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10篇

本文已影響 2.41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動動,感知自己的身體部位。

2.嘗試用"刷刷刷,刷XX,XX刷得真乾淨""搓搓搓,搓XX,XX搓得真乾淨"的話來表述畫面內容,提升表達能力。

3.感受熊寶寶與熊爸爸之間的親情以及快樂洗澡的樂趣。

活動準備: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角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動物朋友,看看是誰呀?幾隻熊?

我們聽一聽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寶寶和貝貝長的一樣嗎?哪裏不一樣?熊爸爸和熊寶寶今天要去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逐頁看圖,嘗試表達

1.看看,他們準備去幹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你們經常洗澡嗎?是的,愛乾淨的寶寶要經常洗澡。

3.熊寶寶和熊爸爸會怎麼洗澡呢?我們來聽一聽。

4.寶寶幫爸爸洗哪裏?用什麼洗的?貝貝用什麼洗的?寶寶怎麼說的?貝貝呢?

5.他們又幫爸爸洗哪裏呢?(幼兒自由說)寶寶、貝貝和你們說得一樣嗎?

6.寶寶、貝貝真能幹,爸爸要誇獎它們呢。(錄音)

7.呀,熊爸爸怎麼啦?爲什麼會哈哈大笑?聽,爸爸怎麼說?

8.最後看看洗哪裏了?寶寶和貝貝是怎麼洗的?

9.熊爸爸變成怎樣的了?聽聽熊寶寶開心地說了什麼?寶寶和貝貝變成了什麼?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沖水吧。

10.熊寶寶和熊爸爸渾身洗得乾乾淨淨,瞧,他們在浴缸玩遊戲,多開心呀!

三、快樂遊戲,體驗樂趣

1.說一說熊寶寶幫熊爸爸洗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熊爸爸:熊寶寶幫我洗了這麼多地方,你們還記得是哪裏嗎?

2.玩泡泡遊戲,鞏固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3.幫同伴洗澡,體驗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每個人的手指大小、形狀、紋理都不一樣,但平時學生往往不太注意。本科編排的目標是通過看看、印印、想想、畫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手指紋路的形狀和大小,初步瞭解自然世界各種各樣的紋理;通過指印的聯想,啓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想象力。

【教學目標】:

1、觀察手指紋路的形狀與大小,初步瞭解自然世界各種各樣的紋理

2、能利用手指壓印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圖形,並且在圖形上做各種創意的聯想,設計、組織自己喜歡的畫面

3、引導學生在觀察、聯想等活動中體驗造型樂趣並獲得視覺感受,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掌握手指的不同部位印出指紋,並對指印進行簡單的組合,或在指紋上進行簡單的添加線條或色彩,使所印的指紋變成有趣的各不相同的圖形 難點:怎樣印出自己喜歡的美麗畫面,體驗手指印的聯想和添畫的樂趣 教生準備。

師:水彩顏料 印泥 畫紙 範畫 課件

生:溼抹布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謎語導入:

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

猜猜它是誰?手指(板書:手指)

2、觀察手指

師:原來是手指兄弟啊!果然和我們的謎語說的一樣呢!那除了名字不同,高矮不齊,你還能發現手指兄弟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粗細,大小

師:小朋友們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每個手指的表面上還有一些不一樣的紋理,它可漂亮啦!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生:指紋

3、引出指印(添加板書:印)

師: 爲了更好的觀察,老師把手指兄弟漂亮的手指紋理給印了出來(ppt圖片) 師:你能對照老師的圖片找一找它是用手指的什麼部位印出來的嗎? 生邊觀察邊找

4、初步體驗

師:你想不想來試試看呢?

生:想

師:光印還不夠,老師還要比一比,看誰能利用我們手指不同的部位印出更多不同的指印,讓我們動手吧!

學生放開了玩,用自己喜歡的顏料,自己喜歡的顏色

  二、初步嘗試探究

師:小朋友們都好厲害啊!印出了那麼多不同形狀的指印!給自己鼓鼓掌吧! 生:集體鼓掌

1、師:小朋友們這麼厲害老師可不能落下,老師給大家來個手指變變變的遊戲,看仔細嘍 投影儀上,印一個手指印!變小雞(快速)

2、 師:你覺得這個手指印還可以變什麼?(出示一個手指印)(三個學生) 生:蘋果,蔬菜

3、投影儀上,兩個手指印

師:兩個手指印呢?你覺得它像什麼?可以變什麼呢?

生:變花、變――

師:那你自己印的指印你覺得像什麼?

  三、更進一步聯想

1、出示一開始的例子

師:剛纔老師變得小雞好孤單!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它開心起來嗎?

生:給它加點好朋友!

師:主意真不錯!瞧它的好朋友來啦!

師:我們的手指太厲害了,還可以用來作畫呢(添加板書:畫)

2、作品欣賞

3、學生嘗試聯想,爲作品添畫

師:接下來,就來手指印畫吧

(1)要求:可以用事先的紙來繼續變,也可以重新來印一幅漂亮的手印畫

(2)老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集體指導

(3)注意清潔衛生:手指沾顏料後要及時擦掉

  四、作品展示

學生自評互評

從印法,畫面組合等方面進行評價

印好的作品上臺展示

五、拓展

師:除了用我們的小手可以玩出漂亮有趣的畫,看看其實還可以用其他東西來玩印的遊戲,瞧,你知道是用什麼玩的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適用於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瞭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區分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物體,進一步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愛護生命、保護生態環境、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區分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物體,進一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2、讓幼兒瞭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初步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愛護生命、保護生態環境、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生命與無生命物體的錄像。

2、若干小貼紙標誌: 哭臉和笑臉

3、活動前佈置戶外活動場地,放置相關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如:各種昆蟲、花草等。

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讓幼兒觀察,引發幼兒進行分類的興趣。

(1) 播放兩組圖片,一組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組是無生命的物體,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組圖片的異同。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初步感知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徵,並加以區分。

(2) 滲透"有生命"與"無生命"兩詞,引發幼兒進行探索與分類的慾望

2、教師講解用圖標分類方法,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標誌, 笑臉 代表有生命,哭臉 代表無生命,將有生命的物體粘貼上笑臉,無生命的物體粘貼上哭臉。

(2)組織幼兒在戶外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並進行分類、粘貼標誌。孩子們在戶外盡情的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併爲其粘貼標誌戶外的小草、大樹、毛毛蟲被粘貼上了小笑臉,滑梯、鞦韆、垃圾桶被粘貼上了小哭臉。

3、共同討論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區別及其概念。

(1)共同探討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區別:根據幼兒的分類結果,引導幼兒分別說出尋找到的有生命和無生命物體的特徵。

(2)教師進行小結:有生命的物體在不斷的生長變化,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帶幼兒一起檢查分類結果,並找出錯誤進行改正。

4、教育幼兒保護生命,熱愛環境。

(1)幼兒一起探討:我們應如何愛護有生命的動植物?

(2)帶領幼兒將大自然的動物放生。

延伸活動:

看幻燈片。感知鞏固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徵

小百科:生命的內涵是指在宇宙發展變化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長、繁衍、感覺、意識、意志、進化、互動等豐富可能的一類現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生活中哪裏有泡泡,引起幼兒探究興趣。

2、培養幼兒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3、通過遊戲活動,瞭解泡泡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剛纔洗手時小朋友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二、展開

1.出示泡泡水杯和吸管。

教師:小朋友吹過泡泡嗎?誰願意給大家表演一下。

2.觀察瞭解泡泡的大小、特徵。

教師與幼兒一起吹泡泡,請幼兒說出泡泡有大小和各種形狀。

3.操作體驗,發現問題。全體幼兒人手一份,觀察大小、形狀和顏色。

4.選擇有陽關的地方吹泡泡,看泡泡顏色。

討論:爲什麼泡泡會有顏色?

三、結束

教師與幼兒一起朗誦兒歌《吹泡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和操作,瞭解麪粉的特性。

2.感知麪粉加了水再用雙手揉捏後會變成麪糰的變化

3.知道麪粉可以做成各種有營養的好吃的食品。

活動準備

1、教具:麪粉的由來ppt,麪粉製品圖片展示ppt,視頻展示臺。乾麪粉若干、水、滴管各一份。

2.學具:人手一份乾麪粉,每桌一盆水、水中放若干滴管。

3.其他準備:每桌一塊一次性桌布鋪好,課前請幼兒洗淨雙手,擦手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麪粉的特性。

(1)讓幼兒觀察:你們看盤子裏有什麼?

(2)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用眼睛看一看。麪粉長得什麼樣子?用手捏一捏,說一說麪粉又是什麼樣子?

(3)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引導幼兒小結:麪粉是白色的、細細的、軟軟的,沒有氣味。

二、簡單瞭解麪粉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麪粉寶寶是從哪裏來的嗎?(課件演示)

三、感知麪糰的特性

(1)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將麪粉加水變成麪糰的操作過程。

(2)幼兒嘗試使用滴管往麪粉里加一次水,並揉和,說說麪粉發生了什麼變化?

(3)再次加水,並揉和,說說變化。

(4)小結:麪粉加水後揉和會變成像橡皮泥一樣的麪糰。

四、瞭解麪粉製品

(1)麪糰是什麼樣子的?你想把麪糰變成什麼樣?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好嗎?

(2)麪糰可以做成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物品的重量,明白物品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測和察看、操作了解並區分辨別物品輕重,並能勇敢地用語言述說:××輕,××重。

3、學習收拾動手操作教學材料,保持桌面的齊整。

教學預備:

1、經驗預備:孩子在生活時感覺過輕重。

2、物質預備:

教學用具:

玩具貨車兩輛,玩具天平一個。物品: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塊、棉花、積木、彈珠。

學具:孩子用每個人一冊,每人一支筆;每一組一個天平,一筐物品(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彈珠等)。

教學過程:

一、瞅瞅掂掂,瞭解商品輕重。

展示兩輛一樣的貨車,上方各自放有大橡皮泥與小橡皮泥,啓發孩子觀測和察看並猜猜:貨車上運送一種商品,它們有何不一樣:哪一個重?哪一個輕?

請個別孩子上來掂掂,再說一說:哪一個商品重?哪一個商品輕?

在車子上換上一團棉花與一個彈珠,讓孩子摸摸,掂一掂,準確瞭解棉花與彈珠的輕重。

二、觀測和察看天平器的改變,認知物品的輕重。

展示天平器,告知孩子天平器是考量2個物品輕重的一種工具。接着,在天平兩邊各自放上積木與彈珠,讓孩子觀測和察看天平的改變,並說一說:天平呂有何改變?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啥?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啥?也可讓孩子說說哪個重哪個輕,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驗證,進而協助孩子準確地認知物品的輕重。

展示大橡皮泥與積木,讓孩子猜一猜哪個重哪個輕,再請幼教上來將橡皮泥與積木放於天平器的兩邊,帶着孩子進而瞭解認知物品的輕重。

三、孩子動手操作教學:

看圖區分辨別輕重:啓發孩子觀測和察看場景,說一說:圖上有何?想想:哪一個重?哪一個輕?你是怎樣明白的?請孩子圈出重的物品。

區分辨別輕重:請孩子每一次拿兩上筐內的物品玩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稱一稱,瞭解兩物品的重量,說說:××輕,××重。

四、教學點評:

出示《兒童用書》P9,請個別孩子勇敢地講出哪個輕哪個重。

勵孩子勇敢地說一說自個兒與此同時玩了哪兩樣物品,哪一個重?哪一個輕?提升孩子對動手操作教學的興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和同伴哭與笑時的不同表情。

2.體驗笑帶來的愉快感受。

3.通過對情緒的認知來初步學習把握自己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2.入園時哭笑表情的錄像特寫。

3.幼兒用書第1冊第15-16頁.

活動過程:

A.觀看入園時一些有趣的表情的錄像。

這是誰?在做什麼?

你的心情怎麼樣?學一學。

B.對鏡子做表情。

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可以哭、笑、做鬼臉等,觀察嘴巴、眼睛等的變化。

C.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1.談論自己最喜歡的神情,並表演看看。

2.邊看幼兒用書,邊感受哭與笑的表情。

遊戲:"點芝麻"被點到的幼兒,大家要叫出小朋友的名字。大家一起看看誰被點到了。

活動延伸:

學唱歌曲《小狗小狗哭了》。

邊聽歌曲,邊自由和小夥伴打節奏,學唱歌曲。

給歌曲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唱邊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1、理解故事內容,並能進行簡單的複述。

2、培養幼兒保護牙齒、保持口腔衛生的習慣。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l、小熊拔牙掛圖一套。

2、小熊手偶或玩具一件。

3、小熊頭飾、醫生帽子、醫生的藥箱及相應工具。

  活動步驟:

1、欣賞故事表演:小熊拔牙。邊放音樂,教師邊表演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使幼兒知道應如何保護牙齒。

2、提幾個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稱是什麼?小熊最愛吃什麼?它爲什麼要拔牙?

3、幫助幼兒理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如,什麼時間刷牙,應該怎樣刷?想吃甜食怎麼辦?什麼時候吃?吃完應該怎麼辦?

4、與老師一起簡單複述故事情節。

5、指導幼兒進行情境表演:一名幼兒扮演小熊,一名幼兒扮演醫生,教師複述故事,幼兒進行表演。

6、引導幼兒進行遷移性講述,除了愛護牙齒,還要愛護哪些部位?眼睛、耳朵、鼻子、四肢等,怎樣愛護它們嫩?簡單瞭解如何保護身體器官。(如眼睛看書的時候要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姿勢要端正;不用硬的東西摳耳朵;比把東西塞進鼻孔裏等。)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多提示幼兒漱口、刷牙、注意口腔衛生。

2、《小熊拔牙》故事表演。

3、有關兒童安全、健康故事的分享。

  附:故事《小熊拔牙》

熊媽媽去上班,小熊一個人在家裏玩耍。臨走前,媽媽對愛吃甜食的小熊說:“媽媽不在家,你要洗洗臉,刷刷牙,不自己拿餅乾,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地答應了媽媽的話。小熊洗了洗臉,理了理頭髮,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裏甜甜的餅乾,可是已經答應媽媽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媽媽沒說它,果醬呢,也可以嘗一下。小熊拿出了盤子,盛一盤蜂蜜,盛一碗果醬,一口一口地吃乾淨。啊!好甜啊!甜到舌頭根底兒,甜到牙齒根兒!咦?怎麼變酸啦?哎呀呀!甜變酸,酸變疼。哎吆!哎吆!疼地小熊直叫喚!

兔大夫正好從這兒過,聽見了小熊的叫喊聲,連忙走進小熊的家。“小熊張開嘴,讓我看一看!”“你這個牙齒真不好,得補一補,你這個牙齒也不行,得換一換!”兔大夫拿出針管打麻藥,然後有拿出鉗子,要把小熊的牙拔掉。“一 二 三!”小熊的牙齒太大,兔大夫用力往外拔。小熊疼得眼淚往外冒。

小熊的牙齒終於拔掉了,擦上點兒藥。“你的牙齒還疼嗎!”“不疼了!”“以後要好好保護你的牙齒,要不一個一個的都爛掉!”“怎麼保護它們呢?”“不能吃那麼多的甜食,不偷吃餅乾,不偷吃蜂蜜,每天要把牙齒刷幾遍,早一遍,晚一遍,裏裏外外都刷遍!”小熊不想讓自己的牙齒都拔完,所以從那以後,他記住了媽媽和兔大夫的話,不吃那麼多的甜食,天天堅持刷牙。小朋友你們的牙齒疼不疼?你想好好保護自己的牙齒嗎?想想兔大夫的話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結合小班主題活動“我有六個寶”,我園開展了有關眼睛的一系列活動,目的是幫助幼兒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和主動發現事物特徵的能力,該活動便是其中之一。我將教學活動分爲四部分,順着“同伴→自己→外國人→動物”的線索來認識眼睛,使幼兒感知眼睛外形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活動的趣味性。

目標:

1.初步瞭解眼睛的外形特徵和簡單功能。

2.在看看、說說、猜猜的過程中感受眼睛外形特徵的多樣性。

3.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準備:

1.“猜猜他是誰”PPT(包括教師的眼部特寫、辨識度較高的幾位幼兒的眼部特寫)。

2.幼兒熟悉的幾種動物的眼部特寫PPT。

3.小鏡子人手一面(活動前置於幼兒椅子下面)。

4.將幼兒帶來的玩具事先藏在活動室中。

過程:

一、“猜猜他是誰”,萌發觀察眼睛的興趣

1.教師逐個放映幾位幼兒眼部特寫的畫面,引導幼兒猜測。

師:這裏有一些亮眼睛小朋友的照片,請你猜猜他是誰。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追問,幫助幼兒梳理知識經驗。)

2.展示教師眼睛部分的畫面,請幼兒猜測是班上哪位教師的眼睛,提高觀察活動的趣味性。

師(小結):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看眼睛就能區分出每一個人。

二、觀察眼睛,初步瞭解眼睛的外形特徵和簡單功能

1.幼兒照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

師:你的眼睛是什麼樣的?請你拿出小鏡子來看一看,然後說一說。(幼兒先自由交流,再個別講述。)

2.幼兒結合PPT再次集體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徵。

師:眼睛上面有睫毛,它能幫助我們擋住灰塵。裏面有眼球,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眼珠會轉動,它能讓我們看到各個方向的東西。眼睛上面有眼皮,眼皮會一睜一閉。

3.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教師用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幫助幼兒小結眼睛的外形特徵。

4.幼兒看外國人眼部照片的PPT,感知眼睛外形特徵的多樣性。

師:我們的眼睛有黑色的眼珠,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眼珠?(逐幅播放PPT,引導幼兒感受、交流。)

三、擴展話題,瞭解動物的眼睛

師:除了人有眼睛,誰也有眼睛呢?

師:(出示小動物眼睛部分的PPT)請你猜一猜,它是誰?

師(小結):眼睛是各種各樣的。人有眼睛,動物也有眼睛。動物的眼睛也是多種多樣的。

四、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師用手掌遮擋自己的眼睛,引發幼兒思考。

師:眼睛有什麼用呢?如果沒有眼睛會怎麼樣?

2.請幼兒尋找自己從家裏帶來的藏在活動室的玩具,並說一說玩具藏在什麼地方。

3.幼兒找找、說說:我用眼睛看見了什麼?

延伸活動:

1.開展戶外遊戲“捉迷藏”。

2.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各種人和動物的眼睛。

反思:

一、對活動價值的思考

1.通過該活動,幼兒對眼睛的外形特徵和功能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眼睛對人的重要性,並萌發了愛護眼睛的願望。同時,該活動也爲幼兒進一步學習用眼睛觀察周圍事物作了準備。

2.通過眼睛來認識、區分同伴的外貌特徵,增進了幼兒的相互關注,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3.活動中欣賞豐富的圖片不僅拓展了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瞭解到眼睛外形特徵的多樣性,還激發了幼兒觀察、發現、探索事物的興趣。

二、對活動策略的思考

教師在組織小班科學活動時,除了內容本身要具有趣味性和適宜性外,教學策略也很重要。

1.以幼兒“樂學”爲前提,注重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讓幼兒感受眼睛外形特徵的多樣性,欣賞自然界中動物的各種各樣的眼睛,使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幼兒願學、樂學。

2.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爲主,注意的穩定性較差,教師提供給幼兒的圖片直觀(如同伴的眼睛、外國人的眼睛、動物的眼睛)又突出重點(都是眼部特寫),這不僅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更能使幼兒專注於眼睛的觀察,提高學習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一、幼兒情況分析

小班幼兒性格活潑、開朗。平時遊戲活動中發現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但他們則更喜歡動手操作。孩子們已經認識過各種手工材料並初步學會了一些使用方法。由於幼兒有一定年齡差別、性別差別、個性差別等,幼兒往往在遊戲中只注意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因此,教師在遊戲中要善於指導,多給幼兒留有自由選擇、操作的時間,讓幼兒感受同伴間合作的愉悅,從而使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背景條件

在遊戲活動之前,給幼兒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讓幼兒自由探索,通過實踐,發現不同做手印的方法。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多實踐,使幼兒在每一次實踐活動中探索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強化。使幼兒在做做玩玩,提高了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三、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動手,動腦並積極主動的參與遊戲。

2.鼓勵幼兒採用不同的材料與方法制作小腳丫。

3.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和合作的愉悅。

四、活動材料

4.大腳板,大型玩具,五角星。

5.彩色卡紙,剪刀,滑石粉。

6.雙面膠、透明膠。

五、活動過程

1.聽《大鞋小鞋》的音樂,帶領幼兒進場

2.出示大腳板,激起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你們知道大腳丫可以用來做什麼嗎?”(玩遊戲)

“你們知道怎麼玩嗎?”(請幼兒上來試一試。)

3.讓幼兒學會製作小腳丫。

(1)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你們想用腳丫來玩遊戲嗎?”“可是老師只有一個腳丫怎麼辦呢?”

(2)啓發幼兒想出各種製作方法。(教師可以請幼兒來演示。)

(3)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材料與方法制作小腳丫。

教師參與到幼兒的製作活動中去,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

4.幼兒自由結伴玩“踩腳丫”的遊戲。

(1)幼兒分組將小腳丫排隊。(幼兒可排各種不同的隊形。)

(2)玩遊戲“踩腳丫”教師參與到遊戲中去。

(3)幼兒交換位置進行遊戲。

5.遊戲“我把星星帶回家。”

(1)教師激發

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2)交代遊戲規則。

(3)幼兒進行遊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