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蘇教版初二下冊《叫三聲夸克》教案1

本文已影響 3.62W人 

 教學目標:

蘇教版初二下冊《叫三聲夸克》教案1

1、瞭解夸克的知識,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2、學習多層次的複雜分析和通俗形象的語言。

 學習方法:

自讀、討論交流

 課時計劃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隨着科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我們面臨許多未知的新事物、新知識、新概念。作爲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我們應不斷和善於接受這些新事物、新知識、新概念,不斷更新我們的認識積累庫,做到認識與社會發展同步,做到成長與社會同步。

 二、閱讀主場

(一)學生自讀課文,抽取相關信息,結合有關資料(課前安排一兩個學習小組通過網絡查閱,自讀結束後公佈),用簡要的話語爲“夸克”下個定義。

夸克是人類至今爲止發現的最小的兼有強互作用和弱互作用的粒子。夸克首先是從理論上推導出來,以後才陸續發現,最後一個夸克(頂夸克)於1995年才被發現。夸克有六種,劃分爲三對,分別是上夸克(u)和下夸克(d),奇異夸克(s)和粲夸克(c),頂夸克(t)和底夸克(b)。

(二)問題討論:(先學習小組討論,再在班上交流)

1、題目爲何要取爲“叫三聲夸克”?(要求聯繫課文內容)

⑴夸克與“三”特別有緣——夸克是譯音(海鳥的叫聲),“夸克模型”的設計者蓋耳曼借用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向麥克老人三聲夸克”,來說明一個強子都是有3種夸克。/三呼夸克,三種夸克,夸克分爲三個組(三代)。/“三”是“多”的意思(“物質的最小結構就是夸克嗎?”“盒子裏還有盒子嗎?”)

⑵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這樣擬題較爲生動,有吸引力。

⑶夸克是本文說明的重點,也是作者顯示對科學家探索精神讚揚的載體。

2、夸克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安排說明順序的?

(特點略)

說明順序:原子——原子核——強子(基本粒子)——夸克(認識先後的時間順序/從大到小的邏輯順序)。(研究中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多層次的分析對說明的作用)

3、文章結尾接連用四個問句提出問題,這些問句傳達出怎樣的信息(有什麼作用)?

告訴讀者夸克的證明還沒有最後定論,物質結構的研究更沒有結束,留下了許多思考,激發人們關心和探索這一問題的興趣。最後一句呼應文章開頭,同時也形象概括了前幾個疑問。

4、本文用了哪些比喻?用得最多的比喻是什麼?這個比喻在結構文章和顯示語言特點上有何作用?

⑴“盒子”(“禮品盒”) ⑵“就像調查戶口似的” ⑶“彷彿士兵犯了錯誤被禁閉而失去自由”

用得最多的是“盒子”(“禮品盒”)。

文章開頭從一個禮品盒的比喻入題,使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爲輕鬆容易。文章的結構也以這一比喻爲依託來安排。開頭由此入題,結尾緊扣它收筆,中間每一部分內容的引出仍以這個比喻作爲過渡。

這個比喻,通俗形象,使原本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顯得通俗易懂,給人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符合科學小品文的語言要求。

  三、閱讀尾聲

(一)討論“探究·練習一、二”。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詞句積累(抄在語句積累本上)

一語雙關 泄氣 禁閉 隧道

  四、佈置作業

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圖示表達自己對發現夸克的過程的認識,並較爲清晰的向家長介紹。再查找其他科學發現的資料,對其發現的過程進行一番研究,看看與夸克的發現過程是不是有相同的地方。把你的研究發現寫成一段文字與同學交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