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來訪者給我上了一課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前天我的一位來訪者給我上了一課,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學習。

來訪者給我上了一課的散文

這是一個30歲年輕男性,國字臉,濃眉大眼,180cm左右的個子,魁梧的身材,標準的北方大漢,並且擁有讓人羨慕的工作和家世,我暫且稱呼他小武。一年前小武因突發心慌、心悸、胸悶、強烈的窒息感、頻死感來我院急診科就診,反覆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轉診心理科,診斷爲“急性焦慮障礙:驚恐發作”,經過藥物和心理治療達到臨牀痊癒。但近一個多月因與父親間發生衝突又感“頭髮緊、胸悶,擔心再次發病”而來求助。

這次來訪是兩週前預約的,一見面小武就興奮地對我說“李醫生,我明白我的病怎麼回事了,我知道你所說的接納該怎麼做了”,隨後小武告訴我他買了一本書《精神焦慮症的自救》,英國克萊爾寫的。

他說“我足足看了兩週,裏面寫的和真的一樣,簡直就是爲我量身定做的”。他說當他當他明白了那種“頭髮緊和之前的心慌胸悶”只不過就是分泌腎上腺素的神經過度敏感所導致的結果,只是一種奇怪的感覺,沒有多大醫學價值,也不會造成真正的身體傷害。接着他又一轉說:"你之前說的接受,我一直以爲是覺悟生死,在不斷看開等等。而現在我覺得我該去認知這個病現象的本身,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過度敏感進而惡性循環了而已,和腰痠背疼沒什麼區別”。

說實在的,《精神焦慮症的自救》這本書,在我剛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曾經讀過,忘了是哪位老師推薦的,只是貌似並沒看完,因爲現在腦子裏一點都不記得書中寫的是什麼了,甚至剛看到書名時有種“這是寫給病人的書作爲工作多年的我好像不需要看了”的想法冒出來。

當小武在一遍遍給我強調這本書帶給他的幫助,一遍遍說“當帶着無知的恐懼是沒法面對”、“你打消不了他的恐懼他就沒法接受”、“你要反覆告訴你的病人,一定要他認識到這些症狀就如同手被劃破了一樣並不會危及生命,一定要打消他們的顧慮才能做到接納”......小武強調如果沒有“面對”的基礎上,是永遠無法做到真正的接納或者接受。而面對的前提是要認識這個問題到底怎麼樣?

小武告訴我說:“我病遲遲不能康復是兩部分組成,第一,認知觀錯誤,表現症狀認知錯誤,其實就是一種敏感神經的表現或是一種肌肉緊張而已。第二,我性格原因。我以前是責任感太重,責任淹沒了我的心,我以後不要責任了,我要當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我要擔當替代責任,擔當是面對是接受,而責任有要是的成分是一種壓力。責任有後悔的成分,我要擔當不要責任。在我心裏擔當是從容和瀟灑,責任太痛苦。今天想到責任壓倒了我,我就突然頓悟了。責任有責備的成分,我就是從小被責備怕了……”

小武把他所學習到、領悟到的東西一一道來。接着他用很樸素的語言,真誠的心教給我怎麼樣面對一個焦慮的`來訪者、面對一個心存恐懼的來訪者。需要怎樣一點點的去指導他們,一點點的去打消他們的顧慮......

就像之前我給他做諮詢一樣,告訴我怎樣講故事、舉例子、打比方......他說“你一定要告訴病人,那個心慌、那個頭腦發矇或者發麻、或者憋的上那些感覺,就沒事兒,這都是很正常的。並且這些症狀,也並不是你一個人存在的,這所有的一切,僅僅是因爲你以前沒有體驗過,它很正常,就像你坐的時間長了,腿麻了,那根本也不叫病,過上一會活動一下,它就好啦,就這麼簡單。病人呢,當然就不害怕了”,“或許,你再告訴你的病人,他們的耳鳴,或者是那些其他的那些症狀,也僅僅都是因爲之前沒有經歷過,包括那個瀕死感,更多的是來自於害怕,未知的害怕,當那個未知變成已知以後,當然一切就解決了,否則的話,根本沒有辦法面對”。

我很感激小武告訴我這麼多,他沒有指責我“爲什麼不這樣告訴他”,只是用他自身的經歷、自己的感悟,來告訴我“以後可以怎麼做能幫助到更多類似痛苦的病人”。他不惜利用諮詢的的寶貴時間來表達這一切,用敞開的心來包容這一切!謝謝你,小武。謝謝你!

是的,小武承認了解了這些他現在還會難受,可是他能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應對了。就像昨天晚上一樣,在一個空曠的地方那種難受的感覺再次出現,一瞬間小武害怕暈倒、害怕出意外,以前的他會馬上“逃離”,或者避開空曠的地方,但當他覺察到這只是一個“認知問題、一個想法”的時候,他就自己沒有順隨着原來的“自動化思維”,而是保持覺察待在原地,之後選擇挑戰自己去了一片更大的空曠之地。當然,也正如他所預料到的:那個害怕、或者說那個恐懼真的加劇了,但小武說:那一刻內心卻反而踏實起來了,因爲他發現,其實並沒什麼可怕的事發生。

小武說,以前呢當那個恐懼來臨的時候、當那個不舒服來臨的時候,他會習慣性蹺蹺二郎腿,然後習慣性地全身緊繃,好像努力的用腳踏住地,用手抱住膝蓋,好像在做掌控的樣子。說到此處他笑了笑接着說:“是的,其實我什麼也控制不了”,而現在,當那個難受到來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仍然是翹二郎腿,接下來他就馬上告訴自己:“好,我可以換一個姿勢”,然後把腿放下來,找一個比較放鬆的姿勢,然後和那個難受呆在一起,帶着好奇心,去觀察它。是的,他已經做到了勇敢的去面對。

小武特別的強調:在治療的過程當中,一定用最簡單、最簡潔的方法去處理,要一遍一遍的從病人的認知做起,這個對病本身的認知最重要,如果認知上不改變,其他的也沒有辦法做到,而做到認知上的改變,只有醫生你一遍遍不斷的重複、不斷的去強化,才能讓病人認識到,然後去面對。

小武告訴我,這本書是寫於1962年,在書中作者很溫和的娓娓道來,在講述的一個故事、一個和他自己的經歷一樣的故事,就像是一個自己很熟悉的人在身邊一樣很親切。

小武感嘆:60年代初就已經有這麼的好的辦法了,那爲什麼我們卻走了這麼多彎路?

是啊,我也在內心反問自己:每每追隨着新的療法學習之時到底是在尋找什麼?全國各地去學習真的是必須的嗎?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追隨着各位專家、大師,不斷的”要方法”真的得到了些什麼?傳統的療法真的不如新的療法了嗎?如果我在治療中僅僅用些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意味着我的無能?所學到的療法是不是都深入進去了?所學到的這麼多療法我又精通多少呢?我所擁有的......

小武給我上了一課,這兩天我在思考:治療誰說了算?我所給予的真的是來訪者想要的嗎?我真的瞭解我的來訪者嗎?......

今天也開始落筆記錄下小武的這堂課,感謝你,小武!謝謝你讓我看到了這麼多,謝謝你讓我瞭解了這麼多!是該好好學習、調整學習方式和方法的時候了。再一次重新拾起“封塵”已久的《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第二天小武給我發來新的感悟:書中翻譯的四點,面對、接受、飄然、等待。我覺得得把接受換成接納更好些。真正的接納是接納一切接納難受,接納難受的感覺,接納症狀,接納你接納的接納。我等完全透徹了告訴你路徑,呵呵。……

我期待着……期待着再一次聆聽作爲“來訪者的心聲”是如何被幫助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