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人生感悟

知足者人生感悟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感悟精選一:

知足者人生感悟

知足者富

老子道德經之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知足者富,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明人陸紹衍《醉古堂劍掃》,簡爲《醉古堂》,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圖錢財的人,儘管富有,但是精神貧乏;知足常樂的人,儘管貧窮,但是精神充實。

何謂知足?自我知道滿足,沒有過分的企求、願望、慾望。道德經說,不知足是天下最大的禍事源泉。尤其不知足的女生爲紅顏禍水。整日勁吹枕頭風,老頭無能,老公不如某某云云,搞得男生昏頭昏腦,頭腦發熱,聽而走險,禍害他人。越想富,越瞎折騰,上班不正常,經常曠工。離婚,生病,車禍,想富想得頭大。踏實做人,方爲正道。除了權利尋租外,絕大多數都是勞動爲主,偶爾耍些小聰明,發些外財。鑽些管理漏洞。不是發家主要途徑。

知足,就是心態平和安靜,少些非分想法。看到單位科長家裏在繁華地段購買商品房,心裏悸動,看到同事添置新車,心裏涌動,看到鄰居家添一男丁,心裏衝動,真實認清個人實力,莫盲目比較、攀比,能夠欣賞他們,領悟他們的爲人處世,掙錢技巧,積攢自我的經濟實力,贏得一席之地。富裕就是財物多。有許多人,拼命掙錢,還是窮。原因在於不斷出事,麻煩不段,掙些錢都處理事了,沒有贊住,就是漏財。知足者,能夠平安,平安能夠減少支出。出的少就如同進的多。進的多,出的少,就富了。生命有幾個階段,如青壯年時期,上學、找工作、買房、結婚、生子都是花錢,出的多;這些問題都解決之後,就剩下健康生病住院了,如果身體好,幾乎就不花錢了,生活開始富足。

人生命有兩個時期,比較愉悅好過,一是從出生到上學前;一是結婚生子後。難過時期,從上學開始,就小學、中學、大學、讀研、讀博、出國留學,找工作、購房、結婚、生子。這是第一種。還有家裏生病、災害、車禍等天災人禍,額外支出不斷,經濟拮据,陷於困境。

走過生活陰晴圓缺,心態逐漸平和,躁動退卻,心安則知足。

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接胃癌去世父親的班到國企就業,生活穩定,見識少,不滿婆家貧窮,與婆家關聯疏遠,儘量減少接觸,平時很少走動。富婆窮丈夫在國內很常見。婆婆到二媳婦家小住,媳婦滿腹怨言,話裏話外暗射冷箭,家裏窮了,沒有傢俱了,明顯的物貴人輕。婆母掛不住譏諷,黯然離去。親情不在。娶個媳婦賣個兒。兒孝順夫妻不合;兒不孝母親心痛。兒子在母親與妻子的爭鬥中受傷,藝術不起來。就是母親走了,也留下了陰影。妻子的留意眼,自私,爲家裏伏毒,毒味有時慢慢輻射四周,影響人際關聯,親情,友情都有了自私的陰毒。許多貪x莫不是如此走向冷漠的背離人民的道路?搞的老公滿心我我,家家家,偏離社會,膽子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厚實,還不知足,繼續撈吧,最後出事。

知足者富!

感悟精選二:

知足者長樂也

在河邊吹着風,感受着夜裏的清涼,突然被阿姨聊天的聲音吸引。這是發生在她身邊的事。她說那個人是一個官人,家裏有錢有勢,生有兩子。大兒子,不學無術,小兒子聰明能幹。大兒子初中畢業便出來混社會,沒有正當的工作,但是他父親卻給了他兩套房,準備爲大兒子養老。而小兒子,自學成才,在青島經商,開發房地產,發了財,在青島擁有了自我的事業。

這樣的家庭理應很愉悅,很愉悅,然而誰知道這樣的生活,好像老天爺也嫉妒起來。他大兒子混社會找了一個漂亮的女生,於其說是找,還不如說是送上門來的女生。他大兒子迷戀她的美麗,於是決定迎娶這個美麗的妻子。然而他父親是一個官人,閱人無數,一眼看出她的兒媳婦不是好人,於是堅決不一樣意,然而他兒子以死相逼,非她不娶。

他父親爲了兒子的愉悅,最終妥協了。進門後的媳婦潑辣蠻不講理,每一天與婆婆大吵大鬧,於是分家。大兒子搬了家,他父親給了他兩套房產,他父親跟他母親單獨住一套。然而分家後,他兒子潑辣蠻不講理的老婆,把兩套房子都賣了,他老婆在廣州用兩套賣房的錢在廣州買了一套房,寫的名字是他老婆父母的名字,而他一聲坑,屁都不敢放一個。

他父親知道這事後,氣的當場吐血,暈倒,送往醫院搶救,總果查出來是癌症晚期。他父親爲了在閉眼前看到小兒子的愉悅,於是託人說給他小兒子找個老婆,結果相親彼此都很滿意。小兒子從青島回贛州的前一天晚上,他那些兄弟姐妹,爲他祝福他新婚愉悅,也爲了踐行,結果喝多了酒,小兒子灑精中毒死亡。

本來一場美滿的婚姻卻變成了一場殤。他父親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傷痛,多悽慘悲涼的故事,就像一場電影,怎樣就上演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裏,他父親終就無法承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杯具,過度悲傷,終就死在醫院裏。他母親應對兩個親人相距離去,於是悲傷過度,也大病了一場。

辦完了喪事,他母親才漸漸地清醒過來,然而當他母親恢復正常的意識的時候。他父親給她留下的唯一的房產,也被他大兒子以遺產的方式,把房子賣了。他母親氣但是來,當場質問她的兒媳婦爲什麼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她笑了。她說:“就你傻兒子,我圖什麼,還不是正因有個當官的爹。如今他都沒了,我沒圖什麼了。”

他母親原來是一個官太太,享盡榮華富貴,而如今卻輪落到寄人籬下,住在原來的同事家。

然而她終就還是去了青島,去處理他小兒子給他的遺產,然而她的後半身,能夠在她小兒子的遺產中度過,然而她那顆早已死去的心,終就讓她無法應對現實中發生的杯具。於是她逃離贛州,與大兒子斷絕關聯,一個孤獨的人生活在那個城市,永遠都不在回贛州了。

他小兒子給他母親的遺產中,有島上的一座別墅已裝修,還有一套市中心的房產,還有一個公司。然而那麼多財富,對於一個早已心死的人來說,或許活着也是一種折磨。但是她母親沒有選取死亡,而是選取繼續的生活下去。

人生充滿許多不定數,這一刻我才明白,知足者常樂也。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的生活着,累了,有人問候,病人有人照顧,餓人,有人給食,這就夠了。

感悟精選三:

知足者寬

康凱的知足,表此刻他的理想:有這樣一間小餐館,再有你這樣一個傻丫頭幫忙,就足夠了。那一刻“傻丫頭”蕭曉牧坐在他對面,用手支着腮,把她經典的甜笑溢在臉上,認同他說:是呀,真好。

有了這個餐館,他們就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支配,養活全家且做着自我最鍾愛的事,跟自我最愛的人在一齊,可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因此億萬元的中獎額,康凱捐出去了,建立一個康凱國際基金會,給那些交不起學費的孩子,一如學生時代他把自我並不多的錢捐給了雲南玉龍雪山下貧困的蕭曉牧們。

知足,並不意味着滿足現狀,啃食天上掉下的餡餅。康凱爲他的餐館興隆動員全家出力,在妻子懷孕生子的過程中奔忙得疲憊不堪。出獄後無論在叢原的公司還是在美國人老賈的手下,他都是以拼搏的,用心向上的形象出現。

知足,並不意味等待天上的餡餅且照單全收,有捨棄纔會有更多的擁有。未婚妻尚潔在婚禮的當天出逃他放手了,不惜用痛苦來鋪墊情的寬厚,最終尚潔迴歸卻又含辱離去,但康凱獲得了心愛女生最後的信賴與感激。在精神和物質貧乏的獄中和出獄後,他放下了蕭曉牧的深情,只爲了給她一片更廣闊的天空更好的生活。然正是這份來自善良與真誠祝福的放下,使蕭曉牧對他的愛銘心刻骨,最終離開同樣給予她幫忙的叢原,回到了他的身邊。

――康凱是中國傳統優秀男生的典範。

蕭曉牧的知足,不僅僅體此刻她還是個傻丫頭的時候,就認同康凱哥的“小餐館情結”,知足使她骨子裏裝滿了感恩。

初中畢業她在母親的勸說下,把康凱哥寄來的錢給了弟弟作學費,自我到上海做了臨時工,吃了許多苦受了許多氣,但弟弟能好好上大學有個好前途,她就知足了。

她心中的偶像康凱哥要跟尚潔姐結婚,她能幫忙尚潔姐做好助理也就是幫忙了康凱哥照顧尚潔姐,她知足了;她爲了配得上康凱回到老家複習考大學,但聽說尚潔回來她心愛的康凱哥又要跟別人結婚,臉上一向掛着的甜笑消失她流淚甚至做舞女來發泄心中的痛苦,但很快頑強地爬起來,重新回到尚潔夫妻身邊,只要能減輕康凱哥的負擔,她就知足了。

在叢原身邊的日子,她是愉悅的,美麗的,更是知足的。雖然心中依然有康凱,雖然康凱因她弟弟的作祟不辭而別去了美國音訊全無,雖然新的工作與生活同樣給她許多挑戰,雖然……能從一個打工妹成長爲一個雜誌的主編,能擁有一個又一個深愛她無私幫忙她的男生,她很知足。

這份知足,讓她的臉上始終洋溢着甜甜的笑。這笑容背後的支撐,便是她對親人對兄弟姐妹對人生的感恩。無論對方以前怎樣傷害過她,她都不去計較,心中滿裝着的只有別人對她的好。因此她寬容,寬容來自康家、尚家的“小保姆”、“外來妹”類蔑視,寬容尚潔、甚至康凱以前給予她的傷害寬容命運對她以前的不滴水相助,涌泉相報。這就是她爲人處世的出發點。

這份知足,是她與康凱情投意合的根基之一。

其實在許多問題的處理上咱們看到,他們的處理方式是相似的,或者說兌換了兩個人的.位置,依據相似的品德、性格與人生觀,他們會採取相同的態度和方法。雖然經歷不一樣人生道路有別,但他們其實是不一樣性別的另一個自我。

叢原也是知足的。雖然最終他主動以月老的身份,忍痛退出了蕭曉牧的生活,在婚姻邊沿走了一遭,迴歸了從前鑽石王老五的日子,但看到心愛的女生能聽從心的呼喚,追逐她銘心刻骨的情而去,他痛不堪言卻一心無悔。他是作者、編導、觀衆心中,共同的又一個理想形象。

好人終有好報,貪慾讓人墜落。

《相思樹》在知足者的系列形象對面,樹立了兩個典型的貪慾形象,一個是蕭曉牧的弟弟蕭曉樸,一個是他的妻子、康凱的妹妹康慧。康慧的虛榮使得她不惜一切手段辦出國,失敗後最後迴歸感情與康曉樸結了婚,但她的條件是要一套起碼三房的新房。這個要求是蕭曉樸走向墜落的起點:他挪用了公款付新房首期。此後,他甚至不惜以他的恩人康凱的聲譽作代價,偷了他的資料賺得幾百萬――這使他衆叛親離,連歷經千辛萬苦、千波萬折纔回到他身邊的康慧也決然離開了他。

來自兩個家庭,理解相同的父母教育,兩對同胞兄妹(姐弟)性格、品德、人生觀卻有極大的不一樣。《相思樹》還想告訴咱們什麼?

取名《相思樹》,我想作者要用形象詮釋的,是舒婷這首著名的情詩《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我;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務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齊。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咱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咱們的諺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咱們分擔漢朝、風雷、霹靂;

咱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纔是偉大的感情,

堅貞就在那裏:

愛——

不僅僅愛你爲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影片中,這首詩重複出現:康凱首先作了完整的朗誦,之後走出監獄當建築工人的時候也有片斷朗誦。然後是叢原在同學習並領悟上的半截朗誦,因聽到蕭曉牧在一旁的“和聲”而停下,鼓勵蕭曉牧緊接完成下半部分(看到那裏的時候,我曾以爲這是導演的一個暗示與懸念,意味着最終走在一齊的將是叢原和蕭曉牧,而康凱將獨自一人守候他以前獲得的和放下了卻深藏心中的感情)。

如橡樹與木棉的愛,影片中頌揚的不僅僅僅男女間的情愛,更是一種獨立又用心向上的人生態度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