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8.36K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5個字。

2、認識筆畫點豎折折鉤。

3、認識一個偏旁:反犬旁“犭”,鳥字旁“鳥”。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瞭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感受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

二、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

三、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遊戲法 問答法

五、教學媒體: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六、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農村裏,有農家小院,在農家小院裏,有很多溫馨的場景,我們一起去感受吧。

二、課件出示或者圖片出示本課的插圖

老師書寫課題:大小多少。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黃牛、花貓的悠閒,有鴨子、小鳥的嘻鬧,還有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的甜蜜。我們去感受一下吧。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

1、聽老師讀。

2、你自己讀讀看。請學生自己小聲的讀一遍,注意自己讀自己的呦,不要齊讀。

3、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哪一位同學可以試着看拼音讀一下本課的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多 少 黃 牛 只 貓 邊 鴨 蘋 果 杏 桃

xiào niào

小 鳥

2、分析生字:一個一個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幾拼音節,什麼偏旁部首,什麼結構,怎樣組詞。是否多音字,反義詞等,例如

學習生字貓:音節:二拼音節,偏旁:反犬旁,結構:左右結構,請同學組詞,最少說三個詞,可以一起說,也可以找學生說。

3、就這樣一個一個學完本課生字。

只:多音字

zhī 一隻

zhǐ 只看見

少:多音字

shǎo 多少

shào 少年,年少

反義詞

大——小 多——少

這節課我們要記住

反犬旁“犭”,

鳥字旁“鳥”

(三)我書中的組詞

請學生圈出本課中的生字組詞

如果本課有現成的組詞,就直接圈出來,如果本課的生字沒有現成的組詞,可以寫一個,以備以後忘了組詞可以隨時翻看。

四、朗讀生字

(一)帶拼音朗讀生字

1、學生齊讀:說出音節,偏旁部首,結構,每一個字組三個詞語,每一個字組三個詞語。

2、學生領讀(一課一領讀)

(二)去掉拼音朗讀生字

我會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開火車讀——自讀。

五、遊戲:找朋友遊戲

老師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學生拿音節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後拼讀

六、考一考你

漢字魔術

加一筆

小——(少)

少一筆

鳥——(烏)

寫偏旁

貓——( )

鴨——( )

蘋——( )

桃——( )

加偏旁

苗——( )

鳥——( )

反義詞

大——(小 )

多——(少 )

七、小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

2、學生說。

3、老師總結: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認識了偏旁。

4、初讀了課文。

八、下節課我們做什麼?

1、下節課我們將進行朗讀課文,分析課文。

2、請同學們自己在課下把本課生字讀給爸爸媽媽聽。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認識兩個偏旁“反犬旁、寶蓋頭”。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瞭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

教學準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學生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遊戲,觀察自己和同學影子的變化。

2、太陽光和影子關係的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學習2個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係。3、通過對“影子”現象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回憶課前“踩影子”的遊戲,說說玩後的感受:(如:你是怎麼做的或看到了什麼。)

2、出示課題,讀課題,注意輕聲的讀法。

3、學習生字“影”。有一個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們一樣做過踩影子

的遊戲看着這個字,說說怎麼記住“影”字。(京京在太陽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學習課文

1、師範讀課文。

京京不但仔細觀察了自己的影子,他還寫了一首小詩,想不想聽聽?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藉助拼音,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要求會認的字圈出來。

⑵藉助拼音,把要求會認的字讀一讀,特別注意讀準前、後鼻音和翹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⑶同桌對讀,互相正音。

⑷開火車讀,檢查讀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3、細讀課文,學習字詞句,理解課文。

⑴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這兩小節分別寫哪一幅圖?

(2)小組合作學習:看圖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⑶集體交流,隨機看課件,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係。

看課件演示、觀察,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後得出結論:影子的位置跟太陽的位置正好反。

看圖說一說: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後、左、右”。)

4、質疑、釋疑。

⑴學生質疑。

再讀課文,想想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如:爲什麼說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誰?)發動大家動腦筋解決問題。

⑵自由探究。

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研究。

⑶交流彙報。

在交流之中學習“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這幾個詞,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顏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轉,非常親熱;“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學、放學,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動動腦筋,學習認字

1、學習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跟老師說一說偏旁名稱。2、找一找帶有這兩個偏旁的字:狗、它。說一說怎麼記住這兩個字。3、學生根據畫面說說怎麼記住“黑”字。

4、讀詞說句認字:用“跟着、朋友”分別說一句話。

5、辨字、認字:貼上三個頭飾(男孩、女孩、動物的頭)老師一個個指過去說:“他、她、它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到底是哪個tā呢?誰能從這兒找字貼上去?”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己讀讀課文,想辦法記下來。

2、邊讀邊做動作,加深對課文的記憶。

3、看課件,老師引讀課文,指導背誦。

4、學生自己背誦課文後,背給同桌聽,會背的獎給自己一顆星。

五、課外作業

把生字讀給家長聽,把課文背給你的好朋友聽。

繼續觀察:在哪兒能看到影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一步理解方位。

2、學寫三個生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3、激發學生課外繼續探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瞭解方位。

2、學會識別“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3、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自由讀一讀課文,再現課文中的生字。

2、開火車認字、詞:影、前、後、它、跟着、黑狗、朋友。3、會背課文的同學站起來,背背課文。

二、觀察說話

1、說給同桌聽:我的前面是(),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邊是(),我的右邊是()。

2、全班交流。

3、小組認字比賽。

以五人爲一單位,拿出各自準備的生字卡片,圍成一圈,讓圈中間的同學介紹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馬字,一匹馬的馬;我的後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飛字,飛機的飛;我的右面是鳥字,啄木鳥的鳥?

如果有說錯的小組成員可及時糾正,比比誰說得又快又對。

三、指導寫字

1、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鉤”,學寫“鳥、飛”。

教師利用一截電線,由“豎”彎成“豎折折鉤”,在動態演示中幫助學生了解筆畫形狀,知道是一筆寫成的。

2、讓學生找一找三個生字中帶有這個筆畫的字,書空。

引導學生分辨“鳥”和“馬”的區別。

描紅“鳥、飛”仿寫。

3、學習新筆畫“橫斜鉤”,學寫“飛”。

複習“橫折彎鉤”,想一想,哪個字有這個筆畫?

比較“飛”和“九”,引出新筆畫“橫斜鉤”。

看教師範寫“飛”,跟教師書空,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交流在田字格中寫着兩個字要注意哪些筆畫。

書寫練習,個別輔導。

四、繼續激趣,引導探究

1、激趣:學了課文之後,你還有什麼有關影子的問題想研究(或教師提問)?

2、預設:什麼時候影子最長,什麼時候影子最短?

什麼時候影子很清楚,什麼時候影子很模糊?

什麼時候人們喜歡影子,什麼時候的人們不喜歡影子???

3、引導探究:希望同學們課後再去研究研究,能幹的同學也可學着課本上小朋友的樣子,寫一段小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本課課文比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但從實際教學來看並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幾處重點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育忠誠等,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

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師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交流及表達能力,瞭解開頭和結尾的聯繫,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遙知不是雪,爲幽暗想來。(宋,王安石)

已是懸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夥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指導易錯字“抹”和“眷”。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精讀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想想爲什麼。

2.全班交流,重點談出。

(1)讀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對策

①外祖父爲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這幾句詩是那幾位詩人寫的,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到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③你能試着讀出外祖父這種思鄉之情嗎?生練讀,指名讀

(2)“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

對策

①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

②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詩句。

(生圈畫並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颳去、慢慢抹淨)

③指導朗讀“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應該怎麼讀,爲什麼?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對策

①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涌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生舉例。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資料,生讀。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說明了什麼?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爲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國人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清呢?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讀着一段。

(4)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繡着血色的梅花。

對策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爲什麼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因爲讓我把他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麼更深的瞭解?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徵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生齊讀課題。

四、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爲什麼以《梅花魂》爲題嗎?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2.古往今來,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想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但他們血管裏流動着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着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吟詩落淚

珍愛梅圖

思國傷懷

贈墨梅圖

送梅花絹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裏是一個物質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門,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憶;媽媽對兒的聲聲呼喚,兒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書中好聽的故事……懷戀之情讓作者無法割捨。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無限樂趣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力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品味優美詞句,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之情,注重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3.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4.認識“秸、笆、沃”3個生字,會寫“巢、沃、蹈、勾”等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創設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學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時期,童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請說說你童年的快樂時光。

2.談話導入。

(多媒體出示畫面“小屋”圖片)在那綠油油的田野深處,有一間裝滿兒童作家王立春整個童年記憶的小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那間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標出易讀錯和不理解的詞語。

2.再讀課文,說說作者在文中主要寫了什麼?(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一)細讀探究,體會小屋的簡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彙報,概括出小屋的特點就是“簡陋”。

3.體會小屋的“簡陋”。

請找出關鍵詞語,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小屋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在以下幾處引導深入體會:

(1)門是“瘸瘸”的。

因爲門是由“幾根長短不齊的木棒結成的”,立不穩,所以是“瘸瘸”的,用“瘸”來形容這樣簡陋的門,擬人化的描寫,生動有情趣。

(2)窗口是一隻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戶只有一個,可見小屋的小;把窗口說成“眼睛”,又讓人感覺到語言的生動,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兩個箱子,木呆呆的,綠色的鼻子,總也不會笑。

用擬人的手法寫箱子的笨拙。一切簡陋陳設,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滿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夥伴。

(4)北牆上掛着一面擁滿半邊花的鏡子。

此處要向學生說明,鏡子用的時間長了,背面的水銀會脫落,留下許多斑塊,就像花一樣,把鏡子上的斑塊說是“擁滿半邊花兒”,可以看出在“我”的心裏,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請再一次快速瀏覽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由屋外到屋內的順序)

教師小結:文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有序的描寫,小屋雖然簡陋,讀後卻感覺充滿了愉悅,處處流露着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過渡:這樣一間簡陋的小屋,爲什麼會讓“我”終身難忘呢?

(二)細讀探究,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童年的快樂。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語句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

2.前後桌4人小組交流畫下的語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

預設:

(1)夥伴們在小屋裏玩耍的快樂。

從“震天動地地喊”“扭着荒誕不經的舞蹈”“莫名的'喜悅”看出“我”和夥伴們玩得自由、盡興。小夥伴們在一起,不需要什麼好的遊戲形式,沒有像樣的玩具,就是放縱心情,就是釋放童真,就感到無比的快樂。這種快樂,讓“我”終身難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樂。

在第6自然段中運用多個“ABB”式詞語,寫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語言生動,富有韻律。

第7自然段中連續幾個“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麼的盡興。段尾的反問句,更是生動地寫出了我對外面世界的留戀。

(3)深入探究:寫難忘小屋,爲什麼又要寫小屋外面的世界給我帶來的快樂呢?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明白,這是爲下文在小屋中讀書,體會書給“我”帶來快樂做的鋪墊。盡情玩耍的年齡,也是需要學習、讀書的年齡。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媽媽要把“我”的心攏回來。既想着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說“夢裏我變成小鳥要飛了,小屋卻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裏聽書、讀書的快樂。

喜歡聽媽媽讀書,讓“我”瞭解到書中的故事,書中的世界;自己讀書,心被緊緊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個裝滿書的箱子上。所以這時的小屋是滿滿的。

4.從5—9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指導,要讀出愉悅、歡快的心情。

過渡:小屋,不僅僅養育了作者,也給了作者難忘的童年時光。當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着怎樣的深情呢?到文中親身感受一下吧。

(三)細讀探究,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

1.學生自由讀文,想一想,從哪看出“我”不捨得離開小屋?

2.讀文後交流讀書收穫。

(1)從“車輪捲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捨,“我”是流着淚離開小屋的。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看出對小屋的不捨,從“小了”“遠了”可以感受到“我”離去時,眼睛一直在望着小屋。

(3)從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和大門“傻傻地踮着腳”看出對小屋的不捨,這樣的表情描寫,表面是寫窗、門,實際是寫“我”離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爲什麼要離開。讀了讓人感到離別的惆悵。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揹着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達了“我”對小屋,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3.朗讀指導。

請同學們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請你再一次瀏覽全文,此時作者筆下的“小屋”又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物質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

2.談一談在你的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5、6自然段。

2.小練筆:寫寫你自己的小屋。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5、6自然段。

3、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麼感悟?

二、積累內化

1.學習生字、

(1)先獨立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認一認。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擴詞練習。

(3)指導書寫。

學生彙報生字的寫法,教師重點指導“巢”的字頭部分是3筆寫成,注意收筆,不要寫得太寬。

2.練習,比一比,再組詞。

蹈()躁()睬()蝸()

滔()噪()踩()鍋()

3.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三、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義的事。舉辦“童年的記憶”交流會,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四、小結

本文寫了我的童年時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經歷,通過寫自己對小屋情感的三個階段,寫出我成長曆程和對小屋眷戀感恩之情。

教學反思: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會走入誤區: 要麼把語文課上成了語言文字訓練課,上成了純粹的技術課,這就使學生怕語文,不願意學習語文。教出來的學生呆板,沒有創新意識,不會運用,知識也成了死知識。要麼就是爲了開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語言文字於不顧,一味地去“感悟”“體驗”,忽略了詞句的積累、句式的訓練,丟失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使教學變得空洞而不夠踏實。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爲基礎,它才能成爲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語文育人的作用。

本課在教學設計時,儘量尋找一個結合點,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首先是改變了過去單一開掘人文價值的做法,在教學中儘量輔以對字、詞、句、段的訓練與品讀,同時在訓練中蘊涵對學生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本文寫作方法上始終以兒童視角、兒童語言、兒童心理敘述故事。同時,他賦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個簡單的搬遷,寫得充滿了濃郁的感傷和牽掛。

但是在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對小屋的情感時,處理得比較簡單,不夠細膩,應該逐步分析每一個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從孩子的視角,體味“懷念”這種情感。

此外,在本課教學導入時,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較爲成功。但在後面的教學中沒有延續這種做法,教學效果就不夠圓滿。應該圍繞“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就會使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訓練達到雙贏的效果,更加圓滿地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忙碌、龜裂、攥等。

2、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瘦弱與辛苦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點句段要多次誦讀,感受作者譴詞運句方面的精妙。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體會人物的情。

2、難點是引領孩子從母親的外貌和樸素的言行中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崇高、偉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品讀詞意,感情讀題

同學們,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們深深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樑曉生的《慈母情深》(板書)。

1、感悟“慈母”

2、感情讀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新詞: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聾 忙碌 龜裂 攥

A、指名讀

B、齊讀

3、快速默讀課文,再利用以上生字新詞把這段話補充完整。

出示:

我一直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想的( 失魂落魄 )。於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裏的噪音( 震耳欲聾 ),我看到母親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當知道我是來要錢買書,母親用(龜裂)的手將錢塞在我的手裏,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

三、研讀課文,細品詞句

1、讀課文,找出能夠讓“我”鼻子一酸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在旁邊寫上自己讀句子的感受或心情)

2、學生找句、讀句。(指導學生朗讀)

3、品讀詞句,交流感受(根據學生找的句子挑選交流)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A、讀這句話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帶上你的感受再讀一讀.

B、感受作者譴詞運句方面的精妙:爲什麼把“我的母親”放在後面?

C、以電影的慢鏡頭導入,師範讀句子,學生閉上眼睛,用心靈想象: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背?我記憶中母親的背是怎樣的?

你看到一張怎樣的臉?記憶中母親的臉曾經是怎樣的?

你看到一雙怎樣的眼睛?記憶中母親的眼睛是怎樣的?

D、在想象中感受“我”內心的困惑、驚訝和難過。

E、通過師生合作朗讀:老師讀三個“我的母親”,同學們讀剩下的。感受“我”內心的困惑、驚訝和難過。體會作者爲什麼把“我的母親”放在後面。

F、在這一刻,你的腦海裏烙印下了母親怎樣的身影?(板書:瘦弱)這樣瘦弱的母親又怎能不讓人鼻子一酸呢?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呼喚母親。齊讀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A、如果說前面是一組慢鏡頭,那麼這一句又是什麼鏡頭呢?

B、你是從哪裏感受到的?(立刻)

C、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D、師生合作朗讀:老師讀“立刻”一詞,學生讀其他部分。

E、指導朗讀,體會母親的工作的忙碌和辛苦。(板書:辛苦)如此辛苦的母親,有怎能不讓人鼻子一酸呢?再讀-----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的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A、這句話中那個字給你的感觸最深?(板書:塞)

B、這是一個怎樣的動作?這動作裏包含着什麼?(愛、期盼、)

C、把這些帶上讀一讀這句話。

D、想想母親掙錢的畫面,再想想母親給錢的畫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讀課題----慈母情深 )

四、拓展想象,昇華詞句

在那個時刻,“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出去了-----”從文中的省略號中可感受到我當時內心一定感慨萬千,思緒萬千,有許許多多的話要對母親說,同學們,請拿出筆,代替作者寫下他想對母親說的話。

五、板書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 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2、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五副春聯的意思。

2、瞭解春聯的特點:內容美、對仗美、聲律美。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春聯的資料或圖片。

2、 製作課件。

一、創設情境,走進春聯。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在這紅紅火火、歡歡喜喜的節日裏,神州大地上有一種語言,它比串串鞭炮更和諧,比朵朵窗花更美麗,它能給節日增添喜慶,這種語言就是(春聯),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誦讀春聯,揣摩春聯,好不好?

二、感受春聯的內容美。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用“——”畫出你讀到的四副春聯,用“~~~~”畫出這些春聯所描繪的內容。板書:內容

2、我們先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屏幕,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的1、2兩句話?好,請這位男同學來讀。出示:“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我們瀏覽着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是漫遊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

3、同學們,大年初一的時候,你們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或遊玩,走在大街上,聽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貼着大紅春聯,你當時有什麼感受?指名讀,齊讀。

4、再讀讀第二句話,我們瀏覽着( )的春聯,就像是漫遊在( )百花園中。你們知道瀏覽的意思嗎?(粗略,大致的看一遍)從各種各樣這個詞你讀出了什麼?從萬紫千紅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5、那麼,春聯到底多在哪、美在哪兒呢?接下來讀你們自由讀讀第一節中第三句到最後的內容。出示:“春聯中有的描繪了美麗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有的展現了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有的歌頌了勞動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 “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更多的是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如 “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 。誦讀這些春聯,你會感到生活中充滿了幸福和希望。”

6、現在,就讓我們來再來誦讀這四副春聯,(投影出示)第一幅春聯,誰來讀?齊聲讀第一副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這一副春聯描繪了(美麗的春光)。

7、第二副春聯誰來讀?讀。(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這一副春聯向我們展現了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8、再來看第三幅,誰來讀?(男上聯女生讀下聯)讀第三副春聯(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這一副春聯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9、好,第四副誰來讀?(分組讀)讀第四副春聯(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這一副春聯(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願)。

三、贈春聯,談感受。

1、剛纔我們欣賞了這麼多這麼美春聯,怪不得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們瀏覽着( ),就像是漫遊在( )百花園中。”

2、同學們,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四副春聯中選擇一副送給老師,你將贈送哪一副呢?請你按照這樣的格式完成。我要送“, ”這幅春聯,它讓我彷彿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 (這副春聯,我彷彿看到了春天那生機盎然的景象。我彷彿看見了一些在外打工的工人回到家,家人都很開心。我彷彿看到了紅花綠草,千紅萬紫的百花園。我知道了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和希望。我彷彿看到了春天那生機盎然的景象。我彷彿看到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3、你們讀的投入,談的真實,讓老師不禁想起一首小詩:春聯是歌,吟誦着美好的生活;春聯是畫,描繪着秀麗的春光;春聯是夢,寄託着人們美好的希望。千百年來,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沉浸在春聯的海洋中。現在讓我們讓我們再次讀好這幾副春聯。

四、瞭解春聯的特點,體會其對仗美和聲律美。

1、讀得好,你們讀得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一個詞就是(抑揚頓挫)。讀春聯是一種美的享受,那麼寫春聯呢,更是其樂無窮。春聯究竟怎麼寫?它有哪些特點呢?課文第二自然段已經告訴了我們,好,現在就默讀第二自然段。

3、出示:春聯最講究(對仗)。上下聯不僅(字數相等),而且(詞類相當。)

4、爲了讓同學們容易理解,文中列出了一副春聯“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它字數相等嗎?上聯是多少個字,詞類相當又怎麼理解?文中怎麼說的?(“綠柳” 對 “紅桃”,“舒眉”對“開口”,“辭”對“賀”,“舊歲”對“新年”)

5、我們齊讀這段話,引讀出示“春聯最講究(對仗)。上下聯不僅(字數相等),而且(詞類相當。細心揣摩體會,能從中學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春聯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動聽。如果下功夫背誦一批名聯,就能幫助我們感受到其中的聲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妙。

6、這兩個自然段告訴我們春聯的特點:對仗美,聲律美。

五、整理春聯

1、同學們,在祖國源遠流長(板書這個詞)的文化長河中,還流傳着很多膾炙人口(板書這個詞)的春聯,老師也蒐集了幾幅春聯,想送給你們,但不小心被我弄亂了,聰明的你,能幫我整理一下嗎?

2、師:好,現在就請你們用這五副春聯填下面的一段話。屏顯練習題:春聯中有的讚美了自然風光,如“田園無限美 ,山河分外嬌”;有的展現了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春風催舊歲華夏百花豔, 瑞雪兆豐年神州萬象新”;有的表現了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如“萬衆共書開拓史,九州同唱奮飛歌”;有的歌頌了勞動人民美好的生活,如“花開富貴家家樂,燈照吉祥歲歲歡”;更多的是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如“事業隨春長,風光逐日新”??)

3、老師這兒有一副沒有寫好的春聯,想請同學們幫個忙,填一填,看看應該填什麼字呢?(出示對聯

風拂千條柳,雨 萬朵花。

六、小結全文。

1、讀春聯有好處,它可以幫助(幫助我們感受到其中的聲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妙。引讀:“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其實讀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2、開卷有益知道什麼意思嗎?讀書有好處,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處處皆語文。)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春聯。春聯最講究對仗,字數相等,詞類相當,而且它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動聽,能讓我們感受到它所蘊含的聲律美。下面請同學們做做練習7中“照樣子對對子”。

、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請同學們利用各種途徑蒐集春聯,開展"春聯交流會"。

2、嘗試着自己獨立創作一副春聯,過春節時貼在自己家的大門上,也可以送給親戚、朋友。

、板書

內容;種類多

特點:對仗美

聲律美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與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一個在課前,一個在課後;一個是準備,一個是回顧。中心都是圍繞着上課展開的。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麼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當你着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

一讀寫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章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你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寫?你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你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這就需要你反覆閱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邊讀邊問。

如一年級課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治病,三次說了同樣的話:“你能幫我治病嗎?”你在閱讀時對這種反覆出現的句式不妨問問自己:棉花姑娘在請三個朋友幫忙的時候她的想法會有什麼變化嗎?

還比如《草船借箭》一課中多次出現諸葛亮與人交談的情節,但只有一處寫的是“諸葛亮笑着說”,其他十處都是“諸葛亮說”,對這種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你也應該問問自己:諸葛亮這時候爲什麼笑着說?他笑什麼呢?

還有如四年級《看不見的愛》,文中的母親面對我的不解,她說:“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在這看似明白無疑之處,其實蘊涵着很多很多的東西:別的孩子怎麼玩?正常孩子的玩與盲童的玩肯定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位母親不會不知道,那麼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打彈弓時,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一追問,你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這樣膚淺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斷自問、自悟的過程中,你會讀透課文,讀懂作者。

二讀編寫者。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爲什麼把此文編入這一單元?它與前後文之間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三讀學習者。學生是你實施教學的對象,作爲決策者的教師,你必須瞭解你的學生,你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麼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等。

你在讀作者、讀編者、讀學者的過程中,你也就讀出了你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麼。小學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說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現在你只是藉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成語連成串,排比、比喻連成段;段落結構相似,語言表述相仿,這些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介紹各地美景的課文有所不同。藉助本文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向教材學習規範的語言表達。爲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主要目標確定爲:通過反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並積累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用對比、舉例的方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儘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爲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爲了讓學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象;你也可以現身說法,把你旅遊途中的所見栩栩如生地進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麼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麼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爲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於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後來有學生彙報,但彙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麼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餘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瞭然於心。

二、關於評課的反思

評課,也就是教學評議,它是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經常開展評課活動,可以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可以發現不足,推廣經驗;可以明確方向,提高認識。因此,評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怎樣評課呢?

1、評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正確。首先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教“語文”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語文課,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孩子們很投入,他們分角色、排練、評獎;有時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一畫,在畫的同時老師還不時地予以指點,最後不忘讓學生評一評:誰畫得最好。這些活動,學生也在積極參加,教師也有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其實跟語文關係不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

其次,教師所教的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並與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內容看似“語文”的,但意義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查文後生字表中的生字,並記下在字典中的頁碼。查字典的過程既不是爲了認讀生字,也不是爲了瞭解字意,而是要讓學生記下頁碼。顯然,查字典的真正意義被記頁碼給沖淡了。

“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學語文課就是要幫學生打好這兩個基礎,教學生有用的“語文”內容。

(2)教學內容集中。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覺得這樣放不下,那樣丟不開,什麼東西都想教,結果一節課上下來,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俗話說: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節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解決,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所謂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課的主要任務重點呈現出來,而其它內容的教是爲了學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些。

2、評教學方法。

(1)過程自然。教學內容在展開的過程中有鋪墊,有銜接,前後照應,層層深入。節奏快慢相宜,該慢的地方決不吝惜時間,該快的時候決不留戀片刻。整個過程完整,無論是“順序型”、“變序型”還是“情景型”,都要進得去出得來。一節好課就像是一首樂曲,一篇美文,既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讓人回味無窮。

(2)方法適當。語文教學方法多樣,有人喜歡串講,有人喜歡討論,串講有串講的優勢,討論有討論的長處,關鍵是看方法的選用恰當與否。方法是爲內容服務的,離開了內容一切所謂的方法都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是朗讀,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個別讀、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但在不同的場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評課前要對教師所選用的方法進行分析,想想他爲什麼用這個辦法?如果換一種方法效果會怎樣?爲什麼?由此判斷這種方法是否爲實現教學內容服務,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

3、評學生參與。

(1)學生情緒。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的喜怒往往就寫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一節好的語文課,學生的表情是專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雜亂無章的……

(2)學生表現。看學生髮言的態度是否大方,參與活動的面有多廣;聽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朗讀是否悅耳;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

4、注意事項。

(1)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教師爲上好一節課都是經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的,但由於教師個體的差異,認識水平的不同,課的效果也千差萬別。評課時要客觀對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對教學中的亮點,要加以肯定;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希望,決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的頭上。

(2)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儘管評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但並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評課時抓住教學中主要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或是需要研究的重點進行剖析,要有理有據,不要泛泛而談。當然,也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逐行掃描”,進行解剖式的評點,這就需要抓住細節,分析透徹,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很明確的重點。

總之,不同的人對課堂教學有不同的解讀,要想真正評好課,就必須不斷學習,從理論的高度去剖析課堂,從課堂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給被評者以啓發,給被聽者以啓迪。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並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願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爲歌曲《小白楊》,畫面爲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後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爲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慾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繫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爲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 沒有??沒有??也沒有?? 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着這樣的句子,品着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裏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爲後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白楊樹很直。

2)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當風沙襲來時,白楊_____;當雨雪來臨時,白楊_____;當乾旱來到時,白楊。

(設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爲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薰陶中激盪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築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着,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裏默默奉獻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願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願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薰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於“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爲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裏需要哪裏紮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於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後,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沒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境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爲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境展開述說環節,還有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啓發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麼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並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裏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年來,老師與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那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學生誦讀《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

2、那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麼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你可以先說說嗎?(學生回答: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會多讀幾遍來理解詩的意思;我會看註釋,查字典來理解;我會把詩背下來,或者記在古詩積累本中;我會上網查資料或者看課外書;我會想去了解詩人和朝代;我會向同學、老師、爸爸媽媽請教。)

3、過渡:原來學習古詩有這麼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註釋,還可以想別人請教。那就帶着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吧!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你想提醒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麼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乞字是“”,氣字是“”)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所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生:謂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他讀準了字音了嗎?誰能把字音全部讀準?(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快想字典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夥伴啊!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古人云:獨而無學友。(生:則孤陋而寡聞)這句名言是什麼意思呢?(生: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一起學習的朋友,就會見聞少,知識淺薄)對,那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五分鐘夠嗎?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說)通過你們的合作學習,我們瞭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也正應驗了孔子的話:三人行(生:必有我師焉),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要學會與他人交流,向他人請教!

6、那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麼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麼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學,(生:不恥下問)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品讀鑑賞,積累內化。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知道)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看着“碧霄”,什麼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看到這樣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說)

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爲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

還記得老師曾經教你們積累的杜甫的《牛郎織女》嗎?請你們背一背!(學生齊背)

根據這首詩,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課件天文圖)

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原來古詩還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呢!再來讀讀這首詩吧!(學生齊讀)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傑忍不住吟誦着:(教師示範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3、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

可以看看課後資料袋裏是怎麼說的?(學生再次回答)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瞭解多少啊?(學生自由回答)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麼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麼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4、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麼節日啊?(六一兒童節)

想想你們在過六一兒童節時,周圍是怎麼樣的節日景象呢?(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麼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

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饋。

a、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裏,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課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爲什麼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c、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四、體驗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於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3、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生: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背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積累下來,和往常一樣,打開“古詩積累本”把它記下來吧!(學生記古詩)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裏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吧!

總結:

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收穫很大,不但複習了以往積累的古詩,還學習了一首新詩,同時還誦讀了很多很七夕有關的古詩,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詩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你們能做到嗎?(能)

下課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取向,“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教”的薰陶、感染功能,也體現了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課堂教學開始時

上課開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當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爲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鬆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爲了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佔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佈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着面孔,處處想着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願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着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爲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爲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的時候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爲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爲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製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願意活躍課堂的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活躍課堂的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於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慾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採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童話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文學樣式,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和表演興趣。本課內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詞彙豐富,理解課文內容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意會。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裕的自由朗讀和吸收內化的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借教材的“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往上攀登,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時安排]

兩課時。

[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故事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交流:小朋友,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們看過或聽過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彙報)《醜小鴨》是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文章,很多小朋友都知道這個故事。誰能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

2、小結導入:這個故事不僅聽起來很有意思,讀起來會更感人。現在讓我們來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探究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的同時標出小節、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讀課文,同桌互相說說醜小鴨給自己留下了什麼印象。

3、小組合作:(1)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檢查反饋:你學會了哪些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找朋友。(按前後鼻音歸類)

(3)重點識字:學生提出記不牢的字,羣策羣議,共同識字。

(4)分類識字、擴詞。

形聲字:煥、裂、欺、笆、譏、葦。

加一加:臥、孤、厭、負、討、虧。

(5)認讀詞語,理解詞義。出示:

熱烘烘、烘乾、臥牀、臥倒、剩下

剩餘、裂開、分裂、欺負

討厭、孤單、孤獨、籬笆、譏笑

蘆葦凍僵僵硬虧欠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充分挖掘學生識字的潛能,指導過程中再將形象識字、趣味識字、分類識字有機地貫穿在整個識字的過程中,探究漢字本身的規律,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識字的效率。]

三、再讀課文,感知理解

1、分自然段小組推薦讀課文,其他學生作出評價。

2、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3、交流體會:

(1)哪些地方讓自己最感動?說說受感動的理由。

(2)哪些地方還搞不明白,需要大家共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感悟、在疑問中討論”讓學生反覆朗讀自己最感動的地方,在學生融進文本的同時自由傾吐,大膽質疑,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到了朗讀的方法,而且使他們較好地體驗了課文的深刻思想含義,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走近醜小鴨的生活情景。]

四、總結作業,指導書寫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困惑?

2、分析字型及結構,學生試寫“灰、冰、鴨、鵝、討、厭、欺、負”,評價後再寫;教師指導書寫“蛋殼”、“翅膀”。

3、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四遍。

(2)找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品味思考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還記得大家爲什麼叫它醜小鴨?(用“因爲……所以……”說話)你們猜猜看,它喜歡這個名字嗎?你怎麼知道的?

2、小結:沒有人愛醜,大家都是愛美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生活得怎麼樣,好嗎?

[設計意圖:用關聯詞“因爲……所以……”進行說話,引發學生對“醜小鴨”名字的進行探究,由點到面,激起學生對醜小鴨的同情。未有曲調先有情,教師富有哲理的話語深深地激勵着學生,使學生在“愛”的精神感召中悄悄地與文本展開了對話,不由自主地關心起醜小鴨的命運。]

二、細讀課文,品詞析句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思考:醜小鴨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哪些歧視與打擊?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持怎樣的態度?它有何追求?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書邊做記號。

3、先在小組內交流,再由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

(1)在雞鴨羣中:被欺負、討厭一離開家。

(2)在樹林裏:被譏笑、追趕一躲起來。

(3)在湖面的冰上:凍僵一被農夫帶回家。

4、品詞析句,感情朗讀。

(1)圖文結合,指導朗讀第一節。

①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醜小鴨是什麼樣子的。

②自由讀第一段,畫出具體描寫醜小鴨怪橫怪樣的詞句。

③用“這是一隻(、)的醜小鴨”進行練習說話。

④說說怎樣讀才能突出醜小鴨“又大又醜”的樣子。(小組比賽讀後互相評議)

⑤指導朗讀:被欺負、被討厭才覺得“孤單”,要讀出醜小鴨的不幸與悲傷的心情。

⑥小結提問:你們知道什麼是欺負嗎?“欺負”除打他、踢他以外的另一種意思,就是(看不起)他。想一想小夥伴們會怎麼嘲笑他?如果你看到小夥伴欺負醜小鴨,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2)指導朗讀課文2~4節。

過渡:醜小鴨離開了家又有哪些遭遇呢?

①交流後填空:

醜小鴨來到樹林裏,小鳥______他,獵狗他,白天他只好________;醜小鴨來到湖邊,看見一羣天鵝從空中飛過,他既______又_______;天越來越冷,醜小鴨趴在__________的冰上______。

②指導理解“譏笑”,想一想當時醜小鴨的心情;理解“驚奇”和“羨慕”。(課件出示:醜小鴨仰望着潔白美麗的天鵝從天上飛過)說說醜小鴨驚奇時是什麼表情。(呆呆的、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想一想:這時醜小鴨會想什麼呢。(天鵝真美啊!要是我也能變成白天鵝那該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麼多好朋友該多好啊!)

③小結:正因爲天鵝有的醜小鴨沒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這就叫“羨慕”。想一想,你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羨慕別人呢。(要求學生用“羨慕”說句話)

請同學們懷着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男女生賽讀。學生互評,評出各自的優缺點)

過渡:醜小鴨的這個夢想實現了嗎?請同學們讀課文最後一段。

(3)指導朗讀最後一節。

①問:醜小鴨發現自己變成了白天鵝。心情怎樣?醜小鴨會說些什麼?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爲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爲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爲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爲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爲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 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閱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 我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一、分析對話,理解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之後,重點引導學生對文中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進行細讀分析,理解這些話的含義,讀懂文本。多媒體課件演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畫面。

師: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活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

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兒去了呢?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引出小男孩的話)灰雀又是怎麼回來的?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說話時的心理活動)小男孩爲什麼把灰雀放回來了呢?(引出列寧自言自語的話)想象一下列寧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可以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一種什麼情感?(引導學生真切體會列寧對鳥的“真愛”。)

二、情景對話。深入感悟

教師導讀,學生分角色進行情景對話,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師:鳥兒不見了,列寧着急地問——(生1讀列寧的話“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師: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說——(生2接讀小男孩的話“沒看見,我沒看見。”)

師:可憐的小生命究竟怎樣了,列寧擔心地說——(生l讀列寧的話“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師:列寧的愛鳥情觸動了孩子的心。面對孩子的沉默,列寧自言自語地說——(生1讀列寧自言自語的話“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師:列寧的愛鳥情打動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寧,再也忍不住了。說——

(生2讀小男孩的話“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師:真像孩子說的那樣嗎?列寧又關心地問——(生l讀“會飛回來?”)

師:列寧的愛鳥情深深打動了孩子的心,他堅定地說——(生2讀“一定會飛回來∽以上情景對話,教師可進行朗讀指導,多叫幾組同學表演讀。

三、研讀對話。深化感悟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是怎樣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錯就改的,這一育人過程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教學時抓住對話,引導學生精讀研讀,進行深人探究,順利突破這一難點,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就會得到進一步深化。

師:列寧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從哪兒看出來的?他爲什麼不直接說穿呢?他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讓小男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呢?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中人物對話部分,進行研讀探究和集體討論,體會列寧的育人過程和對小男孩的關心愛護。)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讚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境的惡劣,默默奉獻、捨己爲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係,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西部荒漠環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境特點,並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乾裂的氣候,觀察並瞭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白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並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瞭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後,教師帶領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此處爲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杆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於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於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託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爲祖國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着白楊精神,在祖國發展過程中,哪裏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裏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美麗的生活環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展。

4.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麼?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爲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着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有什麼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麼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爲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後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麼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鬥的品質。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瞭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