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本文已影響 3.3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學設計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

《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母語教育起步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她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因此我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力爭讓課堂充滿情趣,讓學生成爲學習、發展的主人。

三、教法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主體性和自主性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衡量語文活動效果的重要標誌。語文中的閱讀教學要以讀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認真鑽研文本,誦讀文本,觸摸語言,達到“言皆若出於吾之口,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在讀中體悟語言之精妙,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語言環境中,“眼觀其文,口誦其聲,心唯其意”,從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並樹立“生活即語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我還主體地位於學生,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抓住父親的話聯繫實際進行的重點品悟,少講精讀,讀中感悟,課中明理,情感薰陶,感悟人生

四、學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爲了給學生的“點金術”授人以漁。我着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精讀領悟,討論理解及運用,讀、思、議、說、悟的方法學習。這樣喚醒學生的主動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真正使學生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五、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根據剛入學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課時,要教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我認爲一年級識字教學應該讓學生先認字,然後在認識字的基礎上學會寫字。因此,我將本課教學分爲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重在引導學生熟讀古詩,理解古詩詩意,認識11個生字,而將會寫4個漢字,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作爲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時,我採取以下步驟:

首先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爲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再借助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在學習生字這一環節中,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分組讀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膠片給學生學習和記憶生字的方法。第三個環節是誦讀古詩,理解詩意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六、教後反思

認真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由於學生年齡小,課堂上不時地亂動、坐不住,而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緊緊停留在表面,缺乏實效性和趣味性。

2.由於時間的限制,對個別學困生關注不夠,他們參與還不夠積極、主動。

3.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褒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4.時間把握欠妥當,前鬆後緊,使得後面的教學草草了事,自己也臨時對預設的教案進行了調整,連板書設計也未能按計劃完成。

5.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今後打算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認真學習《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制定合理的三維目標,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並突破重、難點。

2.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具、學具的準備,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備好課爲上好課奠定基礎,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3.用新穎、靈活的教法來指導學生輕鬆、愉快的學,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變學會爲會學、變不愛學爲愛學、樂學。

4.教學中盡最大努力關注學困生,對他們多提問、多鼓勵。要進行分層教學、分類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5.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師評、生評、生生互評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6.每上完一節課及時撰寫教學後記和心得體會,多問幾個爲什麼,在反思中不斷完善,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有所提高。

7.多和帶同頭課的老師交流,並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他們的豐富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8.業餘時間多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專著,用新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地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形式和目前的工作。

總之,自己教齡短,缺乏經驗,還請各位老師在評課時,給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以幫助我今後努力改進,更好、更快地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2

一、 教材

1、 這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課堂上,老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沒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在強烈的對比之下,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懂得關心父母,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2、 根據課改的要求,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理解課文內容。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4)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 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沉默的可貴。

二、 教法、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做到聽、說、讀、寫想結合的特點,根據以上教學思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活動中去;同時滲透學生自學的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 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爲:檢查——質疑導入——初讀感知——研讀探究——拓展延伸。

(一)檢查預習

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爲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二)質疑導入

以題目爲切入點提問:讀了課題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自然會想知道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在沉默?等一系列問題。

(三)初讀感知

學生帶着質疑讀課文,更具針對性,在些基礎上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相機總結出課文的主要框架:熱鬧——沉默——熱鬧。

(四)研讀探究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課文的第一幅圖,引導學生思考:孩子們爲什麼這麼熱鬧?哪些地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鳴?(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把讀文和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板書感受愛)

接着出示課文的第二幅圖提問:是什麼讓興奮的孩子們霎時沉默了呢?孩子們沉默中想了什麼呢?(引導學生入懷入境,深入思考)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精讀的基礎上我出示句子:我想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東西。問:這極爲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又出示: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碼的神色之中?問:爲什麼學生犯了錯還說他們可愛呢?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孩子們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現,知道要回報父母的愛。(板書回報愛)原來這極爲珍貴的東西就是回報父母,這也正是沉默的可貴之處。(這些總是的設置緊扣主題,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採用男女生賽讀的方法加深體會。

(五)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語文課堂開放化,生活化,爲了將課堂融入生活我設計了“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歌曲《感恩的心》中寫出自己的心裏話,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渲泄,主題得以昇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課讀寫結合的宗旨。

(六)作業設計

本課的作業是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

四、 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中間的紅色愛心,一看就知道是愛的教育,便於學生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在設計《可貴的沉默》一課中的幾點想法,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併爲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爲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弈秋 教誨 俱學 弗若 曰 矣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1、教法:範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1、警句引路、導入新課

2、範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

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請學生讀一讀,並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 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我先範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後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 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藉助註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在全班交流時,我採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爲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爲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後將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讀文言文。這些文言成語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又爲學生熟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板書說明

我的板書簡單明瞭,通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爲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有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我將這篇課文分爲2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

1、幫助學生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認識偏旁“夕”“母”;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其中教學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認識這些生字,學生能夠正確的朗讀課文,爲第二課時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對課文的講解,讓學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教學生寫會3個字。

二、說學生情況

(一)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瞭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二)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通過向學生展示花生實物,引出這篇課文,這可以吸引學生探知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通過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自主讀課文,並標出生字及不會讀的字。然後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這可以節約教學時間,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字音教學

1.出示課件(有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讀這些詞語(點名讀、齊讀、小老師帶領讀),並引導學生回憶識字方法;

2.在讀會詞語的基礎上,將生字獨立出來,做成生字卡片,粘貼到黑板上,要求學生會讀,提出重點字音,並請小老師帶領讀生字;

3.讓學生對生字進行正確的分類(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並討論記住這些生字的辦法,老師給予補充;

4.複習生字,並用生字組詞,主要通過開火車、蘋果樂園兩個遊戲來進行。

(四)全班朗讀課文,使學生再一遍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通過複習學習過的生字,進入第二課時。

(二)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第二幅圖的內容?

1—2自然段

讓學生自讀1自然段,並起來說讀到了些什麼;通過展示花生的花的圖片,讓學生理解“鮮豔”(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符合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並通過提問“還有哪些東西很鮮豔?”拓展學生的思維。

小松鼠看見花生的花,它是怎麼問鼴鼠的?鼴鼠又是怎麼說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從旁指導,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切身的感受小松鼠與鼴鼠當時的對話場景,增加對課文的理解)

3—5自然段 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結果怎樣呢?沒見到花生,小松鼠心裏覺得怎麼樣?(承上啓下,讓學生理解小松鼠的奇怪和失望,並要求學生能用這樣的語氣讀該句子) 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時你有什麼疑問?(換位思考,引出句子“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並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自言自語”。

出示花生生長於地裏的圖片或動畫,讓學生觀察,知道花生是生長在土裏的,並進行思維拓展:你還知道我們吃的食物中有哪些是長在土裏的嗎?

(三)書寫指導

事先在小黑板上寫好“生”“裏”“果”三個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師範寫,並提出每個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學生描紅;叫三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練習,其他學生在下面練習寫這三個字,老師最後進行評析。

(四)佈置作業

1.將三個生字寫在作業本上,每個字抄寫5遍,要求整潔、規範。(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生字,)

2.通過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拓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具準備

事先準備好上課要用的課件、花生、生字卡片和小黑板。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解析

1.課標要求

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注重識字教學,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2.單元分析

本組以美麗的秋天爲主題,安排了一個識字與4篇課文及語文園地一。分別是《識字1》《1秋天的圖畫》《2黃山奇石》《3植物媽媽有辦法》《4古詩兩首》。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豐登,瓜果飄香,碩果累累。讀着本組教材,我們感到了“爽”,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金秋時節,神清氣爽;我們感受到了 “美”,大雁南飛,山河壯美,春華秋實,勞動創造美。通過讀本組教材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通過朗讀導語,走進秋天,瞭解秋天。教材內容豐富,以秋天爲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秋天景物和氣候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3.本課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黃山奇石的記敘性短文。課文重點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本課圖文並茂,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不由我們驚歎黃山的神奇,驚歎大自然的創造。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二、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優美、生動形象,特別適合朗讀,教學中以讀爲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多在讀中感悟、體驗、領會文意,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老師要指導他們在趣味閱讀中落實識字教學。

三、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並能正確書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山石的“奇”。

五、設計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爲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課前我就要求學生通過上網等方式收集關於黃山的資料。在講到“翻滾的雲海”時,學生就可運用課前收集的有關“黃山四絕”的知識幫助理解。又如在教學本課第1自然段時,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交流一下“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喚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關注。

六、教學模式

整體建構,和諧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入 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現在學習的第一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秋天,本單元的內容分別是:(知識樹)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黃山奇石。

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黃山奇石。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裏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那麼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領略一下黃山的怪石。揭題:2 黃山奇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整體建構的教學思想,由單元知識樹本課內容導入新課,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並通過生動有趣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好本節課做好準備。)

2、明確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設計意圖:在導入新課後,向學生出示了清楚、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爲後面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自學指導 整體感知

1.以小組爲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

4.認識生字,把課文中的生字拼讀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資料,結合段落整體瞭解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激起學生進一步研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黃山奇石”的熱情。學生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交流彙報

1、檢查識字情況:

(1)讀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認一認。同桌將生字卡片上的生詞互相讀一讀,檢驗字音的掌握情況。

(3) 辨一辨。“風景區”與“巨石”——找出“區”“石”字型的異同點;給“區”“石”組出其他的詞語;朗讀詞組:風景區、地區、區分、山區,巨石、巨大、巨人、巨輪。“脖子”與“胳膊”——出示人物圖像,指出脖子、胳膊以及臉、腿、腳各部位;觀察字形,說出自己的發現;小結與身體有關的許多字都帶月字旁。

(4)玩一玩,做變字小魔術。

“著”——課件演示“者”來到草字頭的下面;說一說“著”是怎麼變出來的;小結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變字。“尤”——課件演示“優”字的單人旁離開了它;小結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變字。

做個魔術師,用“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變出字卡中的生字。

2、分段朗讀課文。帶着“我能將藏在文章中的生字認出來”的感受朗讀課文,並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設計意圖:運用自學、辨析、遊戲等多種識字形式引導學生初步讀準生字的字音,瞭解識字的規律,並通過接下來的閱讀過程掌握字音、理解字義、初識字形。)

(四)、研讀課文,品悟情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並朗讀句子:“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找出中心句所在的段落,朗讀第一自然段。

(3)結合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句子中知道了什麼。

(4)把“尤其”換成“特別”再來讀讀句子。

(5)讀了這句話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聚焦中心句,結合段落整體瞭解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扣住“尤其”,結合換詞、畫面、朗讀等方式感知奇石的有趣。設問引路,激起學生進一步研讀的積極性,輔以教師語言的渲染,激發學生探究“黃山奇石”的熱情。)

2、學習二到五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上的三塊石頭像什麼。

(2)、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石頭的,體會黃山石的奇。

(3)、引讀,就說“仙桃石”吧……“猴子觀海”又怎麼樣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指名介紹自己喜愛的“奇石”。

(設計意圖:自主朗讀,讀中感悟,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五)、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找找黃山奇石的圖片,或畫畫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在小組內介紹自己或夥伴的圖片、繪畫,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六)、課堂小結 單元迴歸

1.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黃山四絕之一的奇石,感受了黃山奇石的神奇,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希望同學們以後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相信你會對大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2.單元迴歸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第一組課文的第二課黃山奇石,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本單元的後兩篇課文,他們又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設計意圖:最後的總結把本節課的知識及時的迴歸到它的上位單元系統中,讓學生不斷的把學到的知識系統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瞭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

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爲于謙平反昭雪,並賜諡號爲“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爲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瞭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範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纔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四、再讀古詩,想意境,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五、三讀古詩,融情感,練誦讀。

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爲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讚揚之情。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爲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於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後,我會把全班分爲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雲際。”

2.這一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羣比喻爲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緻的工筆畫,這裏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啓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着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於“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後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爲什麼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蒐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並且爲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後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後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並大致能說說“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 激趣導入,感知自然美(4分鐘)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並說說你爲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並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並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 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說說你有什麼收穫。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後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並進,真是浩蕩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說說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並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那麼,它“奇”在哪裏呢?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讚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境的惡劣,默默奉獻、捨己爲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係,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西部荒漠環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境特點,並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乾裂的氣候,觀察並瞭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白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並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瞭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後,教師帶領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此處爲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杆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於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於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託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爲祖國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着白楊精神,在祖國發展過程中,哪裏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裏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美麗的生活環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展。

4.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麼?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爲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着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有什麼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麼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爲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後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麼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鬥的品質。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瞭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估、煌"等10個生字,會寫“毀、估”等15個字,會寫“毀滅,不可估量”等24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藉助關鍵詞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情感的變化。

3、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4、能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七子之歌(節選)》《和平宣言(節選)》與課文表達的情感的相似之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情感

1、(PPT出示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幾幅圖片是哪裏嗎?它們全人類建築文化的瑰寶,雨果曾說過: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不能親自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

2、圓明園因何有如此的美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引入圖片資料和雨果的讚詞,初步感受圓明園的在世界建築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奠定藉助資料進行學習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下面請大家打開書,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2、字音都能讀準了嗎?我們來試試,一生領讀,讀對了其他人就跟讀兩遍;

3、有哪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衆星拱月、金碧輝煌、宏偉殿堂、武陵春色

難以估量、掠奪毀滅、奉命闖入、統統銷燬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鞏固自學字詞的方法。】

三、理清層次

1、發現文章整體結構:再看看這兩組詞語,你還能發現什麼?你是怎麼想到的?

引導學生髮現:一組是寫昔日的圓明園,一組是圓明園毀滅後

板書:昔日、毀滅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寫昔日?哪些是毀滅?

預設:2、3、4自然段寫昔日,1、5自然段寫毀滅

【設計意圖:出示詞語,讓學生對比思考,成爲課堂正真正的主人。訓練學生髮現關聯、定位等思維能力。】

四、整體感受:皇家園林

下面,先請同學們默讀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做簡單批註。

第二段預設:舉世聞名、皇家園林、衆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圖)

板書:佈局

小結:這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設計意圖:整體感受圓明園的特徵,爲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五、以讀入景:建築風貌

1、咱們接着談,你還感受到什麼?

第三段預設:

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熱鬧街市田園風光山鄉村野平湖秋月雷峯夕照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民族建築西洋景觀天南海北風景名勝

2、當我們走進圓明園後,同學們的感受又豐富了許多,讓我們把目光和腳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賞欣賞。

師生合作讀: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3、讀着說着,你感受到什麼?

預設:對比

對比只是這一處嗎?

預設:

PPT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峯夕照;

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

4、那接下來,同桌兩人就像我們剛纔那樣,先合作讀讀這兩句話。看看對比手法還體現在哪?

(1)彙報發現

預設:各地名勝——詩情畫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讀:男孩讀前邊,女孩讀後邊,我相信他們的朗讀能帶給我們再次感受圓明園中這建築的不一樣。

(3)引讀:是呀,孩子們,你們看,這大大小小,虛幻,現實,古今中外的建築,就集中在這一座圓明園中。面對這樣一座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我們怎能不發出這樣的感嘆:

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板書:建築

【設計意圖】對舉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這裏通過師生讀、男女生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之後的彙報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對語句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建築的豐富多樣。

六、欣賞視頻:珍貴文物

1、真是極境極仙,美不可待。難怪文中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從其他地方你還感受到什麼?

預設:文物(板書)

2、是啊,文物之多,歷史之久,盡在其中。

音樂起,欣賞文物圖片。

小結:漫漫幾千年,中華民族積累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每一件都折射着我們不朽的歷史。這些奇珍異寶就珍藏在圓明園中。所以文中才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設計意圖】結合資料是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這裏再次引入文物圖片剪輯而成的動畫,意在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文物之多,歷史之久,同時引發學生繼續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興趣。

七、結合資料,佈置作業

孩子們,課文中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然而,他昔日的輝煌,那是說也說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說,在我讀到的相關資料中,有人說圓明園從大自然中汲取最賞心悅目的東西,從而組成了一個最動人的園林。那麼,此時你還想會用怎樣的語言描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料,寫幾句話在批註本上。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練習背誦。

小結:人們夢中的圓明園只有這些宏偉而精美的建築和文物嗎?不,遠遠不止這些,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圓明園,欣賞我們的圓明園。

【設計意圖】佈置作業將結合資料的學習落在實處,同時爲下節課的分享做好材料的準備,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詞語,還有巧妙的對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進行點滴積累。

第二課時

一、課題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大家舉起手,我們一起書寫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是皇家園林的園。我們一起讀,這樣一座圓滿光明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毀滅了。一起讀:圓明園的毀滅。

板書: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書空課題的過程第一複習寫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師口述字義的過程中勾起學生對上節課所學圓明園昔日美好的回憶;第三引出“毀滅”奠定本課的情感基調。

二、體會毀滅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預設:不可估量的損失

哪些同學已經將兩個不可估量畫下來了?

2、你對“不可估量”這個詞怎麼理解?

3、課文第一段,兩個不可估量進入眼簾,你的內心是什麼滋味?

預設:悲哀痛恨

帶着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段,體會這種無法估量的損失。

4、造成這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是?

預設:英法聯軍

你從哪知道的?齊讀第五段

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5、同學們,這些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爲什麼?

預設:貪婪、殘暴、無恥

請大家帶着你對這些殘暴的侵略者的憤恨讀一讀這句話。

6、燒了圓明園,最後只剩下四個字——化爲灰燼,仔細一看,化爲灰燼的是什麼?

預設:建築瑰寶……

7、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那是說也說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你們昨天寫下了許多描述昔日圓明園的句子,誰來分享?

小結:多美的讚歎啊!然而,這一切都在熊熊燃燒了三天的大火中——化爲灰燼。

【設計意圖】由“不可估量的毀滅是誰造成的”這一問題,勾連一、五兩個自然段,在朗讀中加深情感;分享作業的環節再次通過經過內化的學習材料引發生生間的情感共鳴。

三、研讀“毀滅”,激盪情感

1、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雨果說的“兩個”強盜,是如何對圓明園進行瘋狂搶劫的。

PPT引入資料:

鏡頭之一:

英國陸軍軍官赫利斯,第一次進入圓明園,搶到一個鏤花花盆。這個花盆,在金縷中鑲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裏栽着一棵黃金樹,高約一尺,樹上掛滿了用紅玉石做果核的藍寶石果子,碧瑩瑩,黃燦燦,光彩奪目。另外他還搶到一顆皇帝的玉璽、一隻鑲嵌着許多寶石的大表和許多匹上等質量的綢緞,總共裝了七筐,叫人替他擡回軍營。他第二次進園,搶到一座七尺高的黃金塔。這樣的黃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軍搶去,還有一座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僅這一座,當時就值二萬二千多英鎊。就是這個赫利斯,返回英國後,因爲他擁有大批從圓明園搶得的古玩珍寶而發了大財,享用終身。

鏡頭之二:

軍官們有搶劫的優先權,士兵們也不甘落後,他們紛紛闖進圓明園,有的搶到鑲滿了鑽石的筆盒;有的搶到無數金錶,把其中的據爲己有,他們的“戰利品”裝滿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裝不下了,他們就把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放進自己的襯衫裏,有的甚至掛在脖子上。士兵們則拿來大斧把傢俱劈碎,然後取下鑲在上面的寶石。有一個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掛鐘,取出鐘面,因爲他以爲鐘面上的數字是鑽石做的,但實際是水晶的。還有一個士兵發現了一個地窖,裏邊兩個箱子裝滿了鑲着珍珠和鑽石的鐘表,他迅速拿出行軍袋,在夥伴們沒來到之前,把這些財寶統統塞進袋子裏。後來,僅這一袋子他就賣了兩萬五千法郎。

鏡頭之三:

侵略者一腳踢開殿堂的門,闖進去,他們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屜裏珍貴的手抄孤本書被傾倒出來,在他們眼裏,這些東西不過是一堆廢紙,有人隨手撕來燃火點菸。一個士兵看見牆上的古畫裏,一位老人正凝視着他,認爲是一種挑釁,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畫。他們手持木棒,遇到極其珍貴又帶不走的東西,就用木棒擊毀。一些上等皮貨、綢緞衣服,被他們從箱子里拉出來,任意踐踏。許多呢絨氈毯,被拿去當了馬匹的暖席。被他們肆意毀壞的精美珍貴瓷器、景泰藍、古銅器。名家書法繪畫、孤本祕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風等物品不計其數。

鏡頭之四:

強盜們瘋狂地掠搶後,又開始了更爲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燒圓明園。吞沒一切的烈火,把宮殿的雕樑畫棟,碧瓦朱牆,參天古木,異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雲煙,化作了灰燼。圓明園這舉世無雙的園林藝術傑作,經過三天三夜的大火,終於變成了一片廢墟。

2、播放《火燒圓明園》定格在火的畫面。

3、同學們,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圓明園的斷壁殘垣,你有什麼話想說?

小結:面對帝國主義曾經的欺凌,面對風雨中圓明園的斷垣殘壁,振興中華、自強不息,我們責無旁貸!

【設計意圖】引入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細節,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暴行”,爲後續的彙報提供語言材料;定格大火,激發學生的情感,激起表達感受的慾望。

四、品味寫法

這篇文章題目爲《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你覺得這樣寫合適嗎?

預設:課文大量篇幅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讓我們更加熱愛圓明園,以圓明園爲驕傲。可就是這個我們引以爲豪的圓明園卻被英法聯軍肆意掠奪、踐踏,更能激發我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的愛。

【設計意圖】回顧全文,引導學生髮現,雖然我們在學習當中通過種種資料瞭解到圓明園毀滅的細節,但作者並沒有多談這些細節,而是將描述的重點放在圓明園昔日的美好上,這一獨具匠心的取捨,更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矛盾、喉嚨”等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反覆揣摩描寫將軍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語句,感悟將軍的情感。

(4)體會誇張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聯繫上下文等理解將軍向小島敬禮的深意,體會將軍的情感。

3、情感與價值

體會守島部隊在艱苦的條件下駐守海島,保衛祖國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學習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用歸納的方法把課文分成若干部分。

【教學難點】

體會戰士們對祖國海島的熱愛,理解“小島”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異地的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駐紮在海島上的守島部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對祖國、對海島的愛。今天,我們隨一位將軍登上小島,一起感受守島部隊的愛國情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生詞。

2、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幾部分?

3、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4、這件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歸納總結:

①全文有37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四部分。

②課文講述了一位將軍登上小島後發生的事情。

③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三、生字生詞認讀學習

會認字:瞞、域、艇、矛、盾、哼、喉、嚨、勺、攪、舀

辨字:瞞——滿、矛——予、勺——勻

多音字:哼

四、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1部分。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主要介紹小島的地理環境和特點。)

2、思考:

這個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了什麼?

“樹少,草少,土也很少”,三個連續的“少”,表現了小島的荒涼。

(表現了海軍士兵們生活環境的艱苦。)

(二)學習第2部分。

第二部分是第2~19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主要講述了將軍發現和了解戰士們在島上種菜的情況。)

①“將軍不由一愣。”將軍爲什麼會有此神情?

(這裏土少,而且溫度高,不適合植物的生長,就連運送來的食物都不能完好地保存。然而戰士們卻讓這島上出現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②隊長建“菜地”是從哪裏得到的啓示?

(“隊長說,他是北方人,從大棚種菜得到啓示,就搞了這個油布棚,北方大棚是爲防凍,這個棚卻是防曬和防鹽。”)

③戰士們爲什麼不用海島上的土?

(“菜地裏的土,大部分是戰士們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

“戰士們願意從家鄉背,連菜種也是從老家帶來的。”

體現出戰士們的思鄉之情,吃起菜來有家鄉的味道。)

④“晚飯後,我們就可以把油布都掀開,讓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隊長自豪而又神祕地一笑。

問題一:爲什麼要在晚飯後才能掀開油布?

問題二:這句有什麼作用?

⑤將軍定下了一個什麼樣的規矩?爲什麼?同行的祕書爲何着急?

“在這一海域,爲了減輕島上的負擔,吃住必須返回軍艦。”

將軍的身體不大好,又上了年紀,祕書擔心島上的晚餐會影響將軍的病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生詞

教師聽寫詞語,學生寫在習字本上。

二、學習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第20~35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主要講述了戰士們爲將軍送上一盤珍貴的小白菜,而將軍也對戰士們有了更深的瞭解,把蔬菜倒入湯中與戰士們一同分享。)

這部分主要描寫了將軍的神情變化:

臉色馬上變了——重重地放下筷子——一愣——凝視——鼻子有些發酸——喉嚨哽了一下——眼睛一亮。

①將軍看到端上來的小白菜臉色馬上變了的原因是什麼?

(將軍深知蔬菜的珍貴,不想因爲自己讓戰士們受苦。)

②將軍看了看他們桌子上的罐頭,喉嚨哽了一下,說:“同志們……”停了一下,又說:“孩子們,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爲什麼把“同志們”稱爲“孩子們”?

三、學習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是第36、37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他向着太陽,向着那片綠色,也向着小島,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兩個自然段表現出將軍對戰士們的無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總結全文,將情感昇華推向高潮。

四、課後作業

思考本文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也請你用這種手法寫一篇日記。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沿、際”兩個生字,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會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懂得學習、做事要眼界開闊,不能目光短淺,自以爲是。

教學重點、難點: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對話,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鳥圖片。

3、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提前板畫)師:看圖,你看到了什麼?(生答)師:一隻青蛙坐在井裏,擡頭看天,這就叫——坐井觀天(師板書)(齊讀課題)

二、新授:

1、誰來給同學們讀讀這個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讀)

師:青蛙坐在井裏,小鳥在哪裏?(生答)你來讀一讀這句話。出示生字卡片“沿”,帶拼音讀。

你知道“井沿”是哪裏嗎?(生答)就請你來,讓小鳥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鳥)

師:井沿就是井的邊,那你知道牀的邊應該叫什麼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圖片)

2、師:我們知道了“沿”的讀音和用法,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吧!(出示田字格),怎樣才能寫好這個字呢?(生說,師範寫、生寫四個)

3、同學們字寫的很棒,相信課文讀的更好,我們打開書,繼續走到青蛙和小鳥身邊吧!誰來讀一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指生讀。

4、師:一百多裏,那就是飛了很遠很遠的距離啊,這個時候,小鳥會感到很累,很渴,誰再來讀小鳥的話?(師讀青蛙的話,指生讀小鳥的話,兩名同學讀後全班讀小鳥,突出“一百多裏”體會小鳥的累、渴)

5、同學們讀的多好啊,就這樣,體會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語氣,自己讀一讀他們的另外兩次對話。

指生讀,師:聽了青蛙和小鳥的話,你知道它們是爲了一件什麼事情而爭吵嗎?(根據學生髮言板書:天有多大?)

青蛙是怎麼認爲的呢?(指讀)師:什麼是大話?

師:青蛙認爲小鳥在吹牛,那它覺得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板書)

師:那小鳥呢?(指讀)(出示卡片無邊無際)

師:這個詞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邊際。(出示沙漠、大海的圖片)學生練習說話。

師:想一想,還有什麼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

6、師:現在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大的很呢,同意小鳥說的請舉手,那你們讀小鳥的話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說的請舉手。青蛙也是這個故事當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誰認爲自己能讀好青蛙說的話,你也勇敢地舉起手來。

7、師: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認真的進行練習,一會兒我們還要評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鳥,開始練習吧!(指生對讀、男女聲對讀)

8、師:看來我們一致同意小鳥的看法,那青蛙爲什麼說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

師:老師這裏有卷好的紙筒,也請同學們用井底之蛙的眼光來看看這個世界吧!(指生看紙筒,說感受)

師:生活的範圍小,看到的東西就少,見識也少。想想我們還學過哪些詞語,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生彙報詞,齊讀)

出示古詩《登鸛雀樓》,齊讀。

師:可是青蛙不懂得這個道理啊,它現在仍然認爲自己是對的,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第6、7段。(生齊讀)(師出示“信”生拼讀)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生答)

師:單人旁加個語言的言,中國人崇尚信義,意思是做人應該言而有信,答應了別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師也希望同學們能成爲言而有信的人。誰能用信來擴詞?

9、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會跳出井口來嗎?

師:看哪位同學的本領大,能把小青蛙勸出來。

師:老師相信這隻井底的小青蛙聽了同學們的勸告,一定會急着跳出來,看看這無邊無際的天空,這景色優美的大自然。

三、課後擴展:

1、讀兒歌。

2、太陽、月亮、地球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瞭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事?(種花生,過收穫節)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繫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爲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穫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爲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爲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讚美了花生的什麼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麼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穫節”作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麼?

8、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後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於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並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啓發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出很多奇思妙想,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 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間的生字只識不寫。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有感情得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1、配套光盤、課件。

2、瞭解美麗的祖國。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家》這首優美的詩歌。

2、多媒體出示配套光盤裏的生字卡。

3、過渡:小朋友們讀得真美,你們也能把課文美美地讀出來嗎?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優美的兒歌。

4、多媒體圖文並茂地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句。

(1)出示:藍天是白雲的家。

(2)多媒體動畫演示:藍天白雲圖

(3)描述:一朵朵白雲在藍天上飄蕩,有的像羊羣,有的像冰山,你見過什麼樣的白雲呢?

(4)藍天襯着白雲,白雲依偎着藍天,所以說藍天是白雲的家。誰來美美地讀這一句話。

6、學習“樹林是小鳥的家”。

(1)多媒體演示:鳥兒在樹林裏飛行、覓食、築巢的情境。

(2)小鳥在樹林裏生活多麼愉快,讓我們愉快地讀一讀。

7、自學三、四兩行。

(1)播放動畫:魚兒水裏遊、種子鑽出泥土。

(2) 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3)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卡,口頭擴詞。

(4) 用“天上的白雲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還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態。”描述自己見過的白雲。

(5)指名讀這句話。

(6)多人挑戰讀,其他同學評價。

(7)想象練說:小鳥會在樹林裏幹什麼呢?(小鳥在歡快地唱歌…..)

(8)指名讀,分組賽讀。

(9)想想:爲什麼說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第二課時

1、學習“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1)過渡:我們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裏呢?

(2)出示這句話。

(3)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呢?

(4)多面體動畫演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地形輪廓裏依次出現雪山高原圖、草原牧羊圖、平原豐收圖、小橋流水圖,最後空格爲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看了以後,你想說什麼?

(5)多媒體演示:許多穿着鮮豔服飾的兒童跑到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裏,兒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疊印。 生

(6)用“我是一條快樂的小魚,因爲……”、“我是一顆種子,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因爲……”句式練習說話。

(7)自由練讀,指名錶演讀,男女生比賽讀。

2、有感情的齊誦這句話。

(1)指名讀。

(2)齊答:中華人民共和國。

(3)哇!祖國真美呀!祖國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國是一個巨大的花園,我們就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5)小結:祖國大花園裏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我們生活在祖國這塊土地上,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3.過渡:生活在美麗、可愛的家裏,多麼幸福呀!讓我們帶這種感情練習讀課文。

(1)這首詩寫得多美呀!現在讓我們也試着做個小詩人。

(2)出示沙漠圖、南極冰天雪地圖等。

(3)多媒體配套光盤出示“我要寫”,學寫“土、子”兩個字。

(4)範寫。

(5)小朋友們真不簡單,今天不光學了這首詩,還作出了這麼美的詩,課後讓我們把它寫到採蜜本上。

(6)激昂地齊誦這一句。

(7)自由練讀練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體起立,加上動作,有感情地齊背。

(10)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作詩。

(11)擴展練說:

沙漠是駱駝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極是企鵝的家;

樹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們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雲兒是雨點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讀,分析字形。

②描紅。

③練寫。

五、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回去背誦課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