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封狼居胥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來封狼居胥成爲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封狼居胥的典故

  成語來源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裏,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漢書·霍去病傳》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顏蚰古注引服虔曰“(葷允)堯時曰薰鬻,周曰獫允,秦曰匈奴。”))

  歷史典故

  漢朝霍去病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臺是在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擊。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鐵騎之雄鳴鏑之利屢屢犯邊、劫掠中土。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幾十萬雄兵,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殲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餘里,與匈奴左賢王遭遇,霍去病斬首七萬餘,而後乘勝揮軍北進,直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後他登臨山頂,南面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爲漢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語即來源於此,以此作爲對將軍們最大戰功的旌表。

  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

“封狼居胥”不僅象徵着功績,也是對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諷刺。南北朝時,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南方漢族政權偏安一隅無力統一,但當時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他聽了王玄謨的北伐計劃後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話說的很大,實力卻着實不濟。元嘉27年,劉宋王朝的北伐一敗塗地。強敵北魏一直追到長江北岸的瓜步,京師震動,劉宋幾乎亡國。後人在提起這段往事時,對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諷和不屑。辛棄疾詞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唐朝,李靖、李績

唐朝,李靖、李績破突厥的輕騎快馬在它山腳下馳過;侯君集滅吐谷渾的大軍在這裏紮營。唐人的詩歌裏,也迴響着狼居胥山的萬古悲風:“何問狼居胥,執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風緊,黃沙漠漠起塞聲”。

  明朝藍玉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藍玉爲大將軍,率師15萬北征蒙古,他認爲“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須成功。

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畏懼中華,遠遠北逃,躲到了捕魚兒海(今中國與蒙古交界貝爾湖),但被藍玉發現。是日正值風號沙飛,元軍毫無戒備。藍玉伺機率大軍奔襲敵營,元軍大敗,殺其太尉蠻子,元皇帝及太子帶領隨從數十人倉皇北逃。藍玉以精兵追之,脫古思帖木爾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餘人及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裏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俘獲男女七萬七千餘人,繳獲大量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及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銷燬敵軍械不計其數,徹底摧毀北元職官體系,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名震天下。明太祖聞之大喜,詔令嘉獎,封涼國公。(自脫古思帖木兒死,蒙古內部就開始陷入了連綿不斷的內訌之中,其間雖然有過幾次統一,但對明朝始終未能構成傾覆性威脅。)

  明太宗(成祖)朱棣

之後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徵蒙古。朱棣追擊蒙古敗軍至狼居胥山下,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然後勒石記功凱旋還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