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憫農》教案(精選20篇)

本文已影響 2.69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憫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憫農》教案(精選20篇)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適合小班幼兒朗讀和背誦,本首古詩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談話引出古詩,看圖瞭解“辛苦”,讀詩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繹“辛苦”。從而把幼兒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讓幼兒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活動準備:

1、古詩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做成幻燈片)

2、古詩《憫農》朗讀視頻

3、適量的米和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提問:寶寶們每天肚子餓了,都吃什麼呀?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出示米和麪,讓幼兒觀察和體驗,區分米和麪。然後提問:

(1)、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麼做的?(米和麪)

(2)、糧食是從哪裏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教師總結: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憫農》。

二、學習古詩《憫農》,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後說說圖片上的內容。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的太陽,紅紅的照在地上,農民在地裏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裏,可有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的'勞動得來的。

4、播放古詩朗讀視頻,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感受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5、出示古詩圖片,讓幼兒看着圖片,跟着教師朗讀古詩。

6、指導幼兒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讀古詩。

三、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古詩。

2、集體背誦。指導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四、課堂小結

1、教育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我們應該如何做纔算愛惜糧食?(讓幼兒說說吃飯時的常規。)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尊重家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2、學習古詩《憫農》

活動準備:

米飯、饅頭、花捲等幼兒常見的食物;農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

出示圖片後,教師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 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農民耕種的FLASH的動漫,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2、教師大志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3、幼兒學習朗誦古詩《憫農》

三、 結束活動

師生共同朗誦古詩,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泥塑區

在泥塑區投放採泥,指導幼兒學習團、搓、壓、捏的技能,練習製作好吃的麪食

2、其他活動:比比誰最節約糧食

製作一張大表格,寫上小朋友的名字,誰吃的最乾淨就給誰蓋上小印章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爲什麼?、

2、你認爲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什麼?

3、你認爲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裏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麼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麼?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麼?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着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麼?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麼呢?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幹”、“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範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後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彙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42號、古詩、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兒歌《大饅頭,哪裏來》,引出主題。

1、大饅頭是從哪裏來的?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

二、出示掛圖,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裏。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鬆土、鋤草。

“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幹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麼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着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四、簡要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糧食是從哪裏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爲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使幼兒萌發熱愛農民的情感。本次活動由兒歌導入,引出主題,然後通過掛圖,老師講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最後通過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達到了預期目的。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釋,但可以藉助圖畫、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幼兒找到共鳴,找到切入點。在這一片斷中,抓住了詩眼“辛苦”字,通過喚醒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看圖想象,轉換角色,層層深入,激起幼兒情感的漣漪,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突破了體味詩意的難點。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5

活動日標

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語言的精練及節奏之美。

能夠仔細觀察畫面內容,理解詩歌寓意。

感受農民種糧的辛苦與不易,知道要愛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有關古詩《憫農》的圖片或視頻短片。

活動過程

出不圖片或視頻短片,欣賞古詩。

鼓勵幼兒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及背景,並與同伴交流。

欣賞古詩。

①老師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②老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麼?

老師鼓勵幼兒針對古詩提出問題,進一步理解古詩內容。

老師:聽了這首古詩,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

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內容。(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伯伯還在 地裏鬆土,鋤草。農民伯伯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種禾苗的土裏,他們很辛苦。知 道嗎?我們吃的這些糧食,一粒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

瞭解古詩語言精練。

老師:你們來數數這首古詩一共有多少個字?這麼少的字能表達這麼多的意思,古詩的語言是很精練的。

學習朗誦古詩。

老師打拍子,幼兒跟着節奏朗誦,語速稍慢,體驗詩歌的韻律美。

幼兒進一步感知詩歌的寓意。

老師:朗誦這首古詩時,你有什麼想法?

老師:農民這麼辛苦,我們要怎樣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呢?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6

目標:

1、通過欣賞古代優美的詩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轉變爲繪畫造型的能力。

2、啓發幼兒對自然景色的喜愛,並且引導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內容

聯想創作畫,畫唐詩《憫農》

準備:

各種材料的紙張(生宣紙、水粉紙等)、筆(水彩筆、水粉筆、毛筆等)、以及各種輔助材料。

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探討: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是誰辛勤耕種出來的?

(農民伯伯辛勤的耕種出來的……)

二、啓發幼兒說出《憫農》這手勢格,並且和幼兒一起進行朗誦,向幼兒介紹這首詩歌的背景,作者及大意。病情幼兒說一說每句詩中都說了些什麼?

三、向幼兒介紹怎樣用油畫棒與國畫色結合繪製出一幅畫,(先用油畫棒圖小面積,再用水調稀點顏料渲染背景)。

四、幼兒進行繪畫,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啓發幼兒大膽畫出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和與《憫農》相關的內容,如:愛惜糧食等……

五、講評幼兒作品,鼓勵用色大膽,內容豐富的幼兒。

六、結束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7

【教學設想】

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會背誦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爲習慣。

【教學過程】

1、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裏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ú”,左中右結構,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民除草、鬆土)。

農民爲什麼要爲禾苗除草、鬆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麼,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容。

(1)看圖。農民伯伯是在什麼時候鋤禾的'?你從哪裏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當頭照。農民伯伯卻在地裏給禾苗除草、鬆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裏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乾舌燥,汗水不斷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裏。)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地滴到土裏)

(3)農民種糧這麼辛苦,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裏的飯是從哪裏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粒”“皆”“辛苦”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複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麼?

(農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麼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使學生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4、積累古詩,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有個小朋友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陳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應該浪費糧食)

2、師出示“辛苦”,教讀。

3、你們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

(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的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

(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理解:

憫:同情,憐憫

三、學習生字:

1、聽範讀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誰最認真?

2、小朋友們也想自己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好,自由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把它圈起來,想辦法解決。

3、指名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麼做的?

你可真會學習!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這首詩裏,你們有不認識的字嗎?指名問,指名答。

原來遇到了不懂的字還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媽媽?

4、老師把古詩裏的生字寶寶都請到了幻燈片上,請看(出示幻燈),用上你喜歡的`學習方法,先自由讀讀生字,看誰讀得最認真?(誰,農,午,辛,苦)

午和牛的區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誰讀好拼音

指名讀生字。

5、小老師們教得真好!請你們同桌之間也互相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讀。齊讀。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7、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裏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8、齊讀古詩。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纔我們一起學了生字,讀了古詩,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這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a、農民伯伯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鋤禾:用鋤頭鋤禾苗周圍的土

農民中午的時候正在田地裏爲禾苗除草

b、正在爲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c、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麼辛苦啊!我們碗裏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這句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誰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2、師範讀全詩。聽了老師讀古詩,你們發現了什麼?

原來讀古詩是有節奏的(幻燈出示《憫農》的朗讀節奏)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讀,齊讀。

4、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麼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麼呢?(糧食來之不易,同學們愛惜糧食)

2、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讓我們來讀讀吧!(幻燈出示)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 ù)穀子;慄粟。

3、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

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爲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着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猶餓死”三字極爲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着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3、通過學習古詩,我們知道了農民勞動的辛苦。

4、課前老師佈置你們收集了自己喜歡的古詩,你能背一背嗎?指名背古詩。

板書設計:

憫農

李紳

辛苦愛惜糧食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體現了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9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容。

(二)能力教學點:通過學習古詩,能力,在學習生字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看圖,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使學生懂得農民勞動的艱辛,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理解古詩內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通過範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合看圖,體會詩意。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後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遊戲。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藉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並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後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着農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啓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麼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着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師一起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

(二)初讀古詩,大致瞭解圖意。

1、出示投影1

圖上畫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2、出示投影2

圖上畫的什麼人?在做什麼?

3、藉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範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做什麼?他怎麼樣了?

(2)結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民頂着烈日給禾苗鋤草。農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

(4)通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麼?體會農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麼?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裏

餐——飯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裏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展: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麼?

6、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出示憫農(二)讀一讀

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穫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於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於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爲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導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後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爲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節,學習效果較好。

二、遊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節,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節,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鍊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節,我重點滲透了“遊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視頻,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視頻,讓後發問“你喜歡小豬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後播放了《洪都拉斯飢餓兒童》的視頻,學生看後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後,我以視頻“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狀態表現出來,都想成爲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爲小明星,平時應該怎麼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節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節,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節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後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進一步鞏固給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學生自學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藉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藉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粒、顆、閒、夫、餓、死”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死: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撇。

餓:熟字“我”加上“飠”就是餓。

顆: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換上頁字旁,就是“一顆星”的“顆”。

閒:裏外結構(或半包圍結構),先寫“門”,再寫“木”。注意最後一筆是“點”。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憫農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傑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穀子,小米。這裏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閒:無事可做;空閒。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裏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爲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內”指全國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穀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閒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閒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7、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8、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着音樂進行朗讀。

五、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粒:左窄右寬,“立”字略短。

顆:左右﹑寬窄﹑高低﹑長短一樣,“果

”字的最後一筆是點。

“閒、夫、餓、死”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xx拉xx一顆

夫xx粒xx一棵xx

3、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六、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七、佈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瞭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裏來的嗎?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瞭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麼辛苦,你有什麼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初步瞭解詩意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吧,它們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農民伯伯在幹什麼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民伯伯這麼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名字叫《憫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麼?(出示ppt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並學念古詩。

(出示Ppt2):圖上有誰?他在幹什麼?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麼呀?那

你們知道什麼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着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鬆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並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出示Ppt3):你們看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麼?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裏?

老師小結:太陽火辣辣的`照着,一會兒工夫農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裏,農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並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出示Ppt4):這是什麼?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裏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並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麼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纔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纔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老師示範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後,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裏來的?農民伯伯這麼辛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爲什麼?

五、結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後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3

背景

在討論食物的營養時,我們提出了“糧食有營養嗎?”給幼兒討論,在討論中很多幼兒瞭解了糧食均爲穀類,能幫助我們長身體、長力氣,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漸改變了認爲糧食僅供吃飽沒有什麼營養的錯誤看法。秋季到周邊農家樂的勞動,更使幼兒增加了許多直觀體驗,此時,我們不失時機地將一首古詩《憫農》教給幼兒,古詩寥寥數語的詩句,再現了農民辛勤勞作的情境,深得幼兒喜愛。

但是,要畫出農民在烈日下彎腰耕作的形象,對習慣於表現直立造型的幼兒具有很大的'挑戰。過去,我們採用教師示範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其結果是幼兒只會畫出和教師相同的圖像。這種重複圖像的畫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兒自己的圖式,反而會妨礙幼兒獨立思考解決疑問的能力。爲此,我們一方面藉助幼兒對農民耕作的直觀體驗和對古詩的興趣,另一方面又爲幼兒提供了許多欣賞材料,給幼兒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觀感受。在討論中,採取觀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誰拾到了稻穗誰沒有拾到的基礎上糾錯的方法,讓幼兒用自己的圖像進行表。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並不要求幼兒畫得合理,而是鼓勵幼兒自主地創造。

目標:

1、大膽表現農民收割的辛勞,表達個人對古詩《憫農》的感受。

2、嘗試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習慣,初步把握低頭彎腰的人物動態。

準備:

1、欣賞作品:書法作品、優秀繪畫作品。

2、比較辨別人物動態畫面數張。

3、印有稻穗的長條紙、打印的古詩《憫農》、勾線筆、白紙。

過程:

一、吟誦古詩,再現經驗

1.出示書法作品,吟誦古詩。

2.談論這首古詩的意思,逐句解釋。

3.農民除了種大米還種些什麼?(教師協助歸類——糧食、水果和蔬菜)瞭解我們經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

二、欣賞藝術作品

1.欣賞畫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時候,農民怎樣在田野的勞動?發現農民整天在田地裏,低着頭彎着腰不停地勞動,不丟棄一顆糧食,多辛苦啊

2.欣賞畫面二(田問兒童):畫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裏,他們在幹什麼?他們是怎樣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幹什麼?瞭解小妹妹年紀小,不能幹這樣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讓她幫着捧卜豆。

三、比較、判別——從四張相似的動作中判別IE確與錯誤,說出原因,設法糾正。

1、四個小朋友第一次到農村學做小農民,從動作上分辨誰幹得好。

2、對不會幹農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種顏色的筆進行糾錯。

四、操作表現

1、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一本畫古詩《憫農》的書,瞭解老師已經把古詩打印在每一頁上,由小朋友來畫低頭彎腰地辛佔勞動的農民。

2、四位幼兒爲一組,各用勾線筆將農民勞作的情境畫在白紙上,並適當塗色。

3、依次粘貼在圖畫書的內頁上。

五、觀賞誦讀

1、觀賞每個小組的圖畫書,找一找哪幾個小組的小朋友最勤勞。

2、用自制的圖畫書頌讀佔詩。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

2.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

二、活動準備:

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觀察圖片,猜圖意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你覺得這是什麼時候?(請幼兒說說圖上的內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師;這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來表達,他的名字叫《憫農》。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太陽紅紅照在地上,農民在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禾苗下面的土地裏,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2、教育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提問;

聽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後進餐時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熱愛農民伯伯。

3、學習依據對古詩的理解,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朗誦古詩

1.根據圖片,幼兒跟着教師朗誦。

2.幼兒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誦古詩。

3.請部分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三)結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爲,對幼兒進行行爲習慣教育

出示圖片二,觀察圖上小朋友的行爲,說一說她這麼做對不對?爲什麼?我們該怎麼做?(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

比一比以後誰吃飯最乾淨,不浪費糧食?比一比以後誰洗手不浪費水?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5

活動設計背景

1、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讓孩子從小走進經典,接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2、在平時,班上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一步瞭解農民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使孩子們懂得珍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指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畫,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孩子詞彙的運用能力。

4、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發孩子熱愛農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有節奏的誦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3.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準備

《憫農》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播放《憫農》flash動畫:一個古代裝扮的農民在種地。

動畫片裏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他穿的衣服、髮型和我們有什麼不同?你看見他在幹什麼?

2、繼續播放動畫: 一位詩人來到田間散步,看到農民在辛苦的種地,有感而發地念《憫農》。

又來了一個人在幹什麼?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是什麼事?

引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古代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憫農》

二、出示詩歌,分析欣賞詩句。

1、現在我們跟着動畫片裏詩人的節奏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2、幫助理解:“鋤禾日當午” 的意思。

詩句裏的“鋤禾”是什麼意思?這裏的“日”又是什麼?(定格flash動畫)看看畫面,想一想“日當午”是什麼意思?

3、(引導觀察畫面)有太陽的時候,農民在種地,出現什麼情景呢?

說說“汗滴禾下土”這一句詩的意思。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教師和幼兒共同解釋。

“辛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學習用“辛苦”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知道?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6、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完整的把詩的意思講一講。

7、根據詩歌情境,配上動作再讀古詩。(能背誦的背一背)

8、讀完了詩歌,現在你知道了什麼?

三、老師小結。

農民伯伯這麼辛苦,在我們身邊這麼多人都很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由flash動畫導入,引出主題。然後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這一過程中藉助畫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孩子們找到共鳴,並抓住了詩眼“辛苦”二字,通過喚醒孩子的生活經驗來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起孩子對農民的熱愛尊重之情,達到了預期目的。

2、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我將flash動畫引入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們帶入學古詩的狀態。在理解詩歌大意的過程中,flash動畫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印象,很好的幫助他們表情達意。

3、注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勇於表達: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看到的,讀讀古詩,說出自己想到的。並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在同伴間相互學習,鼓勵他們在同伴間相互講解,爲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發揮,寬鬆的語言交流空間,孩子們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裏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 師:我的兒歌唸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裏來的? ”(白白的麪粉做出來)白白的麪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 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饅頭哪裏來?白白麪粉做出來。

白白麪粉哪裏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裏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着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裏。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裏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幹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乾淨……)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在反覆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習用齊唱、輪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憫農》情景劇

3、節奏卡農遊戲經驗

4、會念古詩《憫農》,瞭解古詩大意

活動過程:

一、進場

師:(出示郊外風景圖片)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遊,好不好?背好你的小書包,我們出發了!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師幼作郊遊狀)

二、複習古詩《憫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看,這是誰?他在做什麼?(農民伯伯在種糧食)

師:這麼大的太陽,農民伯伯還在地裏幹活。糧食真的來之不易。有一首古詩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你們知道古詩的.名字叫什麼嗎?(憫農)。你們會念嗎?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啓發幼兒有節奏地念,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三、節奏卡農遊戲《憫農》

師:現在農民伯伯兩小塊地,要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先種,第二組後種,你們行嗎?

師:現在有一個問題了,我們是一起出來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組先種肯定會先種完,想個什麼樣的辦法等等第二組,一起完成任務再回家?

(啓發幼兒說出同時結束規則)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師:有一羣樂於助人的小朋友,他們也在幫助農民伯伯種地,我們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學唱歌曲

師:剛纔這羣樂於助人的小朋友種地的時候,唱的什麼歌啊?怎麼唱的啊?誰來學學看.

(幼兒說出一句,教師重複唱出,配鋼琴伴奏)

六、齊唱歌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農民伯伯種地這麼辛苦,我們也去幫幫他。

(啓發幼兒唱出強弱規律:鋤地要用力)

七、輪唱歌曲

師:(模仿農民)謝謝你們幫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個地方,我還有兩小塊地要種,你們願意繼續幫助我嗎?

(啓發幼兒輪唱歌曲,嘗試同時結束)

八、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背上小書包,回家落!

(鋼琴伴奏)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瞭解農民勞作的艱辛,指導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種米飯的圖片(白米飯、南瓜飯、菠蘿飯等)

經驗準備: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家鄉的風景名勝,對其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裏來的嗎?

2、引導幼兒瞭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麼辛苦,你有什麼想法。

3、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理解詩歌表達的內容。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4、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同學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訓練同學喜愛人民,敬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2、熟悉本課11個字,一個多音字“沒mo”,會正確書寫8個字。

3、指導同學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同學學習古詩的愛好。

二、教學重點

1、把握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

2、理解古詩內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韻律的同時,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

同時,培育同學喜愛古詩、愛學古詩的愛好。

四、教學預備

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圖片、課前查找有關資料。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麼來的嗎?

(農夫伯伯辛勤耕種出來的)請大家到田間看看他們是怎麼種田的。(課件演示或出示圖片)

2、指導同學看圖,圖上畫的`是什麼時間?誰在做什麼?

再認真觀看農夫伯伯的動作、表情,說一說你有什麼感覺。

3、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裏有許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麼詩?(板書課題)憫:當憐憫講。憫農是憐憫農夫的意思。

4、同學介紹課前查找到的資料,瞭解唐代詩人李紳。

5、這首詩大家並不生疏,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在朗讀中理解詩句。

1、對比拼音,自讀古詩。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麼?

3、小組裏相互爭論,然後全班溝通。

4、再次用課件演示農夫耕作畫面。

邊讀邊看圖,理解第一句。

(1)結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麼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非常酷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裏的禾苗上,農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5、指導朗讀。這句詩應當怎樣讀?自己練,在班裏讀。(飽含辛酸的語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範讀、領讀、指名讀)

6、學習其次句,領悟其義。

(1)個人讀句,小組爭論,說說讀懂了什麼。

(2)理解詞語的意思是:“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誰知道碗裏的飯,每粒都是農夫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4)指導朗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誦全詩,聯繫實際。

1、大聲誦讀,練習背誦。(採納詩句、單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學習這首古詩後,你想對農夫伯伯說些什麼?你想對鋪張糧食的人說些什麼?

(四)拓展延長。

幼兒園《憫農》教案 篇20

設計意圖: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現在孩子不知種莊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長勤儉觀念淡薄,缺乏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意識。因此,現在孩子浪費糧食的現象日益嚴重:教室垃圾筐裏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麪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飯……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現象爲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通過開展珍惜糧食的活動來啓迪學生感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尊重農民、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讓幼兒養成正確的行爲習慣已刻不容緩。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教育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

2、能初步誦讀出五言古詩的韻律。

活動準備:教學課件、掛圖、

活動過程:

一、兒歌《大饅頭,哪裏來》,引出出題。

導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們吃的是什麼?(幼:饅頭)饅頭是從那裏來的?(引出兒歌)。在剛纔唸的兒歌裏,我們覺得農民伯伯種地容易嗎?(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學一首古詩來表達農民伯伯種莊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學古詩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出示教學掛圖)

二、指導幼兒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教學掛圖。

1、小朋友們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麼?什麼時候的太陽又紅罩着大地又熱?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陽最紅最熱的'時候,小朋友看這是誰,他在幹什麼?(幼:農民伯伯)

3、小朋友們看農民伯伯額上一滴一滴的是什麼?(幼:汗水)

小結: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裏去了。現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糧食來的不易呀!(幼:是的)

三、誦讀古詩,體會詩意。

師:從前有個名叫李紳的老爺爺,他也看了這幅畫立馬寫了一首古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詩是怎麼寫的?(幼:好想)這首古詩叫《憫農》,小朋友跟着老師讀一遍,這首詩說的是: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陽當空照,農民伯伯還在地裏幹活,他們很辛苦,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都落到泥土裏了。可是,有誰知道那盤子裏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換來的。所以,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要帶着同情與感恩的心去讀。

1、教師領讀。

2、幼兒自由讀,讀給老師或者自己的好朋友聽。

3、幼兒展示自己,上臺讀給全班小朋友聽。

4、結合詩意,體會作者感情,學古人晃動小腦袋自由讀。

5、小男孩,小女孩比賽讀,體會詩意。

6、認識生字:禾

四、引導幼兒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功。

1、出示幼兒撒放圖片,結合古詩說說這種行爲對不對,結合自己說說應該怎麼做。

2、出示飯桌鋪張浪費圖片,結合古詩說說這種行爲對不對,結合自己說說應該怎麼做。

3、出示幼兒偏食,挑食圖片,結合自己這種行爲對不對,應該怎麼做。

五、表演《憫農》舞蹈,昇華主題。

1、幼兒跟老師學跳《憫農》舞蹈。

2、幼兒上臺表演《憫農》舞蹈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憫農》,教會我們要不僅要不挑食,不偏食,而且還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七、活動反思:

《憫農》這首詩主要是要幼兒同情勞動人民,知道農民的辛苦,珍惜糧食,愛惜糧食。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幅教學掛圖,畫面上畫了一個極其乾瘦的農民伯伯,一手拿鋤頭,一手用袖子擦汗。天空中有一個火辣辣的太陽,農民伯伯的身邊都是禾苗,禾苗曬得都彎腰了。首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太陽是什麼樣的,禾苗是什麼樣的,農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認真的描述一番後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引導幼兒看圖時應讓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古詩時,老師先泛讀,然後教幼兒一句一句地讀。讀古詩時教幼兒怎樣斷句,怎樣讀有韻律,看着孩子們搖着小腦袋學着我的樣子背古詩,我真是從心裏喜歡他們。但是,結合此情此景應該配上古典音樂,這樣氛圍就更濃厚些,在幼兒上臺表演誦讀時,應該讓幼兒自己相互自評,增加對詩意的理解。在難點突破時,我拍了一些本班幼兒在吃飯時的圖片,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讓幼兒在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