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答謝中書書教案及註解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讀着這篇《答謝中書書》,彷彿自己就置身於山水之間,跟着作者一起,擡頭遠望縹緲的高峯,俯身輕掬一捧清澈的溪水,爲五彩斑斕的石壁而目眩神迷,爲滿山的綠意而心曠神怡……

答謝中書書教案及註解

  原文及譯文

  答謝中書書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註釋】

答:回覆。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爲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山川:山河。之:的。

共談:共同談賞的。

五色交輝:這裏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爲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四時:四季。俱:都。

歇:消。

亂:此起彼伏。

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衆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爲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復:又。與(yù):參與,這裏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教案

  一、課文分析

本文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回信,是六朝書札中的名篇。該文以清俊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樂在林泉的情趣。因此,在教學中應通過讀讓學生盡情的欣賞這種美,引導學生調動聯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教學設想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欣賞山川之“美”上,讓學生盡情地欣賞。而欣賞美最直接最適宜的方法就是通過“讀”來實現。讀,則包括朗讀、研讀、誦讀等,其中朗讀也形式多樣,包括自讀、範讀、齊讀等。應充分發揮學生自己所特有的個性和能力,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在美的享受中飽含深情地讀,從而真正地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下邊註釋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2、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3、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畫面,簡練的語言,優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

  四、教學重點

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藉助聯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教學難點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板書:山川)同學們,當看到“山川”這兩個字的時候,你們腦海裏馬上浮現了什麼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描述,老師點評)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出你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也看出你們懷有對大自然美好的嚮往之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走進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盡情的感受一番。(答謝中書書: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文

1、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解題:答謝中書書 “中書”是官職,“書”指書信。意思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作者簡介:陶弘景――南朝齊樑時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字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後隱居茅山,蒐集整理道經,創立茅山派。入樑,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諮詢,時稱“山中宰相”。

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①自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音、節奏、感情等;

②示範朗讀。播放朗讀錄音,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語調,感情等;

強調讀音:夕日欲頹 (tuí)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yù)

強調節奏:四字句兩字一頓。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③指名朗讀課文,學生點評。

④全班齊讀,教師稍做點評。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藉助課下邊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如遇問題,現在組內討論解決。

1、教師明確重點字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曉霧將歇:消散 今指休息

夕陽欲頹:墜落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裏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2、教師明確重點句子翻譯

①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翻譯: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

②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翻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着;夕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

③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翻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3、理清思路,感受結構美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峯入雲

四季常景 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寫景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晨昏之景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抒懷 ―― 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小結:文章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寫景部分則以清俊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後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讚美與感慨收束。

(四)研讀課文,賞美景,品意境,悟真情

1、賞美景

文章描寫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它們的特點如何?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研讀課文。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明確:

“高峯入雲,清流見底”,描寫山之高,水之淨,採用俯、仰兩種視角。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描寫壁立千仞的石巖、五彩的山石、常青的竹木,寫出了這裏色彩絢麗多姿的特點,採用平視的角度,靜態的寫法。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描寫一天中的變化,主要有猿鳥的鳴叫、魚兒的競躍,寫出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主要從動態的角度來寫。

2、品意境

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這裏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請你任選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這裏有( )之美,你看( )

提示:原文+翻譯/描繪

參考:

這裏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這裏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 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這裏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峯入雲,清流見底”,高峯爲靜,流水爲動(形體)。你看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光色)。你看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鳴爲動。你看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聲響)。

這裏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爲背景,綠水作爲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3、悟真情

有個詞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說通過文章可以窺出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

1、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閒和清高,最後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則表現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與謝公相提。

2、表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幾句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2、上網蒐集美景的圖片,配上本文恰當的文句,製作一套圖文並茂的幻燈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