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二語文秋聲賦的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6W人 

  一、教師激趣導入

高二語文秋聲賦的教案設計

時日匆匆,風寒如雨,雨寒如風。人心總是不耐風雨,坐聽窗外風音雨韻綿綿不絕,牽引出多少載不動、卸不去的沁涼透骨的秋情。秋風秋雨,秋花秋月曾引發多少古今文人墨客書寫下一行行或悽清或優雅的文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由“秋聲”而引發的一段流傳千古的文思――《秋聲賦》(板書課題、作者)

  二、討論學習內容

作爲文言文,哪些內容是必學的?學習的基本順序是怎樣的?

每人獨立思考,在備用紙上列出幾個關鍵詞,然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識;之後教師隨機抽點小組內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識。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繼續促進學習共識的形成(可能與學生意思相近,但用詞會有差異):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因此文言文的必學內容有兩個,一個是“文”,一個是“言”。“文”和“言”應該先學哪個?應該先“言”後“文”,因爲字詞句的意思正確理解了,才能順利地學習其作爲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其中的“言”包括字詞句的音和義的理解;“文”包括表達的內容和表達的形式,因此可以切分成四個學習板塊,一是“言”的字詞音義,二是“言”的句子意義,三是“文”的表達內容,四是“文”的表達形式。

  三、介紹學習方法

淺易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自主誦讀,二是自主梳理。每人要在自主誦讀中疏通整理,進而自主獲得,獨立過關。在此基礎上,聽取同學和老師的發言,從中獲得啓發,深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每誦讀一次,就要讓自己對課文再熟悉一步;經歷四次誦讀後,就能開口背誦。

討論學習內容、介紹學習方法,體現了“把人當人、自主成長”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或許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不太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和差距,但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就是喚醒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也是讓他們意識到教師把他們當做學習主人的過程;而學生思考、討論的結果,則讓他們懂得了文言文該學什麼、怎麼學。以後他們離開教師也就能獨立學習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也要求:“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於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四、一讀,梳理“言”的字詞音義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每人獨立誦讀課文,邊誦讀邊梳理字詞的音和義,一個也不放過,每個都要過關;邊看課文邊注意下面的註解,沒有註解的隨時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從它原有的義項中查找答案,再適合參閱手頭資料;還是不懂的先用鉛筆做上記號;時間12分鐘左右。

梳理結束後,每人出兩三個字詞音義的題目,考考全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最後教師檢測。在全體學生都認爲已掌握了字詞的音和義後(讓學生自主舉手示意),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測試題通過多媒體亮出,要求解釋括號前的字詞音義,全體學生一起開口說或一起動筆寫。檢測一遍後教師再亮出括號內的答案,邊亮邊通說一遍,以強化印象,加深記憶。本文共有四段,爲保證學習效果,將依次進行,逐段過關。下面只是樣例——

題1:字音

悚(song)、淅(xi)瀝(li)、鏦(cong)、錚(zheng)、砭(bian)、縟(ru)、渥(wo)、黟(yi)、戕(qiang)

題2:字詞

悚然(驚懼的樣子)、淅瀝(細雨聲)、蕭颯(形容風聲)、砰湃(同“澎湃”,波濤洶涌的聲音)、鏦鏦錚錚(金屬相擊的聲音)、明河(銀河)、狀(情狀)、慘淡(黯然無色)、日晶(日光明亮)、慄冽(寒冷)、砭(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這裏引申爲刺的意思)、綠縟(碧綠繁茂)、拂(掠過,拂拭)、餘烈(餘威)、兵象(征伐之象)、搖(搖落,損耗)、精(精神,精氣)、渥然丹者(指紅潤青春的面容)、黟然(烏黑的樣子)、星星(指點點白髮)、戕賊(殘害)……

題3:虛詞

嘆詞:異哉!噫嘻悲哉!嗟呼!

1.而

(1) 連詞,表修飾。 悚然而聽之/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2) 連詞,表承接。 木遭之而葉脫/物過盛而當殺

(3) 連詞,表並列。 忽奔騰而砰湃

2.者

(1) 代詞,“有……者”爲固定結構。 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有……的東西”)

(2) 代詞,“所以……者”爲固定結構。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的原因”)

(3) 代詞。 宜其渥然丹者爲槁木(……的面容)

3.之

(1)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蓋夫秋之爲狀也

(2) 助詞,的。 乃其一氣氣之餘烈

(3) 代詞。 木遭之而葉脫(代秋聲)

4.其

(1)第三人稱代詞。 其觸於物也(代“秋聲”)/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代“它們”)

(2) 領屬性定語。 其意蕭條(,譯爲“它的”)

題4:詞類活用

(1) 名詞作狀語。 歐陽子方夜讀書(在夜間)

(2) 名詞用作動詞。 天之於物,春生秋實(結果實)

(3) 動詞使動用法。 百憂感其心(使……有感觸)

(4) 形容詞使動用法。 萬事勞其形(使……受勞苦)

題5:古今異義

(1)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古義:清朗明秀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條理

(2) 其色慘淡

古義:黯淡無色 今義:今多形容“蕭條”和“苦費心力”

(3)物過盛而當殺

古義:必然衰敗 今義:應當殺害

(4)有動於中

古義:內心 今義:方位名詞

(5)黟然黑者爲星星

古義:形容鬢髮花白 今義:星;比喻細小的、分散的點兒或別的東西

  五、二讀,梳理“言”的句子意義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以句子爲對象,邊誦讀邊梳理,將全文翻譯一遍;逐字逐句依次翻譯過來,不能漏譯或跳譯,不放過任何一個字詞;以直譯爲本,忠實於每個字詞的固有意思,不能想當然;語句不通順或不完整時,可適當加上字詞,但加上去的要用括號標示;無法直譯時可意譯,意譯儘量要保留原來的意思;無法解決時纔可參閱手頭資料,還是無法解決的用鉛筆做上記號;時間8分鐘左右。

梳理結束後,每人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疑難,小組不能解決的參與全班交流,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直至一一過關。

然後小組檢測,每人出兩三個句子翻譯,考考全組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最後教師檢測。在全體學生都認爲已掌握了句子的意義後(讓學生自主舉手示意),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句子翻譯題通過多媒體亮出,全體學生一起開口說或一起動筆寫。檢測一遍後教師再說一遍,並隨時解釋翻譯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樣例——

1.判斷句

(1)是謂天地之義氣(直接表判斷)

(2)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乃”表判斷)

(3)此秋聲也(“也”表判斷)

(4)夫秋,刑官也(“也”表判斷)

(5)商,傷也(“也”表判斷)

(6)夷,戮也(“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此何聲也(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胡爲而來哉(疑問代詞“胡”與語氣詞“哉”,表疑問)

(3)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爭榮(疑問詞“奈何”,表反問)

(4)亦何恨乎秋聲(疑問詞“何”,表反問)

3.倒裝句

(1)胡爲而來哉(爲胡,賓語前置)

(2)有動於中(於中有動,狀語後置)

  六、三讀,梳理“文”的表達內容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認真誦讀課文,邊誦讀邊自主梳理。

清人吳楚材在《古文觀止》中評價《秋聲賦》說:“秋聲,無形者也,卻寫得形色宛然,變態百出”。下面我們就欣賞這篇千古美文,看看歐陽修是如何將無形的秋聲寫得形色宛然的。說說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秋聲的。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級要求逐級提升);隨時在備用紙上寫下來,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並相互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然後自我完善。之後教師隨機抽點,全班同學隨時插話,即時評判。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是:用一句話總說就是摹秋之聲、繪秋之狀、議秋之氣最後抒秋之嘆。課文第一段“初淅瀝以蕭颯…… 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作者用一連串的比喻,風雨聲、波濤聲、金屬撞擊聲、夜行軍的人馬聲等,化無形爲有形,化抽象爲具體,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秋的色、容、氣、意四個方面來描繪秋狀的;歐陽修由感自然而嘆人生,想到人事憂勞甚於秋的肅殺,不禁一聲長嘆,“奈何以非金石之質,

在此基礎上,讓每人對本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說說感想,或說說評價,或說說疑問;但都要真誠、深刻、新穎(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七、四讀,梳理“文”的表達形式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認真梳理語言表達的形式和技巧,欣賞作者的表達之美;通過梳理說說本文在表達技巧上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有什麼表達效果;結合具體的語句,形成個性化的理解,一要自圓其說,二要儘可能細緻、深入;邊梳理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鍵詞句,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

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交流,每人不少於1分鐘,不超過2分鐘。然後推選出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給學生啓發——

本文有三個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文章通過形象的比喻,使無形、無色的秋聲,成爲可聽、可見、可感的具體、生動的自然現象,表現了作者高超的像聲、狀物和駕御語言的能力。

例如: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②以景物喻人。以秋聲使無情的草木“摧敗零落”,比喻人生坎坷、憂愁勞頓使有情之人衰老、頹唐。把秋聲、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貼切。以景抒情,情與景泯和無間,使文章達到了優美、和諧、深刻感人的境界。

例如:人爲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物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③駢散結合。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爲問答的形式特徵,又注意運用長短不齊的句子,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變得散文化,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

例如:蓋夫秋之爲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八、美讀成誦

在前面四次誦讀的基礎上,換一種讀的方式;全班齊讀。在齊讀中讀出感受,讀出享受,讀出對內容的理解和形式的領悟;同時讀出氣勢,讀出氛圍,把課堂學習氣氛推向高潮。然後現場背誦,並現場默寫。

  九、瞭解作者及寫作特點

教師綜合相關資料,現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寫作特點,深化學習,提升認識——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別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喜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編定的《歐陽文忠公文集》153卷,約百萬言。另外,史學著作有奉詔與宋祁等合作編著的《新唐書》,並有他自己獨家編纂的《新五代史》74卷。《秋聲賦》被公認爲是寫秋的經典。文章都是作者心靈的再現,其實,歐陽修寫《秋聲賦》也是由原因的。本文寫於作者53歲時。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生鬱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鬱結,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於懷,讓作者此時處於不知如何作爲的苦悶時期,又加上這一年的秋天又如期而至。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十、學生自主總結

下課前,每人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啓示。要求總結收穫準確、全面,總結啓示深刻、獨到。先在學習單上寫下來;時間2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完善,形成基本共識。然後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說說本組的基本共識,邊說說自評和互評,形成班級的基本共識。

最後教師說說自己的總結,繼續提升學生的認識,與學生分享,並讓學生評價:;《秋聲賦》寫秋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恆題材,但歐陽修選擇了新的角度人手,雖然承襲了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於秋的肅殺這一主題,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創新。 更應該提到的,應是《秋聲賦》在文體上的貢獻。即賦的散文化,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爲問答的形式特徵,又呈現出活潑流動的散體傾向,且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這些特點也使《秋聲賦》在散文發展史上佔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十一、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同時“得益於課外”,需要課外閱讀。現在我向各位推薦兩類課外文章,一是評價《秋聲賦》的文章;二是歐陽修的其他文章。文章已經粘貼在班級語文學習的博客上,請直接打開閱讀,每篇讀完後留下你的一句話感想或評論,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