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有關高考作文彙總4篇

本文已影響 8.41K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高考作文彙總4篇

高考作文 篇1

席慕容說: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

闊別故鄉多年,我才吟出這一句詩的滋味。或許,“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關於故鄉的記憶經歷時光的打磨,反而愈發清晰了。

夢中常常回到故鄉。那是一個安謐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後,似睡非睡間,總有幾聲歡快的蛙鳴,老牛“哞—哞 —”的呼喊。有時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夥伴玩笑嬉戲,水花常常濺在挽起的褲管上……宿舍的人說我常常在夢中笑出聲。

時間就像是一條寬廣的河流,緩緩地從大堤上流過,洗去了塵埃,濯新了記憶。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來從未消失過。我常常懷念那些淳樸的鄉親,他們是不是也同樣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緊緊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開。那些紅燭,燈光,悠揚的薩克斯,快節奏的列車……一切向我涌來,讓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應該是多一些安寧和淳樸的,一如我的故鄉,那個多年來魂牽夢縈的地方。

時間有時候很慢,特別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時候,我在日曆牌上用鮮豔的紅筆圈出每一個收信的日子。對我來說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銘記的日子。圓圓圈圈,紅色有時密有時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曆上,記載着好多關於故鄉的記憶。日曆不只明示給我時間,更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也許,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根”的感覺吧。

問及故鄉,回信中常說哪裏變了,哪裏沒變。於是關於故鄉的記憶也一點點修整,一點點完美。時間固然更改了故鄉昔日的容顏,卻風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記憶。

某日在鍵盤前敲文字,洋洋灑灑一片全是記憶中的故鄉。隔幾日匯款單來了,除了稿酬,還有一句: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席慕容

拿到單據的那一刻,淚水盈滿面頰。我不知道是誰特意寫給我的這句話,也許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吧。記憶中的故鄉,時間愈久便愈有分量。時間又怎會風化她在我心中的記憶呢?

我的故鄉,我心中的無花薔薇,千載盛開……

當記憶流經奧斯維辛

當歷史的車輪壓過奧斯維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維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裏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每當猶太紀念日那天,德國總理總是跪在營前,默默悔過。男兒跪地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沒有忘記。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爲他們知恥而後勇,於是在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爲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人民都沒有忘記,因爲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維辛的哥特式建築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忘記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爲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誌,以示警鐘常鳴。現在的猶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

古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佩乎塞蒼溟”。猶太人正是憑着這一股浩然之氣,將心中的憤怒轉化成一股復興民族的決心。不要以爲不聲不語的他們已將歷史忘卻,時間永遠不會使有些記憶風化,就像葉延濱永遠不會將荒野無燈的感觸忘記一樣,奧斯維辛也永不會將屈辱的歷史遺忘,即使時間不斷輪迴。

那天,奧斯維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極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維辛風化在記憶底層!

高考作文 篇2

回味傳統中國經典

如今,中國的發展風馳電掣,一日千里。我們每個人都是奔跑者,爲一個個新目標的實現而欣喜若狂。一邊跑,一邊丟東西,等跑到終點才發現爺爺奶奶塞在我們貼身口袋裏的祖傳寶貝已經丟的差不多了。神州大地上古老而美好的記憶已在視野的末端漸行漸遠——

方正“中國字”

從祖先造字到甲骨文,再到如今中國人普遍認同的方方正正的中國字,一個緩慢而又輝煌的歷程,一個艱辛而又值得驕傲的龐大工程。古有筆走龍蛇的颯爽英姿,又有臨池成墨的佳話,如今我們寒窗十載又有誰能夠用毛筆揮灑自如?我們擁有的是現代化的書寫工具,我們演繹成現代化的語言。在奔向現代化與世界接軌的同時,我們丟失了什麼?爺爺奶奶放在我們口袋裏的毛筆丟了,傳統已不在,毛筆已成爲書法家獨有的寫字工具。那雙由類人猿演化而來的手也只會敲擊鍵盤,而用筆寫起母語漢字來倒像“蚯蚓找媽媽”,且錯別字連篇——早已不像是中國人在寫中國字。

溫情“中國節”

中國有誰知道七夕,又有多少人曉得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西方的情人節,在中國過得紅紅火火,而中國的情人節,在國內卻冷冷清清。別人的聖誕節、平安夜,被我們擡得熱火朝天,在中國的除夕夜卻呼呼大睡,全然忘記除夕守歲父母長壽之說,春節也沒有了年味。回味童年,我們的那些節日多麼有趣!雖然中秋、端午被列入法定假日,但忙着上下班的人們哪裏有心情過節?生活的壓力讓人們緊張萬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唱得再響,還是要掙錢,買房,買車。生活節拍快了,幸福感下降了,中國節裏摻雜着許多無奈。嗚呼,中國節!

殷殷“中國情”

古有“父母在不遠游”之說。現在,思想開放,好男兒志在四方。那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在爺爺奶奶的生活中漸漸少了。空巢老人,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雖然“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許多老人的心聲,卻唱不回“遠遊”之人。即使在老人法中加入一條讓出門在外的子女們常回家看看的律條,但那份情卻被信息的便捷化淡化了。地球村在變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在逐漸拉大。呼喚中國情,拾起遊子心。

回味經典,大地起溫馨,神州展笑顏。

回味經典,回味出了傷感,回味出了無奈!

奔跑的同時,請彎腰拾起丟失的祖傳寶貝!

高考作文 篇3

歲月賦予的並不都是詩意,不都是燦爛;會讓你在嘆息中遺憾,會讓你於彷徨中感傷。歲月如同最公正的法官,它的天平對每一個人都不偏不向,它賦予人人的禮物也都一樣!在歲月面前,無法在成功的喜悅中久久徜徉,也別對失敗耿耿難忘。

在歲月面前,沒有閒暇再爲玫瑰夢的失落而憂鬱,也無需再去爲久已塵封的夢幻而悲傷。輕輕拂面的微風,柔柔照射的月光,寧靜的河水,輕歌曼舞,這樣的人生誰不希望?但承受山一樣厚重的壓力,忍受冷酷殘忍的磨難,經過驚心動魄的搏浪之後而獲得的糠慨豪烈的漂亮,也是人生的一種渴望!

迎向風雨 我曾經因爲有幾個大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忽然碰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爲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嫌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好像比較安全,但可能碰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專家嚴厲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捲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3、愛是什麼

“讓世界佈滿愛。”這是一句漂亮動人的話。如果僅僅是在流行歌手的唱詞裏唱一下,僅僅讓人們跟着流行歌曲的旋律哼一下,在一個或者兩個瞬間共鳴於心,那麼,真正的愛大概無法普施於人間。對很多人來說,先要弄清晰的是:愛是什麼? 工作總結範文|考試|論文|作文|學習方法

愛是什麼?這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清晰。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區別,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人類世界有愛,這是人類得以幸福和諧,得以繁榮興盛的前提之一。如果沒有愛,世界將變成一個無望的冰窟。

愛的涵義應該是博大寬泛的,對弱者的同情和援助,對醜惡的鄙棄和抵制,對美好高尚境界的追尋和製造?人類的所有美德都可以被愛的羽翼涵蓋。

懂得愛的人必定溫厚而寬容,他決不會把自己的要求和慾望強加於人。懷着愛心的人必定真誠而大度,如果需要,他幻窳不猶豫地展示自己的靈魂,捧出自己的心。愛的價值用金錢難以衡量,心藏齷齪的人甩出的大把金幣,有時還不如貧窮的善者臉上的一絲微笑。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用愛的目光打量世界,用愛的情懷看待同類。那麼,人類的很多災害就會消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就會安靜得多。

“讓世界佈滿愛。”讓我們不僅僅在歌裏這麼唱,在生活中,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想一想,愛的暖流,是不是在我們的'心裏流淌??

高考作文 篇4

思想1: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時代、地域等)變化,社會意識也必然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

闡釋:社會始終隨着科學的進步而進步,尤其是當代,社會發展變化的速度更快,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社會意識也進步着。比如新《婚姻法》的頒佈與實施,就是社會存在改變的結果。“安樂死”這樣一種社會意識也正在被一些國家接受。對死囚由凌遲砍頭到絞刑、槍斃再到文明的電椅或藥物注射,也是社會存在改變了人的社會意識。隨着改變,人類由野蠻走向文明,走向人文關懷。如果我們的思想跟不上時代列車的進程,那我們就只有被拋棄在時代後面的某一個站臺上而不知去向。

思想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其自身發展規律,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不一定是同步的、一致的。社會意識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

闡釋:社會存在變化了,並不等於舊有的社會意識就徹底消亡。事實上,社會意識的獨立性很強,孔孟老莊的思想已經老得皓首皤皤了,但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眩目的思想光芒。社會意識的存在形式,宗教、哲學、學術等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思想更多的時候像位老人,精神矍鑠地守望着時代,守望着每一個追逐時代的漫遊者,一方面隨時間老去,一方面又是時代漫遊者渴望回去的精神家園。我們完全相信,再過一千年,我們還是要回到蘇格拉底、老子、孔子、釋加牟尼、耶穌那兒去尋求智慧。

思想3: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每一種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闡釋:宗教中蘊涵着哲學,哲學中透出詩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滿幅禪韻。《聖經》哪裏單單是一部基督宗教的書,它分明是一部哲學大全,也分明是一部有着動人故事的文學書。《莊子》也是,既是哲學,又是詩。難怪德國詩人席勒說:“哲學的終點,往往是詩歌的起點。”當其中一種社會意識形式變化了,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哲學思想的進步,會牽涉很多社會意識形式的改變。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就給現代的藝術,無論小說、戲劇,也無論文學、美術都帶來了空前的變化。逆推回去的文藝復興時代又何嘗不是這樣?各種社會意識形式都在社會變革、思想變革中呈現出嶄新的姿態。一時間大家輩出,觀之如行山陰道上,風景各異,讓人應接不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