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夜闌應猶散文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蜀道難》

夜闌應猶散文

傳有水焉,傾天幕而下,萬期不逝,是以離散庶民。後系鯀、禹數代之功,乃消之,餘點滴之洲,故稱禹跡。禹跡之西南,有滯留者二三,漸成一族,合而一國,曰蜀,遺蠶叢、魚鳧之言語,不知所蹤。

黃昏將至,大地上那夕陽餘暉滴滴氾濫,倏而消散。一位老人從遠方走來,步履已有些慌亂,憂愁中夾雜着些許激動,攜帶着的是滿身塵沙;可是,很快他愣住了,久久佇立。他想問自己是走錯了路,記錯了故國的方向?這不可能是……他奔上前,在這空曠的原野上尋覓,踉踉蹌蹌。一日如十載,十載如一日,可是僅過須臾,便物是人非,已爲舊跡,他在這裏又有何意義。

微風送來蠶絲,桑葉落於塵土,老人彎下腰,撿起一片,淚水與黃埃消融。這是家的氣息,可是,待塵埃淹沒了一切,還有誰能記得它呢?

多年之後,巴蜀之地,成都平原,幾戶竹籬茅舍人家,偶爾一兩位商旅從遙遠的北方踏入這赤土,在此歇腳,稍作休息。屋中,一位老人熱情的接待着他們,口中流傳出那昔日的國度,“蜀之先王名蠶叢,後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

再後來,張儀築龜化城,這片富饒土地走進了人們視野。每一名過往的商旅,都攜帶着蠶桑,銘刻着那古國的滄桑。

……

“孩子,爺爺給你講個故事吧!”老人的話在青年人的耳旁迴盪。他從小被老人扶養長大,聽老人講着那傳說中的古蜀,跟老人學那遠古的`養蠶技術。在這歇息的商旅一邊讚歎着古國瑰麗文化,一邊介紹着北方的繁華,魏國的大梁、齊國的臨淄、秦國的咸陽……老人慈祥的看着尚是孩童的青年人,告訴他,他長大了,也可以去那裏,領略那裏的繁華。當他問老人爲什麼不去時,老人的眼角又一次溼潤了。他至今都記得老人當初說的那句話。

“爺爺啊,老了,走不動了。再說,這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所受到的教育、知識,我的信仰、我的文化都在這兒,這是我的一切。到了別處,即使生活的再好,總有那麼一天會發現,眼前的世界竟是那麼陌生。畢竟我是蜀國人啊!”

青年人收拾起行囊,踏上了那北方的土地。途中,他經過了岷山,蠶叢氏的發源地,可是,那裏他什麼也沒找到,除了石室,連石室都已殘缺。他去了齊國,這個中原大國,曾經天下名士會集的地方,他經過了日益強大的趙國,見到了垂垂老矣的燕國。他聽聞大梁歌舞昇平,他想去更西方,見那虎狼之國,秦。在朝堂,他指點江山;在學舍,他與名士激辯。他領略着老莊之道,讚歎。《公孫龍子》“白馬非馬”的思辨,欣賞法家的變法圖強,儒家的六藝,墨子的“兼愛非攻” ,兵家、雜家、名家、陰陽家,博大的中原文化深深吸引了他。但是,他想說,在那遙遠的南方,也有一個國家,創造瞭如此輝煌的文化,只不過,它,不見了。

是啊,它不見了,還能從哪裏去尋覓呢?他想做些什麼,他想把老人的描述記錄下來。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曰柏灌,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

“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

據說,後來有人發現了這些殘存的文字並整理成書,流傳了千年

經過近十年的奔波與學習,青年人終於成了人們口中的名士,他轉身望向北方,充滿了不捨,可是,足夠了。

多年之後,成都平原,又是幾處竹籬茅舍人家,不同的是,屋中的漫卷詩書顯示着屋主人深厚的文化修養。茅舍外,一位老人正接待着過往商客,隨手送出那一片桑葉、一盒蠶絲。從此,這片富饒之地,天下商旅雲集之處流傳着古蜀的傳說……

“天府之國”的美譽一直吸引着人們前去,蜀地的地形一向以奇險著稱。崢嶸的劍閣前,文人墨客來往於此,偶有滯留,在此賦詩。其中一人神情恍惚,他想起了些什麼,這裏的繁華最早可以追溯到哪?是蠶叢、魚鳧嗎?他想了想便仰天大笑,揚長而去,留下的是一路墨香。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又是千年風華過,成都平原上的某處,幾位考古人員驚歎於從地下發現的青銅器,然後議論紛紛。他們好奇這些青銅器的來歷,“可惜,並沒有找到多少有關的文字。可惜了,一個如此美麗的文明。”

“是啊。可是,文字是文明的載體,而不是文明的全部。”一位考古人員半開玩笑的說,“既然出土於蜀地,不如就叫它蜀國吧!”

是啊,蜀國……

“蜀之先王名蠶叢,後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

子夜,考古現場,一片桑葉飄落,夾雜着點點晶瑩,融入那塵封千年的青銅。鳳襲捲而來,蠶絲纏繞了千載。風中,喃喃低語說着些什麼,故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