃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綠色,那麼,把三種顏色放在一起,能不能變呢?變成什麼顏色?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想)

5、幼兒嘗試把三種顏色相互混合,觀察顏色的變化,並把結果填入表中。

(評析:這裏讓幼兒觀察三種顏色的變化,使幼兒不侷限於兩種顏色,多種顏色也可以變,而且混合時顏色的多少,決定了變化的結果。激發了幼兒的求智、探索的慾望。)

(2)老師小結:小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在一起,有的變成了黑色,有的變成了棕色。在混合時,各種顏色的多少變出來的顏色也不一樣。現在每個小魔術師都來動一動手,給水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比一比,誰的本領大。

6、幼兒操作塗色:可愛的水果寶寶

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活動中取得的調色經驗,給各種水果圖上相應的顏色。

(評析:幼兒操作時,教師不強調顏色的深淺,搭配的是否合理,而是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愛。這樣,有利用幼兒大膽操作,也有利用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兒童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兒童積極參與其中,老師爲主導,積極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讓兒童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兒童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2﹑孩子對上這節課的興趣很高,可以自己親自去動手調色,並觀察不同顏色加在一起的變化樂趣。

3﹑有的孩子還不能準確的調出相應的顏色,我們老師就加以指導。

4﹑在這節課上有的孩子回答問題還是很積極的,有的孩子不認識自己調出的是什麼顏色,老師會給他講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