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5篇)

本文已影響 9.45K人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5篇)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追風箏的人》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

“這本小說夾雜著美與醜,而那部分的醜都被友情添化為美。”這大概是我斷斷續續讀完這本書的深刻感受,故事中的無情與災難,都隨著風與風箏飄遠。作者從主人公的細膩感情描寫出人性的本質,令整本書充滿一段善惡交織的章線。

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成長的經歷,哈桑崇拜阿米爾,是因為有知識的淋澆,令阿米爾能讀字講故事,讓本來沉默的哈桑產生了好奇,更加讓他們的友情增添幾分。不久,因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做出了一生讓他自己後悔的決定。阿富汗政變,前蘇聯佔領阿富汗,阿米爾與父親逃亡美國,阿米爾始終不能忘懷那件事而原諒自己,然而踏上了故鄉的路,為好友盡最後一份力,尋找那個當初的自己。

文中的哈桑,是一位正直善良的淳樸孩子,當阿米爾受委屈時,他總是出頭的那個,挺身而出的他不怕為難自己的一切事情。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智勇互補,哈桑對阿米爾依然十分忠心。在那場風箏比賽,阿米爾與哈桑合力贏得比賽,但當哈桑取回風箏時,卻遇到那群因保護阿米爾少爺而曾經得罪的人,並受到了不少侮辱,但他沒有責怪阿米爾少爺。故事的後來,阿米爾對哈桑變得冷談,更是不惜將哈桑逼走。哈桑內心充滿對好友阿米爾的失望與不解。

哈桑作為阿米爾的朋友,把他與自己的一生捆綁在一起,無論如何也不讓自己的朋友有事,無條件地為朋友付出,不管是面對凶惡無窮的流氓,還是別人對自己的侮辱,哈桑鼓起勇氣拿著彈弓來保護自己敬愛的阿米爾少爺,甚至令自己陷入危機。他的一生都在懷念過去那些美好的時光,直到他到生命的終點。

文章講述的不僅是友情,還有背叛後的救贖,阿米爾內心產生了對哈桑的深深內疚,想要彌補自己的錯誤,因此不惜生命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而索拉博身上有太多哈桑的影子,也讓阿米爾感到對回憶的思念與後悔。

這不僅是一本小說,而且是一部政治史詩。它描寫了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阿富汗的經歷變遷,將這個過去不以為意的國家完整地呈現其中的文化,同時也是一個童年與成年之間關係的人性故事。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打動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因為自己膽小和虛偽而傷害了朋友的錯,但我們要明白,心靈的救贖並不能用金錢或物質來彌補過錯,更多的是要去珍惜在身邊的朋友,真誠的友情。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2

已開始讀這本書時是被書名所吸引住的,"追風箏的人"念起來挺歡愉的,而且心裡也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人要去追風箏?一般不是人帶著風箏跑的麼?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了《追風箏的人》的閱讀。

這個故事發生在阿富汗,故事主人公之一是當初年僅12歲的一位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他性情溫和,懦弱,少為自己的事情抗爭;而還有一位主人公小男孩哈桑是阿米爾家中的僕人,他也是阿米爾最忠誠最信任的朋友。

故事的開頭部分描述的是阿米爾和哈桑和其他一群小孩子爭先追趕風箏的情景,哈桑成功為阿米爾追到風箏。

後來我才知道,追風箏是阿富汗的習俗,每年春天,他們都會舉辦風箏節,許多孩子都會帶著自己的風箏聚集在空地上,讓各自的風箏在空中決鬥。

你必須要把你周圍所有的敵人消滅光,你才能成為勝利者。

同時,你必須把你走位的風箏都打敗,你才會成為萬種矚目和讚歎的焦點,那樣會有無限的榮譽和光亮集聚你一身。

追風箏,也相當重要,你搶到了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那才算是完全的勝利。

作為阿米爾的忠實朋友,哈桑義無反顧未其追到風箏,最動人心絃的一句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想想,這句幾乎是世界上最令人溫暖的話是出自一個12歲的孩童之口。

他是何其在乎兩人的友誼,那種近乎要為對方吃土的決心和忠誠,阿米爾應該為此感到萬幸甚至當是上帝無意之中多送的一份意外之禮而緊緊揣在懷裡。

但是…

當鏡頭轉向一個昏暗的角落,一群男孩圍著恐懼的哈桑,對著他施以暴力,而阿米爾努力地蜷縮在一旁角落不敢出聲,只是默默地看著為阿米爾忠誠守護的哈桑被制服地無法動彈,他親眼目睹了哈桑被施暴整個過程。

阿米爾強忍著淚水,身體和腳卻無法往前挪一步,挺身而出去救救他那無助的朋友。

我不知道哈桑看到阿米爾這樣子無動於衷是什麼感受,那個是他曾經要拼命去保護和追隨的朋友啊!儘管如此,哈桑也沒怪阿米爾。

但是出於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羞愧,阿米爾無法再面對哈桑和那段曾給他好多保護的友情,終於,他做出了更為極端的事情——他栽贓哈桑,汙衊他透了自己的東西,讓他永遠離開這個家,永遠不用見到他,不用想起自己曾經的無用。

人性一再扭曲,扭曲到極端就會導致醞釀更多的悲劇。

小說整體的都在一個比較低沉壓抑的基調,每個場景都深深揪住每個在讀人的心,讓我好像心透不過氣兒一樣,簡單的故事卻透露出關於人性的思考,發人深省。

阿米爾的懦弱可氣,哈桑的善良單純可憐,人物塑造特性鮮明。

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訊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

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

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

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後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

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

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

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這是一個關於人性救贖的故事,或許上帝創造人來就讓我們來犯錯的,他給了每個人能夠犯錯的額度,只要能意識到犯錯本身,克服犯錯的各種因素,完成對自己錯誤的補救和救贖,掛了科,重修能過就行,上帝照樣會接受你這個天之驕子的。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3

德如深谷幽蘭,不言自芳;欲如長堤螻蟻,無孔不入,渺渺青史裡,要做到高尚清雅,實屬不易。而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嫉妒、不甘;是友情、親情;更是正直、善良、誠實和奉獻。

“追風箏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更是我們每一個為了生活而忙碌的人。對於哈桑來說,風箏是他對阿米爾的愛與奉獻;對於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著他人格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更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同樣風箏對於我們來說,就像一直追求的夢想,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期許,高高在天空飄揚,需要你永遠不停止腳步,才能讓風箏飄的越高越順。

天下雖然不少遠望著星空,但走的是泥濘道路的人,我們不能因為他滿身塵土,就否認他是愛慕閃閃星光的人。而阿米爾和哈桑就是這樣,他們因“愛慕星光”而最終釋懷了因個人感情與社會制度的矛盾而造成的錯誤,體現了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一句話令多少人感動,他心甘情願的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他的一生都在為阿米爾犧牲,這是一個人一生不變的忠誠,他值得受到尊敬,他是那個時代的英雄。

當然英雄從來就不只是活在歷史和記憶裡,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時,英雄人物就在我們身邊。17年前,鍾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後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是抵禦“新型肺炎”的國之戰士。他建議“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的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在醫院工作的醫生、護士們;在路上奔波的援鄂醫療隊們;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以及其他防疫醫院建設工地上的人們,他們心懷英雄情節,堅守平凡崗位,遠離家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夜以繼日地勞作,他們同樣是“最美逆行者”,是為人民千千萬萬遍的英雄。正是這些幕後英雄,湊成了點點星光,照亮了這一方黑暗的天空。

土地沉重,總會開出花朵;天空高遠,終有彩雲飄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追尋自己的“風箏”,或許有時會迷失方向,有時會產生迷惘,但只要心中有愛、有堅守,我們也會在不經意間成為自己的英雄。希望我們都能追到自己的風箏!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4

為你,千千萬萬遍。

—題記

這個假期,我看了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小說《追風箏的人》。夕陽西下,在一片片紅色的雲彩下,有一個小男孩,手裡拿著一隻風箏,跑著,風箏隨風飄揚。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看到這個封面,我便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主要講了12歲的阿米爾少爺和僕人哈桑的情同手足。然而,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這一直折磨著阿米爾,阿米爾甚至逼走了哈桑。沒多久,因為戰亂,自己也跟著父親逃往美國。20年後,阿米爾始終放不下當年的心結,重回故土,希望為當年的好友做一點事。可也是這次的迴歸,使阿米爾知道了一個驚天的謊言,兒時的悲劇再次上演,阿米爾也最終做出了抉擇。

看完這整本書,我思緒萬千。

謊言與信任,背叛與救贖,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在這些情感中,令我感動的,是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一句多麼普通而又充滿了愛的誓言呀!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便是在哈桑追到風箏後對阿米爾說的。這句話,是哈桑對阿米爾的信任。儘管他知道自己身份卑微,但仍然堅信,在他和阿米爾之間是有那最真摯的友誼的。第二次,是法裡德對受了重傷的阿米爾說的。雖然這只是一句朋友在危難之際時,伸出援手時說的一句話,但卻揭開了阿米爾的傷,想到了哈桑,20多年的痛苦和自責爆發出來,是阿米爾不由自主的流下淚來。第三次,是阿米爾為哈桑之子索拉博說的。同樣的追風箏,同樣的話,不同的人,這,或許是一個受過極大折磨的人的一個救贖的機會,也是阿米爾的痛苦的解脫。

從懦弱,膽小,痛苦,到勇敢,堅強,救贖。阿米爾這一形象,和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讓我久久回味。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5

為你,千千萬萬遍。

風箏在天上飄蕩,一如他們的友誼,和那謊言埋藏下的親情。

從記事起,他和他就是就是好夥伴,是那種可以在陽光下奔跑,大雨裡歡笑的夥伴。他可以為他付出一切,甚至尊嚴生命;他卻因父親的不重視與他隔著距離。他可以為他以身涉險,他卻只能懦弱的觀看。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哈桑對阿米爾的奉獻讓我只覺他很傻,何必對一個懦弱的人奉獻呢?而阿米爾的懦弱也讓我有些咬牙切齒。

阿米爾尋求著心靈上的救贖,負罪感使他不得安寧,他逼走了哈桑,逃去了美國,可是,又怎樣?離開了那個童年的阿富汗,卻逃不了心靈的譴責。

時隔多年後,當阿米爾知道了那個天大的謊言,知道了哈桑的情況,知道了哈桑的孩子已成為孤兒,他踏上了回家的路,這種決心,是真的憐憫,還是心靈的譴責要他回去尋找救贖?

為了救出哈桑的孩子,阿米爾不得不再一次面對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被痛打的過程中,阿米爾真真正正的得到了救贖,得到了內心的釋然。

也許救贖就只在那麼一瞬間,找回了內心最深處的東西,也回報了他人的奉獻。

記憶裡,有那麼一個少年,他有滿月般的臉龐,扭曲的貝殼似的耳朵,晒得黝黑的面板,在一遍遍說著——

為你,千千萬萬遍。

寫後小記:寫到後面感覺有點像流水帳了,要改進。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6

火紅的霞映襯著一個手拿風箏的男孩的剪影。男孩奔跑著,身後拖著長長的風箏線,赤色的天空籠罩著大地,最後在那無邊際的霞空中,只留一隻飛翔的風箏。因為這副神祕莫測的圖畫,迫使我打開了這本《追風箏的人》,它帶給我無盡的震撼。

或許是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友情,或許是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恍然,或許是那一句看似天真卻無比真摯的“為你,千千萬萬遍。”都給我心靈上的震撼。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阿米爾記憶中阿富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為人知卻溫馨幸福的喀布林。平日裡,我們聽到關於阿富汗的訊息,都是跟恐怖主義扯上關係,總以為那是一個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槍聲中的地方。然而作者筆下的阿富汗卻是那麼和諧美好。

小說的開始,我從作者柔和的筆觸中只感受到了阿米爾和哈桑的感情,卻不想那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每年的風箏大賽,蔚藍的天空中,飄蕩著五顏六色的風箏,阿米爾想要得第一,因為爸爸,因為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哈桑為了阿米爾拼命護住了風箏,可是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浮現了……阿米爾選擇了退縮。

一念之差,兩人的命運被改寫。

直到各天一方,阿米爾因為父親臨終時的一句話決心回到阿富汗——他要走上那條贖罪的路,為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併為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夥流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花盡心思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當風箏放飛的那一刻,阿米爾得到了原諒與寬恕。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它所表達的內容很複雜,但是我總是認為那長長的風箏線中,似乎牽連著某種關係。

我想,那是對於人生的感激與釋懷。每個人都有一隻風箏,我們義無反顧地追逐著風箏,在它的牽引下逐漸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7

當我翻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仍然任性地相信,阿米爾與哈桑,甚至與索拉博之間一定不會就這麼結束的。

直到現在,我的腦袋仍嗡嗡作響,浮現著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本書不如甜蜜的童話故事一般,它沒有那麼完美的結局,甚至沒有團圓時的擁抱,沒錯,團圓,那少了其中的幾員,那還稱得上真正的團圓嗎?是的,這本表面光鮮靚麗的書如同主人公拉米爾一般,掩藏了人性本生的罪惡與真實。現在,我還是任性的不稱拉米爾為少爺。

沒有我們印象中那喧鬧而又繁華的阿富汗,只有一次次的硝煙,一次次的戰爭。沒有那麼美好的幻想,只有一次次的自欺欺人,只有直達罪惡的真實。沒有漫畫中的友誼那麼堅不可摧,只有一次次的背叛與被判。這麼多年了,物是人非,我想唯一不變的是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不得不說,我至今任性的相信,哈桑的死,阿米爾絕脫不了干係。

我想,阿米爾與哈桑就如故事《農夫與蛇》一般,自然哈桑是那個真誠樸實的農夫。不過唯一不同的是,哈桑從未怪過阿米爾,從未……

我不知怎麼去評判阿米爾,因為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脆弱而又自私的孩子罷了。他愛他的父親,我想在阿米爾眼中,他的父親就如神抵一般,讓他敬畏與愛,他甚至認為父親一直恨他,討厭他就因為母親的死,阿米爾的母親再生他的時候死了。他自私的不能容忍哈桑去奪得父親的愛,何況哈桑只是一個僕人的兒子,一個哈扎拉人……但就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哈扎拉人竟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兄弟,相信,阿米爾在得知這個訊息後是痛苦的……況且這個兄弟還是為他千千萬萬遍的人……

“和同樣的奶長大的是兄弟“,不知為什麼,這句話始終在我耳旁迴響……

拉米爾的感情是複雜的,他不能也不想放棄美國的妻子與美國舒適安逸的生活,但他同時也放不下對父親的敬愛,和拉辛汗的友誼,對故鄉喀布林的牽掛與懷念。還有,對哈桑的歉意與愧疚,我想也是這些東西,才讓阿米爾能夠義無反顧的拋開一切,趕往阿富汗,但最終迎來的卻是哈桑的死訊以及……索拉博。

或許,拉米爾對哈桑而言,就是那清澈湖水下的怪物,現在,我還是任性的這樣認為。

我想,我已經長大了,所以必須想得更多,我沒有經歷過這段驚心動魄的愛與救贖,或許也不想經歷。阿米爾負了哈桑,哈桑卻仍然真心對待拉米爾,所以,從此以後,我不想傷害我的每一位朋友,在這裡像所有吵過架的朋友說一聲對不起,我想我錯了。

風箏是象徵著正義與真誠的吧,哈桑真正的對拉米爾做到了。 但是,當拉米爾目睹著好友哈桑在小巷中遭到阿塞夫的侮辱與毆打時,他並沒有上前相助,像哈桑對他那樣幫助哈桑,腦中反而還閃過他只不過是一個哈扎拉人時,他丟掉了心中的風箏,此後幾年,拉米爾與哈桑分離,我看得出,拉米爾正在大踏步追逐,追逐心靈中的風箏,我想他成功了。

拉米爾與哈桑最後陰陽兩隔,祝福彼此,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牽掛,最好的祝福,最好的結局了吧。

從這本書中,我也領悟到了好多,生活中是存在著謊言與欺騙,但有兩樣東西是無法割捨的——親情與友誼,那是歲月所淡化不了的,同時也是最珍貴的。

現在的我們正在追逐著風箏,自我心靈中的風箏,我們會沿著一條路,堅定地走下去,去追逐,我們不會放棄自己與放棄他人,縱使我們追不上風箏,也絕不會停,而會繼續大踏步的前進!

我想最後說的是,當步子追上風箏,這就是生活的真諦——我追。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8

週三一天沒課,也沒有備課任務,看了一本書——《追風箏的人》——阿米爾和哈桑的故事,被阿米爾和哈桑的真摯友情吸引,但在哈桑被造成一生的痛時,阿米爾選擇了逃避,從此阿米爾背上了心靈包袱。為了擺脫包袱,阿米爾設計趕走了哈桑一家,接接著蘇聯入侵阿富汗,隨爸爸移民到了美國,淪為普通工人的爸爸和阿米爾關係已經非常融洽,阿米爾愛上了一位阿富汗前將軍的女兒,父親去世前,給阿米爾提了婚,阿米爾和這個將軍的女兒順利結了婚,父親最好的朋友臨死前,給阿米爾發來了資訊,讓阿米爾回到巴基斯坦完成救贖,阿米爾回到阿富汗,接回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哈桑已經去世了,阿米爾也同時知道了哈桑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兄弟。

從此,索拉博跟隨阿米爾定居到了美國,但是索拉博相當冷淡,終於在一次放風箏的過程中,我利用哈桑最熟悉的猛升猛降戰術,割斷了對放風箏,這時索拉博的眼裡已經放出了光芒。

《追風箏的人》講了童年的友情,心靈的包袱,戰爭對祖國對人民的侵害,以及最終的救贖,很人性的一本書,看完之後內心唯有“救贖”。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9

他的橡膠靴子踢起陣陣雪花,已飛奔到街道的拐角處。他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聽著它,宛如一個天真的玩笑,愚弄著生命中多少愛恨情愁,讀著它,有如讀一個久遠而苦澀的夢,夢裡的那片祕土,上演著昔日的繁華和安寧,今日的苦難與戰亂。

事隔二十六年,曾經奔跑的兩個男孩兒,變成了如今的生死相別。各自成家,相隔異地,阿富汗經過戰亂的席捲,天空演變過浮雲的流轉,街道、禮堂、小攤,一切都和從前不同。而二十六年啊,再次回到原地。才明白,什麼是物是人非。物是人非是即便斷壁殘垣,還依舊找得到從前的痕跡,而人卻再也找不回了。

命運帶走了他的友誼,親情,只給他留下了一片遺憾,生命竟是如此無奈。

合上書本,想起曾經的自己,身體不好,姥姥堅決將我帶到自己家,天天早起煎藥給我喝,有時候還要看我臉色,隨後帶要督促我去公園鍛鍊。早晨,姥姥總喜歡用那把精緻的木梳為我細心梳頭。透過梳妝檯鏡子,我看見那把木梳從髮絲的一端滑過,遇到打結處,便放慢速度,一點一點地,最終以髮梢上滑落。“梳理頭髮要有耐心,不要煩躁,不要心急,一縷一縷地梳,頭髮就會順暢,生活也會順暢。”這是姥姥教我的,如今她已去世了,我才明白她的那份愛,我聽見她的心對我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才明白,愛是心底的疼,想念是會呼吸的痛,痛到讓人瞬間淚流滿面,痛到剎那失聲痛苦,那種猝不及防的決堤和心底最柔軟處的崩潰,彷彿,那個叫哈桑的男孩,還踢踢腳邊的雪,微笑的吶喊:“為你,千千萬萬遍。”

人年少時,無知和錯誤,愛與救贖,背叛和原諒,重逢和離別,戰爭和紛爭,都亂作了一陣風,宛如一切都未發生過那樣,輕輕地追著天上的風箏,追風箏的人,追著,面含笑意,頭上的風箏獵獵作響,耳畔傳到了那句真摯的諾言:

“為你,千千萬萬遍。”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0

《追風箏的人》裡有一節是講因為阿富汗發生戰亂,主人公阿米爾隨爸爸去了美國,並且在那裡生活了下來。可是父親卻被查出患有癌症。

阿米爾要求爸爸去看病,可是爸爸卻堅持不願意去醫院。

阿米爾崩潰的問爸爸,如果爸爸死了,他怎麼辦。

那一刻,阿米爾的父親非常的失望和崩潰。

阿米爾的父親是一個強壯、自信、正義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有主見的男人。

他說,我在你很小的時候就教導,希望你有一天不再問這個問題,可是如今你已經是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你還在問這個問題。

什麼問題呢?就是我該怎麼辦。

或許沒有一件事能讓一個出色的男人這樣崩潰,癌症也不能。

那就是看著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懦弱的人。

可是,在現實中,很多強勢,能力出眾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子女都變成了他們的相反面。

這是為什麼呢?

阿米爾的父親在阿富汗的時候,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每天有許多的事物、應酬,對孩子的關心和照管時間是不夠的。

孩子在成長期間,父母的陪伴非常的重要。阿米爾雖然是衣食無憂的少爺,可是他的母親因為生他難產而死,他沒有得過母愛,得到的父愛又少得可憐。

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自信心是不足的。他的心裡會有一種想法,我連父母的愛都得不到,憑什麼得到別人的愛。

自信不足,就會自卑。

阿米爾想要的不是貴重的玩具,只是父親的讚賞,夢想著坐在爸爸的懷裡,聽他講一講話。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努力戰勝自己的怯懦,與強勁的對手戰鬥到最後,得到了鬥風箏比賽的冠軍。

阿米爾喜歡寫作,他渴望在寫作這件事情上得到父親的認可。他希望父親能看一看自己寫的故事,或者父親能聽一聽他的想法。

但在父親的眼裡,男子漢應該是在球場上揮灑汗水,而不是安安靜靜坐在家裡寫出一個故事。他滿心熱情的拿著本子給父親看,可是父親卻漫不經心的把本子丟在了一旁。

多少孩子因為熱愛的事情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而沮喪。懷疑自己的喜愛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這種懷疑甚至會讓孩子放棄自己的理想,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一定要變成什麼樣的人麼?不能成為你一樣的人,他就是平庸的,沒有閃光點的麼。

因為得不到關愛,因為喜歡的事情得不到認可,阿米爾非常迷茫。

怎麼做才能討得父親的關心呢?

這個怎麼辦,成了他從小到大一直糾結的問題。

你是你,你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你給他們關愛,幫助他們成長,給他成長的建議都可以。但是不要試圖修正他的人生軌跡,讓他復刻你的人生道路。

如此才算一個優秀的父母。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1

“這本小說太震撼了!”這大概是我在讀完這本小說及很長一段時間的內心寫照.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卻用了這樣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與痛苦,他逼走了哈桑父子。不久,阿富汗政變,前蘇聯佔領了阿富汗,他與父親也一起逃往了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了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努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

作者以極其敏銳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繪了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

我最喜歡文中的“哈桑”。他,正直、勇敢,對待別人一心一意,十分寬容、淳樸。當別人嘲笑他的父親是吃人的“巴巴魯”時,他總是一言不發,但他在別人欺負阿米爾少爺時卻挺身而出,表現得大無畏;他為了幫助阿米爾少爺取回風箏,卻遭遇了曾經自己為了阿米爾少爺而得罪的一幫人侮辱性的侵犯,他也沒有責怪朋友的過失;當他曾經的好朋友背叛他,且總是惡言相向、甚至將他逼走時,他的內心也充滿了不解與哀傷。

這樣的朋友,完全是將友情同自己的生命綁在了一起,拿命在對朋友無條件的付出。以至於在他生命的終點到來之前,他仍然深深懷念他心中最好的朋友——那個在看到他被人欺侮卻沒有勇氣站出來替他伸張正義的人。

文章講述的主題就是“救贖”:阿米爾內心對哈桑不公行為而感到不安想得到解脫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變化與行為方式的轉變。但救贖並不就是幸福,阿米爾最後領養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但他也並沒有因此而快樂,在索拉博身上有太多哈桑的影子,就讓人不禁意間回憶起那些令人難受的畫面。

……

這,不僅是一本小說,也是一部政治史詩,它描寫了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阿富汗的歷史變遷,將這個過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卻成為全球政治焦點的國家文化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也更是一個關於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又極貼近人性的故事。從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爾到他具有多層次性格的父親,直到阿米爾回到阿富汗之後才逐步揭露了父親的犧牲與醜聞,也才瞭解歷史在美國與中東的分岔。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2

終於讀完了《追風箏的人》,晚上可以睡個好覺了。不必再擔心哈桑的命運,不必再猜測阿米爾到底犯下了怎樣的罪行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他年幼時一起長大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他們一起長大,形影不離,一起度過懶洋洋的悠長夏日,他們在院子裡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還有一起放風箏和追風箏,過著快樂的生活。但在一場風箏比賽後,一切都隨之改變了。哈桑為了保住風箏大賽中贏得的那隻藍風箏,在小巷中被侮辱。但阿米爾最終因為膽怯而沒有出面救哈桑。但哈桑並不責怪他,還任勞任怨地幹活。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板,竟以哈桑偷東西為由趕走了他。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了睽違二十多年的故鄉,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份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哈桑竟是爸爸的私生子。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決定保護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

我讀後覺得這本書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主要以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哈桑的親密友誼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寫出了三代人的情感糾葛。其中哈桑對少爺的忠心耿耿,阿米爾對哈桑的棄之與背叛,以及阿米爾心中的救贖,小說情節巧妙交錯,使小說得到了高度的評價。

儘管讀的是譯本,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同一搬的文字功底。驚奇它對於人物的塑造,正直而有醜聞的父親,嚮往正義卻又搖擺不定的阿米爾,你不可以對其中的人物妄加評價,因為隨著之後的閱讀,他的形象會越來越豐滿地站在你面前,他或許就像你身邊的某個人。

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架更是出人意料的精彩。友誼,愛情,戰爭,背叛,救贖,這一切雜糅於一體,又好像任何一點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語言,更不必多說,是我之所愛。最喜歡的就是語言簡練的文章,它太符合我的胃口,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無病呻吟,每一句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些段落和句子,我甚至要一口氣讀上三四遍,細細品味之後方肯罷休。

閒下來有時也會想象兔脣哈桑是什麼樣子,阿米爾的妻子是怎樣的賢惠美麗,還有哈桑兒子那細眯著的眼睛……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讀到這一句時,有一種酸酸的東西一下子湧了上來,為哈桑,也為阿米爾。我不知道原著用阿富汗語這句話是怎麼表達的,是不是也有這迷人的韻味。阿米爾也確實被感動了,可他感動的是一個僕人對主人的忠誠,而我看到的是哈桑對朋友的忠誠。

藍風箏被追到了,阿米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可這一切是哈桑用莫大的恥辱換來的,阿米爾用自己的眼睛目睹了一切,他就看著它發生。這注定阿米爾的後半生將永不停歇的做著一個噩夢——一條滴血的燈芯絨棉褲躺在一堆破磚瓦上,也註定了他將用自己的生命去救贖自己曾犯下的罪行。

哈桑到底是死了,死的原因竟是為了維護主人的房子。但他的兒子還在,兒子和他一樣能夠嫻熟的打彈弓,但不同的是他的兒子比他勇敢,當年他只敢拿彈弓嚇唬阿塞夫,他兒子竟真的把玻璃球射到了阿塞夫的左眼裡。

當拉辛汗要求阿米爾去救哈桑的兒子時,阿米爾竟拒絕了。我真想給阿米爾一個耳光,想想哈桑怎樣對他的,可轉念一想,又有誰真的不怕死呢。最後,無法擺脫內心罪惡感的他還是勇敢的去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這句話從阿里的口中再次說出時,我知道這又怎樣深深地刺痛了阿米爾,這一刻或許他會想起很多。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這是小說的最後兩段。

阿米爾微笑著追著人生的風箏,追著他心中的善良,正直,誠實……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都讓我們義無返顧的去追……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3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關於友情,關於種族,關於信仰,也關於背叛與救贖。是它讓我知道原來有這樣一本書可以將人性刻畫的如此發人深省,是它讓我知道原來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救贖也可以融合的如此巧妙。

本書的起點是圍繞阿米爾與哈桑追風箏的故事而展開。初識只覺兩個孩童玩鬧,一個真誠的付出,另一個理所當然的接受,他們的友情看似牢固,卻因為種族,信仰等問題脆弱的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幾經折磨,倍受考驗。阿米爾似乎有一種天生的種族以及等級優越感,認為哈桑低人一等,付出也是應當的;而哈桑只是單純的把阿米爾當朋友,無悔地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所以當哈桑真的遇上麻煩,阿米爾只是遠遠的觀望,選擇了漠視。又因為嫉妒哈桑的勇敢,無法正視自身的懦弱,無法正視內心的譴責而只想著儘快逃離。

你以為遠離了故土,遠離了是非,良心就會好過;你以為遠離了哈桑,遠離了你們的友情,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但其實你以為忘記了的,不在意的,也終究會順著記憶的藤蔓攀爬而上;長大後的你也終究學會要勇敢的面對過去,勇敢的去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可是晚了,一切都晚了,那個曾經視你如生命的哈桑已不在,那個曾經真誠的對你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已消失於戰火。即使知曉你的背叛,你的逃離,哈桑卻仍舊守護著你,守護著你們曾經生活的家。那裡承載了哈桑一切關於你的記憶,那裡承載了哈桑一切關於你的忠誠。你是不是終究也會覺得良心不安?當你得知哈桑的孩子飽受戰火的困擾,飽受非人的摧殘,你義無反顧踏上了救贖的道路。那是救贖他人,亦是在救贖你自己。你救他於水火,將他帶離苦難,一路奮起直追,惟願他展露笑顏。你追,不顧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你追,風拂過你的臉龐,脣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你追……

寫在故事最後的最後,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米爾,怯懦,不知所為;又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桑,為著自己想要付出的人或事真誠的奉獻。最後,所慶幸的是,怯懦的人變得堅強,真誠奉獻的人亦變得無悔。也從不懷疑人的卑劣性的存在,但卻一直未敢正視,這或許也是一種怯懦的表現吧。也因此會犯下一些錯誤,以逃避現實的方式來忽略良心的譴責。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過去的已經過去,沒有一種時間機器可以回到過去,我們所能做到的僅是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去彌補我們犯下的錯,給自己的心靈鬆鬆綁,並且在未來的每一天都做好自己,不去傷害別人,那就夠了。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4

開啟那本《追風箏的人》,翻動書頁,淡淡的墨香,縈繞在我的鼻尖;書中那個兔脣的男孩,浮現在我的腦海;他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久久迴盪在我的耳畔......

整篇小說用溫婉感傷的筆調,描寫了一個淒涼而美麗的故事:年少的阿米爾是阿富汗的富家公子,母親的早逝、愛的缺失讓他的心靈變得扭曲殘缺。再一次風箏大賽後,阿米爾無情地背叛了與他情同手足的僕人哈桑。從此,無盡的自責與悔恨縈繞在阿米爾的心頭。為了躲避戰爭,父親帶著他逃往美國。成年之後,阿米爾的痛苦與悱惻仍未消散。終於,他決心贖罪。重回故園,等待他的卻是哈桑的死訊與一個隱瞞了二十多年的驚天祕密:他,與哈桑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悲憤不已的阿米爾最終選擇了收養孤侄,回到美國。時隔幾十年,他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奔跑著,再一次追起了風箏。恍如時光倒流。

整篇文章,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就這一句話,包含了哈桑善良,忠誠,以及對友情的真心維護。哈桑學會的第一句話,是“阿米爾”,而阿米爾學會的,是“爸爸”。在阿米爾看來,他是為了奪回落在哈桑手裡的父親的愛。而哈桑認為,自己只是阿米爾的僕人,而阿米爾的父親收留了他和他的家人,自己應該對少爺投以全部的忠誠。

在文章的中間部分,在那一場驚心動魄的風箏大賽上,阿米爾的藍風箏獲得了冠軍。阿米爾看到父親為自己雀躍歡呼,手上血的疼痛被深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驅逐到了九霄雲外。當哈桑幫阿米爾去追那隻藍風箏的時候,哈桑扭過頭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可哈桑遲遲沒有回來。阿米爾去尋找哈桑時,去看到哈桑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那隻阿米爾的藍風箏,身體暴露在不良少年的鐵拳下,全不顧自己身體的疼痛。阿米爾感到深深地自責與痛苦,他殘忍的逼走了哈桑。從中,我感受到了哈桑對阿米爾那種願意別人傷害自己,也不願意讓別人破壞阿米爾的東西,這種無人可比的真誠。我可以想象,哈桑說這句話時那種真誠,神聖的語調。我想,哈桑一定非常享受與阿米爾少爺的友誼。

而後來,善良的哈桑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他死了,死在了侵略者無情的槍下。留下了一個八歲的孩子——索拉博。阿米爾在深深地痛苦下回到了阿富汗,知道了那個隱藏了二十年的驚天祕密:他與哈桑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他悲痛的收養了已經成為孤兒的侄子。一年後,當阿米爾帶著索拉博回到阿富汗,在阿米爾闊別已久的風箏大賽上,索拉博體現了與他父親在風箏比賽上同樣的天賦。當索拉博的風箏掉落時,他夾雜在孩童當中奔跑著,追著,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我被感動了,這句話裡包含了阿米爾多少年的懺悔與悲痛啊!這是阿米爾對哈桑一種沉痛的懷念,與抱歉啊!

“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也義無反顧!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5

最近在閒暇時間看完了這本《追風箏的人》,從第一頁開始讀整個人周圍就被一種憂傷的氣氛籠罩著,直到讀完一直保持著。文中以第一人稱進行講述,猶如在聽主人公阿米爾回憶著述說他的人生經歷,聽完之後久久不能忘懷,思緒依舊在阿米爾的回憶裡,跟隨著他一起思考過去生活發生的點點滴滴,尤其是阿米爾家的僕人的兒子哈桑。哈桑,現在只要想起這個名字,心裡總會浮出一絲絲感動與憂傷……

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身在美國的阿富汗移民阿米爾童年時與哈桑之間的往事以及後來移居美國的生活往事以及在這期間,阿米爾對兒時的過錯的一種救贖。哈桑是富家少爺阿米爾家的僕人的兒子,而且是屬於當地地位最低的種族哈扎拉族的一員。但是當阿米爾重回阿富汗對自己的過錯進行救贖時,才知道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這又給哈桑這個人物增添悲劇色彩,也給阿米爾內心多增添份內疚感。因為小時候哈桑一直把阿米爾看成自己世界的中心,為了阿米爾他可以付出一切。不過阿米爾卻從未把哈桑當成朋友對待,似乎只是當成無聊時的玩伴。而且小時候父親對他十分嚴苛,但是對哈桑卻充滿愛憐之意,有一次哈桑生日,阿米爾的父親約了一位醫生給哈桑治癒的兔脣。這些都對一個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與讚美的少年增添了份嫉妒。直到有一天,將嫉妒化為了愧疚。哈桑是風箏的大賽的能手,他為了追到阿米爾的風箏遭遇了壞人的施暴,而阿米爾卻因為懦弱躲在角落裡,最後逃走了。從此以後,阿米爾不敢見到哈桑最後還製造了一個陰謀,欺騙父親,趕走了哈桑一家。在美國生活的日子裡,阿米爾一直無法忘懷兒時的過錯,最後回到阿富汗救回哈桑的兒子才使得自己有所解脫。

小說講述了阿米爾的心靈救贖過程,同時也展現了阿富汗少年哈桑純潔心靈,“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友誼的詮釋。每看到這句話,心裡總會有一絲震撼。哈桑對阿米爾的信任與付出,卻沒能換來回報,而且對於阿米爾的袖手旁觀也沒有揭發,只能說哈桑對阿米爾所做的一切是不求回報的,只希望能與阿米爾一直快樂的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矢志不渝的付出怎能不叫人感動流淚?

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本來應該得到跟阿米爾一樣的地位。阿米爾父親為了維護自身社會地位與尊嚴,隱瞞了這個事實,也可以說是欺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哈桑以僕人身份留在家裡,關照他。但是這樣卻使他成為被人看不起的物件。“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這些都是小說中阿米爾父親說的話,但實際上他已經做過這種事了,或許是在為自己做過的後悔,告誡兒子不能重蹈覆轍,不過他對哈桑表現出的關愛似乎是對自己過錯的救贖。展現出了阿富汗當時的人們所處地位與種族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運以及人們內心的善良。

聽著阿米爾在講述,讓我對上世紀中的阿富汗有了另一方面的瞭解,戰亂、槍聲已不是僅有的代言詞,更多的看到了阿富汗孩子的童年,看到了真誠,純潔,寬恕,贖罪,愛情與友情在人性當中的重要性。在看的過程中,無論景物還是人物、情節,都給人一種心靈上的衝擊力。()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包容、關愛、責任對人、對社會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本小說做觸動人心的地方。而這些高尚的信仰在如今這個社會也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例如前兩年社會上出現的尋找“最美”系列活動,讓人感覺到似乎在呼喚著美麗心靈的迴歸。而小說中的整個氛圍雖然有些淡淡的憂傷,卻能讓人感受到純真善良世界的美好。

讀完不僅被阿米爾與哈桑之間發生的故事所感動,還有反思對於來之不易的友誼,應該要好好珍惜;要學會試著成長,勇於承擔生活中應該面對的責任,才不會在人生路上留下遺憾。

讀完《駱駝王子》,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作者作為一名野生動物家不禁對駱駝王子最後的歸順感到可惜,也最終悟道:也許正是野駱駝這種“種族照顧小駱駝方式”導致野駱駝近年來數量急劇減少。自然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野駱駝這種整個族群照顧小駱駝的方式導致小駱駝長大後在惡劣環境下難以自己生存,這正是野駱駝走向滅亡的根源。

我不禁聯想到我們人類,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由於某種原因,我們國家實行獨生子女制度,獨生子女制度導致最大的後果就是我們的孩子嬌弱,被照顧的太精細,這不正是野駱駝撫養後代的方式嗎?通過野駱駝我們似乎能預見我們中華民族若干年後的情景!不敢深想,後怕!打了個激靈我轉頭問丁寶:“《駱駝王子》讀完了你啥感想?”丁寶倒是很認真地回答我:“不能像駱駝王子那樣軟弱無能!”聽此話,我甚感欣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