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答謝中書書教案以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05W人 

  答謝中書書教案

【教學目標】

答謝中書書教案以及反思

知識與技能

1.能流暢而有感情地朗讀駢文。

2.能抓住關鍵文言字詞:“入”、“交”、“亂”、“競”等,讀出畫面。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接觸文言字詞,挖掘文言字詞背後的情感與思想,從而品味陶弘景之心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山川之美,感受陶弘景脫俗之心境。

【教學重點】

抓文言字詞,品析山川之美

【教學難點】

品悟陶弘景超凡脫俗的境界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1.激趣:“有這麼一個人,他自幼聰明異常,二十歲被推薦做皇子的陪讀。在他歸隱的時候,引來朝野送別的盛況:“供帳甚盛,車馬填咽,鹹雲宋、齊以來,未有斯事。”——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預設: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

2. 這樣的人與我們永嘉還有一段緣分,在我們永嘉陶公洞生活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巖,編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經典《真誥》——乾隆《溫州府志》、光緒《永嘉縣誌》”。

二、整體感知

1.齊讀題目,並講解題目。

預設:落實停頓和最後一個“書”的意思。

2. 一人朗讀,並讓學生評價,說一說,他讀得如何?

預設:糾正停頓、讀音,並讓其他學生補充朗讀,可以及時落實讀錯的文言字詞。

3.這篇文章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文言文在句式上有一個明顯的不同,發現了嗎?

預設:讓學生髮現駢體文的特點,4個字爲主,句式兩兩相對。讓學生齊讀,要求讀出韻律,放開膽子讀。

三、品讀文本

1.一篇散文,短短68個字,卻成爲古今共談山水的經典作品。陶弘景所談論的山川之美,究竟美在何處?要求:結合文本,具體談談自己的理解,並用這樣的句式:山川之美,美在 。

預設:

(1)清峻的山水:高峯入雲,清流見底。(讓學生想象的畫面。)

追問:“入”直接改爲“插”,行不行?(“入”是“峯”與“雲”的結合,雲霧繚繞着山峯,渾然一體,既寫出了山的高,也寫出了“雲”的柔和之美,剛柔並濟。而“插”雖有了力量,但顯得很突兀,一種硬生生介入,破壞了那份美感。)

(2)豐富的色彩: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追問:都有哪些色彩?僅僅只有這些嗎?你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預設:出示資料,交,甲骨文

像一個人,兩腿左右錯立,引申爲彼此連接,彼此交融。並讓學生說說“交”字背後,你所看到的畫面。

小結:五色交輝,古人以爲是正色,能融匯出萬千色彩的世界。“交輝”,色彩斑斕,就像畫畫一樣,用五色調和出了自然界萬物之色彩。這種色彩的美,又豈能光看字面能夠感受的了。

(3)勃勃的生機: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追問:爲什麼“亂”、“競”,能讓我們感受到那張揚的生命?

a. 說說你對“亂”的理解。

預設:借用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讓學生先說說,此處“亂”寫出了什麼?(花的多,花恣意,怒放的生命)“喜從千里來,亂笑含春語。——李賀”。此處“亂”又寫出了什麼?(亂中有一份對生命的欣喜)。

小結:可見“亂”字寫出了猿鳥聲充滿在山谷間,此起彼伏,是一種生命,一種繽紛的生機之美。

b.說說你對“競”的理解。

預設:介入資料:“競”的繁體字爲競,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競逐。“競,逐也。——《說文解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競”所表現的畫面感。

齊讀,讀出那份激盪在山中的生機,讀的歡快些。

四、深度解讀文本

1.這些美景,經過我們的努力,都能發現、欣賞。陶弘景卻在文中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所發覺的美是不是僅僅是我們所體會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豐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機”?再自由朗讀課文,看看透過這些文字,你還有什麼發現。

預設:(1)自由的生命:讓學生再讀“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追問:僅僅寫猿鳥、魚兒的勃勃生機嗎?“鳴”與“叫”一樣嗎?“躍”與“跳”一樣嗎?小結:“鳴”帶來一種愉悅感,是一種歡快的聲音,“躍”充滿着生命的快樂,一種自由的生命,毫無拘束。

(2)脫俗的心靈:“實是欲界之仙都。”先請學生翻譯。

a.作者爲什麼將“人間”,稱之爲“欲界”?

資料:“欲:欲,

(谷,假借“榖”,表示糧食)

(欠,張大嘴巴,急於進食),《說文解字》:欲,貪慾也。

背景:陶弘景一生歷經宋、齊、樑三朝。政權交替頻繁,時局動盪不安,戰爭連綿不斷,皇室內部也因爲爭奪皇位的鬥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問:用“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樣的情懷?(是以超凡脫俗之心,觀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這兩字上。)

b.標點符號。追問:“實是欲界之仙都。”“實是”,可以看出什麼樣的感情?應該用“!”,爲什麼用“。”,你覺得哪個好,爲什麼?

小結:句號,陳述,表達是一種恬淡的心境,常處這樣美景的陶弘景,應是懷着一種淡然之心境,與美景相處,脫俗的心靈,使他寵辱不驚。這是一份心境,一份脫俗。山水常在,心境不同。以脫俗之心觀俗世之景,則能尋到人間之天堂,俗世之淨土。

2.當朝皇上下詔幾次讓他告別隱居的生活,想請他出山,都被他拒絕了。皇上很不解,問他“山中都有什麼啊?”陶弘景回答道:“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在看似簡單的文字背後,我們品出了陶弘景如許的淡然,逍遙自在。

3. 最後,一齊誦讀。

五、 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這篇短文。

2.讀一讀,寫一寫: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現代文大膽地擴展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以適當增加精彩的描寫、生動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簡潔的議論)

六、板書設計

清峻的山水 自由的生命

豐富的色彩 悟

勃勃的生機 脫俗的心靈

  答謝中書書反思

一、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六朝山水名作。在此教學設計中最突出的亮點是突出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1、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我不但設計了語文知識目標和語文技能目標,更強調了學生合作能力目標的設計,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目標的設計,還強調了培養大語文的教學觀,緊貼了教學大綱和新課改。

2、在教學內容上,我不論在課前的預習,還是在課堂上的探討,還是在課後的作業,都已經延伸到課文文本之外,很好的貫徹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3、教學過程多變卻又層次清晰,一環扣一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的調動,這是一種開放的教學觀。

4、在教學形式上,情境創設調動了學生興趣,查找作家作品的相關資料,培養了學生熱愛我國悠久的古典文化的興趣,朗讀的指導和訓練很到位,學生的合作學習已經走進了文本中,學生自己去感受文句中的美,再和多媒體出示的畫面兩廂比較,學生對山川之美不僅有了形象生動的感受,在自己的描述中,學生也對文章的優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最後的拓展遷移,又讓學生回到大語文中去,在比較中既培養了自己的文言文素養,又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品質,這些都歸功於整個課堂上教學方法的多變。

二、在設計時我抓住了此文的一個關鍵詞語:“美”,幾個問題的設計都是圍繞讓學生理解“美”、賞析“美”而激趣,多媒體的運用、資料的查找、小組學習的貫徹,無一不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成爲學生學習的正確引導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