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9篇)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1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自己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在書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膽小和不堅持,雖然約翰?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誠、坦蕩、執着、堅強、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雖然他有一個孤獨的靈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把風聲、水聲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響融入在他的音樂裏,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雖然他才10幾歲就要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對音樂的追求,雖然所有世人對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對音樂產生了更強烈的情感,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反過來看看我自己,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和長笛,雖然有良好的環境好老師,但有時怕吃辛苦,能少練的就少練,反過來看看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國的時候,爲了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境界啊!

當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個默默無聞、落魄音樂家了。他的作品都被人們爭相演唱。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對這一切,一點都不驕傲。顯示了他的平凡和偉大。

讀完這本書,讓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棄、不自卑的面對逆境和困苦;不驕不燥的面對成績;用情之真,愛之切的心態去面對友誼。我相信,伴隨約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樂,從今之後,也會伴隨着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相信,音樂不僅讓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變得絢爛迷人,也會讓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2

他出生在萊茵河畔的音樂世家,對應音樂有着過人的天賦,又受他舅舅和祖父的影響,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情感。他很堅強,才十多歲就要養家餬口,在這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中,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但他的思想卻不爲世人所理解,他很孤獨。最終他因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

在法國,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音樂才華,同樣,他們對克里斯多夫堅持自己的風格不爲理解。因此,他四處碰壁,生活落魄。一個流落他鄉的天才,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情操啊!克里斯多夫,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有很多毛病甚至缺陷,但他有一個高尚的靈魂,有一種遇挫不怕,創作不休的精神。這就夠了,英雄不是沒有卑劣的情操,只是沒有被它俘虜罷了。

約翰—曼希沃,從小也是個音樂天才,深受父親愛戴,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不顧,使他養成了叛逆任性的性格,爲了給父母作對,便娶了一個僕人的女兒,但是對她毫無感情基礎,婚後無法面對現實的他只能依靠嗜酒來醫學專用自己,他不是無惡不赦的,只是比較懦弱,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逃避自己的內心。

而我,現在只是一個小學生,在父母的驕縱下幸福地生活着。偶爾學習上遇到問題,自己都不動腦筋,有困難就想退縮。現在看來,我是多麼應該自己獨立面對問題或者困難,想辦法解決呀!

即使讀過這本書,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克里斯多夫所處的時代和國情,但是至少他教會了我遇到挫折不能退縮,不能屈服於挫折;不能放棄夢想,放棄希望,放棄憧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坦然面對一切可能到來的困難或挫折,才能使我們的未來更精彩!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在中國青年中曾發生巨大影響,可是,也遭到過蠻橫無理的批判。長期以來我們把人性、人道主義當做反動的東西加以唾棄。這部書中描寫人性和人道主義偉大的篇章,如“安多納德”及其他關於愛情、友誼、親情的章節,都被指爲資產階級腐朽感情。記得有人指斥這部書裏所描述的無非是愛情、友誼、親情,而這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貨色。這一段歷史至今還記得。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3

這篇主要想說說我讀這本《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感想,因爲實力不夠,粗讀一遍沒辦法把評論寫得自己滿意,但畢竟是很鮮活的感想,又不吐不快。

如果我不接觸《約翰·克里斯多夫》,我有一些體驗,內心隱祕的東西,還有深埋心底的某些情愫,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激發出來。可是讀書的過程,作家用嫺熟的技巧,深入人心的細緻入微的筆法,竟一點點把你那些精神上的內核級別的東西都激活了。它使你意識到生命在甦醒的感覺。

羅曼羅蘭出色的羣像塑造能力,讓整本書呈現出一種強有力的藝術氛圍,你讀的過程已經不再單純認爲這僅僅是一部小說,而是一部活的歷史,那些角色都真實存在過。

克利斯朵夫想要離開家鄉外出闖蕩的時候,他的母親不同意,他的兩個弟弟也趁機出來抨擊他們的哥哥,說他不孝順,其實他這兩個弟弟纔是不孝。他的媽媽整天向他訴苦,就怕他離開。甚至她還用錯了方法,她向鄰居抱怨克利斯朵夫不孝順,結果鄰居們也說他不孝,簡直把他氣死了。後來克利斯朵夫不得不逃亡到法國,他們倆又和解了,克利斯朵夫常常寫信回家,老母親也寫簡單的回信。在老母親覺得自己不行了的時候,克利斯朵夫不顧被捕的風險,硬是回家見了媽媽最後一面。

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中有幾段感情,但是都沒有發展到結婚,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如果說他初戀的女孩不值得他愛,他愛過的單身母親也配不上他,那個傻傻的阿達更是一個笑話,那麼他後來遇到幾個人都有幾分可惜。

你開始真正稱得上審視你的內心。因爲克里斯多夫奮鬥的一生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你基本也會遇到或者正在經歷抑或早已傷痕累累,羅曼羅蘭借克里斯多夫的所思所想,恰恰和你某一些想法不謀而合。一旦你開始產生共鳴,你便接着開始接納那種思想。於是凡不夠作者崇尚的標準的,在作者價值觀中,不符合對應年齡應該有的情感以及理智的力量,統統被你拿來與自身做對比,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修正自己的很多不好的看法。

當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將死而不死於惡死之日。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之於我的理解,我覺得當讀者瞭解了克利斯朵夫一生的故事,應該能從他的遭遇裏看到希望,勇敢的克利斯朵夫會給你啓示,讓你能夠正直地走自己的.路。克利斯朵夫也是在生活的磨礪下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既能和這個世界和平相處,又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這是一條戰鬥者之路,也是一條強者之路。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4

《約翰克里斯多夫》可以說是一部經典著作,其作者羅曼羅蘭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也被成爲跨越世紀的作家,並與奧地利傳記作家茨威格是好友。

小說講述了德國音樂神童約翰克里斯多夫傳奇的一生,從小出生貧苦的小約翰,因父親酗酒而屢遭毒打,他的父親原本是宮廷樂師,娶了妻子後落魄不已,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當時法國的現狀,小約翰的童年的是苦澀的,逃學,打架,充滿仇恨,但對從小具有音樂天賦的小約翰來說,是音樂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從父親和祖父那裏學習鋼琴,在當時小有名氣。長大後,約翰來到巴黎,感受法國的浪漫,法蘭西的音樂風情,小說最後說到:“歌頌生命,歌頌偉大!”使整篇小說主旨昇華。

讀一本書,你就像與一個知己在談話,用心靈去溝通,用文字詮釋偉大,當書中的言語對人有所觸動時,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吸取,那對人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用的。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5

最近在讀《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是爸爸買來的書,厚厚的兩大本。

之前也知道這是一部名著,但是沒讀過,見了這麼厚厚的書,有點發怯。但是羅曼羅蘭寫得,而且是傅雷翻譯的,想想書的質量應該很高,於是開始讀。

讀了百十頁,真的覺得不愧是經典名著呀,很多人類的共同之心,都很清楚細緻地表達了出來,讓人覺得非常感動,很有共鳴,應該是以貝多芬爲人物原型,很詳盡地描寫了他的人生歷程。但是,這是一本很莊嚴的書,寫得用心,力透紙背,因此讀者也需要很恭敬地去閱讀,而且人物命途多舛,讀起來心始終是懸着的,很相較於輕鬆的書籍,我讀得很累心,於是把它又擱置了幾個月,最近又重新拾起,繼續讀起來。

今天讀到約翰克里斯多夫和蘇茲的友情,真的令人動容。只想說不愧爲經典之作!當克利斯朵夫在孤立無援、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蘇茲,並打算去找蘇茲,從蘇茲得知克利斯朵夫要來,就迫不及待告訴朋友,到急急忙忙去車高中生作文等克利斯朵夫反而錯過的失落(同時,克里斯多夫找到蘇茲家,卻沒有人,生氣而失望地在小城閒逛)。蘇茲回來發現克里斯多夫來過而未見,又全城尋找,最後兩人才相遇。蘇茲本來就年老體弱,但是遇到了克里斯多夫,他精神煥發,陪伴他走了很遠的路,而不願拂克里斯多夫的意,他用自己的一切去細緻入微地接待他,卻用盡他所有生命的氣力陪同克利斯朵夫,到後來默默過世也不遠打擾克里斯多夫。各種細節描寫,真的如在目前。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讀到它。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6

在奧裏維的眼裏只有雅葛麗娜時,克里斯多夫孤獨了。

他結識了一個新朋友——音樂家塞西爾,他稱她爲‘夜鶯’。

她25歲左右,元氣滿滿,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換來小康的生活,她珍惜她得到的一切。

“她爲人正直,合理,謙虛,精神很平衡,一無煩惱……”

她不相信男人,因爲父親是個懦弱而懶惰的人,又有一個不成器的兄弟,只知道向家裏要錢。她有極高的音樂天分,但是她安分守己,沒有野心,老老實實地演奏,淡於名利。她和母親住的一起,很滿足。

她像是克里斯多夫的紅顏知己,也相愛着,但無關男女。

這是一個生命力很強的靈魂。

但是,這個看似高大、結實、快樂的姑娘也有了她的憂愁:因爲奧裏維。有段時間,她頻繁出現在奧裏維家裏,和他們夫婦相伴,而這時候,這對夫妻的相處已經有了很多問題。

奧裏維自有一種近乎女性的魅力,對於塞西爾這樣一個富於母性又特別喜歡照顧別人的女人來說,自有吸引力,她苦惱着,隱瞞自己的心事,裝出快樂的樣子。塞西爾喜歡亞諾太太,這個看似柔弱的朋友成了她一時的精神依靠。

塞西爾還是認清了自己的感情,她強大的內心幫助她勇敢地掙脫了這個枷鎖。

後來,她收養了奧裏維和雅葛麗娜的孩子:“塞西爾被這個借來的母性完全改變了;她顯得那麼年輕,快樂,細膩,溫柔。”

塞西爾精神上又恢復了從前的平靜,完成了自我救贖:“愛情的需要,如今在撫愛兒童的感情中得到了滿足。”

相較於雅葛麗娜,塞西爾無疑是幸運的。這幸運,也是她應得的。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7

克拉夫脫,一個在貴族世界邊緣的家族,一個昔日風華榮耀而如今卻落魄到極致的家族,一個可悲的家族。克拉夫脫家族的祖孫三代,都是被現實所逼的可憐之人。

約翰·克利斯朵夫,他是幸運的,從小生在音樂世家,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和薰陶,再加上自身的音樂天賦,再年僅七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場自己的專屬音樂會,十三歲的時候便成爲了親王樂隊的第一小提琴手。他是不幸的,沒有一個天真的無憂無慮的童年,並且有一個是嗜酒成性的父親,被生活所逼的他不得不在少年時期就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在外面受盡了世俗的折磨後,回到家還要忍受父親的胡鬧。他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處境,只能默默地獨自承受一切。他的孤獨,雖敗猶榮。

約翰·曼希沃,從小也是個音樂天才,深受父親愛戴,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不顧,使他養成了叛逆任性的性格,爲了給父母作對,便娶了一個僕人的女兒,但是對她毫無感情基礎,婚後無法面對現實的他只能依靠嗜酒來醫學專用自己,他不是無惡不赦的,只是比較懦弱,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逃避自己的內心。

約翰·米希爾,由於無法面對落魄的現實,由於對過往的榮耀愈發追憶,那種強烈想過上流社會生活的情緒就越發強烈。所以在幾歲的孫子亂作的曲子中添加自己的成分,藉以使他那日後輝煌的孫子和世人不會忘記他。如他所盼望的那樣,他的孫兒十分爭氣,但卻不讓他省心,最後只能抱憾而終。臨死前,他從靈魂深處呼喊的名字竟然是“媽媽”。一個有兒孫的人,臨終前的每句話,按我們常人的理解所想應該是未了的心事或是對子孫的寄託,而他卻從靈魂深處呼喊出人的一生中最初喊出的名字。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及心靈的折磨,看透了世界本來的面目及所在社會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時,從內心深處挖掘人生最初的真實,尋求母愛,希望能夠以出生的第一句純潔無瑕的話來安慰那顆疲憊而隨時都可以停止的心靈。人生就是如此,但有多少人能夠在追逐了一生之後會想要找回最初真實的自己呢?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8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是我年輕時最愛讀的,並且不知讀過多少遍。這次重讀,和以前最後一次讀它時,相距有很多年了。

目前我的感受和從前不同的是,我不再把約翰克利斯朵夫看做像普羅米修斯一樣的神明,因爲我不再有年輕時的那種狂熱的激情了。我十分服膺莎士比亞說的:上帝造人,先讓他有了缺點才成爲人。人的認識、人的理性力量,不是無所不能的,而是有限的。克利斯朵夫也是有缺陷的。

過去我愛讀的是這部書的第四卷“反抗”和第五卷“節場”。克利斯朵夫不顧一切想要去滌除藝術界多年積存的油垢,向那批用藝術以外的手段去騙取金錢、地位和名譽的文士進行挑戰,那時我是多麼傾倒於克利斯朵夫啊!我覺得他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成了批評的正義和藝術的真理。

可是,這次重讀,我發現,他的批評並不總是對的,有時他做過頭了,把值得肯定的作品和值得尊敬的前輩也一概踐踏在腳下。我想羅曼羅蘭只是把這種反潮流、反傳統的極端態度,當做青年藝術家在精神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時段。雖然羅蘭是含着同情的理解去寫這樣一段精神歷史,但並不意味着他要我們都去學他。羅蘭在他的劇作《羣狼》和《愛與死的搏鬥》中,都明確表達了他並不贊成狂熱、激進和偏激的觀點。

這次重讀,我發現羅蘭用了一種特殊筆法來寫這部書。有些地方我不太喜歡,因爲太理論化了。雖然這些敘述體現了作者生活感受的特點,並顯示了作者的內在胸懷。

例如,當克利斯朵夫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奧裏維以後,奧裏維像維吉爾引領但丁遊地獄一樣,向他步步深入地去揭示法蘭西社會的潛在的深層。過去克利斯朵夫所見到的法蘭西,只是那些浮在表面的泡沫,而沒有見到真正的法蘭西精神。奧裏維和克利斯朵夫兩人在這方面的對話,雖然飽含着深邃的哲理,對我們不能說沒有啓發,但讀來卻讓我們感到冗長沉悶。這不是文學的形象語言,而是哲理的邏輯語言,我們讀但丁的《地獄篇》就沒有這種感覺。

重讀時,我又發現,從前已經感到但沒有進一步去體會的這部書寫法的另一特點,就是它像一首宏偉、深厚、具有複雜內容的交響樂。我相信羅蘭是個很博學的人,尤其擅長音樂。我讀《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總感覺到有一種節奏感、音樂感在躍動。時如款款流水,時如洶涌激流,極富於變化,引發出人的各種複雜感受。

比如在“反抗”這卷中,少年克利斯朵夫自從被憤怒的大公爵從宮廷樂師的位子上斥退後,我們感到書中的一切都顯得騷動、雜亂,有如發出了兵器的相擊聲,像一場逼人而來的暴風驟雨。可是急轉直下,突然出現了平和恬靜、春光明媚、草木青蔥、衆鳥歡鳴的田園風光,使人感到安詳、輕鬆、平靜。這就是克利斯朵夫終於拋棄了一切煩惱,找到了一位敬重他、深愛他的音樂,而從未見過面的蘇茲老人。這難道不像在有衝擊力的快板之後出現的慢板嗎?不知諳熟音樂的羅蘭是有意還是無意地做了這樣的結構安排。

另外,這次重讀,我最喜歡的是第六卷“安多納德”。這一卷似乎是遊離在全書之外、可以獨立存在的一卷。安多納德這個人物在前兩卷就反覆出現過了。這種寫法也像交響樂的寫法。一位教音樂的友人告訴我,這稱之爲“主題的再現”。

安多納德在上一卷和克利斯朵夫在劇場偶然相遇,接着就消失了。第二次再見,是駛往相反方向的兩列火車的車廂窗口,他們認出了,但是來不及相互招呼一下,火車就開走了。過了很久,第三次再見,是在喧囂、嘈雜的巴黎大街上。他們又偶然見到了,都掙扎着企圖走向對方,但被車馬人流衝散了,像兩個流浪星球似地接近了一下,又在無垠的太空中分開了。這樣的主題出現了三次之後,緊接着,書的第六卷就是“安多納德”。我讀到這一卷所感到的女性美、人性美、人間的愛,是我在前兩次讀這書時很少感到的。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在中國青年中曾發生巨大影響,可是,也遭到過蠻橫無理的批判。長期以來我們把人性、人道主義當做反動的東西加以唾棄。這部書中描寫人性和人道主義偉大的篇章,如“安多納德”及其他關於愛情、友誼、親情的章節,都被指爲資產階級腐朽感情。記得有人指斥這部書裏所描述的無非是愛情、友誼、親情,而這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貨色。這一段歷史至今還記得。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9

《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史詩鉅製,我讀了三個多月,每一次讀都不勝的感慨,這本書所帶給我的震撼。是用語言無法形容的,也許我的詞語匱乏,不足以來謳歌羅曼羅蘭的偉大,是他帶着我們走向了精神社會更高的層面。誠如譯者傅雷所講:“《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跡。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聖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願讀者以虔敬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罷!”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小說,帶給我內心源源不斷的力量和感動。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被小克利斯朵夫的可愛和編織童話故事的能力所吸引,也許一開始作者就讓我們去了解一個孤獨的心是如何的成大,萊茵河的星辰和草地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小時候最親切的東西,老祖父很喜歡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輸了不少英雄創造世界的觀念,這使他從小就產生了要當大人物的想法,可憐的老祖父在的兒子身上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卻神氣的發現小克里斯多夫早熟的音樂才能,爲他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開始,面對家道越來越貧困的境地,小約翰克里斯多夫從小就養成了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在這兒不得不提米希爾,小約翰的父親,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很可惡,沒有責任,很討厭,可是當我們看到約翰克利斯朵夫在失去了愛人,看穿了周圍虛僞的面孔的時候,也和他父親一樣的時候,我們不能不體會到,他父親是一個英雄式的悲劇人物,是那個時代最鮮明的產物,魯伊莎像所有天下的母親一樣,愛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這樣平凡而普通的人,內心涌動的感情,是不爲人知的。也許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個啓航星。只有你遇到了,纔會看到未來是美好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啓航星是高脫伏烈特,當他們坐在萊茵河畔聽着風聲,哼着古老的歌調的時候,約翰·克利斯朵夫心靈的另一扇窗打開了。當他迷失自我,醉倒在街邊的時候,是高脫伏烈特的一句“米希爾,你就是米希爾”喚醒了在父親墳前跪着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怎麼來評價這個依流浪爲樂,客死他鄉的大智若愚的高脫伏烈特呢。我只能抱以崇敬的心向他致敬。

年齡的增長也代表着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情。當曖昧的情感只需要一個方向的時候,那便同性的友誼也可能轉換爲愛情,成熟需要一個標誌,薩日娜的出現就是這個轉折點,也許靜靜的就好,留在心底裏最溫存的感覺,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的死給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留在心底永久的遺憾,也許每個人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有過,正如羅曼羅蘭寫到的“克里斯朵夫也知道,在他心靈深處有一個不受攻擊的隱祕的地方,牢牢地保存着薩皮納的影子。那是生命的狂流衝不掉的。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愛人的墳墓。他們在其中成年累月地睡着,什麼也不來驚醒他們,可是早晚有一天,我們知道的,墓穴會重新打開。死者會從墳墓裏出來,用她褪色的嘴脣向愛人微笑;她們原來潛伏在愛人胸中,像兒童睡在母腹裏一樣。” 人生就是這樣,他的感情也得到了新生,阿達的出現是約翰·克利斯朵夫真正的明白,愛情需要找一個共同建設的堡壘,而不是一個人去建造,一個人搞破壞。然而真正的苦難是他不得不踏上離鄉的火車,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離開過家鄉。這樣複雜的心情我想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如今是輪到克利斯朵夫來經歷這些途程了;他已經踏上前人的舊路。淚眼晶瑩,他望着不得不訣別的鄉土隱沒在雲霧裏……早先他不是渴望離鄉的嗎?——是的,但一朝真的走了出來,又覺得心碎腸斷。人非禽獸,怎麼能遠離故土而無動於衷呢?苦也罷,樂也罷,你總是跟它一平生活過來的;鄉土是你的伴侶,是你的母親:你在她心中睡過,在她懷裏躺過,深深愛過的”。

在巴黎和在德國的日子是不 一樣,在經歷了童年的貧困,青年愛情的曲折,流浪他鄉的無奈,似乎幸運永遠與克利斯朵夫無緣,可是他並不因此被打倒,而是不斷的前行, 因爲他知道,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就這樣,他保存着自己最真的一面,怕他和世俗一樣,慢慢消失。

約翰·克利斯朵夫遇到了他人生的知己——奧裏維,這是他一輩子最寶貴的財富,是他性格的互補,提到他,不免提到他的姐姐安多納德,她是這本書裏最堅強的最偉大的女性,把一生的信仰和愛給了弟弟,也是約翰·克利斯朵夫這輩子難以忘懷的人,一個人的愛情往往就發生在一瞬間,從他們第一次相遇便這樣註定,他們的愛情將藏在心底,苦難給了安多納德一顆孤獨和隱忍的心,使她忘掉了自己,這是她的悲哀,可是誰能不說她是高尚的呢。奧裏維的出現是代表了巴黎的先進思想文化,也是克里斯多夫人生的有一份財富,他的死,給克里斯多夫的打擊如同自己死掉,作者曾經在奧裏維去世後這樣寫到:人生的苦難是不能得一知己。有些同伴,有些萍水相逢的熟人,那或許還可能。大家把朋友這個名稱隨便濫用了,其實一個人一生只能有一個朋友。而這還是很少的人所能有的福氣。這種幸福太美滿,一朝得而復失的時候你簡直活不下去。它無形中充實了你的生活。它消滅了,生活就變得空虛:不但喪失了所愛的人,並且喪失了一切愛的意義。就是這樣,約翰·克利斯朵夫迷失了,陷入了一場情慾的陷阱,恰巧真正愛他的人出現拉了他一把,格拉奇亞是一顆偉大的心不在孤獨,記得我在讀到格拉奇亞在背後幫助克利斯朵夫的時候,我突然覺得人生最大的幸福便是,你孤獨的時候,不知道有一個人在想着你,念着你,幫助你,所以偉大的人是永遠不會孤獨的,她的出現使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再次泛起波瀾,儘管沒有結合在一起可是他們的生命已經連在一起,人生最值得珍視的是,遇到了一個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扶手到老。當格拉奇犽亞突然離開人世的時候,他不再像奧裏維去世那樣感情衝動,而是很安靜的面對一切。

我們每個人一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這些人點綴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也點綴了他們的生命,過客和走進生命的人都值得珍視,在克利斯朵夫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人,在他最後彌留之際都在向他微笑,薩日娜,蘇茲老人,高烈伏加特,阿達,亞諾夫妻,阿娜。正如古教堂聖者克利斯朵夫像下的拉丁銘文:當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將死而不死於惡死之日。他帶着我們走向了一個精神的世界,使我們不至於迷失在腳下的路上。

每個人都要輪到去登上千古長存的受難的高崗。每個人都要遇到千古不滅的痛苦,抱着沒有希望的希望。每個人都要追隨着抗拒過死,否認過死,而終於不得不死的人。當克里斯度多夫在彌留之際,我的眼淚禁不住的留下來了,從孩提到成人,最後到死亡,我相信每位讀者見證了一個偉大的孤獨的靈魂在人世間裏如何戰鬥。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我都會想起他,我深信,他的生命將永遠不會凋謝。有一天我也老了,睡意沉沉,回想起曾經這樣的一個強者,我是否可以告訴自己:是否像他一樣,在這個世界上戰鬥過。約翰·克利斯朵夫強烈的反抗精神和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氣概是值得我們正在迷失的青年學習的,這樣一個英雄的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的震撼,更多的是思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