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炒豆飄香散文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農村生產隊時代,農家的牛、馬、驢等牲口是統一飼養的,餵養這些牲口的人叫“飼養員”,一般都是年齡偏大、富有經驗的人來擔任。

炒豆飄香散文

餵養牲口用的是草料,材料要理解爲“草”和“料”。“草”,在夏天主要是地裏生長的青草,隊長號召尚未成年的孩子們到田間地頭去割草,孩子們一筐一筐地割回來,生產隊會計用秤稱量斤數,按斤數計量工分,工分到了年終可以分紅;到了冬天,“草”就是莊稼秸稈,在我們家鄉主要就是小麥的秸稈,軋碎放在槽裏,牲口就可以吃了。“料”是精料,用糧食做的,把糧食碾成碎末狀,飼養員抓上幾把,灑在槽裏,用木棍拌一拌,牲口吃了好長膘。牲口沒有膘,幹活沒勁,完不成任務的。

在我們家鄉,給牲口拌料用的糧食主要是大豆。大豆油脂多,味道又香,牲口不但肯吃而且上膘快。

大豆必須炒熟才能做牲口的飼料。炒熟後的大豆,香味滿口,不但牲口喜歡吃,我們這些一年到頭很少能夠吃到精糧的小孩子們也特別喜歡吃。

喜歡吃,但是吃不到。家裏沒有那麼多的大豆炒熟給你吃,有點大豆還要磨成豆麪留作擀麪條吃呢。

於是,飼養員每次給牲口炒豆子的時候,炒出來的香噴噴的大豆就成爲了我們的獵取對象。飼養員炒出來的大豆是不允許人吃的,那是要留給牲口吃的。所以飼養員每次炒出來後,看得緊緊的,很難有機會把炒豆弄到手。

炒豆子用的是一口大鍋,幾十斤的大豆往鍋裏一倒,然後用一個大木杴在鍋裏不停地翻動,豆子慢慢地就炒熟了。豆子炒好後,把它從鍋里弄出來,倒在一片事先打掃乾淨的地上,放在那裏冷涼,冷涼後收起來放到石磨上碾壓,從石磨裏出來的碎末就成了牲口的精料了。

飼養員製作牲口精料的整個過程就給我們留下了兩次機會,我們可以趁機從中弄到“炒豆”吃。

一個機會是在他把炒豆放到地上冷涼的時候。這個時間相對比較長,飼養員不可能時時刻刻地在旁邊看着。一旦他離開,我們立馬跑過去,一人裝上一口袋,然後僞造一下現場,飼養員回來也發現不了。這時的動作一定要快,飼養員離開的時間不會太長,稍有遲鈍,飼養員回來了,麻煩就大了。

有時候,飼養員真的寸步不離,不給我們任何機會,那我們就製造機會。派一個小夥伴到他家的豬圈裏去,把他的豬放掉,然後再飛奔而來告訴他,他家裏的豬跑了。飼養員一邊撫摸着這個小夥伴的頭說:“好孩子,謝謝你!”一邊就會飛奔地跑回家去。他一旦離開,我們就會蜂擁般地上去完成我們的“獵盜任務”。然後就跑到一個飼養員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去集體美餐我們的“炒豆”去。

另一個機會是在飼養員把炒豆放在石磨上完成碾壓任務之後。碾完炒豆,飼養員收拾停當,把所有的香料弄走之後,我們爬上磨盤,可以盜取到令我們垂涎欲滴的“炒豆”。

石磨分爲上下兩片。下片石磨的中間突出一個軸來,軸中間是木頭,圓的,木頭外邊用鐵箍箍緊,連同木頭死死坐在下片的正中間。上片石磨開鑿的有一個與下片的軸對應的圓孔。圓孔對準下片上的軸,把下片固定死,用牲口拉動上片,上片就可以轉動了。上片的上方有個磨眼,專門留作往下漏炒豆的,炒豆漏到磨肚裏去,隨着上片磨的轉動,一顆顆圓滾滾的炒豆就被碾壓成粉末狀了。

在整個的碾壓過程結束之後,磨肚裏常常總會留下沒有經過碾壓的原狀炒豆。飼養員走後,我們爬上磨盤,兩個力氣大些的小夥伴把石磨的上片擡起來,其他人把手伸進去,一把一把地把沒有碾碎的炒豆給掏出來,這些炒豆就成了我們的“戰利品”。

獲得這些“戰利品”後,我們會集體到一個大人很難發現的地方去分享我們的“戰利品”。到了地方後,每個人都把自己兜中的炒豆掏出來放在一起,然後每人一次只准捏一個,放到嘴裏“嘎嘣、嘎嘣”地大快朵頤,美美飽餐一頓。

“美美”只是吃炒豆的那一會兒,過了那一會兒麻煩就來了。大豆是不易消化的,吃進去後,還會口渴,只能大瓢大瓢地往肚子裏灌涼水。吃進去的炒豆見了水就膨脹起來,肚子會撐得圓滾滾的。接着不一會兒肚子裏就開始“咕嚕咕嚕”地響,再過一會兒,褲襠裏就會有氣體排出的聲音,一個接着一個。此時,如果我們集體呆在一個屋子裏,連蚊子也要擠着往外飛。第二天,消化不良的炒豆就會混雜着稀水從我們的體內排出。大人問我們爲什麼會拉肚子,我們絕對是不會說的,因爲小夥伴羣體裏是有“紀律”規定的。

雖然吃過炒豆之後會大受折騰,但飼養員下次再炒豆子的時候,我們依然會去“偷”。肚子受罪是一回事,嘴裏享受美味是另外一回事,一碼歸一碼,不可因“肚”廢食——這是我們那羣小夥伴的邏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