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筷子閱讀練習

本文已影響 1.02W人 

筷子閱讀練習1

說起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習慣,話可就長了。

筷子閱讀練習

早在商代,筷子稱爲挾,後來改稱叫箸,大約過了上百年後又改爲筷。筷子的筷與快是同音字。快表達了人們的肚子餓了,急於進食的愉悅心情,於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來。

用筷子吃飯,得心應手,靈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過這樣的測定,使用筷子時要牽動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個關節和50多處肌肉。由此可見,用筷子吃飯,( )進食方便,( )可以靈活手指、鍛練腦力,有益身心健康。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爲呢?

我們中國的筷子 各式各樣 原料也各異 最爲出名的有馳名中外 價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 這種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細白竹做成 有花紋清晰 濃淡相映 令人愛不釋手的福州漆筷 這種筷子下圓上方 漆花瑰麗 筷子頭上有寓意吉祥的鳥獸花草和各地名勝圖案 還有象牙 玉石雕刻而成的各類高檔筷子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中國的筷子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中國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後映了學者以文化英雄的優勢勝過了武士。

中國筷子還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許多來旅遊觀光的外國客人總願帶回幾把中國筷子作爲紀念。小小筷子傳播了友誼,加深了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互相瞭解。

輕鬆一練

1、說起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習慣,話可就長了。這句話中,長的意思是( )

A、要從遠古說起,有很長的時間、很長的歷史。

B、內容很多,有很長的話說,能作長篇大論。

C、歷史長、內容多,有很多話可說。

D、優點多,有中國特色。

2、在第3自然段的括號中選擇正確的關聯詞語。

既又 不僅還 雖然但是

3、這一舉多得的好事中的好事指什麼事,一舉是什麼,多得指什麼?

好事指 一舉指

多得指

4、給第4自然段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5、下面的句子與文章介紹的內容不一致的是( )

A、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很長的歷史了。

B、箸、筷、挾的意思是相同的。

C、天竺筷產於印度佛教名山天竺。 D、福州漆筷和杭州竺筷是名筷。

6、摘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中國筷子的評價。

7、用文章中的話概括第3、第4自然段的意思。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8、寫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筷子閱讀練習2

漢文化與筷子

①重陽這天,大家都在吃重陽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開,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則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進食方式,讓人想起漢文化和筷子的關係問題。因此寫下這點文字。

②人類社會,共有三種進食方式。其一是用手。這是自然的進食方式,例如嬰兒,不須母親教導,自然地會用手抓東西吃。其二是用刀叉。這當然是在人類發明火和冶鐵之後,纔有的工具。人用刀叉獲取獵物之後,在火上烤熟,然後用叉叉着,用刀割來吃,這比用手抓已經大大進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進食。這種進食用具是如何進化得來的,尚待考證。筷子用手操作,手與大腦相連;有人說孩子學習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腦的發育。筷子是漢文化的特徵,只有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才用筷子。

③在當今世界分佈上,在亞洲除了直接受漢文化影響的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和新加坡外,其餘均是用手進食的。中國還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維吾爾族等也是用手進食的,非洲多是用手進食的,歐、美、澳洲白種人均用刀叉進食,只有當地土著民族用手進食。

④筷子,原名“箸”。在我的故鄉江西,現在還有地方仍將筷子叫箸。我們的祖先究竟從什麼時代開始,放棄了用手和用刀叉進食,我不知道。從書中查到,“紂爲象箸,而箕子唏”,此話意思是說紂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憂慮難過。本意是批判紂王的奢侈。因此,我們從這話中得知在商代已經使用箸了。但在這之前,究竟哪個年代開始使用箸,則尚待考證。

⑤既然稱箸,那麼爲什麼現在大多數人都不稱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據說,這是由船民開始的。過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長江大河中行駛,不僅很慢而且危險,小時候常聽人說:“行船走馬三分險。”船民迷信,所以產生了一些忌諱。在行船時,如姓陳的,只許說耳東,不許說陳,因“陳”與“沉”同音,在船上不能說翻身,只能說轉身,因船上忌“翻”字。“箸”與“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義爲快,船上就將“箸”改稱爲“快”,但快是形容詞,因此造了一個“筷”字。爲什麼用竹字頭,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過去刀叉的縮短。雖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是用金子或銀子,甚至鑲上寶石,經過有名的藝匠精心做出來的,放在潔白的桌布上,熠熠發光,但它畢竟擺脫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跡。而筷子則是手的延長,早從原始的野性中異化出來了。

1.第②段中,“有人說孩子學習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腦的發育”,這句中“有人說”3個字去掉行不行?爲什麼?

不行。“有人說”表消息來源,若刪除,則變爲孩子學習使用筷子一定可以促使腦的發育,這與原意不符。這個詞的使用,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

2. 寫出本文主要運用的3種說明方法。

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

3. 根據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得出“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了”。請說明理由。

不能。從古書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於何年,尚待考證。

4. 用筷子與用刀叉,哪一種進食方式更爲文明?結合文意,談談你的理解。

用筷子更文明。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過去刀叉的縮短,仍擺脫不了它原始、野性的痕跡。而筷子是手的延長,早從原始的野性中異化出來了。

筷子閱讀練習3

漢文化與筷子

杜 宣

① 重陽這天,大家都在吃重陽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開,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則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進食方式,想起漢文化和筷子的關係問題。因此寫下這點文字。

② 人類社會 ,共有三種進食方式。其一是用手。這是自然的進食方式,例如嬰兒,不須母親教導,自然地會用手抓東西吃。其二是用刀叉。這當然是在人類發明火和冶鐵之後,纔會有的工具。人用刀叉獲得區獵物之後,在火上烤熟,然後用叉叉着,用刀割來吃,這比用手抓已經大大進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進食。這種進食用具是如何進化得來的,尚待考證。筷子用手操作,手與大腦相連;有人說孩子學習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腦的發育。筷子是漢文化的特徵,只有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才用筷子。

③ 當今世界分佈上,在亞洲除了直接受漢文化影響的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和新加坡外,其餘均是用手進食的。中國還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維吾爾等也是用手進食的,非洲多是用手進食的,歐、美、澳洲白種人均用刀叉進食,只有當地土著民族用手進食。

④ 筷子,原名“箸”。我的故鄉江西,現在還有地方將筷子仍叫箸。我們的祖先究竟從什麼時代開始,放棄了用手和用刀叉進食,我不知道。從書中查到,“紂爲象箸,而箕子唏”此話意思是說紂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憂慮難過。本意是批判紂五的奢侈。因此,我們從這話中得知在商代已經使用箸了。但在這之前,究竟哪個年代開始使用箸,則尚待考證。

⑤ 既然稱箸,那麼爲什麼現在大多數人都不稱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據說,這是由船民開始的。過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長江大河中行駛,不僅很慢而且危險,小時候常聽人說:“行船走馬三分險。”船民迷信,所以產生了一些忌諱。在行船時,如姓陳的,只許說耳東,不許說陳,因“陳”與“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說翻身,只能說轉身,因船上忌“翻”字。“箸”與“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義爲快,船上就將“箸”改稱爲快,但快是形容詞,因此造了一個“筷”字。爲什麼用竹字頭,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過去刀叉的縮短。雖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銀子,甚至鑲上寶石,經過有名的藝匠精心做出來的,放在潔白的桌布上,熠熠發光,但它畢竟擺脫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跡。而筷子則是手的延長,早從原始的野性中異化出來了。

19. 第②段中,“有人說孩子學習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腦的發育”,這句中“有人說”三字去掉行不行?爲什麼?(3分)

20. 寫出本文主要運用的三種說明方法。(3分)

21. 根據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爲“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了”。請說明理由。(2分)

22. 用筷子與用刀叉,哪一種進食方式更爲文明?結合文意,談談你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19.(3分)不行。(1分)“有人說”表明只是一種說法,尚未得到證實。去掉三字,變成肯定說法。說明不準確。(2分)

20.(3分,每空1分)分類別 舉例子 作比較

21.(2分)不能。(1分)從古書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於何年,尚待考證。(1分)

22.(3分)用筷子更文明(1分)。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過去刀叉的縮短,仍擺脫不了它原始、野性的痕跡。而筷子是手的延長,早從原始的野性是異化出來了。(2分)

筷子閱讀練習4

筷子的發明

循着生命實體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會發現,這個崇尚“以食爲天”的國度,華宗漢祖自懂得刀耕火種後,便改變了茹毛飲血的原始陋習,轉而在火中取栗和湯中取食。由於火焰與熱湯的高溫不允許沿用伸手抓捏的習慣,於是便尋找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樹枝。顯然,單支的筷子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遠不及兩根手指拿捏之便捷。先民們質樸的頭腦懂得,靈巧的手可借兩根樹枝而延伸,更何況先民們的狩獵和勞動已將手指鍛鍊得運用自如,將兩根小樹枝捏在手中,竭盡插扎穿挑夾、撈扒拌攪拉之能事,還可供遞喂撥、煎卷烤,十八般食藝可得心應手。至此,可推斷,華漢先民的第一種創造發明得以誕生。

之所以稱之爲發明創造,是由於筷子完全符合當今發明創造的定律——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而且還具有取之有竭的原材料。因此,又可以進而斷言,祖先在發明創造了弓箭、長矛和某些農具外,最初的第一件民間日用品發明非筷子莫屬。隨着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製作筷子的材料漸次演變,由樹枝而木條、竹條、骨條和牙條,其形制和長度也逐漸形成定規。其長度緣於原始部落圍着食器聚餐的習俗,其時,筷子必須具有一定的長度方能夾取食物。而這長度又必得便捷於手腕在食器與嘴之間作半徑活動,手臂的運動半徑亦受制於腕骨到肘骨這兩個支點的牽制,於是小臂的長度大體成爲了筷子的長度標準。筷子的誕生,不但確定了圍食的習俗,而且依據筷子加手臂的長度作爲半徑,確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與圓桌的直徑與寬度,確定了餐桌周邊長度與食客人數的慣例。最終還使得筷子成爲原始尺寸的'長度單位,一市尺約等於小臂加拳頭的長度,最初的筷子也大體如此。只是由於木竹筷子容易彎曲,加上民居與食器的發展,使人們逐漸從野外移至室內,食桌、食器、筷子漸漸短小精緻。至於筷子的形制取上方下圓,大概同先民崇尚“天地方圓”說相關。

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間的許多理念和原始等級,也由筷子反映出來,依牙、骨、竹木品質與製作難度,按筷子長短、粗細、優劣與刻意製作的不同紋飾,顯示了執筷人的等級尊卑與長幼身份。爲了適應傳統禮儀的各種需求,筷子又演化爲禮品、供品、祭品。當祭祀神靈供三牲五穀時,人們把筷子插入供品。爲了確定祭拜的時辰,有人點燃豎着的木竹筷子以作計時之用。繼而又發現某種木料所制筷子燃點後會發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祕感。故而有了最初的焚香與火燭,直到後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蠟,纔有了蠟燭與燃香,但其載體還是根筷子。

正是非同小可的一雙筷子,強化了手指延伸與拿捏夾取的概念,派生出火鉗剪刀等物器。又由筷子縱橫交叉的排列法,由小及大由短及長,使得洞穴鳥巢中生息的祖先穎悟了柱樑檁欄和樊籬牢籠的構成與功能,魯班的祖師便用筷子演示了中國古代第一具建築模型。至於壘屋造房,無論是哥特式羅馬式無非是石頭的堆徹,確乎少了這份筷子的靈性和韻味。直至經歷了幾千年文明發展歷程的歐美賓朋,但凡要享用中國烹調之妙,無一不從筷子學起。由此而聯想到同步進化的西方民族,同樣憑着一雙手,拿捏的卻是刀叉,不同的取食進餐法則綿延成不同樣式的文化與理念。而與看上去“動刀動槍”的西方餐具相比,成雙成對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和爲貴”的意蘊。

1.

下面關於筷子誕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懂得刀耕火種而改變茹毛飲血陋習的過程中,先民需要在火中和湯中取食,使用輔助工具勢在必行。

B.

對弓箭、長矛和某些農具的使用,啓發了先民們的思維,爲了用以代替手指,筷子的出現成爲可能。

C.

使用一雙筷子,不 僅可以插扎穿挑夾、撈扒拌攪拉,還可以遞喂撥、煎卷烤,使用起來便得心應手。

D.

先民們懂得輔助工具一支不如兩支用起來方便快捷,而且狩獵和勞動已將他們的手指鍛鍊的靈活自如。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筷子之所以被稱爲我國民間日用品的發明創造,是因爲它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而且可供使用的原材料豐富。

B.

聚餐所用筷子的長度,不但取決於聚餐用的方桌或圓桌的寬度、直徑、周長,而且還要考慮聚餐空間與食客人數的慣例。

C.

民居與食器的發展使聚餐地點漸從野外移至室內,再加上木竹筷容易彎曲變形,食桌、食器、筷子漸漸變得短小精緻。

D.

在使用筷子的過程中,先民們關於手指延伸和拿捏夾取的概念得到強化,於是有了新的發明創造,比如火鉗剪刀等物器。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筷子的長短、材質、形制等與民族文化有一定聯繫,比如筷子上方下圓,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圓地方說相關;紋飾、材質可以反映執筷人的等級尊卑。

B.

先民們在祭祀神靈時,最初把筷子豎直插入供品,是爲了點燃,以便掌握祭祀的時辰,也爲了增添神祕感,由此又引發了燃香、蠟燭等日用品的出現。

C.

西方人來到中國,要享用中國烹調之妙,必須使用筷子,因爲筷子是中國人進餐的特有工具,與中國的食品、食器相配,已成爲飲食不可分割的部分。

D.

中西方比較,哥特式、羅馬式石頭堆砌的建築,確乎少了我國柱樑檁欄式建築的靈性和韻味;刀叉等餐具和筷子相比,缺乏一份“和爲貴”的意蘊。

答案:

1.C

2.B

3.B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