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總六篇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總六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排隊遊戲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項鍊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拉排序方面有生活經驗和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教師出示穿好的一串項鍊,進行提問:

1、這串項鍊漂亮嗎?爲什麼?

2、在項鍊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3、他是按照什麼規律串起來的?如果你來穿你會怎樣穿?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是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除了我們的下面互聯有規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麼規律來排的?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麼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隊的,那今天我們也來玩排隊的遊戲好嗎?(幼兒在教師中任選喜歡的材料爲他們排隊,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

2、在做之前提問:你爲什麼這樣排?你是按什麼規律來排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去一張紙把自己的排隊規律記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幼兒間相互交流,教師和幼兒有目的的一起參觀有重點進行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遊戲中數字3的數量,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

2、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瞭解簡單的作客禮儀,樂意與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動準備:

掛圖、小雞母雞頭飾、胡蘿蔔毛毛蟲材料若干、籮筐

(三)活動指導:

1、情景導入

(1)認識新家

情景:雞媽媽和雞寶寶搬家了

母雞: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的新家好不好?(出示圖)

母雞:這裏有幾座房子呀?三座 123

母雞:我們住在哪裏?你怎麼知道的?我們的旁邊住着誰?

小結:原來藍色的房子是我們的新家。我們的旁邊住小貓和小兔子。小貓住在紅色的房子裏,小兔住在黃色的房子裏。

2、拜訪新鄰居

“做客”,掌握數量3。

(1)幼兒討論作客的禮儀。

母雞:雞寶寶們,媽媽帶你們去拜訪我們新朋友吧。那我們一定得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怎樣才能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交流)那咱們出發吧!

(2)拜訪小兔子、

母雞:小兔子正好再着急呢,請我們幫忙拔蘿蔔,你們願意幫助他嗎。

一個寶寶拔三顆,誰願意來幫助小兔子呢?

請個別幼兒操作

(3)去小貓家作客。操作“吃小蟲”。 小貓非常歡迎我們來玩,還捉了好多的毛毛蟲送給我們。開心嗎?可是小貓捉的蟲子只能夠每個寶寶拿三條,寶寶會不會自己數呀?他都準備在桌子上了,請雞寶寶找一個位子,拿只小碗在盆子拿三隻毛毛蟲吧。

3、結束

今天和新朋友認識開心嗎?謝謝小貓的禮物,不早了,我們應該會自己的新家了,跟小貓再見,帶着小貓的禮物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區分大小,學習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物體。

2、培養幼兒邏輯和推理的思維能力,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排隊標記圖人手一張。

2、三個大小不同、顏色相同的皮球。

3、準備大小不同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小皮球拍拍隊”,學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三個物體排隊。

1、哭聲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誰在哭呢?哦,原來是三個小皮球在傷心的哭呢!(從地上撿起3個大小不同的皮球。(請一名能力強的幼兒配合說道:“有幾個小朋友和我們做完遊戲,沒有把我們送回家,請把我們送回家吧!)

教師:小皮球的家在哪裏呢?(玩具櫃上。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玩具櫃,玩具櫃的左邊有紅旗)

4、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皮球。

教師:我們來幫小皮球找家,最大的皮球站在最前面。那個皮球最大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最大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師:那個皮球是最小的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最小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師:那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的球是那一個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個頭中等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5、學習排序的規律。

教師:最大的站在最前面,那最小的球呢?

教師:對了,最小的應該站在最後面。那這個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的球又應該站在哪裏呢?

教師:對了,它應該站在中間。

教師:皮球已經擺好了,大皮球,小皮球,最小的皮球。(教師邊指邊描述皮球的`排列順序,之後請幼兒集體複述。然後再請個別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可以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二、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還有許多的玩具寶寶也想比比誰大誰小呢?我們來幫助他們好嗎?

教師:你們現在手裏都有三個玩具,大小都不一樣,請你們在排隊標記圖上按照大小給他們排好隊吧!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收拾學具,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瞭解他們的關係.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遊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啓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着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啓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啓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啓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只小貓學本領.(2)許多隻小貓學本領.(3)兩隻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爲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麼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瞭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後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爲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後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後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好玩的輪子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啓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當我看到《收集東 收集西》

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詩時,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講給班上的孩子們聽。詩歌從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進爾延伸到自然界,以媽媽的收集爲結尾,既滲透着母愛,又拉近了文學作品與幼兒生活體驗之間的距離,爲幼兒的理解,模仿及創造提供了空間。

正值秋季,戶外活動的孩子們經常撿拾院子裏掉落的小葉子,小花瓣,花種子,樹根,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寶貝似的攥在手裏。這些在成人看來毫不起眼的東西卻分外吸引孩子,他們還套用了散文詩裏的句子————這是他們的收集。我想既然孩子們那麼喜歡拾撿自然物,何不滿足他們,讓他們把自己撿拾的自然物收集起來呢?在撿拾和遊戲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點數及類概念還不太清楚,因此,幼兒的收集正是積累分類經驗的好機會,還能發現他們的點數能力。

活動目標

1. 利用文學作品激發幼兒收集的興趣。

2. 利用幼兒收集的自然物,發展幼兒點數及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欣賞散文詩《收集東 收集西》。

2.秋天的自然物,信封,大白紙,小筐等。

活動過程

1. 激發幼兒撿拾多種自然物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院子裏收集許多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寶貝,尹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個小信封中,看誰收集的寶貝多,而且它們的樣子還不一樣。幼兒自選信封。

2. 到戶外指導幼兒撿拾多種自然物。

老師:你都收集到什麼了?哪種最多?還能收集到什麼其他東西麼?

老師:你撿到的樹葉真多呀,還能收集到什麼其他的寶貝嗎?

老師:你都有什麼寶貝?是從哪撿到的?

3. 回教室指導幼兒把收集的寶貝進行分類。

老師:你們收集的東西真是太豐富了,尹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大大的白紙,把你們收集的寶貝都倒在大白紙上,看看你收集的寶貝有沒有長得一樣的,我們把它放在一起。

老師:你收集到什麼了?

幼兒:我收集到了好多種樹葉。

老師:它們都是樹葉,都有什麼樣子的`樹葉呢?

幼兒:有楊樹葉,小扇子葉,像小手的葉子,好多種呢。

老師:這是什麼葉子呢?

幼兒:楊樹葉。

老師:你能挑出和這片葉子一樣的樹葉放在一起嗎?

幼兒:我撿到的東西名字都不一樣。

老師:都有什麼?

幼兒:小花瓣,小草,還有樹葉,還有……都數不出來了,我先把一樣的放在一塊兒再數就行了。

老師:對,那我們把一樣的放在一起,然後再數數。

幼兒:我找到了5樣寶貝呢。

幼兒:老師,我自己分了11種。

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分分好嗎?

幼兒:花種子放在一起,小樹枝放在一起…….原來我撿到了4類東西呀,我撿到了11片核桃葉,還以爲是11種東西呢。

幼兒:我收集到8種東西。樹枝是一種,但是有楊樹枝和泡桐樹枝,樹葉是一種,也有很多種樹葉。

老師:一種東西也可以分很多類,對麼?

幼兒:因爲它們都不是一種樹上的樹枝和樹葉……..

4. 利用集體分類幫助幼兒更加明確類的概念。

老師把幼兒收集的每類中取出一個,放在不同的大筐中。小朋友們帶着自己分好類的寶貝去給它們找家。

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分好類的收集分別放在屬於它的家中,看看我們全班小朋友共收集到幾類寶貝。

5.我們今天收集了許多寶貝,小朋友們平時在回家的路上,小公園中發現了什麼新鮮的東西還可以收集起來,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寶貝玩遊戲。

延伸活動

1. 鼓勵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遊戲的玩法,如,比比誰的樹葉項鍊長,樹葉拼擺畫,樹枝長短的排列,裝飾畫等。

2. 家園配合激發孩子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興趣,如各種各樣的書等。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並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的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爲紅、黃、綠三組。

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爲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爲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後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徵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爲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於幼兒通過反覆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徵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徵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着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