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荊軻刺秦王》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1.6W人 

  【《荊軻刺秦王》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1.文學常識填空。

《荊軻刺秦王》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戰國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歷史著作,初名______________,經過漢代______________整理編輯,始定名《戰國策》,全書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國別體《國策》 劉向 33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樊於期( ) 而右手揕其胸( ) 以藥淬之( )

人不敢與忤視( ) 爲變徵之聲( ) 士皆瞋目( )

厚遺秦王寵臣( )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

答案:wū zhèn cuì wǔ zhǐ chēn wèi cù

 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代漢語有什麼不同。

(1)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資幣物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3)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5)諸郎中執兵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7)斷其左股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淚 鼻涕 (2)禮品 貨幣 (3)走投無路貧困 (4)袒露一隻臂膀 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5)宮廷的侍衛 稱中醫醫生 (6)投擊拿着 (7)大腿 量詞(用於成條的東西)

 10分鐘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於課中)

  1.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兩項是( )

A.秦王還柱而走 B.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C.予羈縻不得還 D.居十日,扁鵲望桓公而還走

E.每假借於藏書之家,計日以還

提示:B、C兩項中“還”都是“回來”的意思。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括號內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A.(荊軻)拔劍,劍長,操其室。

B.(鄭伯)許君焦、瑕。

C.(荊軻)發圖,圖窮而匕首現。

D.(高漸離)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提示:A項中省略的是“秦王”;B項中省略的是“晉惠公”;D項省略的是“荊軻”。

答案:C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秦王必說見臣。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3)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4)願舉國爲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答案:(1)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2)樊將軍因爲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爲自己的事情而傷害了長者的心意。(3)現在(是)拿着一把匕首進入兇險難測的強bao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是因爲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我)一同去。(4)願意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貢獻、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廟。

 4.根據全文的思路,梳理文章的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整個故事情節發展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來劃分。

參考答案:(1)開端(秦將王翦破趙——願足下更慮之):行刺緣起。

(2)發展(荊軻知太子不忍——終已不顧):行刺準備。

(3)高潮(既至秦——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廷刺秦王。

(4)結局(末段):荊軻被斬。一幕驚雷乍起、劍拔弩張的活劇,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終。

5.易水訣別一段的描寫烘托了怎樣的氣氛,其中的音樂描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結合具體的描寫語句分析。

參考答案:這段描寫,烘托了一種慷慨悲壯的.氣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風蕭蕭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淒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其中音樂描寫表現荊軻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壯氣氛。

  30分鐘訓練 (鞏固類訓練,可用於課後)

  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羣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函:盒子。

B.北蠻夷之鄙人 鄙人:粗魯、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絕袖 絕:斷絕,掙斷。

D.劍堅,故不可立 拔堅:堅固、鋒利。

提示:D項中的“堅”應該是“劍插得緊”的意思。

答案:D

2.選出與“秦王還柱而走”中的“還”用法不同的一項( )

A.秦武陽色變振恐 B.軻既取圖奉之

C.圖窮而匕首見 D.使工以藥淬之

提示:題幹中“秦王還柱而走”的“還”是通假字,通“環”,環繞。A項“振”通“震”。C項“見”通“現”。D項“淬”通“粹”。B項“奉”意思是“奉獻,捧送”。

答案:B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義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斬木爲兵,揭竿爲旗

提示:A項中“兵”的含義是“殺”。其餘三項中“兵”的含義都是“兵器”。

答案:A

4.簡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顧”“笑”“前”三個動詞的表達效果。

提示:分析表達效果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採用了什麼方法;二是表達了什麼樣的內容。

參考答案:與秦武陽的“色變振恐”對照,表明他的沉着機智、鎮定自若,確具有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