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W人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圍繞中心思想展開,爲學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學目標,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高一《雨巷》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⑵ 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⑶ 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

⑴ 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擴展昇華的過程進行。

⑵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意象的象徵意義。

2、鑑賞與領悟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讓我們撐一把油紙傘,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聆聽瀟瀟春雨,感受20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的寂寞惆悵。

(老師投影雨巷圖片以及作者介紹)

二、整體感知

被稱爲雨巷詩人的戴望舒,他的《雨巷》到底有何出衆之處呢?讓我們閉起眼睛,在朗誦中體會詩歌的情緒。

(老師放錄音)

問:錄音聽完了,我們能從其中感覺到怎樣的情緒?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畫出來,並引導學生答出:低沉、傷感,充滿着愁緒和無奈等詞語)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

(引導學生體會到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學生本着感情基調朗誦,要求低沉幽怨)

三、互動交流

問:這種低沉、哀怨和無奈的體驗是從哪裏來的?

(引導學生髮分析詩歌意象: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牆)

在詩中,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着某種聯繫,共同具有某些東西。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說什麼?

(學生討論從意象得出的感受)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發的感受:

第一個是油紙傘:

因爲油紙傘本身就給人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

特點:悠長、寂寥。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丁香: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

(學生朗讀,要求讀出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彷徨、悽婉迷茫的。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牆:

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衰敗的感覺。

第五個是我:

我是冷漠、悽清、惆悵的。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四、合作探究

同學都很好的把握住的文章的情感基調──愁怨。但是作者爲什麼會這樣哀怨?爲什麼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感情的呢?

(引導學生自由分析詩歌的象徵意義:愛情詩、革命詩、哲理詩)

(其間補充背景材料)

(老師投影作者及時代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五、拓展昇華

這樣美麗的意境,這些傳統而又現代的意象,怎麼能不鉤起讀者的共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感情深有感觸。那麼拿起我們自己的筆,假設我們是詩歌中的主人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寫一段你想象中那個雨巷邂逅的場面。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雨巷那種獨特的意境。

(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

(教師選擇符合原詩情境的佳作朗讀)

六、結束語

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濛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