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鄉村夏夜的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又是一個盛夏傍晚的景象。

關於鄉村夏夜的散文隨筆

夕陽西下,氣溫漸漸回落,蟋蟀微聲吟唱,蟬兒懶散遊走。這時,炊煙開始在小村的上空嫋嫋升起,那是農家在張羅晚餐;田間地頭耕作的農民,放下鋤頭,日落而歇;一羣放學的“花花草草”,一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小學生結伴回家;進城打工的年輕人,騎着“電驢子”(摩托車或電動車)飛馳,猶如倦鳥歸巢……

時光凝固,可以回憶起從前往事,可以在角角落落,也可以在每一個人的生活細節裏。村口路旁,鳥兒歡唱。清涼的晚風撫摸着村人的臉龐,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小小,不時地相遇着,遠遠地招呼着,相互間傳遞着可親的信息:回家啦!

村人們陸續進村了。腳步陣陣,問候聲聲,來也匆匆,去也匆勿,一切都顯得細碎而又平常。親切的鄉音,延續了一代又一代,鄉親們近距離地接觸着、互動着,多少擁有幾分親和力,密切了人與人間的和諧關係,穩固了鄰里鄉親平淡不變的生活格調,他們相處得那麼的熱情,又是那麼的親切和睦。

短暫的黃昏過後,夜幕降臨,慢慢地籠罩故鄉,好在村莊燈光閃現,天上星星點燈。也許,鄉親們正在圍坐桌邊,吃着飯,啃着西瓜,喝着冷飲;也許,一家人吹着電風扇,享受着空調,談笑風生;也許,大夥兒各自看看電視,上上網,玩玩遊戲……

社會的文明進步,新農村的建設發展,村村通電、通水、通車,家家幾乎擁有電話、電視、電腦,有的家庭開着自己的小汽車早出晚歸,出村去進村來。工業化、城市化的大力開發,沉寂的鄉野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甩掉了信息閉塞、貧窮落後的“帽子”,改善了鄉村的人居條件,改變着村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打破了“泥土刨金”單一的勞動技能,不再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正向建設新農村的康莊大道一步步邁進。

在分享信息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品嚐生命、生活細節的味道中,又留下了什麼呢?我的父親雖已不在人世了,但我至今忘不了父親說過的兩句話,令人回味:“我們現在吃的比過去地主家吃的`都還好,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比過去城裏人住的房子都還好。”可享受物質化生活的同時,加劇了綠色生態環境因素的惡化,少了鄉野清新的空氣、淳樸的風情不說,分明也多了心靈浮躁、私心雜念的空間,甚至超越了道德法律的“底線”。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鄉村條件與城市臉面,盲目樂觀發展與社會矛盾堆疊,極端的新舊交替與城鄉差別,飛快地把人們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切割開來,人們的利益慾望也快速膨脹了,甚至連精神家園都找不到了,再也找不到《童年》兒歌裏的那番景象和感覺: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昔日的偏鄉村野,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地裏刨金的新鮮土壤,繁衍不滅的草根氣息,田間房邊的水池河塘,水溝裏的游魚,門前屋後隨手可摘的果子,還有鄉親們的瑣事細節,濃濃的鄉情,猶如時光一去不回頭,都在不經意間徹底消失,滄海桑田。然而,留下的僅僅是兒時的那些印記,增添了幾許內心的切膚之痛。於是,鄉村不再透露散發出純真的草根氣息,嗅不到新鮮的泥土味,那些田野失蹤在人們的眼前,那些池塘、哇鳴聲、魚蝦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裏。甚至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許多村莊在城市化開發的邊緣中沒有了秋天,意味着缺少了金黃色的自然景緻和豐收體味的內心喜悅,令人惶恐。

我不明白,當新的文明現象走進生活,難道就要放棄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家園,逼得我們搬離從小成長熟悉的生活環境,一定要犧牲來之不易、值得珍惜的生態文明爲代價嗎?譬如,父輩們幾許的生活足跡,瓜棚下、葡萄架下扎堆乘涼,聊聊家常,拉拉二胡,聽聽小曲,嚐嚐瓜果土特產。印象中,來自田野裏傳來原版原唱的悅耳蛙聲;搖着蒲扇,既能自產微風,又能驅趕蚊子;或帶把竹椅,卷張涼蓆,去村頭的草地上、小橋邊消暑納涼……這一切,令人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詮釋了夏夜自然的意境和村人平靜的心境。

美麗的夏夜是愜意的。鄉親們早已忘記了疲憊炎熱,忘記了今夕何年。雖然不是置身於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也無關浪漫的風月,但卻是鄉親們平淡如水的緣分,真實的鄉村生活。窗外,月亮悄悄地掛上樹梢,蟬無聲,風無語。窗內,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僅僅是一個難得回家過夜的“稀客”,緊緊被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包圍着,圈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裏。

母親心細,在我睡覺之前,就在我牀前放了打火機,兩盤蚊香,一盤點燃,一盤留後備用。這種普通蚊香,一盤一般只能點三四個小時,難保“安穩一夜”。所以,母親心裏早已有數。直到次日凌晨兩三點鐘,母親估算着時間,藉着窗外的月光,輕手輕腳地摸到我的牀前,點燃了備用蚊香。她見我微微醒來,還未等我張嘴,便自言自語地回到自己的房間:“鄉下蚊子多,我想一盤蚊香差不多點完了。”

母親說得沒錯,鄉下的蚊子確實很多。我還聽說過,鄉下的蚊子特別厲害,天生喜歡“欺生”,即便是入鄉隨俗進村過夜的親人,也不放過,照樣毫不留情地一番“親熱”。煩人的蚊子往往展翅飛舞,不僅發出“嗡嗡”聲響,伺機訓練着叮咬、吸血的基本功,而且擾得客人皮膚紅腫過敏,整夜痛癢無眠,弄得一些有皮膚“背景”的城裏人都不敢下鄉。不過,我是幸運的,母親像似一位驅蚊的“衛士”,精心守護着我。她寧願自己徹夜無眠,也惦記着爲我點燃蚊香,決不讓“來犯之敵”親近我、侵擾我。這讓我分明感受到夏夜無蚊子,並連同母愛的悉心關懷交織在一起,很快沉入夢鄉,一覺睡到天明。

鄉村的夏夜,不是一個簡單的特定季節和時間概念,也不是表面化物質生活富有的過程,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而是勾畫出鄉土人情風俗文化的背景,村人對生活心靈的感悟和生命細節的印記。當蛙鳴在人體中、鮮活生命品味中循環時,我們就會意識到綠色食物的可貴,對自然生態產生敬畏感。如今,大夥兒把自己關在各自的“鋼筋水泥”裏,替代了左鄰右舍扎堆乘涼,沐浴如詩如畫的夜色習慣。可在我的心中,鄉親們雖然少了室外走動遊園,親近大自然,也少了許多可愛可親的鄉音,流淌着和諧的源泉,但我仍被淳樸的鄉俗民風和樸素的母愛親情層層包圍着,才避免了惱人的蚊子和浮躁不安的炎熱,讓我真正安生入眠。

那個夏夜,永遠屬於我的故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