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我家有羣老壽星散文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有個問題很好奇,飯粒子生在水缸裏,時間長了會長“毛”。烏龜活到百年也長毛,科學家說人活二百歲不是夢,真的活到那時也會返袓長毛嗎。

我家有羣老壽星散文

還記得九十年代嗎?我們國家的領導人,七十歲的帶領六十歲的討論五十歲下崗的問題。當時大家也好奇,還成了茶餘飯後的的話題。彈指一揮間,二十年過去了,新聞報道說我國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已有一點八億了,尤其是上海已提前進入老年社會了。

我家太君們也變本加利在升級,九十歲的帶領八十歲的給七十歲的來祝壽,成了名符其實的老人升級版。姐夫七十歲那年,上海的親人組成了一個老年拜壽團,九十歲的姨媽通過投票當選爲團長。帶着浩浩蕩蕩漾一羣老人到湖南。接車的那一天,火車上走下來的一羣老壽星,像是唐僧西天去取經;我牽着你,你扶着我,一路笑聲一路歌。我說他們是十八羅漢二十五位諸天,因爲根本分不清誰是誰。

別人家的長壽老人是以個來計算,我們家的老壽星要用“羣”來形容。婆婆家的壽星們像是有遺傳,從婆婆的父親開始,人人都健康,個個都是老壽星。父母這一輩中就有大姨媽夫婦,二姨媽夫婦,姑爹姑媽,舅舅舅媽,還有公公和婆婆。最小的已有九十三歲,最大的有一百多。晚輩中,八十歲這一羣人還只能跟在長輩屁股後面做後備軍,而且全部都是上海人。

從火車站回到家中,只好翻開婆婆的老影集來對號入座來論資排輩。一幅酷似宋氏三姐妹的照片映入眼簾,照片中的姐妹們,氣質優雅,面帶溫柔和微笑。婆婆說那是她和兩位姐姐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合影。照片中雍容華貴的大姐顯得喜洋洋。婆婆說“那時的大姨媽即將做新娘,姨父是一位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青年才俊,是門當戶對的好兒郎。婆婆和她的二姐讀初中。每天早晨家裏的工人會用馬車將她們姊妹送往各人的學堂。另一張照片中的英俊少年是舅舅,十二歲就被父親送往外地去讀書。那時她們的生活幸福而平靜。還有一張照片上的老者,那是婆婆的'老父親。原來外公也是一位老壽星。

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已有了真正的“世界之都”和“東方巴黎”之稱,也稱是“冒險家的樂園”,當時的報紙每天都會報道一些富人破產的消息,同時也會報道一夜暴富的新聞。婆婆的父親雖然不是上海灘的風雲人物,卻是在上海灘靠推銷煤油燈發家的,後來還經營了三家“享得利”鐘錶行。當時中國人的照明方式很簡單,是將清油放在碗裏,再搓一根棉紗浸泡在油裏,點燃後就叫做“亮”,而且喜歡說“去把亮點燃吧”,這種亮其實不亮,光線很差而且忽明忽暗還閃爍不停。當時美孚“石油”進入中國時,人們是點不起煤油燈,儘管將價格降至最低也無人問津,外公他們就是用給家家戶戶送燈盞其中還包括了一盞煤油的方法吸引顧客的。後來成了的“買辦”也就是現在的“代理商”。所以婆婆和姨媽雖然不是出生在名門貴族,卻也是大家閨秀。上海人爲什麼壽命長一直是個迷。我以爲上海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真,精緻,熱愛生活。

年齡最大的是大姨媽,九十多歲時寫的信像是練書法,整潔漂亮的蠅頭小揩每封信要寫好幾板。六十年來婆婆每個星期平均收到兩位姐姐四封信。婆婆和公公的愛好是收藏,除了收藏古幣外幣和郵票外,還將親人之間的信件全部被裝訂成兩地書都有好幾本。

人人都說“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宿”,九十歲的二姨媽在我婆婆家住了四十五天中還織了七件羊毛坎肩,準備回上海送親人,每一件坎肩毛線都結了,而且還不要帶老花眼鏡。在回上海之前姨媽還特地去了北京和廣州,回來時我和先生去接她,九十多歲的姨媽穿着連衣裙提着包裹已下了火車廂。

姑媽長的最漂亮,喜歡穿着大大的花衣和拖鞋。我們的笑她像位日本的花姑娘。生活在北京的舅舅舅媽也不服老,每年都要到國外去觀光,電話中說今年五月回上海,準備和姐妹們歡聚一堂。

那天收到九十三歲婆婆的家書,開篇就提出上海行,信中說;上海是我生長的故鄉,無時無刻不想念,想和親人聚一聚,還很想有生之年再去淮海路看看自己出生的老宅。公公卻想去虹口區看看六十七年前和婆婆拜堂的地方。幸虧和先生去踩了點,兩處老宅都還在,否則無法來交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