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謎語

有關謎語的故事精選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謎語故事精選:秦觀花亭求婚

有關謎語的故事精選

一年重陽,宋朝翰林學士蘇東坡邀才子秦觀同赴秋香亭飲酒賞菊。

酒至半酣,蘇學士託須笑問:“賢弟才高八斗,貌勝潘安,何以遲遲不擇佳偶?”

秦觀放下銀盃,拱手回答:“弟非草木,豈能無情。吾心中久慕一位竊窕淑女,只是難於啓齒。”

蘇學士爽朗一笑:“這有何難!只要道出是哪家閨秀,爲兄定牽線搭橋,成全賢弟美事!”

秦觀沉吟片刻,笑道:“待小弟制個字謎,敬請仁兄一猜”說罷即賦詞一首:

“園中花,化爲灰,夕陽一點已西墜。

相思淚,心己醉,空聽馬蹄歸。秋日殘紅螢火飛。”

蘇學士細細推敲,恍然大情。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這不難,包在愚兄身上。”

於是引線穿針,盡力撮合,成全了秦觀的金玉良緣。

秦觀吟的詞謎是一個什麼字(按:爲繁體字)?才子心慕的淑女是淮?

謎語故事精選:皇帝的謎語也好猜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猜謎語被視爲一種高尚的娛樂。 當時的文人相聚,經常以猜謎爲遊戲,連皇帝也經常和羣臣一起猜謎取樂。

有一次,孝文帝設宴招待羣臣,大家都向文帝進酒,文帝越喝越高興。過了一會兒,文帝醉眼朦朧地對羣臣說:“朕這裏有一謎,誰先猜出,有賞。”接着,文帝口占一謎:“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鐘。”

文帝的謎語一說出,羣臣都認真地思索起來。不大一會兒,接連幾個人說出幾個謎底,文帝都搖頭否定了。

這時,彭城的王勰站起來說:“是不是個‘習(習)’字?”

文帝高興地點點頭,命手下人給了王勰一份厚賞。

過後,王勰給大家解釋說:“三三橫,兩兩縱,正好是個‘羽’字。金鐘是酒杯,酒杯也叫‘大白’。‘羽’加‘白’即爲謎底‘習’字呀!”大家這才明白過來。

謎語故事精選:祖傳謎語

有一個謎語竟困擾了我們家幾代。

不信?我說給你猜猜:有一物,一刀砍斷只有一截,它是什麼?

我的曾祖父是清朝最末一代秀才。生平在世時,寫過狀子,賣過對子,很有點文采,但直到臨死之前,他還沒有猜中這條謎語,以致鬱鬱而終……

我爺爺小時候家道小康,上過幾天學。後來家境衰落,他流浪江湖,成了一個耍猴子的藝人。他心眼靈,腦子活,能通猴道,懂狗性,不乏其聰明,但對這則謎語卻也無能爲力……

爸爸是鬧革命出身的,現在年紀不算很大,官也不算小。身體也漸漸發福起來了,他的業餘愛好廣泛,諸如下棋,聽戲,搓麻將,猜謎語樣樣兒在行。只是當他一想起先祖遺留下來的那則謎語,便兩眉緊鎖、兩頰微紅、兩眼茫茫……

我,曾是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曾用直尺、圓規在黑板上畫過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教給過學生各種圖形的畫法及原理,業餘時間,愛好燈謎口讀了許多謎語書籍,我加人了校內校外、有名無名的“猜謎協會”,但是,對於那真實的“謎底”,我始終處在探索階段。

去年暑假一日,我正坐在書房裏看書,忽然,我那位讀小學二年級的小侄子闖了進來,他大聲地嚷着:“叔叔!叔叔!我猜破了!我猜破了!

我大吃一驚,張眼望着小侄子,只見他下穿短褲,上身,肩上挎一隻紅色的游泳圈,臉上、頭髮上還掛着水珠,他興高采烈地摘下游泳圈向我拋來:“給!這就是謎底!”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謎底”就是小侄子拋下的“救生圈”,或者確切地說:就是所有的“圓”!好聰明的孩子!

祖傳之謎”終於解開了!

爺爺感嘆道:“怪呵!奇怪!俺耍了大半輩子,怎麼沒想到那‘圈子’就是謎底?!”

爸爸也不無尷尬地笑道:“俺整天批文件,畫下的圈圈一大串,也沒有想到哇!”

連媽媽和奶奶也紛紛自責。說她們手上戴的鐲子、耳朵上串的耳環,頭髮上系的“皮箍箍”甚至高壓鍋裏套的皮圈圈都是“謎底”,可就是沒想到。

最感愧疚的還是我:整天鑽研圓圈這類幾何圖形,卻也在“祖傳之謎”上交了“白卷”。

唉,真令人啼笑皆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