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二作文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通用22篇)

本文已影響 2.56W人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別是在作文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議論文,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它主要用概念、判斷、推理來表明作者的觀點或闡明道理,或反駁別人的意見,指出其謬誤。優秀的議論文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議論文:“聽話”論,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通用22篇)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

認識一君,該君一向文采不俗,卻於分科之際,聽從父親的話,選擇了理科。填志願時,聽從老師,選擇本二類學校,從而本一的分數上了本二的校,如今高不成,低不就。每談往事,該君總是唏噓不已。

以愛爲由,如此悲乎!

一董姓教授對學生說:“成功就是40歲時身價4000萬”,並“警告”自己的研究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聽了此番話,從頭到腳都拔涼拔涼的。我想象中的真正的大學教育應該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該董姓教授將他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打包“販賣”給尚未踏上社會的學生,聽其話,不亦悲乎!

我們是90後,我們沒有發言權,故聽話;我們吃的米遠沒有年長者吃的鹽多,故聽話;人生閱歷少,爲少走彎路,故聽話。溫室裏的花朵,聽從園丁的指揮,將自己開得燦爛無比,卻比不上風雨裏的小草讓人感動。好的教導,給我們的人生指明瞭一條正確的方向,少走彎路,讓我們低頭向他們認爲最美好的地方快速奔跑,路旁的風景一閃而逝,小路上的荊棘從未遇到。沒有精彩,沒有充實,90後的空虛與孤獨導致了任性、善變、自私、非主流的一代,罵聲四起,卻從未想過從90年代呱呱墜地的那張白紙,變成如今這般模樣,是誰之錯。

人性本善,長輩的教導從懵懂的孩童時期就開始了,一張白紙,對其點墨,最初的價值觀,由此形成。人的一生若有1/3的時間在睡覺,那麼他的少年時期必有1/2的時期在學校,於是老師的話,也對孩子有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老師的教導話語不敢不聽、不能不聽,但如何聽、怎樣聽卻是個問題!長輩的話不一定全是好話,這要靠自己去辨別,取之精華,去之糟粕。但大部分的諄諄教導,卻還是要聽的,任性、叛逆不應該成爲我們的標誌。

時代在改變,世界在進步,爲什麼不在聽長輩話的同時,也讓長輩聽一聽你心中的話?單向教導已非主流,雙向傳遞纔是方法。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2

很小的時候,我聽過一個故事。

在一座大森林裏,住着一隻狐狸和一羣狼。

小狼們對狐狸是百依百順,很聽狐狸的話,狐狸把小狼們帶到了村莊裏的儲藏室,並對他們說:“這些油餅、滷肉、香腸你們盡情的吃吧!”小狼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一個個肚子吃的圓滾滾的。這時,人來了,狐狸馬上逃之夭夭了。小狼們一個接一個的想擠出洞口,可是,它們吃的太飽了,要想逃出來非常困難。小狼們這才明白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的聽話。

可是從小,我就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

我想玩時,媽媽讓我把垃圾倒了;我想堆積木時,爸爸讓我幫他去取快遞;我想看電視時,婆婆讓我幫她洗菜……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正想拼媽媽給我買的樂高,卻被媽媽叫住了,“去打牛奶吧,我聽到叫賣聲了!”“媽媽,您就讓我玩一會吧。”可是,媽媽在忙其他事情,我害怕媽媽生氣,只好垂頭喪氣的去做了;還有一天下午,我想和朋友出去玩,卻被爸爸叫住了,“你今天的琴還沒有彈吧?!彈完了才能出去玩!”我只好聽從爸爸的話,乖乖的彈琴去了。

因爲聽話,我穿着自己不喜歡穿的衣服。只因爲那些衣服是媽媽挑的。

因爲聽話,我放棄了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因爲爸爸說不許讀。

因爲聽話,我會彈琴,會書法,可是我不會和小夥伴玩捉迷藏,玩踢鍵子,只因爲我要去上輔導課……

慢慢地,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還是這樣聽大人的話,覺得這種不自由的生活太讓人煩躁了。我想做的事情卻不能做成。總要做大人安排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我變成了一隻肚皮圓滾滾的小狼,獵人來了,我怎麼也擠不出洞口。

醒來以後,我坐在牀上發呆,心想:“如果不聽大人的話,又會怎麼樣呢?達芬奇如果聽了教會的話,呆在修道院裏作畫,而不跑到街上去觀察,就不會創作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如果張騫聽了父親的話,呆在家裏好好考科舉,就不會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如果王羲之聽母親的話,不到父親的書房去偷偷練習寫字的話,中國歷史上就不會出現這麼一位大書法家。”

我把做的夢和剛纔想的事情又想了想,想到:做了這個夢之後,我認爲聽話是優點,可是太聽話就是缺點了。這些名人都是不聽大人的話才取得了這些成就。那我是不是有時也能不聽大人的話呢?

我反覆思考,認爲不能盲目地聽從家長或是老師的話。如果是對我們的道德品質、行爲習慣、幫助我們怎樣更好的做人、成才方面的教導,就要聽從。但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話,比如在大人生氣的時候,說的一些沒有道理的話,就不能聽從,更不能去做。大人們還應該站在我們的角度,考慮我們的感受。

從此,我對聽話有了新的認識。

爸爸媽媽,請要求我聽話時,尊重我的感受。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3

會傾聽的人,常常能在傾聽中受益匪淺。從小到大,我就在傾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

小時候,我在鄉下,由奶奶一手帶大,那時的我任性愛耍小脾氣,不願意讓大人喂,想要自己吃,奶奶拗不過我,只得讓我自己吃。可我又不會拿勺子,握着勺子到處比劃,勺子上的飯沒幾粒,桌子上卻到處都是了,奶奶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用筷子一粒一粒地撿進她的碗裏。

指着門外在田地裏幹活的農民,慈祥地對我說:“這些飯可都是那些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很辛苦的,我們可不能浪費糧食喲!”吃完後,奶奶還會監督着我,讓我吃乾淨碗裏的飯粒,“寶貝啊!我們玩個遊戲吧,看誰的碗最乾淨,要一粒米都不剩喔!如果你贏了,等會奶奶就獎勵你一顆糖喔!”我高興地點了點頭。

馬上把頭埋進碗裏把碗舔得乾乾淨淨的,乾淨地都閃閃發光了。那時候天很藍,雲朵像棉花一樣掛在天上,家門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田野,奶奶常常抱着我坐在家門口,指着那片綠油油的菜地說:“你看到了嗎?那都是爺爺親手種的菜呢!所以以後無論吃什麼,用什麼,都不能浪費,要節約喔!”於是便爲我哼起歌來。就這樣,在傾聽奶奶的教誨中,我學會了要珍惜節約糧食。

後來,要到城裏上學了,離開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媽媽每天接送我上學便去上班。那時候,媽媽騎着單車,我抱着媽媽坐在後面,傾聽媽媽說話。媽媽時常指着那些身穿綠衣服正在埋頭掃地的環衛工人對我說:“你看這些叔叔阿姨多幸苦啊!他們這麼勤勞,爲了我們的環境每天風吹日曬,多麼偉大啊!

所以你不能亂扔垃圾,要保護環境。雖然他們很平凡,但他們是用自己的雙手換來財富的!”到了學校後,我下車,她總要叮囑一番:“見到老師要有禮貌哈,對老師要誠實,對同學要大方一點知道沒?”就這樣,在傾聽媽媽的教誨中,我學會了要做一個勤勞,懂禮貌,大方誠實善良的人。

如今,我14歲了,爺爺奶奶早已不在人世了,媽媽也不會像從前那樣騎着單車送我去上學了。現在則是爸爸帶着我去玻璃棧橋,去登陡峭的山,去挑戰自己。他常在我猶豫不決,不敢勇敢地邁出腳步的時候鼓勵我:“孩子,你要學會勇敢堅強,你要克服困難,你要去挑戰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我在這等你!

”每次傾聽完爸爸這段話,彷彿就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帶着我向前。他還時常帶我去英雄文人紀念館,常教導我:“你看這些都是爲了祖國,爲了人民而犧牲的人,我們要向他們致敬!你以後也要做一個報效祖國的人啊!”就這樣,在傾聽爸爸的教誨中,我學會了勇敢堅強和報效祖國。

正是在這樣傾聽長輩的教導的家風中,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成長了很多,他們的教導都將是我人生道路中前行的動力。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4

聽話,彷彿沉水香撩起的霧氣後那蓮花托金的巨大墨字,在白公館裏漸漸褪色,顯露出一個正在衰落豪門的無力。

月白蟬翼的旗袍在咿咿呀呀的胡琴中登上狹窄的樓梯,只留一個堅挺孤傲的脊背。我是隱隱喜歡白流蘇的,喜歡這個身處沒落世家卻野心勃勃的女人。在擁擠的白公館裏,她對母親溫順了脖頸,換或一絲殘喘;在喧鬧繁華的香港,面對柳原她垂了眉眼,在愛情與名利的角逐中首先讓步。

香港太過濃烈,簡直像一幅劣質的、掛在下等吧檯裏的西洋畫,色彩搶眼到讓人無所適從。無從想象流蘇如何在這座城步步爲營,謀得地位與點滴愛情。她骨子裏不會安心聽話,所以她在豪賭,賭香港碼頭的月色撩人,庭院裏的薔薇開到荼糜,賭柳原對她有一絲真心。她不是聽話的女子,亦不會安守閨閣禮儀。所以在白公館中,眉眼裏是熊熊火焰的慾望與靜如止水的冰冷;所以在柳原面前佯裝溫順,不過是爲愛情角逐增加籌碼。

張愛玲說,香港的淪陷成就了她。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我只覺得是她骨子裏,與她聽話的溫順外表截然不同的野心與倔強拯救了她。

假如聽話是門藝術,白流蘇一定最安靜。

《創世紀》裏的紫微算是我最喜歡的女人了。她的一生是場傾國傾城的傳奇。侯門繡女,天生的好富貴,卻落得江湖輾轉。她看她父親的目光裏飽含仰慕,而父親只能給她點清閒的愛意。紫微終是聽從父命嫁給了自己的命運。前半生她是不懂反抗的人,彼時雖有思想,也只是從閨閣裏的乖巧少女變成夫家迎春一樣懦弱的人。再後來,生命裏很多無奈和責任逼得她拋去了惜春的冷漠和迎春的順從。在舉家的顛沛流離中,在經濟蕭條的亂世中,在煩雜細小的瑣事中,她終成了家裏的賈母,一家老小的依靠。

沒有人會告訴她,是動盪的時代成就了她,成就了她日後的獨斷專行的脾性。記得當年她曾經是個地道的美人,這份美沒有給她闖禍,也沒有給她帶來際遇,而她也兀自美了這麼多年。

從聽話到要求別人聽話,其實不僅僅是十年、二十年的距離,而是晚清與民國,一個時代的溝壑。 有的人習慣了剛正不阿,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忠義諍臣的故事,便說聽話有什麼好;有的人習慣了卑躬屈膝,在動盪世事中沉沉浮浮,嚐盡人間辛酸苦楚,便說聽話有什麼壞。其實,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不過各取所需罷了。白流蘇哪怕再溫眉順眼,低垂螓首,她骨血裏叫囂的也是抗逆;紫微呵斥縈珠再嚴厲,獨斷專行,她也不過是個早已對命運俯臣的可憐人而已。

假使聽話都算是種本領,我一定最安靜。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5

世界上,有太多的聽話和不聽話了。有的人滿腹牢騷,有的人惟命是從,有的人我行我素。其實,這裏也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聽話的人汲取前人經驗,卻可能會唯唯諾諾;不聽話的人雖是特立獨行,但也是敢於向前。我記得有一句話,“聽話又聽話的前途,不聽話有不聽話的前途。”既然二者皆有前途,豈不是說明我們便可以隨心所欲,想聽的就聽,不想聽的就不聽?當然不是,便是皇帝都不能這樣,皇帝聽了大臣的話,是從善如流;不聽,就是一片“陛下,請三思”、“國之不幸矣”的哀哀之聲,倘是制止一下,暴君的名號也就落實了。

如此,聽話也不是,不聽話也不是,那我們究竟要怎麼辦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味說聽話好,也不能一味說不聽話好。若是你覺得有用,就聽,萬不可因爲話不好聽或是點到了自己的痛處,而將其置之不理,束之高閣。心裏還想着“這不是看不起我嗎?我哪有那麼糟糕?”但事實上,你可能會更糟一點。因爲人對於自己是有修飾作用的,如照鏡子時,大腦往往會忽略掉一些東西,而且這不是你集中注意力就能看見的,你只會認爲,“哎,我怎麼這麼好看?”同理,人對自己的感覺大多是良好的,所以纔會有唐太宗“以人爲鏡”,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所以,當我們擁有一個敢於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時,要珍惜,對於他所提出的意見,也要細細琢磨,分析自己究竟是不是這樣。

聽話的益處良多,可我也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人們把捕來的小象用細繩拴住,小象力氣小,掙脫不開。待它長大後,人們依舊用這根細繩拴着它,可是它卻再也不試圖去掙脫了。它的思維已然固化。聽話的害處,不止於此,隨之而來的還有辨別障礙、判斷障礙等等。小孩子的想象力通常是很豐富的,可是如今的人們有幾個知道什麼是天馬行空?遍覽古今,沒有哪一位名家是做“規則”內的事成功的,他們有自己的規則。愛迪生學母雞孵蛋,喬布斯鬧得學校天翻地覆,比爾蓋茨退學哈佛……而從小聽話,按着前人的腳步一步一步走下去,長大成功的人,很少、很少。

那麼我們就可以不聽話了嗎?就可以打破規則了嗎?不聽話,剛愎自用而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聽話,叛逆作秀而失敗的人不知凡幾。不聽話,不代表特立獨行!項羽固執己見,誰的話也不聽。反觀劉備“爲之奈何?”之問之頻繁,引得無數能人志士之輔佐,亦是劉邦,笑到了最後。

所謂聽話,聽別人的話,卻不一定需要那麼做。聽之與否皆決於己,而我們作爲孩子,確實需要聽從他人的意見,但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聽話的孩子永遠被擺佈,無法前進,也無路可退。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6

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出人頭地。就是這樣許多孩子的十二歲的燦爛的天空就這樣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給掩埋了。說起這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歌所唱的“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爲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着鋼琴說話,別人在玩遊戲我卻靠在牆壁揹我的ABC,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就在我的十二歲的天空中,有時會被老師的作業,母親的要求,老爸的計劃等等地狂風大浪給沖垮了,但是我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不像快樂星球中“樂樂”一樣,他雖然可以隨時得到“快樂星球”的孩子的幫助,但是在母親的強制要求下,他的快樂還是渺小的。

走在大街上,我看見那些在大地上狂奔、打鬧、歡聲笑語的孩子們我也有幾分羨慕,我有時也會希望我是一位剛剛二週歲的孩子(因爲這樣逃避父母親的責罰,老師的批評)當我看見我們學校的一年級的學生在操場衝跑,打鬧時我的慾望在心中越來越大。有時我也會想我和父母替換位子,快點長大,這樣就可以不用被父母親逼着我很多吃飯,給我安排學習計劃了。如果我們替換了位置我也天天逼着他們吃很多飯也給他安排生活計劃,哼,可惜,這又是多少年以後的事了。

我現在有點疑惑了,爲什麼古人在學習的時候是那麼的爽,那麼有趣,那麼好玩,而且那時都不用學數學,只要會計算就行了。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是那麼的緊張,那麼麻煩考個試還要這多程序,我現在又想回到古代,那時好玩。

“不聽話的孩子”,這句話我聽起來並不陌生,在我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和幾個同學犯了錯那時叫我的老師經常說我們是“不聽話的孩子”,那時我雖然不好意思,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有趣的。記得有一次,那是我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和我的幾個同學故意把班長的書包用水給淋溼了(因爲她經常告我們的狀,害我們被老師罵)後來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問我們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都搖搖頭,心裏害怕極了不敢說,老師火冒三丈拍了一下桌子,我們害怕的都嚎啕大哭起來,老師連忙叫我們不要哭了,說你們再哭你們就是不聽話的孩子,也許是我們那時最愛當聽話的孩子,一聽到這句話我們就不哭了。後來,老師也勉強的不追究了,但是,我們那時也害苦了老師——班長的媽媽找到了學校來,把老師給訓了一頓,,不僅如此班長的媽媽還告到了校長那,老師那時頓時哭了,老師回教室時,我們好多同學都叫老師別哭了,我那時也有點愧疚了,我的心裏一直責怪自己說自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但是,以前那些事現在還是值得回憶的,等到長大了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寫這篇文章我還是挺高興的。這些都是我美好的回憶!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7

小東是個正在上五年級的小學生。他呀,在家就跟父母頂嘴,在學校就跟老師唱反調。大家批評他不聽話,不遵守紀律時,他眼一斜,嘴一翹,冒出一句:“我爲什麼要聽話啊?爲什麼要守規矩啊?”氣得大家再也不勸他了。大家給了他一個外號――“不聽話”。

這一天放學後,在教室玩了一下午的“不聽話”拖着書包回了家。“不聽話”下午玩得真是太累了,他走進房間,一下子撲在牀上,“呼嗤呼嗤”睡着了。

“不聽話”來到了一個怪地方,站在一條大街上,他覺得有點兒怪。哪兒怪呢?“不聽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覺得有哪點兒不對勁。這裏真熱鬧啊!幹什麼的都有。你看,街角那兒有好多個小孩兒正在玩紙牌呢!不聽話一下子開心起來。他準備好好逛逛,好好玩玩。剛走兩步,“不聽話”就看見街邊有人打架。“不聽話”很納悶,怎麼有人在大街上打架啊?更怪的是既沒人圍觀,也沒警察管管!“不聽話”有點兒緊張了,不能打了,要打出什麼問題可不是什麼好事啊!“不聽話”剛想上去勸勸,突然發現有警察站在一邊。“不聽話”納悶:這警察怎麼不制止啊?那警察一手叉着腰,一手揮着警棍,吐着菸圈說:“小子,快打,我可是買了你贏的。你要是輸了我可饒不了你!”

“不聽話”一下子瞢了。他想:我得小心一點兒了,這是個什麼怪地方啊?我還是趕快走吧!“不聽話”飛快地跑了,一路上,他走得很辛苦:街上的車根本就不停,想怎麼開就怎麼開,想停哪兒就停哪兒,到處都是吵架的,到處都是打架的。“不聽話”不小心撞着了一小孩兒,他還沒來得及說對不起,那小孩兒一拳就向他打過來了。“不聽話”怕了,他不敢還手,只好不住地點頭,然後飛快地跑了。

“不聽話”肚子餓了,一看口袋裏有錢,他來到一個小店想吃點兒東西。等了好半天,“不聽話”要的東西纔拿上來。“不聽話”皺皺眉頭,看看碗裏那半生不熟的麪條,想讓老闆換換。可擡頭一看那凶神惡煞的老闆,他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進去。

咽完麪條,“不聽話”打開錢袋想給錢,那老闆一把抓過錢袋,惡狠狠地說:“不用數了,就這些!”“不聽話”不敢說話,只好走了。

“不聽話”來到大街上,他突然好想好想自己的爸爸媽媽,好想自己的學校,好想回到自己的家。突然斜方向衝出一輛大車,直向“不聽話”衝來。“不聽話”嚇得大叫起來:“救命啊!”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小東,小東……”“不聽話”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在牀上啊!

“不聽話”全身都被汗浸溼了。他現在終於覺得還是有點兒規矩好啊!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8

諸如“好孩子”“聽話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我們從小就被各種標籤標榜着,然後這些標籤統一歸結到一個人身上,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絕不是網絡惡搞,我相信這是大家共同的經歷與痛楚,除了少數優秀的孩子和一些懂教育的家長。我們都曾經歷過比較,我們也厭煩着比較。

然而最近看的一個報道讓我感覺我們如此幸福,儘管我們犯錯,我們有很多問題,但我們的家長既仁慈又開明,他們只是恨鐵不成鋼,只是在教育我們,敦促我們,我們被罵被比較,但在他們心裏依然是最好的兒女,獨一無二的寶貝。我們不可以受到任何傷害。

而有些孩子就不那麼幸運了,在看到那個報道之前,我無法想象還有如同敵人集中營般的矯正學校存在,在豫章書院裏,有一羣所謂的問題學生,第一課便是要在一個沒有窗的小黑屋裏關七天禁閉,這是坐牢嗎?牢房每天也要有固定的放風時間吧,牢房也有窗吧?這是對人權最基本的尊重,也有助於身心健康。而這間書院呢?七天在這暗無天日的房間裏接受身心的摧殘,意志的磨滅。犯了錯誤不是講道理,而是輕則戒尺,重則用鋼筋抽打。這是怎樣的一副畫面啊!孩子們是俘虜嗎?怎樣下的去手呢?更可恨的是還有連坐機制,我國廢除了多少年的殘酷機制被一個學校拾起,怎樣?要當做傳統文化弘揚嗎?真是太奇怪了,別人犯錯,知情人全部要受罰,直到有人舉報爲止,這是什麼行爲?教育每個人都要學會發掘別人的錯誤,來打小報告,以求自保嗎?

我不懂爲什麼會有這種學校存在,打着矯正青少年問題的幌子,用殘忍的方式牟取暴利,用暴力當做教育。我更不懂這些家長們如何能狠下心來將孩子送入這牢籠,讓孩子飽受折磨,他們或許有問題,他們有網癮,他們早戀,打架,抽菸,但他們沒有犯罪啊,他們就是孩子,一羣需要關愛的孩子,家長們可曾關心過他們爲何會不聽話?是否做到了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陪伴?是否找過自身的原因,家庭的因素?這些又真的是問題嗎?這不過是叛逆期很多人都會犯的錯,因爲懵懂,因爲好奇,更因爲沒有家人的關懷,想博取家長的關注。而你們卻把他送進了“牢房”。

是啊,這所學校或許“教育”的很有成效,他們改造成功了,回來的時候變成了“聽話的孩子”,但這些家長可曾想過孩子所受的身心創傷又有多少?他們的天性磨滅了是小,人性扭曲了是大啊。他們回來了真的還是你那叛逆卻純真的少年嗎?他們的人格正在遭受着裂變,變成了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好事嗎?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嗎?

好在這個書院已經被查辦了,教育是讓孩子們釋放天性,尊重個性,包容自由,每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健全人格品質的人,而不是暴力。我相信沒有問題少年,只有沒找對問題所在的家長。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9

聽話和順從是孩子的天性,而當他開始獨立思考不再聽從一個人的權威時,那是他成熟的標誌。——題記

聽話的孩子會有前途,因爲跟隨所謂真理的主流不會被排斥,易於人世,但聽從別人的聲音多了,對事情的思考隨之減少。不聽話的孩子另闢蹊徑,不再服從權威,卻可以收穫不一樣的風景。敢於獨立思考,敢於反抗,是種勇氣,擔當。

孩子你慢慢來,這有鮮花,那兒有泥濘。於是前進路上一馬平川,擁有芝麻竊喜而不再去擁有西瓜,考取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慢慢褪去生活的底色與熱情,這過程從一開始便令人生厭;而大多生活爲之銘記,歷史爲之書寫的人多是不聽話的孩子,他們較之前者,多了些許理性,敢於挑戰陳規教條,做自己認爲正確而又無損他人的事。那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醒,一種敢於乘風破浪的自信與隱忍,不理會世俗鄙夷與權威並對其嗤之以鼻的篤定……

獨立思考,敢於堅持的信念在生命長河裏熠熠生輝,將其他的“護道士”比得黯然失色。往昔,諸子百家思想搖曳激盪,將奴隸社會的無理曝光於青天白日;倘若沒有這些仁人志士的獨立救國,何來中華文化的磅礴厚重?太史公敢於觸摸真正的歷史,獨立抗爭那高高在上的權威,於是諸侯列紀,人物本傳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明清之際思想鉗制無所不用其極,多少學子得過且過,這也更將黃宗羲襯托得偉岸而博大;當曼德拉選擇爲黑人發聲,當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的講臺慷慨激昂,當康德開始《純粹理性批判》…他們都是“不聽話”的孩子,而且將不聽話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歷史也終將銘記他們所做的一切……而反觀那些聽話而碌碌終生的人,他們的名字逐漸消散於風中與永不停歇的時間車輪之下。( )

無規矩,不成圓,學會在什麼時候聽話與聽從自己的內心一樣重要。當我們成爲集體、社會、國家的一份子,聽從法律是人之常情,法之常理,那更是一種以小我成大我的責任;學會聽從長輩的建議而獨立思考,而不是全盤接納,這讓自己更睿智;學會在生活中爲了聽從自己的內心而去隱忍,同樣是種清醒。曹寅半生隱忍終成《石頭記》,莫言數十年磨一劍捧得諾貝爾桂冠,此前一夜成名的屠呦呦因青蒿素磨去六十年時光,他們聽從自己的內心,給自己帶來充實的收穫感也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人性光輝與思考…

生活不是試卷,我們無法評判對與錯。聽話的孩子受人稱讚,不必與世俗針鋒相對,平靜且安逸;“不聽話”的人則領略到更多風景,滿載人生的喜悅——生命的美好在於最多而不是最好。我願一直是個“不聽話”的孩子。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0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把中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缺乏真情等考試作文痼疾的癥結歸爲高考作文評價的“八股”。提到高考作文,必稱爲應試作文,與此配套而來的的話就是空洞、虛假、刻板、新八股等等,高考作文成了中學生作文不能進步乃至走向歧路的罪魁禍首,似乎只有取消這根指揮棒才能迎來作文教學的康莊大道。

其實,不少人對於目前高考作文的理解存在誤區。如果學生方法得當,高考考場上一樣能寫出擺脫框架桎梏、流露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自1997年至今11年來,筆者參與了與高考有關的多項工作。這些實踐告訴我,上述結論存在明顯的偏差。因爲,無論是上海還是各地的大部分高考作文一類卷,公平地說,並非空洞、虛假、刻板的新八股文。這些作文沒有所謂應試作文的弊病,它們或立意深刻獨特、或題材與衆不同、或形式新穎別緻、或構思獨出心裁,語言則暢達得體,華麗樸實,各揚其長各顯其能。當然,不容迴避的是多年來一類卷的比例低得可憐。可以說,一種悖論一直困擾着考生:一方面,考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希求以刻板應試求取高分,另一方面,在閱卷中這種作文又得不到一類的高分。

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和相當數量的師生對應試理解片面,以仰視的態度對待高考,缺乏對高考的平視、俯視和透視有關。所以,應試也只是停留在較低水平上。高考作文今年出什麼類型的題目,下一年的複習必然依樣畫葫蘆。高考作文今年恰巧較多地肯定了某些作文的形式或題材,下一年這種形式或題材的作文必然大行其道。殊不知,這些作文之所以受到肯定,是由於這位考生嫺熟運用了這種形式成功地展現了自得之見,以這一題材抒發了常人之所未見。換言之,文質彬彬,才成就了君子之文。絕非這一形式、這一題材可以包打天下。這樣亦步亦趨,一類卷少得可憐也就不足爲怪了。

其實,高考作文閱卷絕不會在文體、題材上厚此薄彼。文體不限、題材可異,關鍵在於你的作文有沒有自我思考、獨到發現,能不能恰當地運用這種文體、這一題材有表現力、感染力或有說服力地展現這些思考和發現。拾人牙穢,必然人云亦云,甚至邯鄲學步,丟了本我,而且會因爲你缺乏獨創使讀者產生審美疲勞。倘若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應試並沒有錯。倘若能夠真正按照高考一類卷的標準去應試,不僅應形式之試,更去應獨立思考、追求創新之試,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我看來,多年來高考作文的一類卷即使在作文競賽中大多數同樣會成爲優秀作文,靠目前許多人理解的應試絕對不可能寫出高考作文的一類卷。所以,許多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於高考作文評價標準備,而在於追求形式而捨棄內容的低水平應試。

所以,有必要對高考作文評價標準作一番透視,在準確把握評價標準的基礎上,以平視、俯視的態度對待高考,讓教師把握、讓學生習得高水平的作文之法。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1

“加油!加油!……”今天我們將要舉行一個“吹乒乓球比賽”。我們班有4個人,所以分成兩組;第一組叫“男生隊”,有陳灝、尹昊,組長是陳灝;當然第二組就是我們這一組了,叫“必勝隊”,有蘇若薇和我。

遊戲規則是:①只能用嘴吹,不能用手拿或碰等;②每吹過一杯就得2分。

首先出場的是每組的組長,第一個是陳灝,他蹲着馬步,得意洋洋,桌面上有6個杯子,每杯都1釐米,前5杯倒滿水,最後一個杯子是終點,總共10分。陳灝低下頭,嘴巴對着乒乓球輕輕吹着氣,不會兒球就滾到第二個杯子去了,“好,加兩分!”老師說道。陳灝更加得意起來,嘴巴又靠近杯子,一吹,(這回)吹得比剛剛重了點,球在水杯的邊上轉了又轉,卻滾到外面去了,“陳灝得兩分!”陳灝苦喪着臉,失望地走了。

第二場是蘇若薇。她的嘴巴似乎粘着杯子,好像要把杯子裏的水喝了,她吹得太輕了,球還是過不去。她又調整了口氣,(這回乒乓球乖巧了很多)一連(跳)過了4個杯子,還剩兩個杯子,她開始得意起來。第五次吹時,球開始調皮起來了,蘇若薇一亂吹,球被水花弄得上躥下跳,然後溜到杯外去了,“蘇若薇得8分!”比陳灝高6分。

第三個上場比賽的是尹昊,他的嘴像吐火炮似的,“呼,呼,呼”就把球吹到第三個杯子裏了。(比喻新穎,三個“呼”清楚交代出前三次吹的結果)第四次“呼”地一吹,球輕空水上漂,連跳了三杯,他真是一個高手!最後再“呼”的一下,球就到終點了,“尹昊10分!”尹昊開心得直蹦直跳!

第四場就到我了,我心裏又興奮又緊張,邊心想:我一定要贏啊!我邊拜佛,邊蹲着身子,嘴巴靠近杯子,輕輕吹。(首先交代自己上場時的心情)蘇若薇在一旁鼓勵我說:“吹得再大力點!”我又吹了一下,由於吹得太過猛,灑得得滿桌子都是,我後悔自己吹得太大力,水杯裏的水少了較多,我越吹水越少,尹昊在一旁吐舌頭,還總髮出“嘟嘟嘟”的聲音,(影響改:干擾)着我,我生氣了,想:哼!看我怎麼教訓你!(注意到了自己心裏的變化)然後,我緊閉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大力地吹水,(動作描寫細緻、準確)水漲得更厲害了,水花四濺像雷電(擊中改:劈到)了水上,一下(漲改:濺)得尹昊滿臉都是!我也滿臉是水,但驚奇的是:我一睜開眼睛,發現球跳到第二個杯裏去了!我不輕不重地吹起來,吹到了第三個,我也洋洋得意起來了,但球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生氣了,就調皮起來,我使勁一吹,不聽話的球粘在杯邊,像龍捲風似的,狂轉起來。我氣得再一吹,好像狂風大作,球像艘小船一樣隨波盪漾,最後轉得不耐煩了,跳到杯外去了。

“郭欣媛得4分,比賽結束了。第一名是尹昊,第二名是郭欣媛,第三名是陳灝!”老師宣佈道。

球時而調皮時而乖巧,不過,我認爲我得了第二名已經不錯了,通過今天的比賽我悟出了一點道理:人不能驕傲,要謙虛,才能得到成功!

雖然這次比賽輸了,但這次比賽我還是久久難忘!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2

參考他人的話,但是走出自己的路。——題記

朋友,你是一位聽話的人嗎?

在一個烈日當空的中午,剛剛打響下課鈴,一位同學鄭重其事地對我說“老師叫你去拿一疊文件。”我一邊答應一邊向校門口走去。走到校門口,上課鈴剛剛打響,聽到鈴聲,我本想回到教室 ,但是又想到 我還沒有完成老師交代給我的任務, 我便坐在校門口兩旁的長椅上,靜靜的等待着送郵件的人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像一滴一滴水從水龍頭中流走,我心裏免不了憂慮着急,怎麼還是沒有來?是忘記了這件事還是不知道?不過我還是等待着,有可能他出門出晚了,有可能他在路上堵車了,有可能…

時間繼續流逝着,他仍然沒有出現,我想要去上課,可是想到這是老師交代給我的任務,我就又接着等下去。又過了一會兒,他還是沒有來,走路都應該到了,但是他還是沒有來,有可能老師記錯了吧,算了,我不等了。於是我起身向教室走去。我爬上樓,打開了教室門,同學們用詫異的眼光看着我,都驚奇的張大了嘴巴,好像知道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老師更是用嚴厲的目光看我,嚴厲的(地)說“你這個中午去哪了?”我很疑惑,不由地看了一眼那位同學,沒想到,他把頭埋在桌子下面,在裏面偷笑,我立刻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心中怒火不斷升起,好像一座火山要噴發。我想向老師解釋,但是又怕同學們笑話。只好在門口靜靜的站着。更可氣的是下課我又被老師叫去辦公室罰站,回來看到他還在與其他同學竊竊私語。總之,這一天,我成了一個笑話。

好不容易捱到放學,回到家裏,我帶着滿肚子的委屈,向媽媽講述了今天的經歷,媽媽聽完以後,給我講了一件事。

媽媽說:“我們公司中來了一位小夥子,他十分刻苦的工作,他每次任務都完成的十分好,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毛病,每次做完一件事,他就要問別人,我要做什麼,最開始大家都會耐心的爲他解釋,但是時間一長,他們就漸漸的覺得他很煩,做事太沒主見,轉眼間三個月的試用期到了,大家都認爲他工作能力不強,不能達到公司的要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不給他轉正,最後他不得不離開公司。”

聽完媽媽的話我明白了,並不是所有的話都要聽。一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不經思考全盤接受任何人的話。所以,參考他人的話,但是走出自己的路。

朋友,聽完我的故事,你對“聽話”進行思考了嗎?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3

“噢!時間來不及了!要遲到了!欣寶快走!”媽媽急促的呼喊聲打破了郭老師小教室的安靜。她一把拎起包,拉着我就跑,只拋下“再見”兩個字,就飛出門外,迅速鑽進車裏發動車,“呼——”地“撒輪就開。”正開開心心卻又急躁地飛馳在路上時,“咔嚓”一聲使我不安地看了看四周,突然發現車上顯示屏內油壺旁的“E”像小星星般閃爍着,如鑽石般耀眼,時時刻刻吸引着我們的眼球。我一看就明白了它的用意。

“媽媽,快加點油啊,小“E”都閃了!車要沒油了!”

媽媽倒是偏偏不聽:“不行。你上課都快來不及了!還加什麼油啊!”

“什麼嘛!現在離我上課時間還早很多呢。快加點油啊!萬一突然沒油咋辦?”

哎呦!我這車是要等油壺跳了才真的沒油了呢。現在不會沒油的!”看着媽媽胸有成竹的樣子,我也只好無奈何地聽天由命了。“好吧,那我上課時候你去加吧。”

下課了,媽媽讓我去她店裏待一會,她要去送雞蛋。他說了一大堆話,卻沒有一句提到了“加油。”看到“E”還在跳,我忍不住打斷她說話:“你什麼時候去加油?”她支支吾吾地說:“那個加油站被拆了,我就回來了。”“好吧,我也是服了你了。走吧,去加油。”媽媽聽了我的話,立刻反擊:“不行不行,我還要去接幫我搬雞蛋的人呢。跟人家說好馬上就到了的,不能食言。”我再次無語,也只好等到媽媽送完了雞蛋再說吧。

等我又坐上媽媽的車,趕緊問:“加油來沒?”她又反擊說:“這不整準備去嗎?你急什麼呀?”我理直氣壯地回答:“上課早到來十五分鐘,你還急,現在否快沒油了,你倒不急了。我急在半路上突然沒油停了,阻礙交通,也浪費時間。”媽媽說不過我了,只好用手機把我“支開”:“好好好,喏,手機給你,找加油站吧。”

就在離加油站只剩三條街的時候,媽媽的車卻“關鍵時刻掉鏈子”地突然熄火了。媽媽想把它發動起來也不行。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好打電話向保險公司求救,讓人來把車子拖走了。你真當拖車那麼簡單。因爲這事兒,我們比本來應該到家的時間遲了兩個半小時,甚至更多!到了家,我們倆都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已經晚上八點多鐘了,我也顧不上看鐘顯示的到底是幾點了,管它三七二十一呢,趕緊吃飯了。

現在,我敢問家長:有誰還不願意相信我們的話的?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4

記得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三個字就是“聽話啊”。在家裏要聽家長的話,去串門要聽叔叔阿姨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闖了禍、頂了嘴之後,大人最愛說的一句就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聽話。凡是大人所說的一切“語重心長”的話,你都一定要聽,聽了才能是家長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否則,你便是“淘氣包”“差生”,長大後不會有出息。現在我們長大了,這樣的話雖不時常聽到,但總有不少這樣那樣無形的條條框框在約束着我們,其作用絲毫不亞於“聽話啊”三個字。

我不禁要問:我們爲什麼要聽話?不聽又會怎麼樣?難道就真的會一事無成嗎?固然,家長、老師都是比我們多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人,他們的生活閱歷自然要比我們豐富,他們對事情的看法無疑也比我們成熟,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永遠是對的。我們年幼時,很多事都不懂,確實需要大人的指點;然而,我們長大了,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們再這樣以“聽話”與“不聽話”作爲衡量我們好壞的標準,就未免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爲“聽話”意味着無條件地恭順服從,意味着放棄自己的意志和觀念。試想,一個從小到大都只聽大人的話而不自己動腦思考的“乖孩子”,我們能指望他在學術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嗎?若是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人,我們的世界又將如何發展?

所以,我們雖然要聽話,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我們應該衝破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不受約束,獨立思考,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和個性。大人說的話,有對的,也有不對的,即便是對的,也只是從他所處的角度來看,換到我們的角度,也許就變成不對或不全對。我們應該自己去辨別,去理解。對知識也是一樣,我們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這世界上人人都盲從長輩,又哪裏來的“胡服騎射”?如果每個人都對前人的知識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發展“日心說”?如果一個人不聽話便一事無成,那麼輟學的比爾?蓋茨又怎麼會創建微軟帝國?古人說過,“學貴質疑”,說白了,其實就是鼓勵人們多多不聽話。

當然,不聽話不等於不尊重;相反,正因爲尊重長輩,我們纔對他的話認真思考,正因爲尊重知識,我們纔對其加以創造性的研究。只有自己辨別,自己理解,纔能有真的收穫,才能爲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纔是對長輩、對老師最好的尊重。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5

記得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三個字就是“聽話啊”。在家裏要聽家長的話,去串門要聽叔叔阿姨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闖了禍,頂了嘴之後,大人最愛說的,也還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似乎在童年時期人最大的美德就是聽話。

凡是大人所說的一切“語重心長”的話,你都一定要聽,聽了才能是家長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否則你便是“淘氣包”“差生”,長大後不會有出息。現在我們長大了,這樣的話雖然不時常聽到,但總有不少這樣那樣無形的'條條框框在約束我們,其作用也不亞於“聽話啊”三個字。

然而我不禁要問,我們爲什麼要聽話,不聽話又會怎麼樣?難道就真的會一事無成嗎?固然,家長、老師的生活閱歷比我們豐富,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也無疑比我們成熟,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永遠是對的。我們年幼時,很多事都不懂,確實需要大人的指點。然而我們長大了,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再這樣以聽話與不聽話作爲衡量標準,就未免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爲“聽話”意味着無條件地恭順服從,意味着放棄自己的意志和思想。試想一個從小到大,從來都只聽大人的話而不自己動腦思考的“乖孩子”,他的思維方式是別人的,他的腦子裏全裝着別人的東西,這樣的一個人,我們能指望他在學術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嗎?若是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人,我們的世界又如何發展?

所以我們雖然要聽話,但更要有自己的辨別和理解。我們應該衝破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不受約束,獨立思考,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和個性。大人說的話有對的,也有不對的。即便是對的,也只是從他們所處的角度來看,換到我們的角度,也許就變成不對或不全對,我們應該自己去辨別,去理解。對知識也是一樣,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這世界上人人都盲從長輩,又哪裏來的?如果每個人都對別人的知識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提出“日心說”?如果一個人不聽話便一事無成,那麼輟學的比爾·蓋茨又怎麼會創建了微軟帝國?古人說過,“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說白了,其實就是鼓勵人們不盲從盲信。

當然,不聽話不等於不尊重長輩,相反,正因爲尊重長輩,我們纔對他們的話認真思考。正因爲尊重知識,我們才加以創造性地研究。只有自己辨別,自己理解,纔能有真正的收穫,才能爲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纔是對長輩和老師最好的尊重。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6

從“不聽話”到學會“聽話”,這個過程就叫“成長”。

——題記

聽話!?什麼是聽話?我從小就是一個不聽老師話的調皮鬼,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我不聽話的故事。

記得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時候,天真無邪的我從無憂無慮的幼兒園剛進入學習任務繁重的小學,雖然我們很小,但老師依然嚴格要求我們。可我就是不聽老師的話,因此經常引來老師一頓訓斥,而且老師還經常說:“你說這個小女生怎麼這麼不聽話,這麼頑皮啊,其他人都挺乖的啊!唉!”即便聽到老師的這些話,我依然擺出一副滿不在乎地樣子離開了。

記得一次書法課,調皮的我一上課就開始嘰嘰喳喳地在下面一直說個不停,老師一個勁兒在給我使眼色,暗示我保持安靜,無意間看到老師在給我使眼色,我立馬乖乖地安靜下來。可過了一會,我又開始覺得心裏難受,總數控制不住自己,最終實在忍無可忍又在桌子底下開始自娛自樂了起來。正玩得高興的時候,老師帶着怒氣向我的座位迎面衝來,而我還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裏。同桌用胳膊使勁捅了我兩下,我很厭煩地準備擡起頭來瞪他時,卻見老師兇巴巴地對我說:“張詩語,窗外的風景好看嗎?跟別人說小話舒服嗎?桌子底下的小玩意好玩嗎?”我被這一連串的問題驚呆了!老師真是火眼金睛啊!我做的這一切盡在老師的掌控之中。於是,我做出一副知錯就改,可憐兮兮的樣子對老師說:“老師,我錯了,我上課再也不說話、再也不搞小動作了。請原諒我吧,我一定聽你的話!”

聽完我真誠而又發自內心地話,老師轉身走向講臺繼續講課。可是就在老師剛一轉身,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繼續說小話了!老師怒氣沖天地朝我吼道:“張詩語,給我站到後面去!”此時地我,戰戰兢兢地離開座位,向教室背後走去。最終,選了一個角落站在那裏。滿臉通紅的我站在角落裏心想:“我真不應該這樣做啊,以後要管好自己的紀律,不要在做這麼丟人的事情了!”這大概是我不聽話而受到的最嚴重的懲罰了。其實,說心裏話,這個懲罰還是很輕的,不過自從這件事發生以後,我開始聽話了。而“調皮大王”這個稱號就被我的同學李林峯所替代了。

我不聽話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每次老師批評完我,很快就原諒我了。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老師對我的原諒中,包含着老師對我的理解與愛。就是在這個愛的包容下,我慢慢長大。

你說,從“不聽話”到學會“聽話”,這個過程是不是就叫“成長”呢?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7

風華如一指流沙,蒼老似一段年華。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的鑄成一抹哀傷。

夜雨染成天水碧。人需要一種叛逆,才能成就一份驚鴻。晚霞映得雲煙紅。人需要一些瘋狂,才能留得一方優雅。彼岸繁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盛開在人世,綻放於心中。

如一朵花的開放,華夏從其優雅之姿真真切切地佇立於世界東方,令多少人爲之神魂顛倒?然而,透過歷史的纖陌縱橫,踽踽而行,我看到的是固步自封,是循規蹈矩,是夜郎自大,是聽古聖先哲的話。

大宋宮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們忙着作詩寫賦,用程朱理學教化子民時,北方的鐵騎席捲了中華;康乾盛世,書生們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經注考證時,大洋的另一端,開始了科技革命,改寫了歷史。我們陶醉於自己,我們居功自傲,我們不斷地用《天工開物》《農政全書》去總結輝煌,卻忘了時移事變,忘記了“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爲法”,忘記了聽先人之話未必是一件好事,忘記了時間未曾爲我們駐留腳步。

如果我們能早一點革新圖強,如果我們能早一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我們不是選擇做一個“乖孩子”,或許就不會有那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或許就不會有那葬身南京的30萬魂靈,或許就不會以購買進口產品爲潮流了。

月下疏影橫斜,清水如鑑;空中桐葉翻飛,放開翩躚:風裏曾相見,夢裏曾相依。

誰的人生有如一淡雲遮月?是她,草間彌生日本健在的最偉大的藝術家,草間彌生出生時患了先天性遺傳神經性視聽障礙,只能隔着一層圓點的網,模模糊糊地看世界,可她卻漸漸迷上了繪畫,特別是畫圓點。26歲那年,爲了去美國學習,她沒有選擇聽媽媽的話,導致與家庭決裂,在時間與貧苦的洗禮下,她的成名作《無極的愛》轟動一時,雕塑作品《南瓜》在香港拍賣到272萬港元,她引領潮流,爲蘭蔻設計09化妝包。她所主張的圓點圖案服裝也風靡日本。她由於不聽從母親的擺佈,卻成了一代繪畫宗師。

人生本就是一場未知的旅途,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聽從父母的話,去複製她們的人生,重走他們的路,而是用眼睛,用心去選一條自己的路,無關成功與否,只隨心動。

嫋嫋清風日影斜,做一個“不聽話”的人兒,走出書齋,去遊遊山,去玩玩水,去走走沙漠,便可感受到山月的皎潔、河風的沁涼和沙漠的橫亙……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8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常常聆聽。

譬如在大自然中我們尋覓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韻致,尋覓那“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空靈,尋覓那“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的意境。聆聽輕風喁喁低語,聆聽松濤娓娓吟唱,聆聽蛐蛐細細鳴叫,聆聽山林中鳥兒歡啼。那脆靈靈的音符好似一顆亮露滴落,使你的心中也流淌出一掛清粼粼的飛泉。

蟲鳴鳥語,溪泉琮王爭 ,人也煥發了童貞,胸中的塊壘隨溪水逝去,工作的疲憊被溪水洗去,心靈的塵垢隨溪水流去,身心如灑,愉悅清朗,瀟灑通透。

聆聽,涵養了你的性情,曠達了你的胸臆,給你智慧的靈光和啓迪,你的思維也流轉自若,鮮活水靈。聆聽是一種怡情忘機的人生態度,充滿着瀟灑的生活意趣。有時候,我們失去了許多快樂,並不是無法引起快樂,而是缺少一顆平常心,缺少爽朗清靜的心情,缺少毫無掩飾的童稚的天真。

有位睿者說:“當我們明心見性,達到內外如一、心物合一的境界,我們便能從任何細微的事物中獲得智慧的啓示。安靜地看一瓢水,可以聽到它演示的清淨義,請汲來柔潤自己的心田;細緻地看一朵花,可以聽見它宣說的莊嚴義,請掬來美化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奇妙的無情說法,萬事萬物,無時無地不在百般譬喻、殷勤示教,你聽見了嗎?”

心情浮躁的人不會聆聽,利慾薰心的人不會聆聽,心胸如豆的人不會聆聽,老謀深算的人也不會聆聽。他們過於淺薄,過於功利,過於狹隘,過於世故。他們缺少穎悟的耐心、適度的寬容、舒展的心靈、好奇的天真。他們所能聽到的只是銅臭的撞擊、生活的噪音。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聆聽。

譬如聆聽父母的忠告,聆聽老師的教誨,聆聽朋友的勸慰,聆聽嬰兒的啼哭,聆聽妻子的關愛……

聆聽是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流、情與情的融匯;聆聽是一種主動的生活姿態,一種親切的對待,一種由衷的信賴,一種美妙的心境。

一位偉人說:“喜歡聆聽的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歡聆聽,只喜歡征服,他們的傲慢,遮擋了他們的視線;閉關自守的民族不喜歡聆聽,只會沾沾自喜,他們坐井觀天,妨礙了他們的見識;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歡聆聽,只會浮在表面,他們淺嘗輒止,缺乏深厚的內涵。

因此,學會聆聽纔不自滿,纔不孤獨,纔開眼界,才見學問;學會聆聽才善於思考,富有創意,從容冷靜,虛情若谷,這個民族才變得生機勃勃,充滿魅力。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19

他,是老師心中一個屢教不改、嬉皮笑臉、刀槍不入的人;他,是同學心中的搞笑大使和“派神”;他,同時又是異常聰明的人,也是父母最大的掛念。

記得小學時,當我們還是幼稚無知的小孩時,我們就相識了。不過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好朋友,我們成爲最好的朋友時,好象是在三年級。

有一天,我們在操場上玩耍,至於怎麼碰到一塊兒,我已經記不清了,但從那以後,他每天放學時都會一路陪我聊天直到我家,他再返身回他自己的家。

就這樣,我開始頻繁地與他交往,我的父母也開始注意他了。

大概過了幾天,大人們對我說,他的一些習性不好,叫我不要與他玩得太多。

我也很疑惑,並開始留心注意他。我發現他喜歡很多女同學,併爲達成一些所謂“愛情”之類的目標而不斷“奮鬥”,似乎並把不學習看得太重。

於是,我們慢慢又疏遠了。

可是,我們是很有緣的,上天不會草草將這段友誼了結的。

這之後不久,我生了一場大病,高燒不退,整天昏昏沉沉,霾氣很重的窗外傳來陣陣汽車掃過雨水的“哧哧”聲。我擡頭看看鐘,快5點了,是放學的時候了。外面下起了小雨,雨真的很小,似乎是浮在空中一樣。我呆呆地望着窗外,頭腦一片空白。

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門鈴聲,我回過頭來,媽媽已經開了門,“噢……這不是……”,媽媽的聲音從門那邊傳來,我想會是誰呢?於是蹣跚地磨到門前,只見他揹着個小書包,斜穿着校服,釦子全打開了,身上有點溼,口中不斷地喘着氣,身體傾側着,歪着腳……

但是重要的是,他的手中拿着一隻十分精緻的花(我記得是玫瑰,證明他不知道別人生病了要送什麼花)。

那個剎那,我震驚了。是啊,他拿的不是一般的花,是一隻充滿關切、關心的友誼之花。在那一刻,一切的不良印象瞬間變得暗淡與無力,因爲聖潔的愛心高過了這一切。我小心翼翼地接過那支花,心中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也許,一支花不算什麼,也許,他也曾送給許多人(那表達的意義就不同了),但是,這種關愛的心卻是可貴的,卻是稀缺的。

也許,現在他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人認爲他無可救藥,但他的本質是好的,只是一時還沒醒悟而已。

所以,我一直希望他變好,也開導過他許多次(所以他現在很煩我),我想老師也一定希望他好,他的父母也一定。

有人說,他又不是你的親人,你何必去開導他,反而自討苦吃,我說不,因爲我看準這顆心,看定了我們的友誼。

我想,我也不用說他是誰了吧……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20

記得小時候,聽得最多的3個字就是“聽話啊”。在家裏要聽家長的話,去串門要聽叔叔阿姨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闖了禍、頂了嘴之後,大人最愛說的一句就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是聽話。凡是大人所說的一切“語重心長”的話,你都一定要聽,聽了纔是家長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否則你便是“淘氣包”“差生”,長大後不會有出息。現在我們長大了,這樣的話雖然不時常能聽到,但總有不少這樣那樣無形的條條框框在約束我們,其作用也不亞於“聽話啊,’3個字。

然而我不禁要問,我們爲什麼要聽話,不聽又會怎麼樣?難道就真的一事無成嗎?固然,家長、老師都是比我們多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人,他們的生活閱歷自然比我們豐富,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也無疑比我們成熟,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永遠是對的。我們年幼時,很多事都不懂,確實需要大人的指點,然而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再這樣以聽話與不聽話作爲衡量好壞的標準,就未免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爲“聽話”意味着無條件地恭順服從,意味着放棄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試想一個從小到大從來都只聽大人的話而不自己動腦思考的“乖孩子”,他的思維方式是別人的,他的腦子裏也全是別人的東西,這樣的一個人,我們能指望他在學術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嗎?若是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人,我們的世界將如何發展?

所以,我們雖然要聽話,但更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我們應該衝破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不受約束,獨立思考,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和個性。大人說的話有對的,也有不對的。即便是對的,也只是從他們所處的角度乘看,換到我們的角度,也許就變成不對或不全對,我們應該自己去辨別、去理解。對知識也是一樣,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這世界上人人都盲從長輩,又哪裏來的“胡服騎射”?如果每個人都對別人的知識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發展“日心說,’?如果一個人不聽話便一事無成,那麼輟學的比爾·蓋茨又怎麼會創建微軟帝國?古人說過,“學貴質疑”,說白了,其實就是鼓勵人們多多不聽話。

當然,不聽話不等於不尊重長輩,相反,正因爲尊重長輩,我們纔對他們的話認真思考。正因爲尊重知識,我們才加以創造性地研究。只有自己辨別、自己理解,纔能有真正的收穫,才能爲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纔是對長輩、老師最好的尊重。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21

隨年齡的增長,我們都願把話藏在心裏,用一層層保護膜包裹着,逐漸失去表達,同時也喪失作爲一個傾聽者的能力。

小時候,我們童言無忌,是一張張天真而快樂的臉。把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彷彿要說個三天三夜,直到自己入睡,我們是那羣愛笑愛鬧的精靈,在走過的每個地方都留下自己的小腳印。坐在板凳上,用樹枝撥開自己所學到的,聽大人所說的。當寫錯時,撓撓頭,伸出自己的小手抹去錯字,一寫便是一上午。晚上,願依偎在媽媽的懷裏,安靜地聽着故事。

大手牽小手在道路上行走,如今也只願意一前一後地走。把耳朵捂住隔離外面的喧譁,用狂躁的音樂去掩飾身旁的孤獨,我不願交流,也不喜歡說話,一直靜靜等喧鬧遠離,便一人躲在被子裏哭泣。我們在朝氣蓬勃的年紀,過早把親情拒之門外。媽媽每天的苦口婆心,也被暴躁吞噬,我漸漸遠離。

當真正的幸福來臨,我選擇不去理會,做我自己認爲對的事,一點點對自己泄氣。那個房間的門我沒有再去打開,實物隔離了我與媽媽的距離,她一直在我的身邊,我卻從未回頭看看。

當放學下雨時,我望了望周圍,雨傘底下是一對母女,媽媽接過女兒手中的傘,溫和地說:“丫頭,我來拿吧,風太大。”隨後女兒一手握住媽媽的手在雨中行走。那時我雙手空空,便膽怯地將它們放進了口袋,一個人在雨中奔跑。那時的我像個小偷四處尋找躲藏的地方。我害怕了,太自以爲是,但仍舊不願將那層把我死死包裹着的盔甲卸下。背後突然有一陣熟悉的聲音,我以爲是幻聽便沒有回頭,但莫名的吸引力讓我轉過身去。我有些害怕但又希望是她。雨中媽媽撐着那把熟悉的紅傘,她微笑着喊着我的名字。我有多久沒有和她說過話,嘴巴只張開卻未發出聲音;我又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着她,笑眼下是皺紋烙印着,我再也抑制不住,奔跑向她,在紅傘下擁抱。

“媽媽,媽媽……”我一遍遍重複在嘴中,我的雙手沒有空,因爲媽媽的手將我包裹,十指間的空隙也被填滿。我學會了愛與被愛,也學會了聽話。聽是爲了更好的選擇去回答,

我們總是過早將事情深刻化,其實簡單去想事情未必是不計得失,嘗試着去做一個傾聽者,耳朵裏並不是只有音樂,它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豎起耳朵,聽你的故事。親情它從未走遠,只是自己的心隔離了它。

我學會了聽話……

高二議論文:“聽話”論 篇22

我小時候在大人的眼裏是個十分的調皮孩子,象個男孩一樣。也許是初生的牛犢不怕虎的緣故,不知道什麼叫害怕,什麼事都敢幹,鬧出了一些笑聞趣事, 現在每每回想起來,還會偷偷笑上一回。

以前我聽的最多的話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不要把大人的話當耳旁風,否則大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聽到這些,除了有些害怕以外,心中不免會產生一個大大的問號,爲什麼一定要聽大人的話呢,如果不聽後果會怎樣呢?於是就跑去問爸爸:“爸爸,爸爸!爲什麼小孩子一定要聽大人的話呢?”爸爸卻對我說:“小孩子不要問這些了,跟你說多了你也聽不懂,叫你聽你就聽啦!”問了半天白問,心裏有滿滿的失望和疑問。

一次,我看見爸爸在抽菸,他吐着菸圈,雲裏霧裏的一副很享受的樣子,聞着香菸裏飄出薄荷糖一樣的香味,以爲是什麼高級糖果呢,我就好奇地對爸爸說:“爸爸,你那個糖可以給我吃嗎?”以前爸爸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是先給我留着的,這次我想也不例外,誰知爸爸說道:“絕對不行!這是香菸,抽菸是大人的專利,只能大人抽,小孩子不能抽!”看爸爸的那個樣子,心想:哼!不讓我吃,想獨吞啊!我纔不信呢?聞着那麼香味道一定不錯,於是躲在一旁偷偷地監視着爸爸的一舉一動。

等到爸爸抽完了兩根菸,他左右看看,把煙盒放到了冰箱上面,哈哈!爸爸鬼鬼祟祟的把糖放在這麼高的地方,肯定是想獨吞糖果,擺明了就是不想讓我吃嘛!

等他出門已後,我輕手輕腳地搬來一椅子,放在冰箱旁,然後爬到椅子上,踮起腳尖,嘻嘻!剛好拿到。我快速地從裏抽出一根,放到嘴裏嚼了起來,咦,怪了,怎麼沒有薄荷糖的香甜味啊?就在我着急的時候,一股的苦澀麻辣在我的嘴裏瀰漫開來,趕緊把“糖”吐了出來,衝向洗手間,打開水龍頭,對着嘴衝了半天,嘴裏纔好受了點。後來我就氣急敗壞去找爸爸哭訴:“你買的那什麼糖啊,又苦又辣,難吃死了。”爸爸聽了笑着說:“早給你說了吧,你不聽,這就是不聽話的後果。哈哈哈!”

後來爸爸主動把煙戒掉了,到現在再沒看到過他抽過煙。我問他爲啥不抽菸了,爸爸語重心長的說道:“抽菸本來就不是個好習慣,通過這件事看來啊,抽菸不但危害健康,連下一代都給禍害了,還是戒掉的好啊,孩子!”我似懂非懂的點着頭。

通過這件事提醒了我,聽大人的話是對的,不能隨隨便便自行其事,但大人有時也會出錯,不是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