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二作文

車輛與時代變遷的作文800字範文

本文已影響 3.06W人 

導語;車在人類世界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人的生活和包括工作中同樣也離不開車。下面是車輛與時代變遷的作文800字,歡迎參考。

車輛與時代變遷的作文800字範文

  篇一:車輛與時代變遷的作文800字

《車的智慧》

一切發明是爲懶人發明或投懶人所好的。但車的發明者,卻又不僅僅只是一個懶惰者,他的目光始終指向的是遠方,是遠方的目的地,那個他曾夢寐以求想去的遠方。

想要去遠方,這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的表達,然而,遠方太遠,靠他的雙腳行走,他無法計算出時間,他只知道必須要在他有生之年能夠走到,於是,他想到了速度,只有提升速度才能實現到達遠方的目的地。

於是,“車”便成了他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從轎車、馬車、汽車、自行車、火車……一路走來,他所擁有的“車”幾乎滿足了他對這個世界的需要,滿足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想象。

我常常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車”,會是一個什麼樣?但,既然有了車,車的全部智慧在哪裏?

誠然,形態各異的車,滿足了不同人羣對車的品質需求和個性呈現;然而,衡量車的智慧的標準到底在哪裏?我曾仔細研究過車的“制動系統”,在不斷探索速度提升的“動力系統”,更在於探索一套能讓車及時、安全、平穩的“制動系統”。

在“動力系統”與“制動系統”之間,我更驚訝於那個懶惰者對“制動”的思考與設計。我常想:當初,這個懶惰者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來追求更爲優質的“制動系統”?

“動”與“制”之間,與其說是蘊藏着車的全部智慧,莫如說是設計車的懶惰者對世界的智慧。曹文軒說:“智慧在於對世界能有自己一份獨特的看法,在有了獨特的看法之後,又能以獨特的敘述方式將其表達出來。智慧在於發現自己與世界有了緊張之後,保持了一種彈性,並發現瞭解構的妙法,或者是發現了一條可以走出障礙的暗道。”“制動”便是車的設計者對車與世界造成的“緊張”之後“保持的一種彈性”,讓其有了獨特的“解構的妙法”,從而發現一條可以走出障礙、走向遠方的通道。

遠方,不遠;就在前方。前行的道路,不僅需要車的向前,還要有車的“制動”。

  篇二:車輛與時代變遷的作文800字

《車與慢時光》

過去的時光很慢。聽母親說,外公十七歲那年和同村的人推着獨輪車來到這裏墾荒。他們身穿棉衣從海門出發,迎着凜冽的寒風,一路向北。他們晝行夜宿,身上的衣服一減再減,到此地已經打上赤膊了。

我想,外公他們一羣人,告別故土,獨輪車上裝上全部家當,開始了長途跋涉。一路上,葦葉在他們腳邊萌發,桃花在他們頭頂盛開。他們走過熱鬧的市鎮,走過鄉村,一步步走進荒涼。他們來到海邊灘塗,疏通河道,一鍬鍬挖出蘆根和草根,播上棉花種子和玉米種子。站在田邊,用火鐮點燃卷細的草紙,咕嚕嚕吸着水煙,等着種子的萌發長大。

我沒有見過外公。外公的獨輪車停在舅舅家的院子裏,外公的照片掛在舅舅家的牆上,我們一羣孩子推着獨輪車嬉鬧時,外公用慈祥的目光注視着我們。外公活在照片裏,活在母親的故事裏,活在靜止的獨輪車裏。

過去的時光很慢。舅舅要去江南買小豬,騎着那輛粗槓的自行車。清晨,我們在門口送他,看着他車後左右掛着兩隻竹簍,靈巧地把右腿從前槓跨過去,西北風把他堅硬的頭髮吹得根根豎起。

母親準備豬圈。她先把臨時放在裏面的玉米秸稈清理出來,打掃乾淨後,在豬圈裏撒上生石灰。把金黃的稻草曬了又曬,浸滿陽光的香味,鋪進豬圈的角落。在豬圈門前掛上蘆葦編的柴簾。一週後的半夜,舅舅和他的自行車停在了家門口。車後的竹簍裏多了兩個肥白可愛的小生靈。

過去的時光很慢。單位離臺城有幾十里路,我們倆喜歡一人騎一輛輕便的自行車週末去臺城,一路騎一路看風景。稻麥金黃,瓜果飄香;豪華別墅成羣,柏油馬路寬闊;老者拄拐沉思,幼兒追逐嬉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把自行車鎖在車庫裏,打入冷宮了。出門就是汽車、公交,上個班一會兒就到了。自然的風景我們來不及欣賞,就從車窗外一晃而過。時間也過得飛快,我們總是遺憾着錯過了,錯過了……但就是停不下來。

綠色的共享單車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我想過去騎一騎,卻不知道騎向哪裏。有一天晚上散步時,看一個人把單車騎得飛快,好像去赴什麼約會。慢不下來了?我想是。

我好懷念過去的慢時光。

  篇三:車輛與時代變遷的作文800字

《當其“無”,“有”車之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說的是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如此車子才能正常運行。

車在人類世界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人的生活和包括工作中同樣也離不開車。據傳大約在4600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人力車。詩人杜甫《兵車行》中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名在腰”。這描寫的是一幅戰爭出征士兵,戰車隆隆,不停的嘶鳴。

輻條在輪轂和輪輞的共同作用下,車輪才旋轉不息。車來車往,完成着任重道遠的負載。“當其‘無’,才‘有’車之用”與同是老子的“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闡述了一個道理,即“有”和“無”是相互依存,互爲動因的。車之“有”、“無”蘊涵着極大的哲學。

我生在江蘇東臺鄉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將來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輛自行車,穿梭於鄉下和小街上,那種期許至今回味起來還是滿滿的幸福。上個月參加“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新供給50人論壇,“自行車”又一被衆大咖提及。

現階段的中國國民經濟好比那“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兩輪”,是一個通過速度指標來體現的“硬約束”。“爬坡過坎”的中國或不同於發達國家他們的“四個輪子”的汽車。“兩個輪子”意味着必須要有一定的速度,否則就會停下來。

過去的自行車已經被今天時髦的“單車”或代替。最近的上、下班有時我會饒有興趣的騎着共享單車。兒時夢想自己擁有的一輛自行車,如今已被“能使用,非擁有”的共享理念所更迭。

共享理念,在上個月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中得到全世界130多個國家,70多個國際組織的響應,會議成果頗豐。筆者在開幕式當天人民網的“絲路解讀”中,將論壇的“共享”理念描述爲中國孕育的“新工業革命”。“新工業革命”在筆者看來,將是全新的經濟形態,帶來的是新產品、新服務、新商業模式。

“新工業革命”,筆者理解它不同於我們常說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或是“工業4.0”,它是一場以共商、共建、共享“共享經濟”和人文、民心相通的“人文經濟”作爲主旨的由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新商業模式等的產業變革的具有劃時代的“分流節點”。

這樣的“節點”世界經濟有過兩次分流,第一次分流,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它們以蒸汽機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技術革命爲主導,世界選擇了以英國爲代表的歐美國家,在這個“節點”上,歐美國家有了標準權、話語權,甚至思想權,形成了今天看來的“傳統工業革命”;而第二次分流,這個“節點”或在“共享理念”下的“一帶一路高峯論壇”後。

“一帶一路”承載中國已啓的“新工業革命”的浩浩蕩蕩的車流。中國曾是世界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之一,5000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而近代以來中國走向衰退,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一帶一路”或能完成振興中華的“千年大計”。

行進在世界潮流快車道上的“千年大計”,是“時空座標”視角下的國家經濟動能的轉換,它乃是一種哲學思考。哲學不是告訴你有形的東西,而是告訴你無形的東西,涵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等。哲學無實用,實用非哲學。但是,哲學有大用,就是所謂的無用之用。當然有、無是相生的,有、無也是相對的,兩者互滲互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