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精選32篇)

本文已影響 2.76W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精選32篇)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

古時候,孝悌是立足之道,做人之本,一個人不懂孝道之義,不懂孝悌之禮,會為世人不恥。因此,在千古之訓中,聖人曾把孝悌奉為萬善之首,三字經上說:“首孝悌,次謹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了約束和規範人們的舉止行為,三字經中也為後人樹立了孝悌的榜樣與楷模,“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的典故,在千百年來也教育和影響了許多人。但也影響不了所有的人,如今琢磨起這個千年古訓,雖然它對人倫關係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點陳舊與愚腐。

古代的黃香在寒冷的冬天,為了不讓父母睡涼被窩,自己先脫衣為父母暖被,孔融在四歲時與哥哥一起分梨吃,因為自己年齡小,把一個大個的梨讓給哥哥,認為哥哥大應該吃個大梨。因而被古人傳為佳話。因為象黃香與孔融這樣年幼孩子的舉動,一般孩子做不到,才被聖人讚揚並推崇為楷模,從而教育人們應該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雖然這是個小事,但正常的孩子是很難做到的,一般的情況,在寒冷的冬天,怕孩子受涼,總是大人們先鑽被窩,暖熱了才讓孩子們進被窩,這是正常的現象,慈善的父母不會讓年幼的孩子為自己暖被窩,而不懂事的孩子因為被窩涼而會哭鬧著不脫衣服,黃香九歲懂得孝道,主動為父母暖席,也是稀有的,才被聖人推崇和後人效法,如果說起尊老愛幼,這黃香九歲為父母暖被窩也未必值得提倡,也許古時候,人們的觀念所致,婦女四十歲還生孩子,當孩子九歲時,母親已年愈半百,為父母暖被也說得過去,因為古時候人活七十古來稀,五十多歲的婦女也算得上老年人,孩子為母親暖個被窩也屬孝心,但做為九歲的孩子,為父母溫席,大人們也有點於心不忍。

孩子們也大可不必這樣,真正的孝道不在於一種表現形式,而如今更是這樣,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最多也不過兩個孩子,二十歲結婚生子,孩子九歲時,父母正是三十歲左右,正是年富力強,身強體健的時候,自己身上的火力遠遠超過了年幼的孩子,再加上孩子少,嬌生慣養,誰也捨不得讓孩子為自己暖被窩,城市裡有了暖氣,煤爐,空調的不說,就是那偏遠的山區,落後的農村,高緯度的寒帶地區,再冷,父母也不會讓孩子們給自己暖熱被窩再睡,而往往是自己先把被窩暖熱再讓孩子去睡。孩子們也不會也不願意給年輕的父母去暖席,尤其是獨生女家庭,讓孩子暖被窩,即使孩子同意,大人也不會同意,即使大人同意,孩子也不會樂意,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改善生活環境與條件,也不會把一方的幸福建立在另一方的痛苦上。所以,黃香九歲溫席的故事,聖人們推崇了千百年,如今只能做為一個典故,也不值得效法,它畢竟是一個陳舊的孝道觀念。

孝順父母是孝,懂得孝道的人必然聯絡著悌,孝悌是不能孤立分開的,對兄長尊重是悌,也就是在同輩人中,長幼有序,年齡小的弟弟應該尊重服從年長的兄長,這也是一個做人的道理,孔融四歲時,把大梨讓給哥哥,這件小事一般的孩子們做不到,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不論年齡大小,都會盯著一個大梨,弟弟會因為自己年齡小,哥哥應讓著弟弟,把大梨分給弟弟,而哥哥則認為,小孩子應該吃小梨,大孩應該吃大梨,身強力大的哥哥會毫不顧及的搶先把大梨搶去,而不懂事的弟弟會搶不到大梨而哭鬧不止,做為出來勸架的父母也不知該怎樣處理,也許會批評哥哥,應該對弟弟謙讓,也許會規勸告弟弟,哥哥大,應該吃大梨。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標準,大人的評判也許惹起一方的不高興,不會讓所有的孩子都滿意。究竟哥哥對孔融的讓梨是什麼態度,也沒有下文,歷代文人也沒有討論,但現實中,它應讓誰服從誰,誰謙讓誰,也沒有固定的格式,從歷史的角度和現實的情況看,誰是弟兄中的老大,關健是誰的地位高低,權勢的大小,比如一個人弟兄五六個,七八個,倘若哥哥是個官員,因為哥哥的榮華富貴,弟兄們也跟著楷油沾光,哥哥是個有權有勢的大官,把弟妹們安排的風雨不透,一個有福,照亮滿屋,離開哥哥就失去光澤,那麼,不用別人教育,弟兄們自然會圍著哥哥轉,哥哥說一,誰也不敢說二,對哥哥的話言聽計從,不但自己尊重服從哥哥,弟兄們的親戚也會敬仰哥哥。如果哥哥是個工人,農民,老實巴交的,而弟弟中的老三,老四有一個當官的,那家庭的權力重心自然會是那有權有勢的弟弟,弟弟的話在哥哥面前擲地有聲,因為弟弟按排了自己的子女,照顧了哥嫂的一切事物,當然弟弟受到哥哥的敬重和愛戴,哥嫂有什麼不是與過錯,那有權有勢的弟會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評和指責,處理起家庭中的矛盾與紛爭也得心應手,即使處理的不十分得體,也沒有弟兄站出來理論。因為弟弟的調停不在於道理的對錯,而在於權勢地位的份量。雖然你是弟兄們中是老大,但由於你為弟兄們辦不了任何事情,說話自然沒有份量,雖然弟弟是老小,但他手中有著巨大的權力,家中有著巨大的財富,你有困難,幫助你,你有機會,提攜你。當然,家庭主政的應該是弟弟,他雖然在家裡是弟弟,可在外卻是老大,外面的人還是那樣的敬重與巴結,何況是弟弟的兄弟,因此說悌在兄弟中,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格局,弟兄間互相尊重自然重要,但權力威力的重心自然是他的社會地位決定的。

綜上所述,九歲溫席也好,四歲讓梨也好,都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孝也好,悌也好,都是古人教育後代做人的道理,同一種事物,能講出很多道理,但千變萬化,有一條是根本,做人有做人的最基本原則,違背了做人的準則再會善辯,將會受到世人的唾罵。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來到了“雨花齋”素食互助餐廳。我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識,讓我們懂得了怎樣做一個懂得感恩、有孝心的人。

首先我們來說說人一輩子要懂得感恩,那麼我們應該感恩那些人呢?父母,老師?不,還有很多很多人。我們應該感恩的有:天地滋養萬物、祖先慈悲智慧、國家培養護佑、父母養育之恩、老師辛勤教導、同仁關心幫助、農夫辛勤勞作、素食滋養我身、大眾信任支援、還有就是所有付出的人。

其次我們在“雨花齋”裡學到了人生十六最,如果我們做到這些應該是一個懂得感恩、傳承孝道的人。我來說說人生十六最:最基本是受教、最安樂是遵紀守法、最富貴是勤儉盡責、最幸福是知足、最高智慧是認識和了解自己、最大力量是真誠、最大債務是恩德、最根本是孝敬、最重要是德行、最要緊的事是忠誠、最快樂是行善、最廣泛是愛心、最寶貴是時間、最難得是人身、最痛苦是生老病故、還有最超越離苦得樂是聖賢教育。雨花長老的諄諄教悔,讓我受益匪淺。

最後,我們還踐行了“光碟行動”。我們每個人在那裡吃中餐的時候,必須把自己盤子裡菜飯吃得精光,不能有剩菜剩飯,否則就不是什麼“光碟”啦!這裡的菜裡雖然沒有我們想象的山珍海味,但這是那些做義工的奶奶們用勤勞的雙手給我們做的,充滿愛和溫暖。我們每個人都吃得很香,有的甚至連吃兩碗,有的邊吃邊說真香!每個人的盤子裡到最後都看不到一點殘湯剩飯,就像剛剛洗過一樣的。這個活動使我們懂得了要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不要浪費人們的勞動果實!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3

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更不需要花言巧語,需要的,只是一顆真誠的心。

孝,是中華民族所具備的優良傳統之一,孝敬的話題更是經久不衰。但,作為新一代中華民族,我們是否需要反省一下自已呢?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講:黃香溫席、二十四孝的故事,也常教導我們要儘自已所能盡到孝行,孝敬他們、關心他們。

可是,當代的人們已經歪曲了孝的真正含義,甚至對孝不屑一顧。現在的人們只知道賺錢,養家餬口,卻忘記了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只認為給他們豐富的物質生活就是孝,實則盡不然。現在,有多少人每年給父母多少金錢,卻很少回家。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廣告: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做好了飯菜等兒女回家,而兒女卻以各種理由、藉口推辭。看著老人無奈的臉,我不由得心裡為之一顫:這多麼像現在的人們。或許某一天老人不在了,他們回到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屋子裡時,會不會有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涼?

對於行孝道,我們無須覺得難以理解,只是需要一份孝心,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而不是隻會丟給他們大把大把的金錢!

這孝心,對於行孝道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對當代人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正是缺少了這份孝心。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4

生命是一種榮幸,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末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出色,為他繁忙,為他操勞。以感恩之心面對一切,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遭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摩?有誰能感遭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耐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哭泣,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遭到挫折或佈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在成長中學會感恩,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學會感恩孝道“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實在不希圖甚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往了一顆感恩的心,缺少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進中年、逐漸朽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援。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味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放工回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素養、社會前進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守的道德規範。

學會感恩孝道“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往,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學會感恩的生活,每個人出生在故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當葉落回根、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故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往,一個正直的人,還應當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在感恩中成長,讓世界佈滿愛,讓社會佈滿真誠、仁慈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幸福的環境當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5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維繫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就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揹著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傳承孝道,傳承美與愛、傳承孝道。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後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動作令人髮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髮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颳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看完後,我憤怒了:怎麼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衝破了做人的底線傳承孝道,傳承美與愛,傳承孝道,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於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為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就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她每當幹完農活就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

傳承孝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著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儘量為父母做什麼:比如幫他們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6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點一滴的彙集,是一絲一縷的關懷,是春風化雨的滋潤,是冬日陽光的照耀,是心靈深處的呼喚,是歲月留痕的踐行。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和悔恨,不讓自己的父母而為此傷心,那麼就請你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句簡單而又溫馨祝福吧!其實孝無處不在,孝就在我們身邊。

當然,說起來容易,要做起來並不那麼簡單,它需要有堅強的精神支柱才能實現。首先,是要牢固樹立起孝道觀念。這種觀念是自覺的、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就拿前幾天在《讀者》上看到的一個名叫黃鳳的女孩來說吧,自從我看完那篇關於她的文章後,我被她的那份孝心著實地感動了,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嘩啦”。在黃鳳六歲時,她爸爸在打工時意外摔成高位截癱。幾個月後,媽媽離婚改嫁他人,從那以後沒再支援家裡一分一毫。奶奶眼患疾病視力模糊,黃鳳不得不獨自擔起照顧爸爸和奶奶的重擔。踩著小板凳在灶臺炒菜、煮飯、下面條,摸索著給爸爸餵飯、擦拭、換洗、按摩、翻身,跟奶奶和鄰居學著打理菜園、種菜、醃菜。在黃鳳11歲時,她更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是2008年的3月9日,黃鳳在鄰居的幫助下搭上了去上海的順風車,隨行的還有躺在鐵板車上不能動彈的爸爸和時年已七十二歲並患有眼疾的奶奶。祖孫三代準備開始過邊乞討邊求醫的生活!我被這樣一個本應在校園裡讀書而小小年齡卻肩負起家庭重擔的女孩深深的打動了。想想我們現在的小學生,身為同齡人,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只是因為自己一個人能獨立上下學、獨立完成一點生活瑣事而沾沾自喜,卻不知道,在華夏版圖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個農村女孩比你們早8年就會了這些你們到現在可能還不會的家務。讀完這篇文章,我越發的想了解這個女孩。於是我開啟電腦,在電腦上輸入了“黃鳳”這個名字。立刻,成千上萬條有關她的詞條跳了出來。我試著打開了一個詞條,那是一段視訊,是黃鳳在上一個電視節目。在那段視訊中,我看到了黃鳳,她長得很清秀,可以說是漂亮。但是,這種漂亮中又含著淡淡的哀傷。她說話時有一種與她的年齡極其不符的成熟感,也許是小時候經歷了太多生活中的磨難吧!在看這段視訊中,我又哭了,那時黃鳳在講述她媽媽離開她和爸爸時的場面,她說:“她(媽媽)離開的時候,我去追過她,追了好久,在後面不停的喊‘媽媽不要走,媽媽別走’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後來我跑累了,又被一塊石頭絆倒了,我就趴在地上,一直衝她哭,一直衝她喊,可她還是頭也不回的走了。”主持人問她:“那你恨你媽媽嗎?”黃鳳回答道:“一開始恨過,恨她離開了我和爸爸還有奶奶,但後來就不恨了,因為她畢竟是我的媽媽,她應該也有苦衷吧。”我被黃鳳那種感恩,博愛的品質打動了。而她隨之而來的那句話讓我對她又有了一個新的印象,她說,我不會離開爸爸!“我不會離開爸爸!”一句樸實卻鏗鏘的話,區區七個字卻表達了她對爸爸的愛的責任!其次,是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不能強調工作忙而冷落老人。前不久聽同事說鄰莊一位八旬老太獨居多年,向法院起訴,討要精神贍養。其兒子因忙事業,經常不見人影。但法院在調查中發現,各方面都證實其兒子對老母照顧有加。對此,老太太解釋說,兒子是對我好,我就是想看看他,想天天看到他。經法院調解,要求其兒子要常聽聽老母嘮叨,盡到精神贍養的義務。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做子女的天天陪在父母身邊,現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特別是年輕人,為了創一番事業,經常在外面辛苦奔波。但不論如何忙碌,隔十天半個月,擠點時間看看父母,聽聽父母的嘮叨,總是可以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孝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和情感上的關懷。老年人需要心靈的關愛,老人的一生閱歷,有豐富的生活和社會經驗,多是憶舊寄懷。故此,為人兒女的應該儘量多抽點時間去陪同老人聊天,以慰藉其心靈上的孤獨和寂寞。

我不禁發問:何為孝?

其實孝,就是在父母口渴時,遞上一杯清香的綠茶;在父母疲憊時,幫他們放鬆放鬆;在父母飢餓時,做上一桌可口的飯菜……年少輕狂的我們,只要聽父母的話,不把他們的教誨看作嘮叨,不讓他們受傷,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孝。

孟子說過,“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太平了。”

因為每個生命都是一個過程的輪迴,人都會蒼老的,都會有年老體衰步履蹣跚的時候,回報父母曾經的付出,感恩父母一生的至愛,讓他們安享一個幸福的晚年,是每一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人性應有的光茫。孝道是有心靈感應的,具有強烈的輻射作用,更有行為的示範效應,它可以影響一個人品格的形成,決定著一個人價值的取向。我曾經看過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著,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第二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著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可以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認識到錯誤,趕緊留住了老父親。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所以父母在做各種事情時都請考慮一下:“我這麼做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另外還可看出,父母是必須受到尊重的。對父母盡孝,就是給子女樹立榜樣,就是為自己晚年的生活鋪展一個廣闊的舞臺。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那薪火相傳的美德就是在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中得以延續得以流傳得以弘揚……

我認為孝,其實就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上,體現在家庭的和諧中,體現在社會的關愛中,體現在生命的品格中,體現在歲月的檢驗中,體現在人性的良知中……

老有所養、老有所靠、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也是老年生活應有的幸福景象。作為子女作為晚輩更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情,為他們創造更加舒心的生活環境,讓孝道的光茫永遠溫暖著每一個老年人的心靈……

同學們,好好孝順父母吧,不要等到以後再怪自己年少無知;叔叔阿姨們,努力孝順父母吧,因為你們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孝”不用大家做得轟轟烈烈,只要大家從日常小事中做起。相信我,如果你孝順父母,那麼你一定能笑口常開,因為,“孝”=“笑”!

親愛的朋友們,世界需要更多的孝心,更多的關懷,行動起來吧!孝敬長輩,從現在做起……其實,孝,就在我們身邊哦!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7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的事蹟另人震撼,孝可以讓家庭美滿,我們努力起來,讓孝在人們心田中迴盪,讓孝永不失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人更需要人們的關懷,在生活條件逐漸富裕的今天,好多老人缺少的不是金錢和物質,他們缺少的是心靈的關懷,他們害怕孤獨和寂寞,極需要和晚輩情感交流。

可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年輕人忽視老年人的存在,認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了老人,便是孝順了,殊不知,老年人同樣需要交流,同樣渴望情感的關懷。對老人冷漠,無視他們的存在,其實也是一種暴力,一種家庭冷暴力,孝順老人,關心老人,這是一種天職,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論你工作有多忙,不論你與父母相隔多麼遙遠,都要在節日的時候,在雙休日的時候,在父母想你的時候,需要你的時候,回家看看,不需要帶更多的禮物,父母只是想看看你,聽你談談工作,聽你談談家庭,這就是他們心靈最大的滿足!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讓自己心靈得到很大的震動。她說,孝順長輩要乘早,不要等到了長輩不在的時候,空留遺恨!那時的後悔比什麼都心痛,以前,一直認為自己父母身體尚健,不需要時時去探望他們,總是找種種理由,為自己不去父母那裡辯解,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是對不起他們,父母是那樣將我時刻掛在心上,不需要我的任何禮物,只望著我去看看他們。是的,父母是偉大的,無私的,但又是孤獨的,寂寞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愛他們,敬他們,就是這樣,我們也永遠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實,天下的父母是最能理解和體諒孩子的。無論你是多大的官,還是世間潦倒人,無論你是百萬富翁,還是窮困貧子,在父母的心裡,你都是父母的骨肉心血,你富了父母的也不想貪,你貧窮爹孃的也不嫌棄。唯一的一點就是孩子有孝心即是最大的安慰也。你有錢就多給,這也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錢少少給,父母也不會責怪,也不會有怨言。沒錢哪怕買個小禮品、哪怕是爹孃愛吃的一塊餅、一條魚甚至一粒糖,也是孝敬之心,父母也是高興的,我想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寬仁也。再退一步,你實在沒錢也沒關係,因為孝敬父母,並不完全在於錢物禮品,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關鍵在於你的孝道是否真心、誠心。

我認為:孝順父母不一定要有錢給父母才是孝心,而最重要的是做子女的要有孝道、要真心愛父母、讓他們歡悅、心喜、享受天倫之樂,哪怕你沒錢沒物,也應給精神上的奉獻,天下第一快樂事,首數父母俱存。要知道父母恩深終有別,父母之年,日日減少、年年不多、漸至哀老,近在眼前。如若父母百年之後,想盡孝道都來不及、後悔都太遲了。所以做兒女的應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順父母,從物質上、從精神上、從生活上、從心底深處去關愛自己的父母。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8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世間萬物,莫不存感恩於心中。落葉飄旋在大樹周圍,撰寫著一曲安詳的樂章。那是對大樹哺育的感恩,白雲浮沉在藍天之上,刻繪著一幅溫馨的畫卷,那是對藍天孕育的感恩。因為感恩世界才會變得如此多彩,因為感恩親情才會顯得如此真摯,因為感恩才會有工作承載的責任,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感恩是一種孝道,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美德。心繫感恩,胸懷孝道,感謝父母,生命源自於您們的全心呵護,成長源自於您們的含辛茹苦,幸福來自於你們的始終如一。從幼時的嗷嗷待哺到如今茁身壯材,父母傾注了無私的心血與汗水,十年如一日,為我們編織出五彩繽紛的搖籃。俗話說,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對於父母,我們更應該胸懷孝道,懂得感恩於父母。

心繫感恩,感恩於給予了我生命、哺育我健康成長的父母;感恩於給了我教誨、讓我增長知識的老師;感恩於給了我友愛與情誼,使我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再孤單的朋友;感恩於給予我鼓勵與幫助、提升我職場價值的領導和同事。

有一位哲人說過這麼一句話,“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的心改變著我們的態度,改變著我們的習慣,改變著我們的行動。

在這裡,我們每個人在為祖國奉獻著青春和智慧的同時,祖國也在為我們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的生存,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同時也豐富著我們的閱歷,體現出自我的人生價值;因此,懂得心繫感恩,胸懷孝道,肩負責任的我們,應該感恩祖國,把對祖國的感激之情轉化為化為忠誠祖國的行動,轉變成一種崇高的責任。

即使有時覺得不公平,有時覺得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也不必有所抱怨,只要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因為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付出終將會有回報。因此,我們要盡職盡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沒有任何藉口,拋棄一切怨言,紮紮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奉獻自己的人生價值。

親愛的同學們,既然奮鬥的目標已經確立,前進的動力已經加註,昂揚的鬥志蓄勢待發,責任和使命正在強烈地激勵著我們,就算前方的路途佈滿著荊棘,眼前的虛幻充滿著迷離,我們也繼而披荊斬棘,排迷祛離,心繫感恩,胸懷孝道,肩負責任,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激昂的鬥志投入到明日的輝煌中去!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9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著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裡有一句 香九齡,能溫席 。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床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床蓆睡暖,再讓父親睡到床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 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的讚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裡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裡,埋于山中。

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長輩們教育道: 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 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現在的孩子多為家中的 小皇帝 ,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說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 這是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為父母溫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為母埋兒。那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現在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 都是孝的表現。

為人父母更應該孝順於自己的父母,不能總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 香九齡,能溫席 也是無用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 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以往每年的清明節,爸爸和媽媽都會帶我去給太奶奶掃墓,今年也不例外,只是,一想到今年再去“看”她老人家時,他的旁邊有太爺爺的陪伴,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去掃墓的前一天晚上,爸爸也許怕我心裡難受,所以給我講了清明節的傳說,我知道他是不想讓我多想,我和太爺爺的感情很好,他在世的時候很疼我,不管他吃什麼和用什麼,只要是他認為很好的東西,他就會給我留一些。我不記得爸爸給我講了什麼,只是心裡十分緬懷太爺爺。

第二天早上五點多,我和爸爸 媽媽就從家裡出發,他們二老葬在龍鳳山,當天的天氣不是很好,有點薄霧,淡淡的,涼涼的,有點像我的心情,淡淡的哀傷,涼涼的愁,以後我再也看不到他了,我們一路很順利,到了墓地,我和爸爸媽媽把墓碑用帶來的礦泉水擦乾淨,又放上了鮮花和他們生前愛吃的食品,媽媽給太奶奶和太爺爺倒上酒,爸爸給太爺爺和太奶奶點上煙,我們一起佇立在他們的墓前,看著墓碑上他們慈祥的面容,幽然之間,覺得有些東西已被今人所遺忘了。

太奶奶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已經去世,聽父輩們說,太奶奶臨終前,叮囑子女,一定要照顧好爸爸,因為她最掛念的大孫子還沒有成家,她很遺憾沒有看到他添丁,也就是還沒看到我,可是老人家終究沒有能看到我就離去了……父親常說,太奶奶和太爺爺都是堅強的人,承受了太多的苦難。每次掃墓,不管是大年初一,還是清明時節,父親總蹲在墓前,虔誠地為她禱告,兒孫們現在生活得很好,請放心,求他們保佑兒孫們一切平安。每每看到這一幕,我總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年年清明,緬懷親人,追思慈顏。可現如今,當我們掃墓踏青,一番熱鬧的煙火之後,是否有過思考:“當父母在世的時候,怎樣讓他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父母們辛辛苦苦一輩子,為子女遮風擋雨,操勞忙碌,而當孩子們長大成人,各奔前程時,昔日熱鬧的老屋一下子冷清下來,只剩身體羸弱的他們孤獨地守在自家門口,望眼欲穿地盼望著與兒孫們的團聚日子……每當想到這些,心中愴然不已!清明掃墓,觸景生情,我們一定要讓辛苦勞碌一輩子的父母親能夠幸福地生活,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空留悲切。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1

我們學校是寄宿制,每到週五下午,我就可以坐車回家,一路上歡聲笑語,期待著一頭扎進太奶奶懷裡的情景。一下車,我一陣風似的跑到太奶奶家,可是大門緊鎖,我可愛的老太奶應該掰著手指頭等我回家呀,能去哪兒呢?悶悶的回到家,看到媽媽正焦急的打電話,原來太奶奶生了重病,已經被送去了醫院。我一聽急得“哇”的一聲就哭了,媽媽給我擦擦眼淚“博雅不哭,媽媽帶你去看看太奶奶”。輾轉來到醫院裡,太奶奶已經去做手術了。爺爺奶奶,在外工作的爸爸也騎著摩托車風塵僕僕的趕來了,臉上的油漆還沒來得及擦去,還有二爺、三爺。一大家子人都在,有的焦急的在走廊裡張望,有的急得直跺腳,還有的悄悄地抹眼淚。忽然醫生急匆匆的出來了,“病人需要輸血,誰的血型合適?”一家子人把胳膊一擼,一擁而上,最後爺爺和二爺的血型都合適,倆人還因為搶著獻血差點急紅了臉,爺爺堅定的說:“我是老大,我先來”。可能太奶奶感受到了兒孫的孝心,她終於挺過來了。

我正是出生於這樣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太爺爺和太奶奶已是耄耋之年,辛苦了一輩子,膝下三兒一女,大兒子就是我爺爺了。爺爺奶奶今年六十多歲,跟黃土地打了半輩子的交道,該享享清福的他們仍然閒不住,伺候老父老母,照看孩子。爸爸跟著裝修隊到處幹活,忙得不可開交。媽媽在附近的紡織廠做女工,抽空還得去地裡幹農活。可就算再忙,只要在家,每天按時去探望老人的規矩誰也不會忘。

這樣幾十口的大家庭在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少見了,更令人街坊鄰居羨慕的是兒孫們的孝順,為此村裡還專程到太奶奶家掛了一塊“四世同堂,孝道傳家”的牌匾。

對啊,“孝道”就是我們的傳家寶了。

說一個小趣事吧,兩位老人身體比較硬朗,不願意和孩子們住在一起,於是平日裡各家做點好吃的總要把二老接到家裡。有次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家家要包餃子,太奶奶不願兒孫們麻煩,提前下“命令”:我跟老頭子自己包餃子,誰家也不去了。還沒到中午,爺爺就讓我把煮好的餃子給太奶奶送去。我一路小跑,生怕餃子涼了,可到了太奶奶家一看,八仙桌上竟然擺了滿滿一桌的餃子,大家不約而同的都來了——這兩碗是二爺家的姑姑送的,那一盆是三爺派小叔叔送來的,還有姑奶奶騎車親自帶來的,再加上煮的雞,燉的肉,熱氣騰騰。看到我走進來,太奶奶和太爺爺笑得更合不攏嘴了:“孩子們孝順,我們這輩子值了!”

我們家將近三十口人其樂融融,靠一個“孝”字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小小的一個“孝”字,寄託了家族長輩們的殷切期盼,值得我家每代子孫用畢生時間去體悟、去踐行、去弘揚。

“百孝為先”,有的人,他們正是把敬孝道放在萬事之先,奏出了可歌可敬的大愛之曲,而有的人,卻因未盡到孝心而抱憾終身。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何嘗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姥爺深諳其中的道理。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我姥爺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大孝子。太姥姥先是癱瘓在床,後來又得了老年痴呆,十二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姥爺他一直侍奉左右,一口一口的餵飯,一勺一勺的喂水,端屎端尿更是每天都有,他似乎忘了自己也是個花甲老人。兒女們主動要求幫忙,他堅決拒絕,“我的親孃,我來盡孝”。年幼的我疑惑不解:“姥爺,你不嫌我太姥姥髒嗎?”姥爺摸摸我的頭,“博雅,姥爺小的時候啊,你太姥姥就是這麼照顧我的,而且要艱辛千倍萬倍”——我的太老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遇害,二十多歲的太姥姥一夜之間哭白了頭,裹著小腳的柔弱女子擦乾眼淚,獨自撫養襁褓中的兒子長大成人——她一個人經歷了多少苦難,也許只有我姥爺能明白幾分。太姥姥走後我姥爺也病倒了,臨終前,姥爺對兒孫們說:“娘不易,我得去照顧她。”

孝心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孝心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孝心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孝——一個字,一輩子,姥爺的孝心感染著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

我媽媽也是遠近聞名的“孝媳婦”,一提她的名字,老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說起她對長輩們做得孝心事,那可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去年,八十多歲的奶奶得了胃病,需要住院治療,媽媽一聽到這個訊息心急如焚,立刻請了假,每天陪在醫院照顧奶奶,連醫院的門衛都認識她了。由於奶奶腸胃不適,對吃的東西很挑剔,媽媽每次都要跑

好幾個地方為奶奶買可口的飯菜。每當奶奶需要打點滴時,媽媽就坐在奶奶旁邊耐心地候著,以方便及時叫醫生。奶奶動手術期間,媽媽不敢睡覺,有時到了半夜,媽媽實在困得不行了,就在扶手上睡一會兒,只要奶奶輕輕一動,媽媽馬上就驚醒了。爸爸想去醫院照顧,可媽媽說“你是個男人,心粗,我不放心。” 望著媽媽日益憔悴的面容,全家人都看了心疼。鄉親們都羨慕奶奶有個賽過親閨女的好媳婦。在媽媽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姥爺的身影。村裡推選“好媳婦”標兵,大家一致認為我媽媽當之無愧!

雖然爸爸媽媽從不曾教育我如何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可是身教重於言傳,“孝”字早已紮根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我用心學習,不讓父母為我操勞;我搶著洗碗洗菜,為他們分擔一絲辛苦;我為父母唱歌跳舞,讓家裡充滿歡聲笑語。不僅如此,週末的我更是“忙活”了,寫完作業,先去太奶奶家陪他倆澆花餵魚,他倆耳朵有些聾了,我就像個小喇叭一樣繪聲繪色的廣播一週大小事件。然後去爺爺家,給奶奶揉腿捶背,幫她打掃衛生,或者給她表演新排練的節目,哪怕什麼都不幹,只是牽著她的手靜靜地坐著。因為我知道,對我來說,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烏鴉反哺,恨不能盡其意;羔羊跪乳,悔不能釋其情。有著一顆孝心的人,從來都感嘆自己可以回報的太少太少。對於父母的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自己的所能來報答。孝心無價,千金難買,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別讓“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久久徘徊了,好嗎?

“孝”僅僅是一個字嗎!不!它是我們這個普通農家世代的家訓,是平凡的我們為人之本,更是中華民族之魂!我相信,“孝”必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永久傳承!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2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貫穿其中,何為孝道?

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

孝心沒有具體的表現內容,它可以是對父母長輩語氣溫柔的一聲問候、一個祝福,甚至一個眼神,也可以是對家人的一絲掛念,常回家看看這些都會成為父母永遠溫馨的回憶。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以說,孝不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百善孝為先,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父母在,不遠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人們的意識上,孝不再是封建倫理,而是成了應該發揚的美德。發掘孝賢人物,講述孝道故事,用平凡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去感染、教育更多的人。讓人們去感悟孝道這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溫情與感動,讓孝道故事去溫潤每個人的成長之路,讓孝道文化不斷傳承。

孝道也是知易行難,有個同學,早先是冠生園的小姐,家景殷實,現今退休在家,服侍兩老,老爸九旬,已住療養院,她每週多次看往;老媽獨居也要每週多次關心,家中小孩仍需照看,每天忙忙碌碌,忘了自己,若有生病就加班加點,沒了自己;有時外加公公婆婆之事,她會忙裡忙外,辛辛苦苦,沒有了自由,我心中點贊她。

還有同學,又要工作又要服侍兩老,老父年老大病,老母多病年老,她一人管三家,樂觀開朗的她仍陽光彩爛,但言行中也有力不心的感悟。我心中有憂。

還有同學,本身有大病,長期生病已貧困交加,但仍願為大家管理網路,贏得尊敬,同學們也關心愛護,使她榮歸故里。

行孝道,其實,個人的力量是杯水車薪,社會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國家的力量尤是必須的。

人民是國家的父母,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國家有義務有能力,辦好養老事業。割麥留邊角,收麥遺麥穗,讓大眾體面的生活是先輩的希望。

只有全社會共同關心養老;照顧養老;造福養老,我們的明天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我們國家才能進步。

明理而行,需大家的行動,登高而呼各盡所能,受點滴之恩,理應為人民呼;為人民告。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去造就萬民大福。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3

孝道,是我的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好的美德,也是值得我們永遠記在心裡的美德,可我現在漸漸地發現啊,因為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越來越忙碌了,我們好像也漸漸把這種我們當初捧在掌心的美德拋之腦後了吧,事實證明,這種孝道,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卻的,這種美德值得我們一直留在心間,我們的父母更是永遠。

還記得我們出生時,第一次哭的時候的撕心裂肺嗎?還記得我們出生時誰用柔情似水,溫暖感動的眼神看著我們嗎?還記得我們是被怎樣的呵護才從媽媽的肚子裡鑽出來的嗎?還記得是誰比我們還痛苦嗎?是的,那就是我們的媽媽,為我們同樣付出的也是我們的爸爸。還記得我們不會說話只會咿咿呀呀的時候,是誰耐溫柔的教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開口,教我們無數次的說話嗎?還記得小時候還不會吃飯,是誰一口一口小小的餵給我們的?還記得,我們不會走路的時候,是誰看著我們跌跌撞撞摸爬滾打,摔倒無數次,明明很想要溫柔小心的把我們扶起好好安慰,可無奈卻只能在旁邊看著我們,默默地心疼,眼眶中總是帶著淚珠看著我們摔倒,比我們還痛還苦呢?是的這是我們的父母,是誰教會我們走路之後的喜悅熱淚盈眶呢?是的,他們比我們還開心,毫無疑問也是我們的付出,一直為我們付出他們的愛,卻從不奢求回報的,我們的父母啊。

啊,他們明明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也從不言語,這也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吧。父母的愛,永遠都是這樣偉大吧。可我們呢?隨著工作的忙碌,我們又何曾有時間回去看看我們的父母呢?我們出去賺錢的時候, 他們卻在家裡哭的昏天黑地,我們出去勞累的時候,他們總會送上一句句關切的問候給我們送上溫暖,可他們當初為我們出去賺錢工作的時候,我們可有曾心疼過,我們時候給他們一句問候關係呢?是的,我們沒有,不要說那時候我們太小什麼都不懂。我們總會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是我們從沒有想到去關心自己的父母啊,因為他們給我們的愛太常見了,常見到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份愛,習慣了這份濃烈的感情,也習慣他們總為我們付出卻從不奢求回報的樣子。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啊,才會忽略這份愛,從不去付出。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我們有多麼的不知感恩啊,可現在出去工作的時候卻也未曾報答過他們。別總是拿著工作忙來作為藉口,這不是藉口,只要你有心去看看你的父母,那麼這一切也都不算什麼。

請記住孝道,請記住給予我們無限恩惠和愛的父母,請把他們永存心間,放在自己的心尖尖處,養兒防老,可我們對他們的照顧卻也是少之又少,該報答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工作和學習,忽略了他們的感受。請用心去報答他們,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啊,那個時候已經遲了。記住,孝道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美德,不可忽略……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4

我們必須明白,即使不在同一屋簷下,父母的手臂,也一直在為我們伸展……

——題記

什麼是孝?孝,是常回家看看的期盼,是親手給癱瘓在床的老母喂一口飯,是在父母臨終前靜靜的陪伴;孝,世間千萬種,是盛開在心底的至善之花!

我曾聽說過季羨林老人的故事。

兒時的季羨林家境貧困,在他父母剛剛結婚時,家裡幾乎連飯都吃不上。他的母親,一個字也不認識,生活了一輩子,連名字都沒有。他們家裡只有半畝多地,一家人的希望全在這上面了。

有一年,季羨林的母親在中秋節時不知從哪裡弄來一點兒月餅,給他掰了一小塊,他很珍惜,因為他難得吃一次。他當時沒有注意,母親是否在吃。後來回憶起來,她根本一口都沒吃。

季羨林在母親身邊只呆到六歲,之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都很短。後來他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容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他難解又易解:他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寒,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又從何而來呢?老家的鄰居曾對季羨林說:“你娘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裡,包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願望卻始終沒有實現,一直到她不捨地離開這個世界。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正應在我們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身上,一想到這句話,他就肝膽俱裂熱淚盈眶。他後悔,他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榮耀,都比不上陪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世界上很多人與季羨林老人一樣,不是不孝,只是孝得太遲了!

趁著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有能力,讓我們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傳承下去吧!切莫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請記住,“百善孝為先”!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5

中國五千多年的古老文明,號稱“禮儀之邦。”儒家思想當中“百善孝當先”的教訓不必再說;在佛教的思想當中也有“千里去燒香,不如在家孝爹孃”的教訓;在基督教的十條誡命中“當孝敬父母”,放在了中心的位置上,並且聖經上記著“咒罵父母的必把他治死”的教訓,又說“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所以孝道,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都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孝敬是所有社會中不可動搖的倫理道德基礎。

但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孝之敬呢?當年孔子的一位學生問孔子:“我因為貧窮不能使老父母安度晚年,心中慚愧,是否我不能做孝敬父母的兒子呢?”孔子卻回答:“現在世上許多人認為孝敬父母就是有所養——即給他們吃喝。然而我告訴你們,豬和馬難道人養起來不給它們吃喝嗎?若沒有從心裡孝敬父母的人,所認為的孝敬與飼養禽獸有什麼分別呢?”反觀今天的中國,連生有所養——即是在活著的時候連吃喝都不能供養自己父母的,而只是在死後的喪禮上大表孝心,鋪張浪費,這與當初孔子所指明的孝道相差何止萬里呢?後來孔子有指明何謂真正的孝呢?他說:如果你的父母去世已經三年不在你們身邊,你們做兒女的仍能謹尊父母的教誨,學習父母的樣子,走父母所走公平、公義、正直、善良、敬天應人的正路,這才是真正的孝敬。由此看來這“孝”的真正的意思就是:“效”,即學習、模仿、效法”的意思。做一個真正的孝子,乃是能夠學習、模仿、效法父母的榜樣,在世能夠做一個公平、公義、正直、善良、敬天應人的人。基督教的聖經也教訓:做兒女的人啊!你要聽從你父親的教訓,不可以離棄你母親的法則,要永遠放在你的心上。

然而誰是我們真正可以學習、效法、模仿的榜樣呢?那十字架上的耶穌曾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們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應來學習我的樣子”。除此以外,誰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學習榜樣呢?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有一群出生不久的小螃蟹在沙灘上學走路,他們在沙灘上橫著爬過來,橫著爬過去,這時老螃蟹來了,看見孩子們如此地學習走路,非常生氣,說:“孩子們,你們為什麼不直著朝前方走正路,而非要橫著走邪路呢?”小螃蟹們喊著說:“爸爸,媽媽你們給我們走個樣子好嗎?”老螃蟹說:“好!你們看清楚了……”結果是什麼呢?老螃蟹們比小螃蟹們橫著走的更快更邪……

老師有病為什麼要讓學生吃藥呢?父母有病為什麼要說孩子有病呢?“跟好人學好人,跟巫婆學跳神”的俗語我們竟忘記了嗎?我們這些為父為母,為長為尊的,到底為自己的孩子們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學習榜樣呢?

深切的希望我們這些為父為母,為長為尊的懸崖勒馬,從唯物的私慾中出來,重新歸回那公平、公義、正直、善良、敬天應人的正路,為兒女們創造一個公平、公義、正直、善良、敬天應人的學習榜樣。使我們的兒女真正成為“孝敬”的兒女!讓我們的孝道歸回正道!

唯此誠心,天人可鑑。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6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100族之風!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爺,幫姥爺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姥爺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姥爺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姥爺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姥爺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放學回家,我不用爸爸說就先寫作業,寫完後自己認真檢查,收拾好書包;晚上吃完飯,自己洗漱完後上床睡覺。因為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還太少,所以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著,我們貪婪的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

雖然我們還小,還不能把孝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讓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衝,在生活中盡我們所能的去孝順父母、親人,尊敬師長,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7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也很想有一次盡孝的體驗,終於機會來了。

事情發生在昨天。我上完興趣班後獨自回到家,開門後習慣的說:“媽媽,我回來了。”可媽媽沒有應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張望著走到客廳,只見媽媽臉色通紅,腋下夾著體溫計靠在沙發上。“媽媽、媽媽你怎麼了?”我的心一下子糾了起來,邊叫邊跑到媽媽身邊把手放在媽媽的額頭上,好燙啊!“媽媽一定是發高燒了”我想。這時媽媽把體溫計拿了出來,我一把搶過對著陽光一瞧,哇!近40度了啊!燒得那麼嚴重。怎麼辦、怎麼辦!我慌亂起來。這時,我的大腦告訴我:“不能急,不能亂,要冷靜!”我仔細回想著我生病時媽媽照顧我的情景。哦!先要物理降溫,我讓媽媽躺下,馬上用我的小毛巾浸溼了冷水,擰成半乾疊好後放在了媽媽的額頭上,再從藥櫃裡找出了退燒藥給媽媽服用。“現在幾點了?”媽媽虛弱的問道。我一聽就知道媽媽在擔心晚飯沒有燒,心想“媽媽整天干家務已經夠累了,現在生病了絕對不能讓媽媽再去燒飯!”連忙說:“17點30了,我去燒麵條,您生病了就好好休息,瞧瞧我的手藝吧!”不等媽媽回答立馬衝到廚房準備起來。

其實,我只在媽媽的指導下燒過一次麵條,那還是在10歲時,現在已經記不太清楚了。我拿著麵條仔細的回想著步驟。“對了,先燒水!”我把鍋子接了3分之2的自來水開啟煤氣灶,等水燒開了放入適量的乾麵條。在煮麵的同時,我把盛面的碗裡放好了調料,再把中午的一些剩菜放入碗底。過了幾分鐘麵條就燒好了,把白沫子倒掉然後把面盛到碗里加上開水就成了一碗香濃美味的湯麵。“媽媽,吃麵了。”我激動的把麵條端到茶几上,扶起媽媽。看著媽媽慢慢的把面吃完我心裡高興極了!“文文,休息一會。”媽媽溫柔的叫我,“等一會”我來到廚房刷好鍋子和碗筷,我又給媽媽泡了一包中成藥喝下。又拿出體溫計一量,呵!38.4度,體溫降下來了。第二天爸爸出差回來聽媽媽說了我的事直誇我“長大了,懂事了!”聽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從這件事我體會到:媽媽要上班又要幹家務活很不容易,我要力所能及的幫助媽媽,盡一份孝心,當好媽媽的小幫手!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8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華夏子孫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的事例比比皆是,或是父母幹完活回家送上的一杯熱茶;或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或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為了我們無怨無悔地付出,對我們卻沒有任何的奢求。古人云:“父母之恩大於天!”因此,我們必須盡“孝道”,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媽媽經常教育我要尊敬長輩,對長輩要有孝心。她不僅這麼教育我,也是這麼做的,她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好媳婦。由於爸爸常年在國外工作,照顧爺爺奶奶都落在媽媽身上。一次奶奶住院,媽媽整整守在醫院半個多月,有許多人對我奶奶說:“你這個女兒真孝順!”當奶奶告訴是媳婦的時候,他們竟然都不相信。媽媽為了陪我讀書住到鎮上,可她只要有空,就會帶我一起去看望爺爺奶奶。一到那裡,她就沒得說了,陪爺爺奶奶聊天、燒飯、炒菜……

每到天冷的時候,她的手就會裂開幾道口子,有時還會溢位血絲。每次大家吃完飯,她都忙碌一陣子。她那雙手,浸泡在冰涼的水裡,會像針扎一般疼,她從來不說,但我知道,這種疼痛對於她而言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在她心裡永遠刻著一個“孝”字。

有一天,媽媽說她很難受,午飯也不想吃。我倒了一杯開水給她端去,走到床前,遞給開水讓她喝。她有氣無力地吞著水,那個樣子可真讓我心疼。我一摸她額頭,好燙啊!我用溫度計一量,居然高燒三十九度五,這麼高!太嚇人了。我急忙跑出家門,給媽媽去買退燒藥。不一會兒,我就買回藥讓她吃了。到了晚上媽媽高燒還是沒退,我心裡暗暗祈禱,盼望她明天有所好轉。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就醒了,摸摸媽媽的額頭,發現她一個晚上過去還是老樣子,持續高燒。我便把媽媽送進醫院,醫生檢查說是扁導體潰爛,需要住院治療。辦完住院手續,掛上點滴,我對媽媽說要不要告訴爺爺奶奶,她說,千萬別告訴他們,不要讓老人家擔心。

後來爺爺給我們送蔬菜來,才知道媽媽住院,他立即趕到醫院看望媽媽,爺爺說把我帶去老家住。可是,我堅持要留在醫院守著媽媽,爺爺拿我沒辦法……

是啊,孝道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它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家庭和諧的音符。古語說得好:“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啊。所以,讓孝心永存!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孝敬親人。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19

一般人認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就是孝順了。我不反對這種看法,這是孝順了,只是這個孝順只限於父母罷了。雖然這種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此刻,這種看法也許會被人否認,因為許多家長都曾對孩子說:你要真的孝順我,就拿出點成績來。雖然此刻已不是什麼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時代了,但知識卻是要的,事業也總是要的。許多貧困山區的父母寧可累死餓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學,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點成績來“,那也是可謂盡孝了。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孝順的為什麼偏偏僅有父母呢。不可否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且養育了我們,也許我們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我們需要盡孝道。但我們又能報答教師的培育之恩嗎?不能。可為什麼我們不對教師也盡孝道呢。要明白,是教師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本事,給了我們機會,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培養出了大批的人才,我們為什麼就不對教師盡孝道呢?我們是應當的,我們需要以優秀的成績來回報教師的努力,我們需要才華來回報教師的培育,同樣需要以成就事業來證明自己。

孝道,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提高,也應當擴大範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可是整個民族養育了你,你是應當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應當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應當盡孝的。

成就事業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給生你養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教師,給養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應當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克盡奉養並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然後在自己的事業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0

"人們雙膝跪地,只崇拜天堂和他們的母親。"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啟楓在她母親90歲生日時為她下跪。那時,社會開始談論小事。

孝自古以來就在中國人心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儒家說“孝是一切美德中的第一位”。古人說他們會在父母死後回到家鄉。戴孝活了一到三年。關於孝道的流行故事從未停止過:虞舜的孝道感動了天堂,閔子塞穿著單衣為他的親戚服務,隋魯茲為他的親戚服務,甚至孝感市的名字也是從孝子的數量中派生出來的。北京大學校長在母親面前淚流滿面,跪了十分鐘。他感到不知所措,以至於其他人都哭了。不管他是否經常回家,他的長跪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愛。看著錄影機裡母親苦澀的情感,一個人應該得到表揚而不是諷刺。

有了周啟楓的快嘴做法,很多人似乎理所當然的站出來質疑他的動機。有些人說為什麼有些人在看望他們的母親時拍照。有些人問為什麼有些人會錄製視訊。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在視訊中看到一個村民拿著一個著名的袋子時,他們馬上就猜到了這個村民的“身份”。疑惑、譴責甚至辱罵在網際網路上一個接一個地蔓延。這是我對這些網民的看法。同樣,鄭是的“孝子”,吳秀波是“男神”,但他周啟楓卻是一個“偽君子”,並斥責他。難道不應該宣傳和研究的也是孝道嗎?不管是誰,至少他為母親跪了十分鐘,那些罵他的人中有多少人給他母親洗了幾次腳?一個人做事情會有很多好處。不可否認,這次對母親的拜訪再次讓周啟楓出名了。然而,如果他能做我們沒有做過的事,他應該成為整個社會的榜樣。孝道不應該在人與人之間分配,每個人都有責任。

也許很多人認為平時很難孝順父母,太忙而不能回家,但事情並不像在家那麼難。我記得哈羅德,《一個人的朝聖》的老人,他為朋友旅行了87天,毫無準備地穿越了整個英國半島。這種源於內心的行為,沒有任何女性化和做作,往往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從現在開始,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孝道,去思考,去做,這樣孝道才能滲透到社會中!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1

男人膝下有金,只拜天拜媽。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其鳳在母親九十大壽時跪下。當時社會講的是從小到大。

自古以來,孝道在中國人心中就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儒家把孝放在一切美德的首位,古人在父母去世後辭職回國,戴孝一至三年。民間孝子的故事從來沒有停止過:虞舜時的孝感昇天,閔子塞一身單衣,卞子鹿一身奶,甚至孝感也因孝子眾多而得名。北大校長,當著母親的面淚流滿面,跪了十分鐘,情不自禁,把別人弄哭了。不管他是否經常回家,他的長跪已經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所有愛。看著母親在VCR裡苦心釋放的感情,一個人應該得到的是讚美,而不是嘲諷。

有了周啟楓犀利的演講,很多人似乎都站了起來,質疑他的動機。有人說為什麼有的人去看望母親的時候會拍照。有人問為什麼有人錄視訊?更有甚者,當他們看到視訊中一個村民提著一個有名的包,眼神犀利的時候,馬上就猜出了這個村民的身份,疑惑、譴責甚至謾罵在網上傳播開來。這是我對這些網友的看法。同樣的行為,鄭是個孝子,吳秀波是個男神,但他在周啟楓身上是個偽君子,而且有很多罵聲。難道也是不應該傳道授業解惑的孝道?不管是誰,他都要為媽媽跪至少十分鐘,罵他的人裡,有幾個人給媽媽洗腳好幾次?一個人做事有很多好處。不可否認,這一次探望母親,讓周啟楓再次成名。然而,如果我們做不到他所做的,他應該是一個榜樣,整個社會的榜樣。孝道不要分人,人人有責。

也許很多人覺得孝順很難,平時也忙得沒時間回家,但事情往往沒有家裡那麼難。我記得哈羅德,《一個人的朝聖》年87天跑朋友的老人。他的旅行跨越了整個英國半島,但他沒有一套準備工作。從行為的內心來說,沒有女人味,往往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從現在開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行孝道,去思考,去做,讓孝道滲透社會!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2

在中國,孝為百善之首。孝為什麼?孝,只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態度;孝,是父母在公司幹完活身心疲憊之後的一碗熱湯;孝,是經常去孤獨的父母家看望父母關心父母;孝,是我們有一個好的成就可以讓父母高興。百善孝為先是指把孝放在首位,如果連孝不記得

,那更何況是如何熱愛國家和社會呢?又何談給與家人幸福溫暖。

曾經,有一個叫王裒的人,他的母親生前膽小怕打雷,當他母親去世時每每有打雷的時候就很傷心的分奔到母親的墳上說:“孩兒就在此地,母親不要傷心”。在當時,古人是的孝是真誠的對待父母,不管父母怎樣只要孩子對父母好,就是孝。孝便是這樣普普通通,毫無一絲甜味的或苦味的白開水,不管如何品嚐都嘗不出味道。可就是這一杯白開水讓父母感到了高興和快樂。父母,不會想方設法的讓我們買無用的東西,也不會想要求我們必須能掙到多的花不完的錢只是希望能在危機時刻幫上孩子們的忙,在自己孤獨寂寞的時候能打來一個電話來解解悶這些都只是父母的期望。

可是,在現在的中國,人們都只想賺錢而不顧父母的想法,這些人還說:“是對家庭好,為了讓家庭過上好日子,可殊不知,真正的好日子並不知是有錢就行的通還需要人們對家庭的溫暖,只有這樣才會給家庭帶來溫暖,人都不喜歡呆在一個毫無生氣的地方,人是一種喜歡在一起的生物,誰又喜歡面對一沓沓的冷冰冰的錢。人掙錢只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那何不在掙到錢之後好好享受一番掙錢的歡樂。做一個有情有感的人,儘管人們一直在賺錢但總會覺得錢賺不完,如此父母總會失去溫暖。

中國曾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指樹想安靜但是風總是不停的刮,樹也就沒辦法安靜下來,也是指子女想贍養父母但是父母快去世了沒有時間讓子女贍養,所以說等到父母快逝世再去贍養那時已經晚了。為何不現在就好好侍奉父母不讓自己以後失望呢?

人生只有一次,父母將生命給了我們,撫養我們成人,讓我們接受好的教育,就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可以成才。想想父母之前的作為,我們會如春風細雨般感激父母。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3

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更不需要花言巧語,需要的,只是一顆真誠的心。

——題記

午後的陽光緩緩流動,掬一杯清茗,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靈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昇華。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失了父親,家境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老衰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而今天,當我再一次重提孝道時,不得不對“孝”進行了反思。

不知你可曾看過這麼一項報告:前不久,有人專門組織了一項對日本、美國和中國內地中學生進行的“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誰”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日本中學生把父母分別放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美國中學生分別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和第三位,中國內地的學生則把父母分別放在第九位和第十一位!問卷的調查結果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直以來,中華民族所傳統的美德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風範,我們一直都認為中國是“孝文化的領袖”,可是現在一些人卻對“孝”的認識淡化了,模糊了,更有甚者,在華夏大地上居然出現了虐待父母,遺棄父母的醜行!

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更不需要花言巧語,需要的,只是一顆真誠的心。父母那樣的關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關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嗎?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嗎?知道他們愛看什麼樣的節目嗎?知道父母內心中的希望嗎?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時候,我已經十五,六歲了。記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處處操心,對我的事情樣樣提醒,可我不但不珍惜,反而覺得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數的子女一樣,甚至對父母有一種反感。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機會重提孝道,我還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清醒。

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後孝子萬古傳;處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孝子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漫漫人生路,孝,在悠然的午後陽光中感動,在靜謐的午夜時光中品讀,在微明的晨曦中徹悟,不失為美麗。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4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這一句話道出了千千萬萬子女們對父母的真實感受。可是誰又能真正盡了孝道呢?

但是,古今中外,仍然是有很多人有孝心;盡孝道。穎考叔是鄭國穎谷地方官吏,聽說鄭莊公發誓與其母“不到黃泉不相見”不久便反悔,就去拜見了他。他把莊公請他吃的肉留在一邊,莊公不解,他說:“小人有母,凡我能吃的食品都讓母親先嚐嘗,她未嘗過您賞賜的美食,所以請允許我帶回去孝敬母親。”莊公深為感動,以後就設法把自己的母親迎回。此後,此後,人們常將“穎考叔食舍肉”作為子女孝敬父母的一個典範。

以上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孝親的例子,還有一個現代的。恩格斯父親去世後,留有一筆鉅額遺產,按理由他繼承,但弟弟卻要他放棄繼承權。為了不讓患重病的母親因他倆的財產糾紛而加劇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母親康復後,他把真相告訴母親: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讓您在晚年時因家庭的糾紛而悲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是啊!還有什麼比父母還重要呢?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辛苦勞作把我們養育成人。所以,子女贍養父母,那應是社會中最好的風氣。尊重父母、敬愛父母、贍養父母,是一種不可推託的責任和義務。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別人的父親或母親,你可不希望子女不孝吧!

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人已經沒有勞動的能力,只能靠兒子養他。兒子很厭煩,就帶著自己的兒子,把老人用筐子挑到了一個很遠的山中。回來時,他的兒子驚訝的說“呀!我忘了把筐子拿回來!”父親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留在家中,等你老了,也把你用筐子挑到山裡去!”那人聽了很震撼,很慚愧,就把父親又挑了回來,好生侍奉著。

老師講完後,佈置了一個作業:回去給父母親洗一次腳,表表孝心。我回去後,左思右想,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口。父親要洗腳睡覺時,我叫住他說:“爸爸,今天我幫您洗腳吧!”

話時我的臉漲的通紅。父親聽了我的要求,沒說什麼,只是笑笑,答應了。我細細的洗著爸爸的腳,撫摸著粗糙的面板,心裡五味雜陳……一會兒洗完了,父親進了房間。第二天,我在他的記事本上看到一段字:昨天,兒子第一次給我洗腳,我好開心!讀到這裡,我開心極了,感動極了。

我想,大家都應該懂得了“孝”的重要了吧。那麼,從今天做起,在每週日向父母盡一份自己的孝心和愛意吧,行動起來吧!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5

這回,鄰居張嬸說啥也不去女兒家啦!

先是大女兒,打來電話:“媽,我正煨老母雞湯呢!你晚上過來,嚐嚐我的手藝有沒有長進?”張嬸正在我家跟母親拉家常,一口就給回絕了:“晚上?我約人打麻將呢,不行!”與母親相視而笑,張嬸搖了搖頭。

第二天,在樓道的走廊上,張嬸的二女兒與我擦肩而過。從小一起長大,她也就口無遮攔:“老媽大概到了更年期?好說歹說,就是不肯上我那兒去住!”末了,還託我有空幫她做做張嬸的思想工作。

我曉得,怕張嬸獨自在家寂寞,做女兒的無非是想盡盡孝心。況且,兩個女兒都是知性白領,女婿們和外孫們也挺孝順的。再說,上半年老人家還在女兒家輪流過的呢!

總得有個理由吧?和張嬸的女兒一樣,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問母親,母親只是說了一句:“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猜她大概是住不習慣吧?”

第二天,張嬸找母親學做豆瓣醬,我正好找到了勸導的機會:“張嬸,你是有福不會享喲!女兒那麼孝順,你咋就不順著孩子們,多住上幾天呢?”

“你不曉得喲,我也有苦衷啊!”張嬸怕我誤會,趕緊解釋開來,“說了也不怕你笑話,柴米油鹽醬醋茶,我是被鹽給害苦啦!”“鹽?”我和母親幾乎是異口同聲地發問。

“2月份,先是住在大女兒家,她們一家人口味重,吃得鹹一些;3月份,又到了二女兒家,她們一家子口味淡一些。4月份又輪到了大女兒家,5月份又回到了二女兒家。”張嬸終於倒出了心窩子裡面的話,“我剛剛適應了吃得鹹些,又要去適應吃得淡些,這不是折騰嗎?”

細想,張嬸還真不容易:為了適應女兒,她得不停地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鹽放多啦,二女兒家吃不消,她得逼著自己吃得淡些、淡些、再淡些;鹽放少啦,大女兒不習慣,她只好提醒自己吃得鹹些、鹹些、再鹹些。

怪不得,張嬸去年六十大壽,她硬是分兩天宴請了大女兒和二女兒全家。當時,我還以為她是在擺譜呢!現在,我才明白,母愛不識鹽滋味?只因:牽腸掛肚的都是愛。

的確,太多時候,做母親的總是遷就著兒女,哪怕是自己多年養成的飲食積習,也會因愛而放棄和改變。要不是夾在兩個女兒中間,張嬸說不定也像全天下的母親一樣,把兒女的淡與鹹當作唯一的鹽滋味呢。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6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遊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待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我們,可父母年紀不可等。

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

“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幹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

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7

孝,是中國人民傳統禮節。

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後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孝”這個字的含義。

當鄭淵潔說到“原來是父親天天在幫我灌墨水,我當時感動極了。”聽到這裡,我不禁朝自己的父親望去,是啊,在背後默默鼓勵自己的不正是父母嗎?

從我們呱呱落地時,生命的時間中就必然少不了第一次。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吃飯,第一次學會寫字……而這些,都是父母賜給的,人生的第一個老師自然就是父母了!

“孝”字的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喻意是“老”不能缺少“字”,“子”不能缺少“老”!

父母為了我們做了那麼多,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回報父母呢?

因為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懷抱,展開自己的翅膀,去飛往更高的雲層,而那時候更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啊!

怎樣回報父母呢?或許,放學回家叫一聲爸爸媽媽;或許,為父母洗一次他們飽經風霜的腳……

“孝”。在《開學第一課》裡,我真正感受到這個字的偉大!

我們不僅僅要孝父母,還要孝長輩,孝老人。

我上了一堂人生中最寶貴的一堂課!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8

行孝也是要講方法的。孝順有時候要順著,但如果是部隊的,則應該改正。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經常聽孔子講孝,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孝子。

有一天,他隨父親到地裡耕種,一不小心把一棵瓜秧剷斷了。曾參的父親曾皙看到他的寶貝瓜苗被弄折了,拿起棍棒就打他。曾參想到了老師孔子關於孝的教導,就停下腳步,任由父親的棍棒落到身上。一棒落在曾參的頭上,一下把曾參打昏了過去。曾皙著急地守在兒子身邊,生怕他有什麼閃失。過了好一會兒,曾參才醒過來問候他父親:“剛才您費心地教育我,沒有累壞吧?”

由於不能幹活,曾參就留在家裡休息。但每當聽到父親回家的聲音,他都要忍痛彈琴唱歌,裝出一副完全沒事的樣子。曾皙其實早就後悔了,但聽到兒子歌唱,才稍微寬寬心。

孔子聽說此事後,很不高興,叮囑其他弟子不要讓曾參來見他。

得知訊息的曾參趕忙跑過來向孔子解釋,說自己正是聽了老師關於孝的教導,為了不和父親頂撞,並且能讓父親感到安慰,不得已才這樣做的。

孔子語重心長地給他講了舜帝的故事。

舜的父親是一個瞎子,脾氣也不好,但舜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父親要使喚他時,他總是能出現在父親面前;父親想殺他時,他卻想辦法每次都逃掉;父親如果用大棒打他,他就立刻跑得遠遠的。

孔子對曾參說:“舜這樣做的結果,使他父親沒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責,而舜也沒有喪失孝道。你呢?”

曾參猛然一驚,才頓悟到自己真的差點把父親陷於不仁不義之中,不覺嚇出了一身冷汗。

孝亦有道,方為孝道。如果行孝而不講方法,就會把一件貌似體面的衣服,穿得千瘡百孔,最終貽人話柄。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29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教育我們要態度恭敬地贍養自己年邁的父母,而不是管吃管喝就萬事大吉了,還得了解父母的心。孔子又說過:“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說的就是父母健在,做兒女的要恭敬地陪侍在前,就算真的要遠遊,也要等到一切安排妥當方可遊。孔子還說過:“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紀生日,咱們做子女的那得知道。一呢是為父母的高壽而高興,一是為不可避免的規律而擔憂。

幾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講究孝道,更何況今人?可是電視、新聞卻屢屢報道兒女虐待父母的負面新聞,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當今社會孝道都到哪裡去了難道今人連古人都不如?前幾天我聽到這樣的事:老太太早年喪夫含辛茹苦栽培大三個兒子,並都結婚生子分家了,老三舉家在外地生活,只有老大和老二在老家陪伴母親,這時的老太太應該像電視上說的過上了幸福的生。,可惜兩媳婦都藉口說和她合不來,誰都不願意接收,沒辦法她只好一個人湊合著在老房子裡生活。幸好老太太身體還硬朗也就過了幾年。今年開春天氣忽冷忽熱,前幾天山區還下起了雪,老太太腿指令碼來就不方便,這天氣一變就更難受了,但是近得只要走三五幾步的兒子們卻沒有想到來看看老母親需要什麼,那天一早她冒著寒風雪出去摘菜,回來不小心被高高的門檻絆倒摔在地上暈倒了。這時還是沒有任何人發現。直到凌晨1點多才被起夜床的二兒子看到,急忙喊人抬進屋子,這時如果及時的保暖和搓心口也許老太太還有得救,但是所有的人都害怕而不採取任何措施,也沒有找醫生,結果本來還有救的老太太就在兒子們的耽誤下飲恨黃泉,釀成了悲劇……

嗚呼,死者已斯,生者何懼?還有很多很多這樣事例讓我們這些稍微有良知的人都感到悲哀、羞愧。“身體皮發受之父母,毀之不得。”父母不僅賦予我們這些,還教育我們成人,甚至在成人後還要擔憂你的工作、婚姻、下一代……還要為你做飯、帶孩子、做老媽子……這些一生一世你都償還不清,你又怎麼忍心在他們年邁什麼也做不了的時候嫌棄他們:嫌他們吃飯不利索,叫他們到自己的房間吃;嫌他們嘮叨,讓他們獨立住;嫌他們慢手慢腳,而橫加指責….可是年輕的你們想到沒有,父母為我們付出過的一切;想過沒有,總有一天你也要老;想過沒有,也許今天你這樣對待你的父母,明天你的子女同等對待你……如果你想過這些,就請對你們的父母好一點,不要因為他們老了,行動不便了,身體不好了而嫌棄他們,要足夠地尊重您的父母,在您的父母身體還健朗的時候多陪他們出去散散心,多陪他們聊聊天,不要因為工作忙的藉口而忽視了他們,不能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局面,要不這樣後悔就來不及了!

孝道,是人的本性,讓我們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讓孝道傳承下去。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30

西方哲學家羅素曾說過:“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孟子也曾說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尊老孝老愛老”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從中可以看出無論古今中外,孝是人類的共識。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是文化傳統中的精華。古有二十四孝,如五帝之一舜孝感動天;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成就“文景之治”;曾參齧指痛心,後世儒家尊為“宗聖”;仲由百里負米,侍奉雙親;閔損蘆衣順母;郯子鹿乳奉親;老萊子戲綵娛親;董永賣身葬父;丁蘭刻木事親;江革行佣供母;陸績懷橘遺親;黃香扇枕溫衾。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全國“跨世紀教育工程”之一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作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一個個孝故事就好像一股股清泉洗滌著世界,好像一絲絲暖流溫暖著人心。我不禁傾聽內心的呼喚,呼籲那些不孝道的人從此改邪歸正,把孝作為立身處世之道。我也從內心更加感恩生命的傳承,更加尊奉孝道禮儀,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用一生的實踐寫下孝道的溫馨。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31

“用一抹光線的純淨,為世界畫一雙眼睛,用一朵花開的聲音,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訊息,為你寫下傳奇……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有永恆。”每次聽這首歌曲,我都會想起感動中國獲獎人物——陳斌強。

“小時候,媽媽用這條布帶揹著我們三姊妹,現在,我用這根布帶來揹著媽媽”說到這兒,陳斌強幸福地笑了。陳斌強9歲時失去了父親,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可母親卻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在一次母親走失尋回之後,陳斌強萌生了一個念頭——帶母上班。

於是,陳斌強便每週週日用一根藍色的、破舊的綁帶把自己和母親緊緊綁在了一起,騎著電動車走過三十多公里山路到學校,陳斌強為了母親在學校找了一間宿舍,每日照顧母親吃飯、睡覺、上廁所,無微不至地照顧母親;試問,現在有多少人能做到陳斌強的無微不至?面對生活上的諸多不便,陳斌強克服了這些困難,沒想到這個性格剛強的男人,竟然也有著一顆細膩、柔軟的心;沒想到一根破綁帶,竟然成了陳斌強母子對彼此的愛。

一根綁帶,綁住了陳斌強母子;

一根綁帶,綁成了陳斌強與母親之間用愛溝通的橋樑;

一根綁帶,是陳斌強幼小時母親對他深深的愛,是母親年老時陳斌強對母親暖暖的孝……

“也許母親已經不記得我是誰,但至少她知道她面前的這個人對她好。”看到這兒,我抹了一把眼淚。照顧一個痴呆的人是多麼辛苦啊,母親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兒子。現在的子女只會索取父母的愛,到最後上演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父母也一味地付出,不求回報;而陳斌強則相反,他的孝順,他的愛,不奢求母親的回報,甚至連記住他的名字都不需要。

陳斌強,並不像我們想象中英雄,沒有結實的身軀,沒有驚人的事蹟,他只是對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親盡孝道而已,只不過用一根布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三十多公里山路。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邊上課,一邊照顧母親生活。由於長時間照顧母親大小便,陳斌強的身上帶上了難聞的味道。一次上課時,陳斌強問他的學生:“我身上臭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這是愛的味道。”陳斌強儘管生活上的事很多,可教學任務一點兒都沒有落下。他可以不用把母親帶在身邊,也能完全養活她,讓她衣食無憂,你說他還不能感動中國嗎?

陳斌強,用一根綁帶詮釋了“孝”,讓我們感動,他用他的孝,他的傳奇,譜寫了《感動中國》的續曲。這,讓我想起了他的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揹著你。長大了,這布帶就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孝悌之道的傳承與發展作文 篇32

有很多動人的孝子故事像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激盪著人類情感的長河。

——題記

孝心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因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小明同學正準備騎自行車去上學,在路上,小明一邊騎車一邊吹著口哨,這時有一位老大爺走了過來,小明一個不留神就撞上了這位老大爺,時值酷暑時節,老大爺當場昏倒在路上,小明驚呆了,但他還有點理智,他馬上下車將老人扶起,此時旁邊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見此狀況紛紛上前來幫忙,一位商戶馬上拿出自家的一直讓那個老人躺著,老人的眼睛緊閉著,臉色發青,手上青筋暴起,路人們都在談論著什麼,小明也已經撥打了急救電話,但是救援的人還沒到。

這時有人問了一聲:“誰當過醫生?”馬上,有一位中年婦女自告奮勇的站出來,她擠過人群站出來說:“以前我在衛生室當過護士,也懂一些皮毛,讓我來!”說著,她已經打來一盆水,馬上用溼毛巾貼在老人的額頭上,說:“老人這是中暑了。”然後她有接來了一杯冰水給老人喝。此時老人的臉色終於好了起來,緊閉著的眼睛也睜開了。

這時,路人甲站出來問老人他的家屬的電話,只見老人從兜了掏出一個很舊很舊的手機,路人甲馬上接過了電話,找到了老人兒子的電話並撥通了電話叫他的兒子趕快過來。不一會兒,老人的兒子來了,他一直不停的道謝,然後把老人帶回了家。這時,人群漸漸散開了,小明扶起自行車,邊騎邊在心裡說: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記錄下來……

孝心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只有這樣才能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