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山行》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2W人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山行》說課稿

《山行》是唐朝詩人杜牧的作品,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古詩描寫生動,語言凝練,意境之美躍然紙上。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習,陶冶情操,豐富想象,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三、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

“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價值理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難懂字詞,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意思的目的。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

 四、學情分析

學生喜愛誦讀古詩,但他們生活經驗有限,對詩句中凝練的語言難以理解,深遠的意境不能深刻感受。如何激發學生美的想象,感受詩歌意境是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詩中絢麗的秋景轉化成栩栩如生的動態畫面,引入悠揚動聽的古典音樂,渲染詩意課堂氛圍,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感受詩歌意境美,從而加深美的體驗,引發美的想象。

 六、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

爲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第三步:“扶”“放”結合,“解詞”“明意”。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 “寒山”、 “斜”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斜”字用簡筆畫演示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啓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爲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