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晨鐘暮鼓的由來散文

本文已影響 1.94W人 

晨鐘暮鼓,很多人都知道是一個成語,從詞面來解釋,早晨敲鐘,晚上擊鼓。作爲成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佛寺裏,早晨敲鐘,旁晚擊鼓。1、形容僧尼單調孤寂的生活。例如,來到少林寺的少男少女們,爲了學到中國武術的精華,也逐漸適應了晨鐘暮鼓的生活。2、比喻某些日復一日,固定不變的東西。例如,節約,節約,母親的口頭禪如晨鐘暮鼓,天天在耳邊響起。其實晨鐘暮鼓含有更多的歷史故事,他不僅是古人的一種報時方法,而且還與佛教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晨鐘暮鼓的由來散文

古人將一晝夜爲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衆知曉。夜漏盡,鐘鳴即起;晝漏盡,鼓鳴則息也。

因爲鐘鼓聲傳的範圍有限,齊武帝(483年-493年)時,爲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鐘,改爲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爲了使鐘聲傳播更遠,城中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鐘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鐘,夜來擊鼓。這就是古時每個城中必須建有鐘樓鼓樓的原因。

鐘鼓不僅是報時的工具,而且還是消防、搶險、救災、聚衆、守城等信號。當發生重大事情,需要大家參加,鼓以動衆,鍾以止衆。城樓報時,敲鐘擊鼓,歷朝歷代每有規定。如唐代實施晨鐘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鐘鳴,城門開啓,萬戶活動。成爲城市老百姓必須遵守的規定。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所寫《李娃傳》提到:“久之日暮,鼓聲四起。姆曰:‘鼓已發矣,當速歸,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聲一響,街上就禁止行人,違者稱爲“犯夜”,要受拘禁。

不僅古人充分利用鐘鼓,就是今天,敲鐘往往是單位起居作息的信號呢。可謂,鐘聲鼓聲,聲聲入耳;人心民心,心心相連。

晨鐘暮鼓的做法最初則來之佛教。

據說當年釋迦摩尼講經說法時,大家沒有計時工具,很難在統一時間聚集在約定的地點,佛祖就創立了晨鐘暮鼓的規定,以通知信徒何時集中和疏散。鍾和鼓原來是佛教的法器。當佛教有了道場,鐘樓鼓樓就成爲必備的建築物。一般是山門內東鍾西鼓。鍾和鼓也有新的用途,僧侶上早課的時候敲鐘,上晚課的時候敲鼓。就是一天三餐,也是用鐘鼓聲來通知僧侶的。佛教有一個“飯後鐘”得到故事。

唐代時,有一個叫王播的人,年少時生活貧困,只好在揚州昭寺寄食(不花錢)。寺內的僧人看不起他,吃飯的時候不招呼他。一天中午,王播聽到吃飯的鐘聲,就來到齋堂,發現僧人早把飯吃光了。王播只好捱了一天餓(僧人午後不食)。他十分感慨,在所居住的牆壁上題寫了“上堂已了各東西,慚愧闍黎飯後鐘”兩句詩。二十年後,當年窮小子成了高官——淮南節度使,又來到揚州。王播重遊慧昭寺,只見當年題寫的詩句被僧人用碧紗遮蓋起來。王播感慨萬分,要來筆墨,再續上兩句:“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一些僧人看了無不面紅耳赤。

後來漢傳佛教又進行了引申,衆僧每天清晨,起牀前要“先敲鐘再敲鼓”,敲鐘既是通知衆僧起牀,又是爲了超度死去的人,讓他們順利到達另外一個世界並不再受苦。晚上休息的時候要“先敲鼓再敲鐘”,敲鼓既是通知衆僧應該休息了,又是爲了保佑人們享受幸福生活,一生平安。

正是:一杵喚醒人間夢,兩槌震撼神鬼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