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北京版四上《30小島失蹤之謎》教案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30小島失蹤之謎》教案

北京版四上《30小島失蹤之謎》教案

  學習目標

★初步瞭解設問及其作用

★知道星魚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島嶼的失蹤。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重難點

★知道星魚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島嶼的失蹤。

★初步瞭解設問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島失蹤之謎,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觀點?指名說(外星人論 海星論)這節課,我們就來解開這個小島失蹤之謎。

 二、自主學習課文

1、自主學習課文:讀課文思考:請你默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用一、兩個詞語批註自己的感受,然後,小組裏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並填寫報告單裏的表格。

自讀自悟

在小組裏研究後填寫表格

2、彙報成果

(1)讀一讀描寫海星的句子,談一談體會。

學生彙報星魚的資料

【課件】星魚的特點:巨大(與一般海星比較,直徑超過一米)

樣子像圓盤

腕足多且佈滿毒刺

以珊瑚或珊瑚礁爲口糧

【出示圖片】

(2)你體會到了什麼?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3)讀出你的感受 指導朗讀

(4)介紹了星魚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的特點,老師也查找了一些資料。

【課件出示】可不可以把這些資料也放到資料中呢?爲什麼?這些描寫都是有明顯的目的的,爲了突出星魚對於珊瑚島的強大的破壞性,增強造成小島失蹤的可信度。

小結:看來,在描寫一種事物的時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紹,要根據你想說明的目的進行描寫,正所謂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珊瑚島是怎樣失蹤的呢?

指名說:【課件】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麪積的珊瑚礁。因此,當他們對珊瑚礁小島羣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這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爲根部被咬斷而成爲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衝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1)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麪積的珊瑚礁。理解數字的作用

(2)大小島嶼是怎樣消失的呢?

小島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魚咬斷根部,被海流沖走,人們誤以爲消失。

(3)我們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南太平洋小島失蹤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嗎?爲什麼?“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

小組合作,填寫報告單

(1)前一句是提出問題,後一句自己作出解答,這就是設問【板書】

(2)對比:“事情不是這樣的。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體會設問的作用: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3)對比:去掉這部分,看看有什麼不同?問題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論,答案開啓了下面的星魚論,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三、 哈斯頓·舒爾茨是怎樣認爲的?你認爲他的觀點可信嗎?指名說

“爲什麼外星人要盜走小島呢?舒爾茨認爲,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們肯定會收集我們的土樣。而盜走真個島嶼,不僅能夠得到土樣,而且還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對象,比如成千種小動物和微生物等。”

1、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設問,有什麼好處呢?(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2、學生說課外資料【課件出示】

3、小結:關於這兩種觀點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種觀點無疑是爆炸性的,驚人的,但是毫無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種“僞科學”,而第二種觀點是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纔是真正的科學,我們學習也是這樣,應該反覆研究,作出科學的論斷。

  四、結構特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既然我們知道了造成小島失蹤的罪魁禍首是是星魚,課文爲什麼要先寫地質學博士哈斯頓·舒爾茨的外星人論呢?看來,這麼寫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後面說明了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這樣寫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勝。)

  板書設計

30、小島失蹤之謎

星魚的特點 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