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清明散文閱讀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清明,總是離不開陰雨紛紛,或許是上天對逝去的先靈,以另一種方使的不捨於無奈……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關於清明散文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散文閱讀

  【關於清明散文閱讀:難忘清明雨】

中華五千年農耕文明,浸透在腳下每一寸土地裏,鐫刻在節氣的風雲雨雪陰晴華表上。二十四節氣,清明最難忘。

清明盪鞦韆,清明觀桃李,清明賞油菜花,最令人感動的還是那清明時節雨紛紛。彷彿千年早有約定,清明節,十有八九春雨會適時降臨。這不,清明前一天,還是一片豔陽天,氣溫驟升,一下子進入夏天一般炎熱;清明日,老天竟慍色驟起,不見了昨日那一臉溫馨、滿面春風,凌厲寒意從天而降。

清明雨,似離人淚,淚灑江天。這雨,專爲奠祭勤勞一生的老先人而來。這雨,從中國歷史紀元夏商周起步,穿越數千年曆史隧道,經歷說不盡的歷史變遷,就一直下到今天,下得歷史長河也水漲浪掀,牛馬不見。

一向乾旱的土地、平常無形的種子,經清明雨水滋潤,頗像男女結合就會生出孩子一般生命神奇。妙趣橫生的土壤裏,潛伏着勃勃生機。這生機,便躍躍欲試,不時探出不尋常的腦袋,帶來生命的另一縷強光。

傍晚,絲絲春雨中,撐一把雨傘,信情散步,強烈的路燈光下,忽有發現:小街兩旁,一向乾渴難耐的桂花樹,欣逢上蒼這般承露恩澤,竟一下子豐滿起來,恨不得將那綽綽恩賜的玉液瓊漿,痛飲至一醉方休。似乎瞬間時光,那桂樹梢頭,竟如三維動漫一般,神奇萬狀,徐徐冒出青蔥般新芽兒。仰望那嫩閃閃的四季桂花新芽,心境早已墜落於桂花的淡淡清香氛圍中。新芽兒在風裏,在雨裏,在翹望中盡情散發着芬芳。想那月宮中桂花,莫非也如此這般神采奕奕?

業已身懷喜孕的毛杏、桃子、櫻桃之屬,率先承恩邀寵。就那麼在雨水中沐浴渴飲,欲將一生的情愛交給清明雨,任清明雨熱情擁抱,任清明雨輕輕撫摸,與清明雨一起承歡於愛河裏。

野草一衰一榮,又是一季新聲音,迎來又一個清明節;“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縱橫阡陌、崎嶇蜿蜒山路上,留下一串串清新腳印,猶如猩紅印泥一般奪目,記錄着祭掃的日子,刻錄着流年的又一個清明,記述着一場清明雨的溫情話題。

兩千年前,祭祖的清明節,自己的祖先是何等模樣?二百年前,清明節祭掃的人們與自己又是怎樣的關係?好奇的後人,只能發揮無窮的想像力去揣測;從留下的詩歌詞賦中去旁徵博引,從口口相傳的方言俚語裏去追溯,去領悟那曾經的清新雨絲簡約之美。

悠悠遐想,大千世界,芸芸衆生,只因有了勞作的無比美好,纔有了勞動創造的豐碩成果;纔有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無比潛力;纔有了爲五穀豐登、而縱情放歌的洋洋詩歌清音,纔有了清明節的代代弘揚;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造精神,沒有革新鼎故的勇氣與毅力,必然缺少強勢後勁,最終會被時代淘汰。

一場清明雨,預示着春季行將落下帷幕,夏天,在向新的生活頻頻招手。可不是麼,再過半月時光,穀雨後,二十四節氣又會開啓夏季新徵程。四季輪迴,日月復始,生命永恆。人世間一切美好,在四季風雲雨雪陰晴的鏈條上,輪番滾動播放。

耳際響徹滴滴嗒嗒的春雨聲。與清明雨幽會,與清明雨釋然交談,也就多出一份幸福與從容。走出唐詩宋詩元曲明清小說的清明日子,依然感受到清明雨絲的爛漫真情,若餘音繞樑,不絕於耳;不用爲賦新詞強說愁,依然能領略到清明的別樣節氣雄風。

也許,清明本就是遠古傳說中瑞獸化身?他勃起,他興奮,纔會在喧囂聲中又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大地上纔有了綠的從容,青的耀眼,閃光燈下、充滿勃勃生機的生命!清明雨的雄性本能,讓大地受孕,讓生命快活,讓大地獲得新生的最需要物質—雄性刺激素。

清明雨在吝嗇的下着,畢竟春雨貴如油;春天頻道,正在急速轉檯;不用甚久等待,看到的仍將是季節滾動播放器上的清晰字幕。招手謝幕的自然是那清明雨裏所隱含的一往深情。

  【關於清明散文閱讀:清明時節家家雨】

“清明時節家家雨”好像是一句農諺。清明是每年農曆的第五個節令,過了春分便到了清明。在我的印象中,每到清明這天往往是陰雨天氣,這也正好應了傳統“鬼節”的習俗和氛圍。

小時候其實並不知道清明節是什麼意思,只是從大人那裏知道是“寒食節”。按當地習俗,“寒食”這天一天不升火,記得每到這時,大人總會記着頭一天的晚上便把第二天的飯食準備好,大多是提前熬好半鍋高粱米,頂好的便是再煮上幾個雞蛋,孩子們每人一個,這便是“寒食”這一天的飯食了。即便是這樣,在孩子們來說也還是高興的,一是覺得這天便是過節,二來總能撈得着雞蛋吃,便也覺得滿足。然而對孩子們來說最愜意的事情其實並不在這裏。每到清明臨近,村頭的楊柳便悄悄展開了嫩綠的枝條,爬到樹上折下幾枝拿回家來,插在屋門的門框上,這便是“寒食插柳”的習俗。這時的柳條兒特別細嫩,剪下一截用手一擰,便可擰下一截管狀的枝條的皮來,然後把較細的一端捏扁,用嘴一吹便能發出一種很動聽的音響,於是便做成了一支小小的柳哨兒,大點兒的孩子還會在上面鑽出一排小孔,甚至能吹奏出很悠揚動聽的曲子來,於是村頭街巷便會響起嗚嗚哇哇的柳笛聲來,這便是孩子們最爲得意的傑作了。

除了這些,便還有另一個對孩子們來說既不大明白而又好奇的事情,那便是每到這天,大人們往往要準備一些草紙(當地人叫做“火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就像一種剪紙的工藝一樣,後來明白是剪成的各種“紙錢”,然後拿到村外的墳地或某個路口去,熊熊地燃着了,於是,村頭路邊便到處能看到一堆堆飄忽的火苗和飄起一縷縷淡淡的煙霧來,那燃盡的紙錢化作片片黑色的紙灰隨着縷縷煙霧四處飄蕩,偶爾還會聽到遠處傳來幾陣隱隱約約的哀慟,小孩子不知道這便是大人在“上墳”,只是瞪着眼睛在一旁茫然地觀看,心裏也就不免有些悽然。

孩子們無法知道當時大人們的心境。真正使我對清明節有所感觸的,卻是我畢業後分配到曲阜工作時遇到的一個情景。當時我被分配到曲阜鄉下一個叫息陬的區農技站,到了清明這天,按當地習俗,區機關的人大多都回去了。由於是外地人,清明這天便只剩下我一個人呆在區站裏。天陰沉着,淅淅瀝瀝地飄着濛濛細雨,看着野外菸雨濛濛的景象,心裏不免覺得有些孤寂。我忽然想到了當時在不遠的鄉下的一個老管區書記,姓王,那時大約和我現在差不多的年齡,一個年近五十歲的鄉下幹部。由於我多少了解他的一些情況,估計他或許沒有回去,說不定此刻正一個人孤伶伶地呆在鄉下的那個農家小院裏。於是隨意地打了一個電話過去,果然還在。心想此刻不如到他那裏去,說好了便騎車趕了過去。

一進門,果然只他一人在那裏,見我到了,竟然高興得象個孩子似的趕來迎接我,那熱乎勁兒竟象遇到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寒喧之後便開始準備飯菜。在當時的鄉下其實也很簡單,一盤已經準備好的豬耳朵拌窩苣,一盤油炸花生米,現成的有酒,於是一老一少便在屋檐下的小方桌上開始慢慢對飲。院落的大門正對着一片開闊的菜地,遠處是一片小樹林。天上的雲層越來越厚,雨竟然也越下越緊,四周到處響起一片沙沙的雨聲,院落裏也便越發地顯得沉寂。喝了兩盅,望着遠處迷濛的雨霧,老王的臉色也漸漸如同這天色一樣地陰鬱起來,凝神片刻,老王點上一支菸,突然悠悠地對我說:“小王,你知道清明是什麼節?”看我一臉的茫然,他也便不再言語,深思片刻,好象突然來了興致,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清了清嗓子便低聲吟唱起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知道這是杜牧的一首詩,只是不大理解其中的含義,只知道寫的是清明時節山路上一個老者遇雨,遇到牧童欲尋酒家何處,牧童指點他不遠處便是杏花村酒家,便覺得很有一種閒情逸致的意境。老王也不顧我的表情,兀自只顧自己一遍遍地反覆地唱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