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的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8.63K人 

  教學目標

九年級語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的教案

1、 誦讀指導

2、 把握詩人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學習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唐師曾在歷史上大放異彩,並且一直影響到一千年後的今天。杜甫的作用舉足輕重,他的詩被稱爲詩史,他本人被尊稱爲“詩聖”。我們曾學過他的《春望》(請同學們齊聲背誦),在這首詩中,我們曾爲他的憂國憂民之情而肅然起敬。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杜甫的感情世界:(板書: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展示課件:杜甫簡介 寫作背景 題目)

  二、 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對其中的難辨字進行點撥。

2、 教師做一般朗讀,意在正音。學生邊聽邊爲難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詞注音)

3、 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把握詩歌節奏。

  三、 品味語言

“這首詩你們至少讀了兩遍了,在語言上有什麼感覺呢?裏面有哪些字詞使你特別留意的?爲什麼?”學生分組討論,再讓代表發表觀點。教師相機點撥。提點完畢後,全體朗讀一遍詩歌。

(教師可在做示範,對詩中的部分詞語進行賞析評價)

(四)師生討論。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註釋思考詩歌的內容意義。在其中貫通對難重點的把握。

1. 把握詩歌的內容。

⑴問:由題目看,這首詩是詩人在什麼情形下作的?(單獨提問,學生舉手回答)

點撥:由題目看,可初步瞭解到這是在八月的時候,詩人因茅屋被秋風刮破之後寫的.詩。“爲”在這裏是“被”的意思。

⑵問: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發泄因茅屋被秋風吹破而產生的不滿麼?聯繫詩中所描寫的情況推測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觀點並提出新問題)

點撥:詩人的不幸是接二連三的。秋風、羣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層加深。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戰亂後國家由盛轉衰的社會狀況。詩人當時非常貧困,這些可以從居所的簡陋、茅草的難得、寢具的陳舊等看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的沉重。

2. 思考詩歌的意旨。

⑶問:面對這重重的不幸,換了主角是你,你會有什麼心理活動?而詩人的表現如何?

點撥:詩人的心情無疑十分沉重悲苦,“長夜”一句表現出詩人渴望苦難結束的迫切心情。“長夜”明指當時的苦雨長夜,暗喻當時動盪艱苦的時局。詩人由己及人,由個人的悲慘遭遇想到天下的窮苦之人,從而產生甘願爲天下窮苦人犧牲自己的願望。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爲人的人道主義寬廣胸襟的展示。

⑷這首詩先敘事,後抒情,表達詩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學生集體找出答案,並朗讀之)

點撥:(略)

⑸問:詩人的理想你們看來,在當時可以實現嗎?那爲何還要如此不切實際?

點撥:詩人的理想在當時是不能實現的。即使他甘願自我犧牲也是一樣。

他生出這樣的願望,是基於對人民困苦生活情況的深切體會,詩人個人所具有的人文關懷意識迫使他自己爲民疾呼,這在於他是自然的,毫無功利色彩。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現實的殘酷,一方面也凸顯出詩人“兼濟天下”的情懷,那一顆熱忱於百姓的赤子之心。詩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將個人與社稷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正是這首詩最大的藝術價值所在。

(6)對比一下,那麼她是不是范仲淹心目中的故仁人呢?

  四、小結

1、課堂小結。

2、錄音範讀,(注意節奏和重、拖音)

3、學生借鑑錄音的方法,自由吟讀詩篇同時背記詩歌內容。

4、學生共同朗讀。

  五、能力拓展

賞析杜甫的其他現實主義風格的詩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六、作業

結合自己的理解反覆吟誦本詩並背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