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最佳路徑》講了迪斯尼樂園臨近對外開放之際,格羅培斯大師爲路徑設計問題大傷腦筋、焦躁不安。汽車路過法國著名的葡萄產區時,他從法國當地農民賣葡萄的做法中獲取了有益的啓示,採用“撒下草種,提前開放,按照足跡,鋪設道路”的方法,完成了世界最佳設計。這件事顯示了格羅培斯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善於從現實生活獲取啓示的品質,也提示人們,成功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我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誘導自主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指出“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助於這種學習方法的形成。”要“逐

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本文從題目到內容,都很容易激發

學生的慾望,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先對課題進行一番探究:“路徑”是什麼意思?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是“最佳路徑”?“最佳路徑”是誰設計的?爲什麼被稱爲“最佳路徑”?探究了題目之後,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探究。

2、倡導多元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事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對於本課重點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爲什麼是最佳設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抓詞句,抓重點段深入體會等多種途徑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學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之所以被評爲最佳路徑,是因爲格羅培斯尊重了遊人,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他的這種設計打破了常規,與衆不同。其實,還應當包括着這樣一些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格羅培斯善於從他人成功中獲得啓示,具有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品質,讓設計符合衆多人的意願,具有藝術性等等。

3、引導聯繫實際

格羅培斯是世界建築大師?從設計迪斯尼樂園各景點之間的道路一事可見一斑。它啓示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因素。在學生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把握了人物的品格之後,有必要鼓勵他們從格羅培斯身上汲取力量,能拿你能拿你能拿你努力想最佳邁進。

當然,本堂課也有許多不足:

我發現課堂上有不少與學生的對話,看似在啓發點撥,實則是在代替學生思考。有點零碎,既然已經構建了大的話題,那就要放開手腳,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自讀自悟,而不能變成課堂上的一問一答。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建立在多讀書的基礎之上,學生與學生的碰撞,要建立在學生自我體悟的基礎之上。必要的點撥是要的,教師在課堂上要能懂得取捨,懂得進退,該裝傻時還是要裝傻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後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爲什麼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爲什麼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着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裏,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啓發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外形,雲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爲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整節課,我設計了4處說話訓練,因爲平時我在課上就注意這一方面的練習,特殊是一些文字優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說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這節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說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後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有兩條主線:一,描寫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二,描寫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句子。通過講讀卡羅納的傷心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卡羅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裏充滿着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學生運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此時卡羅納最需要的就是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這部分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學生說: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的胸前這個動作看出了老師把卡羅納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安慰。學生能從拉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受到老師的母親般的關愛。還有學生也從同學的動作中感受到了他們對卡羅納的關愛:我不知說什麼纔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臉貼在分的耳朵上,給卡羅納安慰,讓他知道自己永遠是他的朋友。在教學這部分時,剛開始我是有意識的讓學生從動作,語言中感受愛,學生也瞭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描寫的方法,相信這是本堂課學生一個很大的收穫。

還有課後的小練筆,以卡羅納的角度對老師,同學,阿姨說幾句話,或者以卡羅納的口吻對大家說幾句。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這節課爲了趕時間所以中間讀的部分不太到位。另外,課件製作考慮不太周到。

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爲我以後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裏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讀中有思 以思促讀

《泉城》一課,位於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冊的第二單元。課文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介紹了泉城濟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並以優美的筆調,讚美了濟南泉水的奇麗。

本文介紹的是第一課時中對第一段的教學思考,教例如下:

說起濟南,自然會想起濟南的七十二泉。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象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象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該段共三句,第一句點明泉多,第二句用“有的……有的……”句式,從形態,聲音等不同角度,反映濟南名泉的全貌,第三句點明其中的四大泉水是七十二泉中最負盛名的。

在讀過教材後,我落筆寫教案,卻發現久難下筆,心中一直纏繞着這麼幾個問題:

1、語文課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僅是領着學生在課文內容上糾纏不清嗎?實驗部接受課程改革後,每週僅安排8節語文課。去掉一節寫字課,一節作文課後,閱讀課也就所剩無幾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恐怕在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需作新的取捨。

2、“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說得沒錯。但是,沒有足夠思維活動的讀,是否有效?讀的外顯形式僅僅是照文出聲地朗讀嗎?是否應該增加說、演、畫等讀的其它外顯形式?

3、綜觀《泉城》一課,語言美則美矣,但是,那是以成年人的體驗與眼光抒發的美,三年級的孩子有足夠的生活體驗去感受這份美嗎?我們怎樣把課文語言轉化得更爲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呢?

4、新一輪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校“生活教育理念”也一貫強調: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平等的對話關係。但是細看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一些公開課、展示課,或許是爲了追求過程的流暢,形式的完美,能尊重學生思維方式,允許學生當堂提出問題的,微乎其微!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呢?

鑑於以上考慮,根據教材特點,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讀中有思,引導提問,讀懂感悟第一自然段。模仿第一段構段方式,觀察課外活動場面,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寫話。

在實施該目標時,我作如下教學操作:

1、讀中仿句,幫助積累句式。

在讀過第一句後,我出示如下句式讓學生仿說:

說起無錫,自然會。

說起北京,自然會。

說起杭州,自然會。

說起,自然會。

這不僅幫助學生積累句式、擴充知識,還對活躍課堂氣氛有一定幫助。

2、讀中有思,培養質疑解疑能力。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創新質疑則是創新的先導。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於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因此,在讀準第二句後,我鼓勵學生:“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此時,往往是課堂上最活躍的`時候,學生在提問與解疑的過程中,盡享學習樂趣:他們提出:“白浪翻滾”一詞不懂,我引導學生聯繫“銀花盛開”配上動作,加以想象感悟;又提出“晶瑩剔透”一詞不懂,我以實物演示;還有同學提出“虎嘯獅吼”“秋雨瀟瀟”不明白,我領着學生在擬音中感悟。在理解之後,學生再進行感情朗讀,學生便顯得勁頭十足。

3、讀中有悟,發現句式特徵。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要理解詞義,能感情朗讀,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必定僵化。這一次,我讓學生再仔細讀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個“有的……”。⑵前兩個“有的……”是講泉的形態,後兩個“有的……”是描述泉的聲音。⑶每一個“有的……”都是先講看到或聽到的情景,再講作者的想象。

4、讀中仿說,完成遷移練習。

幫助學生悟透句式特徵之後,我引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歡騰的操場上”,仔細看看同學們開展了哪些活動,是怎麼開展的?又採用先扶後放的方式,引導學生先說說第一個“有的……”。有了前一段教學的鋪墊,學生還是很願意說的,請聽:“同學們有的正在踢足球,一位同學凌空一腳,那球像長了翅膀一樣,直向球門飛去,守門員來個‘猛虎撲食’,把球牢牢抱住。”此時,我又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既能對運動器材展開想象,又能對運動時的動作展開想象,觀察其它運動項目,用四個“有的……”說話、寫話。

這樣的教學活動,也許過程不夠完美。但是,學生確實樂意投身其間,讀、思、說、寫合一,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如何指導朗讀——聽《泉城》後的一點思考

今天聽了張丹君老師的《泉城》一課,想法頗多。張老師能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泉城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感,但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的發揮。

1.恰當發揮範讀的作用。小學生模仿力很強,教師的範讀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範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就範讀,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麼時候範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範讀,在學生要求範讀時再範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爲學生起到示範作用。範讀的內容:依具體情況而定,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可範讀全文,爲解決難點可範讀一些重點句段,範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範讀時可以由教師範讀,也可以找領悟快、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範讀。

2.朗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朗讀作爲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要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以外,教師一定要當好朗讀活動的組織者、調控員,多抓學生閃光點,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朗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朗讀要與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葉聖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爲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的多了,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古人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4、要處理好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關係。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都屬於閱讀教學的範疇,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進行感情朗讀,它們不能孤立地進行,也無法孤立地進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還能說學生對課文不理解嗎?沒有自己的感悟嗎?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學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使朗讀成爲培養語感,學習語言,陶冶情操的藝術創造,藝術享受,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琅琅的讀書聲。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在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收穫。也對我教學中得到的反思和大家交流下。

第一課《舉手的祕密》

《舉手的祕密》是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記敘了“我”小學四年級時,由於缺乏自信心,上課不敢發言,以致舉手站起來卻說不出話來;以後老師與“我”有了個祕密約定:不知道答案舉右,知道答案舉左手,最後終於樹立了自信心成爲成績優秀的學生。作者讚揚了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友善、和寬容,表達了教師愛學生,學生感激老師的思想感情。

這樣一篇平淡情節中蘊含深情的文章,如何才能讓學生體會“祕密的內涵”呢?我對文本是這樣理解的:舉手的祕密表層意思學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到。而爲什麼有這個“祕密的約定”,這個“祕密”的真正情感及深遠意義,學生理解到什麼程度要靠教師的引領、鋪墊,最後讓學生明白這“祕密”的主旨是教師的愛讓“我”獲得了尊重,得到了自信,最終走向成功,而要讓學生從“祕密”中體會對“我”的尊重、友善、寬容,就要抓住文中兩次描寫老師眼神的細節,感受到這是一個細心關懷學生的好老師。還要抓住“我”舉左手和舉右手時的不同表現,體現教師的愛的力量之大。爲此我爲第一課時設定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預習交流,解決生字詞,訓練默讀並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理解“舉手的祕密”的內涵,體會“我”對老師的關懷的真摯的感激之情,明白“尊重”可以創造美好的境界,甚至改變人的一生。教過這篇課文我很受感動,文中的老師能這樣尊重學生,寬以待人。真讓我深受啓發。我也是一名班主任老師,我的工作又做了多少呢?我付出的愛多不多呢?我是否也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呢?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反思。我很喜歡班裏的每一位學生,我把他們每一個都當成我的寶貝,他們的祕密都會在日記裏告訴我,但是和文中的高老師比起來還差得遠呢!班裏的唐楊陽是插班生,學習基礎很差,我與她何不談談心,用一種更細膩的愛去關注她的成長呢?課文教育了我,我也要那樣做!

第二課《陶罐和鐵罐》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的預設學情時考慮有片面太片面。我只想到了孩子們能提出“鐵罐爲什麼要奚落陶罐?鐵罐又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面對鐵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麼的態度?”這類問題,可是我卻沒想到還有不會提類似問題的可能性,這就導致我後來在面對孩子沒能提出這類問題時,繞了很多的彎還是沒引導孩子說出我想要的這幾個問題。時間花費了,孩子們也被弄暈了。就像譚校所說,孩子們已經能提出第一個問題很不錯了,這時候就可以體現教與學是相互促的,老師可以直接說自己也有兩個問題想和孩子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樣確實簡潔明瞭得多。

第三課《誰敢試一試》

教學《誰敢試一試》這一課,我進行了如下設計,感覺效果很好,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很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寫新來的班主任耿老師通過讓學生擰開水瓶蓋的一件事,教育學生要從小樹立自信心,面對挑戰要有勇氣。文章結尾耿老師的話耐人尋味,點明中心。

耿老師用左手在黑板上寫下幾個遒勁大字:“成功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爲了讓學生增強記憶,我讓學生把“你”改成了“我”,即“成功和自信是我成功的朋友”。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充滿自信,纔會對取得成功充滿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奮鬥。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說出“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讓我自己來吧”。鼓勵學生要用於迎接學習道路上的挑戰,從小樹立勇攀科學高峯的自信心。

課堂臨近尾聲時,我請同學們講愛迪生.居里夫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這些名人自信的小故事。讓同學們回家積累這方面的名言等。我覺得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我自己認爲這樣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對教材的加工、重組、更改,有利於教學實際,可促進學生消化吸收。

第四課《是樂譜錯了》

以題破題,鎖定學習目標。然後,通過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文章內容,獲得初步感受,訓練閱讀概括的能力。在熟讀課文時,通過一個問題 你們認爲小澤征爾是一個什麼樣的指揮家? 讓學生了解內容,從整體上去把握人物特點後,迅速呈現課文主旨,開門見山、蓄勢待發,整堂課的基調在此一錘定音,直奔中心,直奔課文深處去研讀。最後,我設計了 面對這位著名的指揮家,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得到了好的效果。

第六課《小草》

爲了達到教學目的,我在第一課時掃除字詞障礙之後,這樣設計的第二課時:第一個板塊是回顧作者是哪幾方面讚美小草的?讓學生快速瀏覽文章,對上一課時的內容進行快速的回顧,爲下一板塊的學習打下基礎。第二個板塊是抓住讚美指導學生深入讀文,進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學生的每一次讀,教師都要結合文章的首尾進行內容上的點撥,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作者對小草的熱愛,並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受到小草的頑強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從而產生對小草的讚美之情。第三個板塊是抓住第五自然段,教學生學習總分段式的構段方式及運用各種修辭方法,調動各個感官使描寫生動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第二個板塊時間處理的不好,個性化朗讀佔的時間過多,總想讓每個孩子都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讀出來。所以到第三個板塊時就是教師講的多,學生 自己發現的少,並沒能真正掌握總分段式的構段方式。如果能夠再用一節課專門講總分段式,並進行實際練習,學生會掌握的更好。

第七課《未來的智能汽車》

是一篇簡短的說明文。文章以小剛乘坐智能汽車上班爲話題,顯得輕鬆有趣,順其自然的介紹未來汽車的特點,展現未來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教學中,我先檢查了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解決預習中不能弄懂的字、詞、句。接着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內容。讓學生小聲議論後指名回答。在大部分學生懂得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後,我讓學生小組內討論歸納出未來汽車的特點。

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層次,爲課文列了一個提綱。再次瞭解未來汽車的特點和優點。

接下來我就佈置學生朗讀課文,完成相關的練習作業。一切教學任務似乎已經完成。課後聽課的老師問我小學高段的教學任務是什麼?我說就這些,這樣簡單的課文學生一讀就懂,老師用不着引着學生做深入地研讀。過幾天后,和幾位同事談起現在很多人都說小學教師比較膚淺,太單純。心裏聽着雖然不怎麼服氣,但想想自己有些時候好像是這樣。比如上《未來的智能汽車》這一課,我還可以引着學生去分析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智能汽車的,是怎樣開篇佈局的,我們如果寫這樣的說明文又該如何去做……。是的,我們小學教師還可以做得更好。

第八課《新型玻璃》

《新型玻璃》這篇課文是一篇層次清晰、結構分明的文章,學生極易理解。我抓住了這個教學契機,以培訓爲主線,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後又告之學生要推銷產品,爲學生創設立體和諧的交際空間,很快地啓迪了學生的思路,進入了“推銷員”的角色,躍躍欲試者大有人在。這樣,“以境促思,以思促說”爲學生順利進行口語交際而架橋鋪路。

這時,我充分運用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調動全員互動的交流參與,不僅使學生在交際態度和即興發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訓練,而且十分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此同時,我也就在教學中的疑問提出我的看法。

第九課《飛奪瀘定橋》

“飛奪”二字是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也是對課文中“搶時間”“攻天險”這兩個重點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時最能體現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學時緊扣重點部分,以質疑---解疑---悟中心這三個環節來學習。

教學“搶時間”這部分,先要求學生明確“搶時間”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學生了解紅四團行軍途中所遇到的困難,“冒雨行軍”一段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回想當時當地的情景,以加深對紅軍戰士崇高品德的.認識。同時設置如下思考題:紅軍在行軍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大雨澆滅了火把,敵人宿營了,紅軍爲什麼還繼續前進,這說明了什麼?因此領悟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攻天險”這部分,具體要求學生理解紅軍攻奪瀘定橋的經過,指導學生按照:發起總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進→三連戰士邊前進邊鋪橋→勇士們穿過熊熊烈火→消滅守橋的敵軍這一過程進行創造性複述,從而體會紅軍戰士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的崇高品德。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達到領悟文章的中心目的。

本課雖然歷史久遠,但是像這類的課文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採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方式進行,感覺比較成功的有這樣幾點:通過查閱資料,學生對時代背景還是有所瞭解的。老師在課堂上還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多留給學生讀、思、議的空間,讓他們在讀中發揮想象,感受驚心動魄的場面,說出自己的見解。

1.在交流紅軍遇到的困難時考慮比較全面,得益於小組學習。在集體交流時,學生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品嚐到了學習的快樂,急於要向別人傾吐自己的感受,在這一環節中我看到的不僅是學生思維的火花,更感受到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2.在朗讀訓練時,採用選擇自己要着重練習的來讀。先在小組中展示,再推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參與的面廣了,同時又展現了幾個班中的“朗讀之星”的風采,讓同學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標。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3.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自己學習,思考,這是取得教學實效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同時,我在設計問題,提出自學要求時,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告訴他們具體的操作方法,讓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行動該怎樣走,即教學要把學習方法給學生指引好。

第十課《豐碑》

品詞品句,情感遷移。

“捨己爲人,團結互助”爲什麼能產生如此神奇的力量呢?這需要品味描寫人物神態的詞句,感悟人物的內心情感。如在引導學生體會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鎮定”和“安詳”時,師生進行了如下對話:“鎮定的反義詞是什麼?”

“慌張”。“軍需處長在什麼情況下毫不慌張?”

“在面對死亡的時候。”

“人在什麼時候才安詳?”

“在安全舒適的時候。”

接着引導體會寒冷的感覺:“面對死亡能夠鎮定而安詳,而且前邊還加了修飾詞——”“十分。”學生反覆朗讀。

“那麼軍需處長在臨死前會想些什麼呢?”

“我年齡大了,讓年輕人活着去打敵人。”

“看到戰友們能活着到達陝北,消滅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我死了也心甘。”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多麼令人感動!學生的朗讀引起了聽課老師的強烈共鳴,也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讚歎:“捨己爲人,團結互助的長征精神,可以使弱小的紅軍戰勝強大的敵人,今天如果我們繼續發揚長征精神,我們的學校會日益繁榮,我們的城市會日新月異,我們的國家會日漸強大。莫說是小小的非典,就是整個世界也會向我中華民族頂禮膜拜!”

第十一課《長城》

一找奇蹟,感受長城的長。

首先請學生通讀全文,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具體寫長的句子是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以及詞語如“一萬三千里”,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自然而然地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對長城的長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二找奇蹟,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於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我用多媒體出示長城近景圖,然後採用導遊形式小組介紹,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找奇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這一點是最難處理的地方,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再次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同學重量,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動筆寫出自己的讚美的詩或聯。學生這樣寫道:長城東起山海關,高大堅固保家園。勞動人民多智慧,雄偉氣魄世人贊。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一、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二、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我們討論到長城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光輝燦爛的遺產,有一個學生說,我們應該感謝秦始皇,是他讓勞動人民建造長城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只是又回到文本,引導學生從勞動人民的血汗築成的,覺得自己的引導有點膚淺。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還比較大,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瞭,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今天在階梯教室上課《泉城》。就上課的情況談談自己的感受。

進入高年級以來,我漸漸地覺得語文課堂主題比較難把握。語文課教什麼和如何教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存在於每堂語文課之中的.問題。

經常提到語文老師對教材把握的準確性。把握教材包含着哪些方面呢?是對教學目標的明確?是對教材內容的準確理解?對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這些都應該包含在裏面。最重要的應該取決於教師對於文本的理解程度,歸根到底還是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積澱。

語文課似乎是很簡單,專業性不強,無非是讀書寫字。好像對於學生來說不教也會。我認爲語文之所以讓人感覺他專業性不強,原因還是在於執教者本身專不夠業。包括自身修養,文化修養,專業技術;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三方面的有利結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的學科,那是因爲他的內容包羅萬象,而往往執教者會把教語文放在感知內容放上面忽略了學語文是爲了用語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作文教學,想讓學生張口說話,需要教師課前充分的準備,課中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鬆、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才能真正的解決學生作文中“無話可說”的問題,才能讓學生說真話,說實話,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那麼在設計這堂課時,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讓學生一開始就產生極大的興趣,再加上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和適合場景的音樂,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習作成爲學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臺。

在教學中,老師講的很少,學生說的也少,主要是用課件展示學生很熟悉的場景的圖片,再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回憶與媽媽之間的點點滴滴,然後挑出最令自己感動的一件事情來寫一寫。

在學生寫作時,重點幫助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當他們思路阻塞時,幫他們疏通思路,啓發、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他們遣詞造句方面多加引導,使他們的作文錦上添花。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容易忽視。妙文千改,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課堂上,要有修改作文的環節。本來在設計教學時,我還設計了組內評議修改、集體修改等多種方式,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了作文質量。但根據學生寫作的速度,所以我採取的是學生自我修改的方式。

當然每一堂課都會有遺憾,在教學之前,我就想着這樣的課要用擴音器,但後來沒有用。結果在上課時我感覺講話很吃力,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時聲音也出不來,使得集體評議這個環節省掉了。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課堂永遠是生動的,只要用心,每一節課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自己今後在課堂教學方面會多多研究,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課堂精彩。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1、兩個課時下來,雖然節奏還算緊湊,可是在某些環節上,由於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時間沒有控制得太好;而對於口語交際環節,設計的問題還是不夠具體,特別是深感自己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匱乏,沒有起到及時點評的效果。

2、板塊與板塊的.連接詞語說得不好,“我的發現”轉到“日積月累”時出現詞語空白,連接不順暢。

3、沒有利用好兒歌《走山路》中的圖片,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再讀兒。

4、要熟悉教學內容,不能被課件牽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練習設計: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1) 我看他有點打蔫(nān yān)兒。

(2) 當我準備在家裏的儲藥櫃裏找藥時,卻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3) 走廊裏想起了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tā tà)。

(4) 時間艱澀(sè shè)地流動着。

2、照樣子,寫詞語。

喋喋不休

搖搖晃晃

喋喋不 來日 長 按 索驥 忐忑不

3.用“假如”寫一句話。

4.讀句子,說說自己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

(1)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2)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3)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爲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後結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現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後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着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並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禦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爲了讓學生從內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設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麼?”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後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髮自內心對長城的讚歎和歌頌。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學期來,對於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佔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着,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衆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麼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於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於自己經常外出,於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小學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着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着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於她較年輕,經驗不足,於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衆,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儘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但是由於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說因爲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爲了學生,爲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幹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爲班級發光

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幹部學習會議。(由班幹部執行)

促使班幹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前幾天,引導學生學習《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

學生默讀完這個故事後,都知道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你怎樣評價那個學步的年輕人呢?”我笑着問他們。

學生們聽我這樣問,都大笑起來,說那個學步的人很傻,很笨。

“看來,你們現在都是用同一種眼光看人。請你再讀讀這個故事,看看那個學步的人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

孩子們聽完我的話,趕緊低頭,又認真地讀了起來。沒過多久,就有好幾只小手舉起來了。

陳粵擘說:“他一連學了幾個月,說明他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你們贊同陳粵擘的觀點嗎?”

他們還在笑,也不回答,但不停地點着頭。不用說,他們心裏是贊同的。

張嘉鑫站起來,小聲說:“他整天呆在邯鄲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邊看邊琢磨人家走路的特點,還跟在後面模仿。我覺得他一點都不怕苦。”

“對呀,張嘉鑫沒有說錯,我們鼓掌表揚他吧!”

一陣熱烈的掌聲爲張嘉鑫響起,他可愛的圓臉上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我看到陳思敏的手一直舉着,就叫她:“好,陳思敏,你來講講吧!”

“我覺得那個學步的人在追求完美。”

“你們同意陳思敏的評價嗎?”

“同意!”

“我們班的同學多會發現啊,你看,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別人,就能發現別人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以後,請大家別用一種眼光看人。”

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斷定他們是能夠接受我的`這番話的。

下課後,有幾個學生擠到講臺前,還要跟我說學步的人“百學不厭”“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有毅力”……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學生們應該有所收穫:懂得在以後的生活中,多發現別人的優點,不用同一種眼光看人。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期末考試已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已畫上句號。爲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總結與說明:

一、班級、學生說明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學生之間比較熟悉,管理較容易。從學生語文基礎上分析,優等生多,後進生也不少。

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少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掌握,生字詞不過關;

2、閱讀能力普遍不高,朗讀水平較差,"唱讀"現象比較嚴重;

3、書寫馬虎,作業不夠認真。

二、具體工作

1、制定教學計劃。

開學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學校的統一時間安排,合理設定了教學進度。根據本冊教材的訓練重點,規定了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形成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內容提要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主次;會聽、會說、會寫、會閱讀。對不同的課文明確了重難點。教學計劃使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在預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與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由於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用最簡單、最恰當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3、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教學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每天放學時都爲學習佈置具體預習任務,並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必要求複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做到複習。

(2)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說時就說,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

(3)寫工整字,做規範作業。強調文字書寫的重要性,並適時進行寫字訓練與指導。統一規範作業格式。長時間的督促訓練,使學生的.字越來越好,作業越來越規範、美觀。

4、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語文方面的弱點重點突破。

1、字詞記憶: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2、課文朗讀: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

3、閱讀: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爲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爲了增加課外閱讀量,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訓練。

4、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採用了一些個性化的方法: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並進行記憶積累。

三、所取成績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1、圓滿完成了開學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所增加。

4、學生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改變了"唱讀"的壞毛病,並且朗讀時能把握感情,有節奏,有停頓。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爲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爲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桂林山水》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讓人讀來愛不釋手。以讀爲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課教學的特色。

課文開頭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課文的第2、3自然段圍繞“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名句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

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主要通過讀----找----品----抓(語言表達方式)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生通過學習總結了這段的表達方法,即:①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把水之特點來展現;②運用襯托、對比的寫作方法突出灕江水的特點。第三自然段的寫法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相同,所以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學,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較好的效果。本文語句優美,讓人百讀不厭。爲了讓學生充分地從朗讀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採用了多種不同的讀書方式,如:自讀、品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對讀等,從讀中品味景美,從讀中感受本文的語言之美。爲了讓學生認識排比句,我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時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訓練用排比句式寫話,以提高學生的寫作和仿寫能力。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段,我又一次以引讀總結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學桂林之山時,我還以抓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詞語爲重點,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如“拔地而起、奇峯羅列、色彩明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這些詞語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到山之險、秀、奇的特點。爲了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桂林的山還會有哪些形狀?並出示了相對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點。課後我留了一個仿寫作業,並發現學生模仿例段寫話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節課時間讓他們交流、互相欣賞。同學們把對比、比喻、排比等寫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寫作中,我想這就是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精妙之處吧!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讀得還不夠到位。在練習排比句寫話時,由於環節操作失誤,在下一節課才補上。另外,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如果安排一個“小導遊”環節效果會更好一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三十五分鐘的課堂很快就結束了,我還久久沉浸在這堂課的教學裏。早在十多年前,曾經去過頤和園,但是沒有太深的感受,當抽到這堂課,我反覆閱讀教材,查找資料的時候,才發覺頤和園居然是那樣美,課文的語言是那麼準確和生動。每讀一次,總會有新的感受。我開始喜歡上這篇文章,每一處景點開始細細推敲。從整篇課文來看,《頤和園》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處景點介紹頤和園的美景,學生對這三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依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順學而導,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課文優美的語言以及每處景點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爲以下幾點:

一、 抓住景點特點 與生以讀促悟

通過深入研讀教材以及向老教師的學習,我發現本節課不但文字特別優美,而且條理非常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僅僅三十五分鐘的課堂,究竟怎樣取捨呢?我們決定抓住每處景點的'特點,通過老師的點撥,藝術的導學,讓學生自己感受每處景點的不同,再去深入朗讀。比如學習“長廊”一段,我首先抓住“長、美”的特點讓學生反覆讀談感受,然後創設情境,假如你就站在這長廊之上,微風輕輕出來,你有什麼感受?學生一下子就找到“神清氣爽”這個詞,然後再帶着這種感覺去讀,長廊的長和美盡現眼前。學生自主感受,自讀自悟,以讀促情,用情促讀。另外這裏還體現出了三年級段的訓練。

二、 鼓勵質疑問難 協生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於學生間存在着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三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爲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本節課中,我沒有包辦代替,讓學生質疑問難,進行合作探究。在本節課中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其一,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既說明了發現疑問的重要性,也鼓勵人們質疑問難。在處理字詞的環節中,我發現有難讀的詞語,也有難以理解的詞語。備課時我就充分備學生,想到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哪些詞語不明白,隨機處理,有的配以圖片說明,有的用文字自己做好註釋。學生難理解的,也先讓其他同學談詞義,自主權放給學生,一切以學生認知爲基準。其二,在朗讀感悟昆明湖一段處,有一個難點,就是體會遊船、畫舫從湖面慢慢“滑”過的“滑”字用的恰到好處。怎樣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設計了幾種方法。最後的課堂上,由學生體會靜字入手,哪裏還能感受到湖水“靜“,由此找到第二句話,隨後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說到平時划船用的“劃”字,二者是否可以換一換,爲什麼?然後讓同桌合作探究,議一議,由後半句“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體會出“滑”字的匠心獨運、韻味無窮。

三、 合理拓展想象 促生別樣“練筆”

備課的時候,我特地找了很多頤和園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及視頻資料來看、反覆讀,品味。在處理十七孔橋一段時,原本想找一些橋上獅子的圖片來看,卻發現還沒有想象中的姿態那麼多。於是課堂上,先讓學生找到“姿態不一”這個詞。然後拓展想象,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那麼你想象會有什麼姿態?在表達的時候,通過教師巧妙地一引:這麼多的獅子,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既鍛鍊了孩子的說話能力,又拓展了孩子們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十七孔橋的獅子也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本節課剛抽到後,試講了兩次,其餘時間都是在反覆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也找到了不足之處。課堂上講到萬壽山那一段時,孩子們從圖中找排雲殿的位置遲遲沒有找對,又讀過以後,仍然比較模糊。我想如果這堂課再重新上的話,在這個地方,我會從觀看排雲殿的位置入手,因爲是從山下看山上,所以蔥鬱的樹叢掩映住了排雲殿。如果站在佛香閣往下望,相信會看的很清楚。這樣來進行導學會更好。

緊張的課堂教學結束了,頤和園似乎已經學完了,我卻感覺意猶未盡,真想再去頤和園裏親自去體驗一下,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去走一遭,相信會別有一番滋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