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竇娥冤》優秀教案彙編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竇娥冤》教案第一篇

  【教學目標】

《竇娥冤》優秀教案彙編

1.瞭解戲劇及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情節結構,把握雜劇內容。

3.賞析竇娥人物形象,概括雜劇的主題。

 【教學重點】

鑑賞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把握雜劇內容,賞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戲劇衝突,歸納概括主題。

 【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討論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竇娥冤》戲劇視頻片斷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部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展示當時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作品: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

  二、簡介戲劇與作者:

舞臺小天地 天地大舞臺

戲中有文文中有戲識文者看文不識文者看戲

音裏藏調調裏藏音懂調者聽調不懂調者聽音

戲劇本屬虛,虛內尋實,實非爲實,虛非爲虛,虛虛實實,方寸地生殺予奪,榮辱貴賤,做來千秋事業,莫道當局是假

彈唱原爲樂,樂中藏憂,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樂樂憂憂,頃刻間悲觀離合,喜怒哀樂,現出萬代人情,須從戲裏傳真 (多媒體投影)

哪位同學結合戲劇知識談談其含義?先請同學自己介紹,老師可以稍作補充。

對聯明確地告訴我們:戲劇雖說是一門表演藝術,但它卻來源於生活,真實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們受到藝術薰陶的同時,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諦。

戲劇的概念: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爲歷代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她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爲“世界三大古劇”。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其中元代雜劇是我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雜劇創作十分繁榮,創作體制亦較嚴格。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寫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楔子”,一般置於第一幕之前,類似現代劇的序幕,有時也置於兩折之間,具有過場戲的性質。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2、角色:扮演的角色主要有生、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外旦、貼旦、老旦、花旦等;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次要人物。此外還有以劇中人物職務身份爲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

3、劇本構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即曲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

科(即科範):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動作、表情、舞臺效果)。也稱“介”。

白(即賓白——唱爲主,白爲賓):是劇中人物的說白部分,分別爲對白、獨白、旁白、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4、雜劇的主要作家作品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四大愛情劇:《拜月記》(關漢卿)、《西廂記》(王實甫)、《倩女離魂》(鄭光祖)、《牆頭馬上》(白樸)

5、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他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自由誦讀,初步感知:

1、學生結合註釋自主閱讀劇本,疏通疑難字詞,簡介《竇娥冤》劇情。

楔子:貧寒秀才竇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瑞雲,乘機提出索要瑞雲做童養媳。端雲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

第一折: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後丈夫病故,婆媳相依爲命。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索討銀錢,賽盧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因這救命之恩,張驢兒父子想霸佔婆媳二人。

第二折:竇娥執意不從。張驢兒在羊肚湯裏放了毒藥,想害死蔡婆,強佔竇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湯,嗚呼身亡。張驢兒反誣竇娥毒死公公,並威脅竇娥嫁給他爲妻,不然要去公堂告發。竇娥問心無愧,與張驢兒去見官評理。太守桃杌是一個昏官,嚴刑逼供,竇娥堅不屈從。桃杌轉對蔡婆用刑,竇娥爲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第三折:臨刑時竇娥滿腔悲憤,呼天搶地,奔赴法場,死前發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誓願.。

補充:竇天章官拜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來到楚州地面。竇娥鬼魂託夢父親,訴說冤情。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殺了張驢兒。竇娥冤情得以伸雪。

2、再讀課文,以竇娥爲主語總結每一部分內容,列出本文的結構提綱。

⑴、竇娥被抵作童養媳。

⑵、竇娥拒絕改嫁。

⑶、竇娥蒙冤入獄。

⑷、竇娥含冤被斬。解赴刑場,指斥天地;

訣別婆婆,至善至孝;

三大誓願,昭示清白,有反抗精神。(板書)

  四、感悟文本,激情演繹:

分角色演繹,進一步感悟文本。

 五、賞析文本,問題研討:

1、爲什麼說竇娥冤,她冤在哪裏?

冤,即無辜受屈。竇娥怕連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聽偏信,毫不作調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嚴刑逼供,草草結案。

2、身陷冤情的竇娥有什麼表現?

(1)引導學生將課本中第二折中【隔尾】【牧羊關】中有關內容進行勾畫、朗讀。

明確:堅信自己清白的竇娥情願和張驢兒去見官,讓官府爲她洗冤。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太守桃杌是個將告狀的看成“衣食父母”的主兒,他偏信張驢兒一面之詞毒打竇娥。

(2)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本第二折中【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黃鐘尾】三個唱段,體味竇娥蒙冤被打的怨恨、憤怒、堅強和最初的反抗。

(3)桃杌毒打不成又生計要打竇娥的婆婆,竇娥“忙雲: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願我招了罷,是我藥死公公來。”一個“忙”字,更見竇娥善良。

(4)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折戲,再找出幾處體現竇娥善良的情節。

明確:爲不讓婆婆受罪,主動承擔罪名的情節和赴刑場時要求劊子手不走前街走後街的細節以及【快活三】、【鮑老兒】等唱段,都表現出竇娥善良、孝順的美德。作者一再寫竇娥善良,越是寫她善良,就越能激發讀者對她的同情和對桃杌、張驢兒的痛恨。善良與命運形成對比,更見其“冤”。

3、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第三折戲中最能表現竇娥無奈和反抗的唱段【滾繡球】。

(1)哪一句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

明確:“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揭示出好人遭殃壞人橫行的社會不公平,這是竇娥用生命換來的認識,流淌着包括自己在內的善良不幸者的悲痛,洶涌着對作惡多端卻不遭報應之徒的無比憤怒,讀時要用一慢一快,一低一高,一泣一喊的聲調,流瀉出竇娥一怨一恨的情感激流。

(2)哪一句最能表現竇娥的反抗精神?

明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善良的竇娥雖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決不屈從上天的安排,她指天罵地、痛斥是非不分的天地,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閃光。這是竇娥在生命的盡頭用盡全力吼出的一句,多麼悲恨,多麼無奈,又多麼痛快淋漓。

(3)本唱段表達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主人公悲極、憤極、怨極、怒極、無奈之極的思想感情。(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本唱段)

4、竇娥希望用什麼來表明冤情?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三樁誓願

第一樁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樁六月飛雪:希望自己的冤屈在上天得到反應;

第三樁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懲治邪惡。

5、竇娥所發的三樁誓願能否交換一下順序?

明確:三樁誓願,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範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願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鬥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

6、第三樁誓願讓楚地亢旱三年,是否擴大化了?

明確:善良、孝順、安守本分的竇娥蒙冤入獄、含冤被斬,發下這樣的誓願是當時情感的自然流露,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並沒有擴大化。

7、竇娥的三樁誓願與第一部分中對天地的指責是否矛盾?

明確:對天地的指責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她訴說冤屈的過程中對天地的懷疑和依賴始終交織在一起,這正反映了作者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斥天地鬼神從根本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感動天地鬼神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8、竇娥臨刑前發下三樁誓願,並且這三樁誓願都實現了(第四折裏交代楚州大旱三年),怎樣看待這樣的超現實情節?

明確:這一超現實的情節首先是表現竇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爲在現實生活中,竇娥是無力辯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斬就結束了。這樣,她強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爲了突出竇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這樣的超現實情節。其次,這種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審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被毀滅的主人公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強大的力量的例子屢見不鮮,這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的、進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再次,超現實的情節使作品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富於奇異的浪漫色彩。

 六、鑑賞人物,歸納主旨:

1、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表現了什麼?

明確: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衝突有:

(1)張驢兒誤把自己的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

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實;

(2)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被判以死罪;

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貪贓枉法;

(3) 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願擔當死罪。

表現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

2、分析竇娥人物形象,竇娥是怎樣的一個人?

(1)竇娥被父抵債做蔡婆婆的兒媳,卻喪夫早寡,她與婆婆的關係怎樣?

(2)竇娥爲什麼會被屈打成招?

(3)竇娥與婆婆訣別的場景表現了她什麼性格?

(4)張驢兒父子逼婚,竇娥處境孤立,她的表現如何?

(5)張驢兒進而要挾竇娥,她又是怎樣應對的?

(6)對簿公堂,竇娥被打得皮開肉綻,昏死三次,她是用什麼的行爲來回敬張驢兒的?

明確:善良,孝順,堅強,有主見,安守本分,富有反抗精神……

3、是什麼造成了竇娥的冤情?竇娥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剛剛度過20個苦難的春秋,生命的大樹就被攔腰斬斷;如花的年齡,但生命之花卻被無情折落,是什麼造成了她的悲劇?是誰讓善良流淚?是誰讓高尚流血?

(1)淺層次認識:兇手是貪婪、昏庸、兇殘的太守桃杌,是他的貪財、毒打讓竇娥蒙冤被斬;是無恥、狡猾、狠毒的地痞流氓張驢兒,是他糾纏、逼迫、陷害、誣告竇娥。

(2)認識誤區:竇娥善良高尚的品行把她推向刑場,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誌銘,錯在善良;竇娥如果不反抗,順從張驢兒,就不會如此悲慘,錯在反抗。(組織學生討論,澄清錯誤認識)

(3)深層次認識:作品中的理想結局正說明在當時社會中可能有一兩個張驢兒(地痞流氓)被正法,但更多的張驢兒卻逍遙法外,可能有一兩個桃杌(貪官污吏)被懲罰,但更多的桃杌卻升官發財。“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那個無賴逞兇,官吏枉法的黑暗社會,是那個弱小百姓血淚橫流的非人社會。這是一出典型的社會悲劇。

4、本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歸納概括主旨。

明確:“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是主人公認識的結晶,是劇本的點睛之筆,一語道破造成竇娥冤案的社會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壓迫人民、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質。表明,竇娥的悲劇是社會悲劇。

主題可這樣概括:通過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七、比較閱讀,探究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