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

本文已影響 8.44K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

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1

一、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二、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題旨。

三、設計實施:

1、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後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2、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3、配樂示範背誦全詩。

4、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爲全詩定下了基調。“主人”四句,寫餞別時的淒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淒涼環境。最後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忽聞”兩句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5、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絃所發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6、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不由自主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看來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裏“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後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7、賞析最後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絃,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悽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溼透青衫。

8、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後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四、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衆禽裏,真綵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爲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爲基礎,利用虛擬網絡,爲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3課《花鐘》這篇課文所引發的植物學家利用花開放時間的不同,製成“時鐘”,可是“爲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呢?因爲由此入手,帶領學生就這專題進行研究型學習。環境下的問題探究學習使本課有了豐富的外延,主要學科是語文,還涉及到歷史、地理、美術、環保、社會、自然等方面的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推崇創造性學習,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快快樂樂地獲取新知,從而品嚐到成功的樂趣。

學習目標:

1.認識“怒、暮、燥”等8個生字,會寫“鬥、豔、內”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等1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並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教師蒐集各種鮮花開放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3.學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稱,觀察自己所喜愛的植物開花的時間。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鮮花嗎?喜歡鮮花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吧!(媒體出示,配上輕音樂)

2.請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描繪你剛纔看到的景象。(學生自由談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師也想用一句話表達一下我的感受: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媒體出示)

誰來讀讀這句話?個別讀,齊讀

4.揭題:這麼多的花爭着開放來比美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啊!美麗的鮮花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是你可知道,這麼美的花兒身上還蘊藏着許多奧祕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花的文章。(讀題)

5.質疑:讀了課題,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呢?(學生提出問題)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把課文中難讀的地方以及你認爲精彩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反饋

(1)出示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問:這些詞有哪幾個在課文中是用來描寫花的?這麼多描寫花的詞,在課文中都用它們寫了哪些花?趕快到課文中去找一找,把花的名字劃下來。

(3)課件出示圖片及花名:課文中爲我們展示了這麼多的花,叫叫他們的名字吧!

(4)結合圖及句子,理解部分詞語意思:這麼多的花真是――爭奇鬥豔、芬芳怡人

A、我們看看,這些花,哪一種可以說是淡雅呢?哪一種可以說是豔麗呢!

B、嬌嫩:大家已經理解了淡雅、豔麗的意思,那這些花裏,哪一種花是最嬌嫩的呢?課文中告訴我們了,找一找哪個句子,自己讀一讀。(生讀)

師:這嬌嫩的大花瓣啊,氣溫高一點,陽光強一點,就有被灼傷的危險,可真是夠――嬌嫩(齊讀這個詞)

C、欣然怒放:我們來看,薔薇花是豔麗的,月光花是淡雅的,曇花又是那麼的嬌嫩,欣然怒放在課文中又是描寫哪一種花開放的樣子呢?找出句子讀一讀。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示花開。

1.課文中描寫花開,除了說欣然怒放,還有哪些不同的說法呢?默讀課文,劃一劃描寫花開的語句。

2.交流

3.指導朗讀:你覺得這些描寫花開的句子,哪一句作者寫得最好,就把哪一句讀給大家聽。

個別讀、同桌讀、師生合作讀

4.小結:剛纔,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這些花,它們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情。原來描寫鮮花的開放,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可以是花的顏色,可以是花的姿態,可以是花的性情,更可以把花當作人來寫,一起讀一讀。

5.你讀的時候發現了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是爲什麼?)插入學習第二段內容。

(1) 生默讀,劃劃原因的句子。

(2) 交流。

6.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1) 師生合作讀,如生讀花開句子,師讀時間

(2) 同桌合作

(3) 個別同桌讀

(4) 分大組讀

7.遷移運用

老師在網上也找了不同時間的花,請你也用不同的說法來表示鮮花的開放,可以用上課文中的詞,也可以自己動腦筋。(出示圖片及句子)

四、拓展延伸

1.課文中提到了一位植物學家就是發現了花開的祕密,修建了一座花鐘,讀一讀第三段,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花鐘呢?

2.與我們生活裏的鐘相比,它有什麼特點?出示句子:你只要看到什麼花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

理解“大致”、“剛剛”,結合第一自然段開花時間用剛剛和大致說話,並且能換其他的詞如(大概、左右)說話。

3.欣賞花鐘。只要看到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了,這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瞧,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它座落在瑞士這個“花園之國”。在我們祖國的許多城市,也有這樣的花鐘,這是臺北市陽明公園裏的花鐘,這是南京市的花鐘,遊人來到這裏都駐足觀賞、拍照留念。

4.小結。

(1)今天學了花鐘這一課,趙老師也製作了一個花鐘,你們瞧,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喇叭……(教師一邊敘說第一節內容,課件一邊演示,時針走過鐘面時各個時間開出不同的花。)

(2)現在,你們看它不需要這個時針了,用花的開放,就可以表示時間,這纔是真正的――花鐘。

(3)只可惜,這花鐘上還有幾個時刻,沒有花來表示,這就需要你們,到書中,到大自然去尋找了!

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3

【案例背景】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在課堂上遇到一些突發事件。這些突發事件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一隻鳥飛進了教室,某個同學從板凳上跌落等等,課堂常常在一片喧鬧中久久不能平靜。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要注意課堂的生成性,那麼作爲一個語文教師,在遇到這類和教學完全無關的突發事件時該如何處理呢?生成性的課堂考驗着教師的教學智慧。

【案例描述】

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的第二節課學生本來就沒有精神,再加上天空陰沉好像要滴下水來的樣子,這節語文課就上得很沉悶。離下課還有十幾分鍾,我正想如何將下一個知識點落實下去,突然一聲炸雷,大雨瓢潑般落下。學生全都驚呼起來:“下大雨了!”所有的眼睛望向窗外,嘴裏還發出各種各樣的感嘆和評價。看來,後面的十幾分鍾就要泡湯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作文話題:“風”,今天,我是否可以讓學生以“雨”爲話題進行一個片斷練習呢?

於是,我要求學生安靜下來,觀察雨,然後展開自己的聯想,以“雨”爲話題寫一段文字。

學生聽着挺感興趣,很快就安靜下來,開始沉思,幾分鐘後,幾乎所有人都開始寫起來。十分鐘後,所有的片段交上來,都比平時要寫得好。

第二節課,我又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講評,引導他們從描寫逐步深入到對“雨”的精神、意義的思考,由“雨”擴展出去,談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思路比較開闊,想到了各種時節的雨,各種特點的雨,雨的節奏、雨的聲音,由雨引起的'思緒等等。

【案例評析】

上完這節課,自己有一點小得意:我沒有讓這十幾分鍾白白浪費,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順勢利導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在那種情況下,強要落實原來的教學計劃幾乎是白費力氣,而且沒有任何效果,那爲何不順勢而爲呢?我認爲在這堂課上,教師基本做到了重視調動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對學生的學習行爲有要求有檢查等方面,還算是比較成功的。

這樣的片段還有很多,比如因明天要開運動會,下午的最後一節課學生特別浮躁,我就設計了與運動會有關的語言運用題和學生一起做,學生興致高漲,訓練效果非常好。

【教學反思】

不過,課後我發現有一個女生沒有交上寫作片段,在大家寫的時候,她緊捂着耳朵趴在桌面上。課間我將她批評了一頓。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該女生從小對大雨充滿恐懼,尤其害怕打雷。

反思自己當時的行爲,如果課間不是粗暴的批評,而能加以詢問,引導學生描寫出自己的害怕,收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由此可見,教師不光要有知識,還要有善於觀察的眼睛。

語文課教學設計模板4

一、教學目標

品味言語情味;發掘作家情思;反觀現實生活;滋養學生心靈

二、整體思路

以“意思”爲主線,以“生命”爲重心,以“活”爲切口,以“言語”爲立足點。

三、教學流程

1、發現“意思”:

⑴整體感知全文。

⑵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2、沒“意思”:

⑶從文簡介。

⑷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尊敬的沈老:

你的《雲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爲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此爲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4、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說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雲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雲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後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__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顯然,這裏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爲,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麼,爲什麼不以“意思”爲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於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裏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

在學生充分感知__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爲作家認爲“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爲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__節選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爲“意思”在於“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後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後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

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後反思

此課例獲浙江省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