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難忘的青蔥歲月經典散文

本文已影響 7.98K人 

“開門辦學”成了那時我們在高中學習的必修課。剛開始學校開門辦學,搞得很正規,以班爲單位,排隊出發。身強體健的同學舉着紅旗、扛着木頭黑板,還唱歌喊口號。到了地頭上,先把黑板支起來上會兒課,然後再幹活。開始有點新鮮感,但時間長了就感到,農田裏就是種莊稼的地方,在這裏辦不了學。沒有上課必須的條件,而且種地這個事兒和課本內容也沒啥必然聯繫。

難忘的青蔥歲月經典散文

有一回我們學校全校師生到香爐山去開荒,劈山造田,說是縣農科所組織的在香爐山開發茶園。我們舉着紅旗,扛着黑板,喊着震天價地的口號,浩浩蕩蕩的隊伍開進了“香爐山”。照例先是在半山腰找個平整一點的地方,支起一塊黑板,孫老師在黑板前在給我們上課。一陣大風颳過,把黑板連同孫老師頭上戴的一頂草帽一起颳走,我們有好幾個同學追到另一片荒地裏,好不容易纔找回來。和我們同在一起開荒的社員看見了說,“你們上課就到上課的地方,要是大田裏能上課,俺們還送娃娃到學校作甚?”但在當時的形勢下,開門辦學是必須走的路子,不是誰願意不願意的事。於是,逐步地,開門辦學弱化了學校辦學成分,成了就是進村勞動。

那時我們年齡都在十七、八歲左右。當時在“香爐山”劈山建茶園,條件十分艱苦,到了山上,首先是帶隊的孫老師帶着我們班幹部,到香爐山山頂上支起的臨時指揮部去領取任務,根據指定的區域,孫老師與我們幾位班幹部商量任務的劃分,再把任務具體劃分到班上各小組。我們接受任務後,小組長按照事先各人帶的彎刀、鐮刀、十字鎬、鋤頭的情況,具體給每個同學劃分任務,大家穿行在荊棘叢生的山間脊樑上,凡是帶有彎刀、鐮刀的同學,在前面揮刀舞鐮開路,我們手起刀落,“梆——梆——”砍樹的聲音,在山間峽谷中迴盪,此起彼伏,匯成了一曲“戰天鬥地”、鏗鏘有力、催人奮進的動人樂章。高大的樹在我們手下“咔擦——咔擦——”聲中,應聲倒下,接下來,就是手拿鐮刀的同學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只見他們依山就勢,雙腳緊蹬在巖邊,左手挽住巴王草,彎下身子伸出右手裏的鐮刀,藉着鋒刃的刀口,從“巴王草”的根部割起,一蓬蓬、一網網“巴王草”都繳械投降了,有時候遇到一些“紅藤刺”,藤上那倒掛的`勾刺,劃破了一雙雙細嫩的手臂,鮮血直流,但是,我們這些來自於山區的孩子們,毫不畏縮,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緊隨其後的同學們揮鎬舞鋤,剷草皮、掘黃土、使勁用十字鎬鑿開堅硬的黃牯石。有時“黃牯石”太硬,一鎬鑿下去,擦出的金星直冒,震得持十字鎬同學的手,好一陣麻木,頓時失去了知覺,不知要過多久,手才能還原如初。

就這樣,我們堅持在“香爐山”奮戰了近一個星期,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與當地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開荒建茶園,有時候遇到山石太堅硬,鑿不動時,指揮部還派人來鑿眼裝炮藥,引線起爆,劈山炸石,繁重的體力勞動、清苦的簡單生活、思鄉迫切的情愫,伴隨着師生們的每一天。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我們都沒有畏懼,沒有退縮。“香爐山”上,灑滿了我們的辛勤汗水;新劈茶園,留下了我們的成長足跡;青山溪水,迴盪着我們的青春歌謠。在曾經的“香爐山”茶場這塊熱土上,我們奉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用無悔的青春譜寫了壯麗的詩篇,在激情燃燒歲月裏,師生們也結下了永恆的情誼。

後來經過全公社人民及我們五中全體師生的艱苦奮鬥之下,“香爐山”成梯成梯的茶園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那被雨洗滌過的山野格外鮮亮和潔淨,一片片梯式茶園從山腳排到山頂,從這座山延伸到那座山,少的有幾畝、十幾畝,多的上百畝、上千畝,級級相疊。山的皺摺處流出一方田地,它的腳下散落着座座青磚黑瓦的小屋,門前宅邊靜立着好大幾棵樹,似一幅畫:起伏的山在天際處畫出拋物線,天地間顯得那麼古樸、端莊和安祥。

四野翠色亂潑,近的綠得嫩,中的綠得濃,遠的綠得朦朧。一疊疊茶園向天際處延伸去,顯示出一種恢宏氣勢。片片嫩葉上綴滿珍珠般的小水點,格外的純淨、鮮潤。詩人喜把這平展伸開的翠綠葉片,喻爲蝶之美麗的雙翅,霎時,在我們的眼前幻化出萬萬千千雙綠蝴蝶,炫耀地撲閃着它們綠的雙翅;在漫山遍野輕盈飄逸地飛來舞去,不,它們是在強烈地炫耀着一種勾人留連奪人心魄的生命的色彩。

正如長陽詩人楊德勝老師詩作描述的那樣:

香爐有高泉,

百里聞香甜。

霧幔腳生風,

登頂雲洗面。

芒中藏幽徑,

一覽再無山。

時光如逝水,彈指一揮間。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們雖已花甲之年,但是不忘初心,不忘曾經在這裏戰天鬥地的經歷,依然眷戀着這塊茶園,青山永駐,碧水長流,我相信津洋口的鄉親們不會忘記我們,祖國不會忘記我們。當年長陽第五高級中學的全體師生的艱苦奮鬥精神與“香爐山”茶場同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