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1

【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音樂活動應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有一次我在班上給幼兒播放了一部由中國傳統經典寓言故事製作的動畫片《鷸蚌相爭》時,發現幼兒很感興趣,我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理解鷸蚌相爭含義的基礎上學習用小手感受音樂結構及表演。活動的難點是兩人合作表演。

【教學目標】

1、幼兒在理解鷸蚌相爭含義的基礎上能用小手感受音樂結構。

2、嘗試用手指動作跟音樂進行故事表演。

3、感悟“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的內涵,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幼兒已看過《鷸蚌相爭》動畫片;

2、音樂;

3、布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看錶演。

1、師:小朋友已經看過鷸蚌相爭的動畫片了,動畫片都有誰?它們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請3——4位幼兒講講,感悟“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的內涵)。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事情要友好相處、互相謙讓。

2、今天老師要用小手來講這個故事,你們可要認真仔細的看(老師走到布幕後進行表演,讓幼兒在觀看的同時,初步感受音樂)。

二、欣賞音樂、感受結構。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手指講故事的本領。我們一起聽聽音樂,音樂一共有幾段?(老師有表情地帶領幼兒傾聽)

2、蚌在第幾段音樂出來的?鷸又在第幾段音樂出來的?它們爭鬥是那一段音樂?老師帶手指跟音樂進行表演,讓幼兒再次傾聽和感受。

三、分段欣賞,創編動作

1、分析第一段音樂,引導幼兒創編小河蚌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並創編小河蚌蚌殼打開、跳舞、合上等動作。兩遍音樂)

(1)師:小河蚌是在第幾段音樂出現的?把你的小河蚌也請出來。小河蚌跳舞時蚌殼怎麼樣?(引導幼兒用手指創編蚌殼一張一合的動作)。

(2)師:音樂裏小河蚌睡着了,聽到小鈴鐺響它打開蚌殼一張一合的跳起舞,請小河蚌跟着音樂跳一跳。

(3)師:小河蚌跳的時候聽到什麼聲音打開蚌殼跳起舞?(小鈴鐺響)我們再來跳一遍。

2、分析第二段音樂,創編鷸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並創編鷸跳舞、點頭、飛等動作。兩遍音樂)

(1)師:第二段是誰?(鷸)把你的鷸請出來,鷸有長長的脖子,它可以怎麼跳舞?(引導幼兒用手指創編鷸跳舞、點頭動作,幼兒講一講練一練),師:鷸有大大的翅膀可以怎麼樣做動作?(引導幼兒用手指創編鷸扇一扇,幼兒講一講、練一練)。

(2)師:音樂裏鷸在河岸上也跳起舞來,搖搖脖子、點點頭、飛呀飛,讓我們的鷸跟着音樂跳一跳。

(3)師:剛纔鷸在跳舞時,我發現有的鷸脖子伸得不夠長,所以不好看,這一次再跳我們把鷸的脖子伸長很神氣的跳

3、分析第三段音樂,創編鷸蚌相爭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並創編鷸啄蚌時的鷸和蚌相爭的動作。兩遍音樂)

(1)師:河蚌爬上岸曬太陽,鷸看見了蚌,鷸要去幹什麼(引導幼兒用手指創編鷸啄蚌的動作),蚌怎麼樣(引導幼兒用手指創編蚌合上殼的動作),鷸又去捉蚌,蚌又合上殼,一共幾次?教師做孩子創編的'動作,請幼兒數一數鷸啄蚌一共幾次?(四次),請幼兒做一做。師:接下來蚌用殼夾住了鷸的嘴,它們拉來拉去互不相讓,(引導幼兒用手指創編蚌殼夾住鷸嘴的動作)一共幾次?(三次)請幼兒做一做。

(2)師:這次我們一隻手當蚌,一隻手當鷸,跟着音樂來表演這一段。

四、完整表演體現快樂

1、請幼兒跟音樂集體用小手完整表演故事;(完整兩遍)

2、請一名幼兒和老師示範兩人合作表演;(完整一遍)

3、幼兒結伴合作表演故事;(完整二遍)

4、請一對幼兒在布幕後面表演,其餘幼兒觀看。(在觀看前,老師提要求,看後能說出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

5、幼兒結伴在布幕後進行表演;結束時,老師扮演老爺爺,道白:看它們互不相讓,我可要得利了,用布幕把幼兒全部兜起來,走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設計與教學反思】

我國是世界寓言三大發源地之一,中國傳統經典寓言故事豐富多彩,源遠流長。它以單純而奇妙的情節給人以雋永的哲理和智慧的啓迪。本次活動以故事情境表演導入,在理解鷸蚌相爭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結構,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在師幼共同討論並創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跟音樂用手指動作進行故事表演,通過幼兒自身的表演,使其更深刻領會“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的內涵,體驗手指表演的樂趣。用這樣的方法來進行活動對幼兒很有誘惑力,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瞭解中國傳統經典寓言故事。由於本次活動的音樂是民族樂器合成的樂曲,幼兒對這樣的旋律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活動中應該用不同形式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這樣才能讓手指表演更符合音樂結構,體現音樂的藝術思想。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2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這是一隻河蚌)板:河蚌讀

(它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演:張殼出示:太陽

問:被暖暖的太陽照着,河蚌會有怎樣一番感覺呢?

也許它會說什麼?誰來做做河蚌?交流

(可這時,來了只鷸)出示板:鷸讀

(它看見了,猛地把嘴伸到殼兒裏去啄肉)

問:鷸?河蚌?分別想什麼?(也可加語言)也來說一說

(河蚌急忙把殼兒合上)演:合殼(牢牢地夾住鷸的嘴不放)

問:這時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裏如何)

2、這是故事的起因,我們再完整地聽一遍錄音(提醒:注意,聽仔細了)

3、打開書本,看這局部內容,先自由讀,要求試着複述

4、同學試講(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大聲點)

評價:提點意見,優點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鷸和蚌之間的`這場爭鬥,會如何發展?

請看二、三兩小節鷸蚌之間的一段對話。

1、自由讀

2、簡單說說故事如何發展?(互相爭持)

3、這一段寫得非常生動,再請同學讀。提醒:加表情

(動腦,怎麼讀,纔有味道)

請大家認真聽,最好能在腦海中浮現鷸蚌相爭的畫面

4、說說此時鷸蚌之間的局勢?

(威脅、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當、互不相讓)

5、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兩人配合分角色朗讀

(前後、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請一對搭襠分角色讀,爲了體現故事的完整性,再請一位同學做旁白

(可喊暫停提醒:注意語氣,表情,要進入情境)

7、評價

8、課後也可通過扮演,複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過渡:鷸蚌互相爭持,所導致的後果會是什麼呢?

1、錄音範讀

2、回答:鷸蚌雙方--筋疲力盡

板漁夫--沒費一點力氣,就把它們一齊捉住了

3、揭示寓意:這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四、總結

1、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些什麼?

2、交流

五、發揮想象

1、鷸和蚌被漁夫抓住後又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討論)

六、小練筆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漣漪"."心曠神怡"."無計可施"."肌腸轆轆"."反脣相譏""輕而易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啓發。

教學重點:領會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和自己從鷸蚌相爭中受到的啓發。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祖國燦爛輝煌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時期,中國被分割成七個國家,知道是哪七個國家嗎?對,這就是戰國其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發生在七國時期的故事.播放課件:鷸蚌相爭的故事.你感覺這個故事有趣嗎?,那我們就一起學習25鷸蚌相爭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理清課文的只要內容.

2、溝劃優美的語句多讀幾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精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

1、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環境怎麼樣?

2、瞭解故事是怎麼發生的

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朗讀描寫河蚌的語句,一組讀描寫鷸鳥的語句.讀出河蚌的生氣,鷸鳥的後悔.

3、瞭解故事的發展情況.

思考:鷸蚌爲什麼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讀

4、瞭解故事的結果.

鷸蚌相爭,結果怎麼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四、討論

聯繫生活,昇華理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鷸蚌相爭的現象嗎?你想對這樣的人說什麼?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和相關詞語,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通過觀察字形特點、聯繫上下文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通過觀察字形特點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等詞語意思。

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哲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老師講《戰國策·燕策二》的故事,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藉助圖片認識鷸和蚌,瞭解蚌的兩種讀音。

3、指導書寫“鷸”和“蚌”。齊讀課題。

二、運用推想,理解詞語

(一)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抽生讀課文片段,推想詞語的意思。

1、重點指導學生推想“漣漪”的意思,學習推想的'方法。

(1)看字形,初步推想“漣漪”和水有關。

(2)聯繫上下文,推想“漣漪”在這段話中是形容河面上泛起的細小波紋。

(3)帶着理解讀課文片段。

2、運用學習的推想方法嘗試推想“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3、帶着理解讀課文相關片段。

(三)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爲概括課文內容打基礎。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用學過的方法推想詞語意思。

三、理清思路,概括內容

出示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1、 學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全班交流。

概括關鍵詞並板書。

2、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抓住關鍵詞,完整簡練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課前的故事,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教師結合板書做總結,並提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2、推薦閱讀寓言故事。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5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片、對比記憶等方法自主學會5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義,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把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5、懂得只爲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點:

懂得只爲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論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

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寓言故事所滲透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利用歷史故事導入

戰國時候,中原大地並立着:秦、楚、韓、魏、趙、燕、齊。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秦王心裏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爲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願以償。於是,他一直在等着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裏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趙國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爭,什麼故事有這麼大的力量呢?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練習概括

1、 試讀課題

(1)板書“鷸”字,學生書寫並數出筆畫。(出示“鷸”圖片)

認識鷸。你有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

(2)請學生告訴老師“蚌”字的寫法,板書。(出示“蚌”圖片)

認識蚌。

(3)齊讀課題。

2、 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確流利;同時,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1)生自己練習朗讀。

(2)小組間互相讀,幫忙指出錯處。

3、 讀:提出建議或表揚。

4、 學習概括:快速瀏覽課文,用簡練的話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設計意圖:自主閱讀,解決字詞,練習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 指導有感情朗讀

重點指導:

(1)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曬死!”讀出鷸生氣的語氣。

(2)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的餓死!”引導學生體會“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讀出不同的語氣。指名讀,男女對話讀,師生分角色讀。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說一句話。

(4)比較:“毫”與“豪”的區別,同音字組詞聯繫。

2、 兩人一組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指派代表表演。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有感情地朗讀。

3、 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不肯互相謙讓等)

漁夫將鷸和蚌裝進網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網中的鷸和蚌此時會想些什麼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讓,一味相爭只會兩敗俱傷,有時還會讓第三者得利。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設計意圖:理解文章內容時,擯棄了煩瑣的講解,而是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師引導他們想象畫面,充分感受鷸和蚌的語言、動作、心理,再通過朗讀加深體驗。這樣,由朗讀——想象畫面——感悟情趣——朗讀昇華,逐層深入,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內化文章的語言文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揭示了。)

4、 回顧歷史故事。當年,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鷸蚌相爭》的故事,如果你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想呢?

5、 體會寓言的魅力。

師:小故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書:寓言

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故事?(生舉例)

再讀課文體會,注意語氣,重點詞句的'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讓”等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四、創編故事

師:“鷸蚌相爭,漁夫得利”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出示圖: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新的故事呢?

續編故事: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續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積累語言,體會寓言的寫作特點。)

五、選擇性作業

選擇一項適合你的作業:

1、把自己新編的故事寫下來。

2、 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它蘊含的道理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6

教學目標:

1、知道這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2、能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3、能自編自演課本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重點目標:知道寓言所講的故事。

難點目標: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一張圖中都能猜出一個成語來呢!(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一本書作爲獎品。(出示一本書。)認真看,你發現了什麼?(“寓”字裏面有“道理”,“言”字裏面有“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這回,你知道什麼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麼?再學什麼?(先學故事,再學道理。)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里。)

二、實施目標:

(一)、初讀。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一聽,他讀的正確嗎?

3、讀詞:

鷸 “鷸”是一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呀?(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一種……,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個嗎?彆着急,先觀察一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的這個字。相信你能比老師寫得好!(實物投影展示兩個。)

蚌 從這個字形你知道了什麼?出示圖,這有一個蚌,你見過嗎?

啄 什麼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一下。

夾 什麼意思?能做個動作嗎?

能把這四個詞都用上,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彆着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下。(鷸啄蚌,蚌夾鷸。)

過度:鷸和蚌之間又會怎麼說,怎麼做?結果怎樣呢?

(二)、讀故事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鷸和蚌的.話應該怎樣讀呀?

2、同桌試着讀一讀。

3、指一組讀。 追問:你爲什麼要這樣讀? 再指一組讀,評讀。

4、同桌再練着讀讀,可以加上表情、動作。再指讀。評價:從你的表情、動作老師看出來了…… 男女生讀。

5、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可讓誰,結果怎樣?

6、把這則寓言再完整地讀一讀,注意讀出語氣。

(三)、明道理

1、問:誰還想讀?誰這隻鷸?你就是這隻鷸,你就是這個蚌。老師給你們旁白。其他同學,咱們要看動畫片嘍!

2、 問:你們笑什麼呢?(指名3——4人。)

3、動畫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組自編自演。看那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組演。(要有所拓展,讓漁夫說句話。)其他同學思考:你想對他們誰說些什麼?(指導:光批評他們也不行呀,還應該告訴他們錯在哪。)師對鷸和蚌:聽了他們的提醒,你想說些什麼呀?

4、出示圖:假如,鷸和蚌從漁夫那裏逃了出來,有一天,鷸和蚌又相見了,他們之間會怎樣說?漁夫又來了,他們又會怎麼做?

5、看來他們也明白了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再讀這個小故事,體會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這個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這是原文,讀一讀吧!出示原文讀一讀。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

三、總結:

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會更多。

四、作業:

續寫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漣漪”“舒適”“心曠神怡”“踱步”“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啓發。

4、領悟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領會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和自己從鷸蚌相爭中受到的啓發。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一張圖中都能猜出一個成語來呢!

(課件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一本書作爲獎品。(課件出示一本書。)認真看,你發現了什麼?

(“寓”字裏面有“道理”,“言”字裏面有“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這回,你知道什麼是寓言了吧?指名說或齊答。那你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麼?再學什麼?

(先學故事,再學道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里,“相爭”寫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一聽,讀得正確嗎?

3?讀詞記形:

鷸:“鷸”是一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嗎?(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一種鳥,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左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細觀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作業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個嗎?彆着急,先觀察一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的這個字。相信你會比老師寫得更好!

蚌:從這個字形你知道了什麼?出示圖,這有一個蚌,你見過嗎?啄:什麼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一下。

鉗:什麼意思?做一做這個動作。能用這四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彆着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下。(鷸啄蚌,蚌鉗鷸。)

(板書:啄 鉗)過渡:這件事發生在什麼地方,鷸和蚌會怎麼說,怎麼做?結果怎樣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表達的?

(二)讀故事。

1、過渡:故事的發生都有時間、地點。

(1)請大家默讀課文第1、2段。

(2)指名彙報。

(3)指導朗讀:這麼美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朗讀?(引導學生帶着一種欣賞陶醉的情感,用優美舒緩的語氣來朗讀,邊讀邊想象這幅迷人的畫面,想象水鳥和河蚌們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

2、瞭解故事是怎樣發生的。俗話說有果必有因,那麼它們相爭的原因是什麼呢?

(1)默讀課文第3~5段,然後與周圍同學交流在朗讀中的發現。

(2)全班交流,瞭解:和暖的陽光、柔柔的微風,是河蚌張開蚌殼,在舒適愜意中進入夢鄉的原因。正因爲河蚌張開了蚌殼,又睡着了,所以纔沒發現身邊的危險,使得鷸鳥有機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一種享受的語氣,讀出河蚌的舒適愜意、心曠神怡,讀出鷸鳥看到鮮嫩的河蚌肉時迫不及待的心情。

3、瞭解鷸蚌相爭的過程:講讀第6~12段。

(1)過渡:由此發生了鷸蚌相爭的故事。此時,它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爲是怎樣的呢?哪幾段進行了描寫?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讀描寫河蚌的語句,一組讀描寫鷸鳥的語句。讀後評議,是否讀出了河蚌的生氣和鷸鳥的後悔。

(2)它們相爭的時間有多久呢?用“——”勾畫句子(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時間慢慢地溜走了,太陽的脣已經吻住了山峯。”學生讀句子,結合課文插圖,想象鷸蚌相持的畫面,感受相持時間之久。

(3)此時,在你們頭腦中產生了什麼問題嗎?指名說:鷸蚌爲什麼要一直相持下去?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小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讀9~12段,男女生對讀,師生分角色讀,或兩人一組,邊讀邊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再指派代表上臺表演。課件(小黑板):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肉吃。”河蚌反脣相譏:“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隻死鷸鳥留在沙灘上。”讓學生反覆對讀,感受它們的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引導學生從鷸蚌的'心理和語言描寫中瞭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們都只想傷害對方,打敗對方。

(5)猜一猜: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

4、是這樣嗎?齊讀第13、14段,學生談收穫。教師相機板書:漁夫得利5?快速默讀課文,梳理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表達的,怎麼判斷的?

(三)明道理。

1、發散思維,同桌說一說。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漁夫提走了鷸和蚌,心想:。這時的鷸和蚌垂頭喪氣,鷸心想:,蚌心想:。

2、這則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合作討論、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結:課文在優美的景物描寫、生動的語言描寫、準確的行爲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這則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燕策二》,這是原文,讀一讀吧!(課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

四、總結

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會懂得更多。

五、作業

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8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書讀好了,就能變成自己的語言。怎樣讓三年級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蘊含的大道理”呢?教師要讓語文課程富有創新活力,通過不同方法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反覆誦讀過程中,領悟內容,體驗情感,潛移默化的培養人文精神,提高語文素養。

2、語文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前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並學習正確的運用語言。並注重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二﹑教學背景

1、教學內容分析:

《鷸蚌相爭》講的是河蚌剛剛張開蚌殼曬太陽,一隻鷸看見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緊緊夾住了鷸的嘴。它們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放開誰,結果一起被漁人捉去了。這則寓言生動地說明兩人一味爭鬥,互不相讓,就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到好處。

2、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讀懂故事內容,而且對寓言有很大的興趣,如此淺顯易懂的故事從語言和情節的理解上來說,對他們都不是難事。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與領悟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如果想讓學生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真正理解簡單的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也並非易事。

3、技術準備:多媒體課件

4、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學生事先查找鷸和蚌的相關資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及多種形式的朗讀等學習活動,理解重點詞語,並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瞭解鷸蚌相爭的故事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展開想象表演故事。

教學重點:瞭解鷸蚌相爭的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懂得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出示鷸和蚌的圖片)

1、啓發談話:同學們,你們瞭解鷸和蚌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就鷸和蚌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兩方面進行介紹。

3、談話: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鷸蚌相爭》的故事。

(二)瞭解故事內容,理解寓意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1.請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2.讀一讀:鷸蚌相爭 毫不示弱 啄 夾 啄、夾各是什麼意思?

1.3.再讀課文,思考:鷸和蚌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1.4.請學生按提示說一說:

河蚌剛張開殼曬太陽,鷸( ),蚌( ),雙方( ),結果( )。

2、細讀課文,理解寓意

默讀課文,思考:

2.1鷸和蚌爲什麼會爭鬥起來呢?(2)它們是怎麼爭鬥的呢?

2.2展示課件:鷸蚌相爭時的對話內容的文字片

2.3.指導學生朗讀

2.4.鷸和蚌誰也不肯放開誰,誰也不肯讓着誰,雙方互不相讓,結果怎樣呢?(被漁夫捉去了。)

2.5.請學生戴上鷸和蚌的頭飾進行表演。

3、迴歸整體,揭示寓意。

3.1展示課件:鷸蚌相爭的完整動畫片。

3.2指名分角色朗讀全文,請學生思考:鷸和蚌爲什麼會一起被漁夫捉去了?你認爲鷸和蚌怎樣做就可以不被漁夫捉去?

3.3討論: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練習

同桌互相演一演“鷸蚌相爭”的故事。

(四)小結:學完課文,談談體會。

(五)作業

1、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它蘊含的道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