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初二上語文期末複習提綱誰有?

本文已影響 1.83W人 

一、詞彙積累

初二上語文期末複習提綱誰有?

綏靖 陰遏 銳不可當 編算 瘧子 寒噤 仄歪 張皇失措 箱篋 蕩然無存 肅穆 荒謬 絮說 闢頭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疏懶 霹靂 孤孀 狼藉 簌簌 慘淡 勾留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鬱於中 瑣屑 交卸 典質 賦閒 頹唐 瑣屑 情鬱於中 觸目傷懷 凹凼 尷尬 煩躁 塌敗 滯笨 惶恐 荒僻 取締 骷髏 愧怍 闖碼頭 剋扣 接濟 唏噓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倆 顛沛 弔唁 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連聲喏喏 勻稱 惟妙惟肖 巧妙絕倫 推崇 駐足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軒榭 嶙峋 丘壑 鏤空 薔薇 重巒疊障 額枋 藻井 殿試 金鑾殿 傖俗 納涼 帷幕 緩衝 萌發 次第 翩然 孕育 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繁衍 胚胎 蟾蜍 脊椎 相安無事 遺骸 褶皺 劫難 緻密 追溯 天衣無縫 失衡 藩籬 監控 歸咎 在劫難逃 五彩斑斕 嘯聚山林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於衷 幻覺 吟詠 綺麗 殷紅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二、課文理解

21、《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本文是《桃花源詩》前邊的一篇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相當於該詩的序.全文以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爲線索,把發現桃花源的經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花源後再尋找桃花源的情形貫串起來,故事曲折迴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爲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是一篇散文,以託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徵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象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品質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表示自己要在污濁的社會裏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詠志風世的散文.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載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禮運是《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裏.本文描繪一幅“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神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5、《杜甫詩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爲“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爲“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

《望嶽》是一首古體詩,以“望”入題,讚歎泰山,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下,抒發了雄心鬥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聯和頷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頸聯和尾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真摯,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敘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徵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空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三峽》選自《水經注疏》,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給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

27、《短文兩篇》之《答謝中書書》是作者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回信.文章以感慨發端,把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作者正是把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黃州期間.文章僅84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微妙複雜的心境.

30、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從表面上看,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流露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但是把這首詩和和作者其它的詩結合起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王維作於赴邊途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這首詩屬於“邊塞詩”.詩中描寫了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將士的愛國精神的讚美.他的詩正如蘇軾所言“詩中有畫”.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表現了對故鄉的依依不捨之情.

《登岳陽樓》(其一)作者是宋代的陳與義,這首詩寫得意境宏深,氣象開闊,蒼涼悲壯,抒發了詩人輾轉江湖,顛沛流離之苦、國難家亡以及自己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等等,還有很多列不出來的,採納之後找我給你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