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孤注一擲典故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解釋

孤注一擲典故

孤注: 把所有的.錢都作賭注。擲: 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傾其所有作賭注,以冀最後能贏錢。源自《宋史·寇準傳》。

典故

宋真宗在位第七年(1004年),遼聖宗率軍南侵,直打到定州(今河南濮陽)。宋真宗嚇壞了,想聽從主和派的意見,遷都逃跑,主和派爲首的是王欽若等。但遷都計劃遭到主戰派寇準的反對,寇準主張“御駕親征”。真宗逼於無奈,硬着頭皮直奔前線。結果宋軍士氣大振,遼國也願休兵議和。事後真宗非常感謝寇準,很重用他。但是主和派並不甘心,於是想了一條妙計。一天,王欽若向真宗說:“聽說過嗎?賭徒錢快輸光時,於是押上所有的錢作爲最後一次賭注,陛下是寇準最後的賭注啊,(讓陛下御駕親征)是拿陛下的生命在冒險。”真宗皇帝想了一想,竟然認定當時寇準不無拿他當“孤注”的可能,就不再信任寇準了。

後來,辛棄疾在評論這段史實時,首次使用了“孤注一擲”一語,見其所作《九議》:“於是乎‘爲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諭出焉。”

現常用“孤注一擲”比喻在危急時投入全部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