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6關於清明節的文章

本文已影響 2.55W人 

清明即將來臨,在家鄉此刻要上墳做祭祀的事宜,也是古人寒食節的傳統。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關於清明節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關於清明節的文章

  【2016關於清明節的文章1】

這幾天,淅淅的春雨無聲地滋潤大地。夜半時分,驀然驚醒,原來又到清明時節。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說起來,清明時節應該是春種的最好時機。在國人心目中,清明節與寒食節相融合後,又是一個極特殊的節日。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不但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又是年輕人外出踏青一個極好的藉口。近代又增加了一項內容,藉以緬懷爲國爲民捐軀的先烈。因這緬懷之情,每到清明細雨紛紛,一些曾經熟悉的形象就會涌上心頭。

不錯,這些年來,我已爲他們中的四個人寫過紀念的文章,而且全是在清明前後。他們並非是我的親人,但卻都是我人生中記憶深刻。他們中的第一個人是薛巨春,他是我一個班的戰友,同住一間屋子,當年才二十五歲,本來打算年底回家結婚,不料訓練中突然出現頭暈現象,後來查明,他竟患上了顱內腫瘤,且無法手術。眼看着他的身體一天天衰弱,分明又聽說他主動與戀人斷絕了關係,甚至女朋友要到部隊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也不肯。爲了他養病,連裏安排了一名廣東籍戰士照顧他,直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刻,爲了感謝戰友的照顧,他費盡最後力氣,朝着廣東籍戰友敬了最後一個標準的軍禮……

第二個清明的回憶,是我的一個同事老王,他以前在單位看大門。雖說是看大門,他卻是單位的正式職工,且有着單位裏不多的正宗本科文憑,只是因爲年紀大了,才被領導安排到這個崗位。老王工作上極是勤懇耐勞,甚至於以近六十歲的年紀,爬高數十米維修水塔,他也主動請纓,且身手敏捷。那年清明之前一週,他突然請假說要到市人民醫院看病,結果到了醫院就被留下住了院。第三天時我去看他,老王竟一個人住院,樂觀到連家屬陪護都不要。甚至我要離開時,他竟滿臉歉意地一手舉着輸液瓶攆到樓道門口送我,那一幕,至今不能忘記。僅僅一週之後,那天早晨是清明節,噩耗突然傳來……

前些年,曾經與著名作 家辛顯令老師有一次小小的接觸。和他的相識令人意外。因爲寫了一部小說給他看,稍稍觸動了他,竟一個電話約我到他家商談改編事宜。當時的感動,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於是一老一少相談恨晚。雖然事後電視劇的事情擱淺,但辛老的那份誠懇和信任態度卻令我至今難忘。2010年春節之後,突然從報紙上看到他辭世消息,震驚之餘,用心築成《永久的記憶》以爲紀念。

爲陽寫的文章,是在去年清明節的第二天。陽是我的同學,小時候我們兩人關係極好,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逃學,是和他一起陪着他父親推着獨輪車串鄉爆米花。初中後,我們分了班,後來他輟了學,再後來我也輟了學。我當兵之後,兩個人的接觸便少了。直到前幾年轉業回來,才又開始交往。他的離去極其突然,真正令我意想不到。他似乎前些年身體就不好,一直與病魔作鬥爭。但令人失望的是,病魔最終佔據了上風。聽說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真是沒辦法,我還有好些本事沒有使出來呢!”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有些記憶,時不時會被某些節令情景觸動,令我們感懷緬想,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從這緬懷中,首先是要學會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吧?只有珍惜,才能夠有所愛和施予,只有尊重,才能夠愛人以及其他,從而自在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界。

  【2016關於清明節的文章2】

清明時節,楊柳發芽,桃花綻放,小草青青。又到一年的清明節,看着父母親準備紙錢香燭的忙碌身影,我的眼淚不由得溢出了眼眶。

多少年來,每到一年祭祖掃墳的日子,都是父母親唸叨着給我們提醒,並且提前準備好上墳的用品,叮囑着我們上墳該注意的事情;還嘮叨着讓我們回老家,順便看望多少年沒見面的左鄰右舍,看他們生活過得怎麼樣,還好着沒。

其實這種提醒,我們都明白於心,像他們二老這般年紀的老人,有多少都早已去世了。是啊,自從我們參加工作,遠離家鄉,整日忙於工作,不是在工地就是在現場作業,除過每年一次的春節回家上墳外,就是清明時節的祭祖掃墳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清明節的前一天,父母親就早早地準備好上墳的物品。父親清明節一早就起牀,帶着我們兄弟幾個,在濛濛細雨中,踏着煙雨瀰漫的山野小路去上墳祭祀。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一路上總遇到很多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兩個孤影、姍姍獨行。看到他們個個憂傷的面容,恰似“愁鴉悲啼,雨洗清秋,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

擡頭向山上望去,墓地裏的墳丘在衰草的掩埋下,一個個平地拱起。煙雨濛濛之中,火光煙塵飛揚,到處是一片荒涼。一座座孤墳前,有嚎啕大哭的,有捶胸頓足的,有面含悲慼的,有低聲啜泣的,還有面色肅穆的。

到了墳前,父親和我們幾個子女趕緊擺上帶來的祭品,倒上幾杯酒水,懷着恭敬之情,跪地燒掉一把把的紙錢,仔細地清理墳上的雜草。看到前一年清明掃墓留下的痕跡,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打依然猶存,我的心底不禁瀰漫出淡淡的哀愁!

雖然這是一種對失去親人的緬懷方式,但也讓我不禁感慨:人生短暫,活着不易。不管多少英雄豪傑,到頭來都難逃自然的生死規律。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我們活着的人,何不珍惜這大好的時光,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好好孝敬老人,善待父母親人,不要在忙碌中忘掉駝背的老父親在家鄉村口,期盼兒子歸來的焦急,不要忘掉老家白髮蒼蒼的老母親依門而立,望斷秋水盼兒回家的焦灼眼神。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2016關於清明節的文章3】

轉眼又是一年的清明時節。不知是應了“清明時節雨紛,路上行人斷魂”的詩意還是天令也在悲摧着行旅那脆弱的神經,昨夜的一場落雨急急地敲打我窗口,又燃起了心中那份久違的思憶之情。

這時,家鄉的山崗上淡黃的迎春花兒定然迎風招搖,那密密匝匝的螞蟻蛋花也趕熱鬧似的趁勢競相開放,家族中的人們便相約一起到西山崗的家族墓地添土掃墓託寄緬懷,只要通過胖胖的墳塋就可以窺見一斑,每一座墳塋就是一個家族繁衍的歷史,人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攜籃提酒,去完成一件神聖的宿命似的,在我看來卻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難怪我們姐弟四人,父親總是挑中了由我來擔任這個重任。每一次前去奠掃都會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淋,但也不能長時間地坐下來休息,獵獵的風兒只會帶來陣陣寒意,松林在風中低語,伸着長長手臂的枯黃的山草在搖頭晃腦兒,同行的族人還要着急做其他的事情,這掃墓無疑就成了一件耽時費力而又非做不可的事情,一輩輩地相傳下來。我嫺熟地依次在每座供臺上放上供品,燒過紙錢,最後還要在爺爺的墳前多灑一點酒水,然後匆匆下得山來,還不忘中途採幾束山花爛漫一個早春的少年的夢境。

上學後的清明節就過得有意義了許多。每當清明節的清晨,我們都要早早地來到學校,高舉着鮮豔的紅旗,排着整齊的隊伍,脖子上戴着新發下來的紅領巾,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到烈士墓前掃墓。那是我們村子裏的一位偉大堅強的董姓革命烈士,抗日戰爭時期堅持在敵後根所地戰鬥,被俘後英勇不屈,敵人用鐵鏈穿透了他的肩胛骨,像牽牛一樣到街市遊街,最後殘遭殺害,這段故事經代代相傳,是清明時節裏一堂記憶深刻的政治教育課,無論小村子裏的人走到哪裏,相信在這一天都會記起。待到清明過後,我們那笨重的棉衣纔可以脫下來,換上輕便的春裝後就可以在星期天的晴空下到田野裏瘋跑嬉耍了。

如今身在異鄉,事事繁鎖,總不能抽出時間回家鄉,只好依了父輩的教誨,於夜闌人靜時分,來到十字街頭,在地上劃一個出口朝向家鄉方向的圓圈兒,在裏面燒幾沓紙錢,假以奠慰思鄉的情懷,還得匆匆啓身,以免被熟人撞見笑話我的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