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

《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課的任務和講讀課的任務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說,講讀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知本課語文基本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閱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在講讀課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顯然,這兩類課文的任務是有差異的。因此,其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

徐國宣老師的這篇《琥珀》教案,緊扣了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來設計,真正體現了閱讀課教學的特徵,把閱讀課文真正上成閱讀課。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總覺得閱讀課文不好上,到底怎樣上才符合閱讀課教學的要求,總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國宣老師設計的這篇《琥珀》教案,爲我們上好閱讀課文提供了範例。

一、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

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包辦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學生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這篇教案設計,其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預習課文,並檢查預習的效果,看看學生在預習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是:

(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

(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

學生在預習中能理解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習的效果。預習及檢查預習效果之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課文,理解語言文字。這一教學過程,學生也是在“半獨立地理解中進行。教學的主要方法是教師點撥,學生討論。而教師點撥的方式是設疑啓發。例如,要學生理解“約摸”一詞時,徐教師是這樣點撥:“‘約摸’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經過設疑啓發,通過討論,學生對“約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從課文中知道,這塊琥珀的形成要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要有松柏樹,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炎熱的夏天。第一個條件是顯性的,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明顯地表露出來,讓學生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並把它讀一讀就能明白。

第二個條件是隱性的,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後,要學生理解那些語言文字並加以想象才能領悟,所以徐教師十分注意設疑點撥:爲什麼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的照射着整個森林’?“通過點撥啓發,學生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然後教師小結:“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備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學生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必備的另一個條件。

二、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爲:集體自學優於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於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篇教案設計,就是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綜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五次討論。第一次是“檢查預習”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

(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

通過討論,互相啓發、補充。發揮集體的智慧,學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第二次是學習第一自然段、品味詞語的含義時,組織學生討論“約摸”一詞是什麼意思,讓學生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感悟語言文字。

第三次是對“科學家根據什麼想象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句的理解,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

第四次討論課文的一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第五次討論課義的另一個難點:“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

教案設計這樣的.五次討論,旨在讓學生通過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討論必須紮紮實實,認認真真,講求實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義。我們過去聽的一些公開課或比賽課.常常看到一些流於形式的課堂討論。比如教師要學生轉過臉來進行四人小組的討論,但當學生轉過臉來剛開始討論,教師馬上宣佈停止討論而轉到別的教學活動上去了。這樣的討論,顯然是走過場,流於形式,是不可取的。

二是要在課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組織討論(這可從這篇教案的設計中看出來),並非什麼問題都要組織討論。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2

新課標語文教材中,古文特別是古詩詞歌佔有相當的比重。古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藉助工具書等可以理解相關的字詞,但對詩詞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從而給孩子們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礙,這也成了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

本期聽了我校江老師的一節古詩教學,對比江老師的課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古詩教學有了些新的思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重現古詩意境,幫助學生整體感知古詩。

近年來,隨着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開始普遍,在古詩詞教學中合埋運用好多媒體,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更能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裏有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如何理解這句詩的意境,不管多少語言,在這裏都顯得多餘。江老師沒用語言,只用了一段動畫:開始是星星點點的嫩綠出現,逐漸佈滿大江兩岸,接着或遠或近,或墨綠,或深綠……充滿生機的綠意呈現眼前。孩子們全部被這片美景深深吸引。這種動態的綠,這種鮮活的綠,纔是詩人真正要表達的,而江老師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輕易的突破此難點,讓學生真正體會了此佳句的意境。

類似此類方法,江老師在本節課還有應用,比如播放“故鄉的雲”,讓學生體會常在外漂泊的遊子的思鄉之情。

二、加強誦讀訓練和指導,體會古詩情感。

古詩文誦讀,在香港,在世界其他地區,是作爲華人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點。古詩詞本就具有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琅琅上口的特點,最適合吟唱,同時,吟誦古詩詞,既能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更能增加他們作爲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但在教學中如何突破,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要有感情的朗讀(或誦讀),理解和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是必須的,而理解和體會的深度直接影響到朗讀(或誦讀)的效果。江老師在指導朗讀前,叫全體學生閉上眼睛,然後自己以一段深情的敘述,啓發孩子們想象:詩人所處地方與家鄉的位置和距離,詩人想到的家鄉的美景,明月高掛夜空,詩人不知何時歸家的愁悵……孩子們完全體會了詩人當時的情感。接下來的朗讀訓練就顯得輕鬆而又高效了。

當然,江老師的這節課還有許多成功之處值得我去學習、也有許多細節值得我去思考。限於時間,本文中只說出了我體會最深的兩點,不斷回顧別人和自己的教學,不斷思考教學,纔會真正理解教學。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3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的教學,先由我來講描寫長廊的那部分內容,我先請同學們輕聲讀,用簡單的一兩個詞來概括它的特點,然後再次默讀,把描寫長和美的句子勾劃出來,並作批註,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寫下來。最後指導感情朗讀,並體會作者的寫法。在這一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了自己找句子,體會句子並概括出特點來。所以在接下來學生自主學習“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等內容時,學生很快的.找到了它們的特點,並能體會出句子的含義。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要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到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爲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還不夠。我想學生並沒有真正的懂得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寫每個景點的方法。這是我以後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過這節課使我懂得教案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預設,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教師必須根據這些情況進行調整自己的教學,這叫課堂的生成性。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將教案設計得很漂亮,他還會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效果。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

素質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

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愛護圖書的意義,要求,學會方法。

2、在實踐中養成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討論:如何寫好作文?

勤於觀察,勤於積累,把觀察的東西及時積累下來。

二、講明寫日記的意義

寫日記有什麼好處?

分組討論。

交流。

小結。

寫日記能夠爲自己提供寫作機會,幫助提高寫作水平。

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麼做、怎麼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三、交給寫日記的方法

日記的內容和注意點。

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日記的主體部分可以寫什麼?該怎麼寫?

怎樣才能寫好日記?

1, 要持之以恆。

2, 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爲日記的內容。

3, 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

日記的書寫及格式

討論交流。

四、總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在今後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五、作業:

按照寫日記的要求、格式練習開始堅持寫日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講明愛護圖書的意義

二、指導看圖。

書架上的圖書保管得怎樣?

指名說。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位同學是什麼樣的學生?

爲什麼要愛護圖書呢?

怎樣愛護圖書

說說該怎麼翻看圖書、怎樣擺放、怎樣整理圖書?

三、說說自己今後打算怎麼做。

同學們,聽了這些破書的哭訴,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

如何修補圖書呢?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愛護圖書的意義,該怎樣保護圖書,希望在你們今後的日常生活中,從愛護課本做起,愛護書、讀好書。

五、作業:

給新課本包上封皮。

做書籤。

把辦公室圖書分類整理好。

六、板書設計: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

分類整理

保持整潔

愛護圖書

使用書籤(或絲

線)

及時修補

1 走,我們去植樹

素質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 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放錄音《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在音樂聲中,老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春天已經來臨了,在這和煦的春光中,你們想去植樹嗎?(想)

那我們就一起行動吧!(板書課題:《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思路。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課文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記號。

3、交流、討論。學生質疑並解決,重點問題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麼意思?

B、音符:表示音調高低的符號。

C、版圖:戶籍和地圖,引申爲國家的疆域。

D、植樹有什麼好處?

E、爲什麼說一棵樹就是一座綠色工廠,片片樹葉都是快樂的音符?

4、再讀課文,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B、糾正學生的讀音。

C、自由練讀課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講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的活動。

二、(2-6)講植樹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這一小節你讀懂了什麼?

3、理解“和煦”

4、“邁開輕快的腳步”說明了什麼?(說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去參加植樹的情景。)

5、指導朗讀,要讀出輕快、有力的語氣,讀出少先隊員的蓬勃朝氣。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下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回憶第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自由朗讀第二段

2、說說第二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3、少先隊員到什麼地方去植樹?引導學生想象省略號後所省略的內容。

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些地方——“到處”

4、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

5、細讀3-6小節,思考:植樹有什麼好處?

6、討論、交流並板書:

綠色工廠

綠色寶庫

增添新綠

綠色希望

7、進一步理解詞句,並指導朗讀。

A、結合光和作用讓學生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幸福健康。”

B、“綠色寶庫”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森林是“綠色寶庫”?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好處?

指導讀好第四小節。

C、聯繫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什麼是“綠色的希望”

想象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的景象,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5、6節。

D、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同學們,植樹的好處多不多?(多)植樹的意義如此重大,讓我們動員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樹吧!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一節。

齊讀第7段。

四、背誦指導

1.放課文錄音三遍,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讀。

2.指導朗讀技巧。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分組背誦課文

3、學生聯繫實際,說說植樹還有哪些好處?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

六、板書設計:

1 走,我們去植樹

綠色工廠——健康、幸福

增添新綠——染綠版圖

綠色希望——沙退鳥舞

綠色寶庫——建設“四化”

七、教學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這不是一篇假詩,不是一首想像詩,而是一首實踐加思考的詩,是一首通過實踐來說理的一首詩。植樹是爲自己、爲他人、爲人類、爲社會、爲今天、爲未來創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境。這一句句創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爲大多數的農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着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也應該引導他們學着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的感動。課後有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模仿着課文的形式,讓學生以詩的方式介紹,也許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

既然詩是一種創造,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擁有這種創造。這也是母語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5

《頤和園》是一篇說明文,按照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是總的介紹了頤和園的規模和地位,中間部分分別介紹了頤和園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建築物。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就使學生對課文的敘述順序和大致內容有所瞭解了,並且對頤和園有了一個總的'印象,那就是頤和園既是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

第二課時就具體來感受頤和園怎樣是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了。課前做好了演示文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圖文結合,每學習一處景物都出示相應的圖片(幻燈片)。在瞭解長廊這一處建築時,先出示了長廊內部精美豪華設計和圖片,然後讓學生們默讀描寫長廊的這一部分內容,看看長廊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在旁邊做出簡單批註,爲什麼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用筆畫下來。對這一處建築的瞭解是由老師帶着學習和體會,也就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另外幾處建築的瞭解是採取自學的形式,自己喜歡哪處就學習哪處,方法與學習長廊的一樣,給出學生自學的時間,學完後同桌互相交流,最後在全班彙報,同時把課前查到的有關資料向同學們加以補充介紹。

由於學生們已具備批註的能力,又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因此對每一處建築的特點能夠找出來,並能體會出課文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語文實踐活動2的習作就是選擇一處自己印象深的景點進行描寫,學生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掌握了總、分、總的敘述順序;詳寫和略寫;用數字說明及由點到面的寫作方法等,這些對這次習作都是很有幫助的。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6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教學策略:大膽放手,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1、學生自己查字詞典理解“將心比心”字面上的意思。

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肯定。但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2、自學課文,弄懂課文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

(2)護士在爲母親輸液時,兩次扎針都沒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親攔住了,還說了一些鼓勵和關愛的話,讓“我”和護士都很感動。

兩個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愛幼,,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從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後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7

:admin 這次聯教課,我們組選了第五單元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長城》。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扇窗口。在教學本單元課文時要將課文的學習和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查等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激發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長城》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以學生朗讀爲主,在朗讀中感受長城長、高大堅固及氣魄雄偉的特點,在朗讀中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因此,我確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對照插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詞。

2、學習由遠及近,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瞭解長城長、高大堅固及氣魄雄偉的特點,感悟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讚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於是我設置的步驟是:圖文對照,逐段學習。

長城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瞭解了它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啓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聯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沒有……沒有……”(設備的簡陋);“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覆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築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在充分的讀書後發揮想象,“你站在長城上,想說什麼?”以想象促說、促讀,充分感悟中心句,體會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由於時間的關係,最後對文本的拓展,我選取了一首詩歌讓學生吟誦,旨在讓學生的激情再一次砰發。但是沒來得及,使整節課不是很完整。

通過這次聯教課,通過黃校長和老師們的評課、議課,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方面很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多讀,多說,多思,多寫。學生讀書後我應創設各種機會放手讓學生完整地講出自己的感悟,在學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後我再適時指導,不能害怕學生講不出而浪費時間。也就是說這種能力的'培養既要有方法上的點撥,但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實踐,留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在下水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本領”。如果我們教師不多給學生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樂於不善於思考問題而只會坐等教師講現成答案。這也許就是古人所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吧。

另外語文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教育,應多把語文和我們情感認識更緊密地聯繫起來,讓語文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心裏。學習完這篇課文後,同學們都認識到了有形的長城的作用是抵禦外強,保衛國家主權。課文中長城的知識點學生也許能掌握得很好了,但長城是令中華民族驕傲和自豪的萬里長城,更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象徵,我們國歌中就有這個新的長城,但是我沒有利用這個契機,及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與時俱進的愛國情感教育,從而進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層次主題──在我們心裏築起一座無形的長城,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保捍衛、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樣才能將課堂提了一個高度,學生胸中迴盪的熊熊愛國豪情才根深蒂固,長城的精神纔會世代傳唱,永放光芒。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8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後,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

在讀的片段裏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爲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

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9

1、兩個課時下來,雖然節奏還算緊湊,可是在某些環節上,由於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時間沒有控制得太好;而對於口語交際環節,設計的.問題還是不夠具體,特別是深感自己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匱乏,沒有起到及時點評的效果。

2、板塊與板塊的連接詞語說得不好,“我的發現”轉到“日積月累”時出現詞語空白,連接不順暢。

3、沒有利用好兒歌《走山路》中的圖片,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再讀兒。

4、要熟悉教學內容,不能被課件牽制。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0

教學時我主要努力是創設情境,將作者的情感轉化成學生的情感,設法使學生從旁觀者的角色轉爲當事人的角色,讓學生進入大詩人李白的內心世界,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學生彷彿已不是學習者、朗讀者,而是那黃鶴樓下江邊的李白,他們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詩描繪的意境中。正是因爲學生已感受到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感受到分別時的惆悵,才能深情地吟誦。學生在吟誦中所表達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自內心的情感中,是內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這節課的.教學亮點在第三和第四步。第三步:教師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放手讓學生說看到的畫面。這樣,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詩的意境。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即:給了學生打亂順序理解詩句的自由。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第四步: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故事情節,感悟人物內心世界,與詩人達到情感共鳴。最後的感情朗讀自然會很到位。學生批文入境,情景交融,讀出了離別的傷感和心境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1

經過三年的學習強化與教學指導,四年級的絕大部分同學各項行爲習慣已構成,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構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華、棄其不足,總結過去是爲了更好的服務於將來,那麼,爲了四年級語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爲了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個大的進步。教師務必要做好教學反思:

第一、繼續強化識字寫字教學。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雖然這學期已經是四年級下期了,但仍然要重視識字和寫字的教學。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講究方法,提高質量,堅持多認少寫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識字經驗和熟識的語言因素,教給兒童識字方法,鼓勵兒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在識字過程中必須重視寫字的指導,不僅僅要求兒童把字寫對,還要做到姿勢正確,把字寫好,寫漂亮。

第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探究,認真備課,轉變以前那種單一教學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改變以前那種老師想放又不敢放,總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前那種因引而不隨,啓而不發則包辦代替的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爲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學中,要把握了課文的特點,既要體現老師的主導,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的舞臺。

第三、重視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的培養,透過多種方式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使兒童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掀起了學習的高潮。讓兒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從小激發兒童學習的成就感。

第四、注意德育滲透,體現語文的情感性

";新課標";指出:";培養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不就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就應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透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在今後的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蘊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第五、培養語文素養,體現語文的學科性

在教學中,個性重視對兒童語文素養的培養要充分利用教材優勢,注重兒童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對兒童進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兒童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第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

今後的教學,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另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時爲了趕進度,閱讀教學不夠紮實,學生普篇閱讀潛力很差。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語文的用心性不高,家長配合不夠,由於各種原因,自己輔導又不到位,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落後。

第七、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今後的教學,我要進一步提高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熟練程度,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使語文課上得更活潑更生動更形象。還有,對課堂氣氛調動的潛力上還需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藝術,還要更加註重學生朗讀潛力的培養;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思想品質得到陶冶,從而進一步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的思想感情,到達教學的目的。今後的教學,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另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2

面對着期中語文試卷,幾多感慨,幾多欣慰,幾多憂愁,幾多辛酸。原因是小學四年級是一個過渡的年級,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變化。這微妙的變化,學生也起了變化,兩極分化明顯,爲了不讓每個學生掉隊,在教學的多個方面我進行了探索,下面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學段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面對學生差異

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學困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等,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三、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學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2、愛因斯坦認爲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 “以人爲本”,閱讀教學“以讀爲本”。“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假如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四、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在教學中,我儘量把學習的進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們常說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比如,教學《平分生命》一課時,我是這樣教學的: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學生字新詞,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語文的敏銳性。在整個教學進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抓住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質疑、圈畫、思考、討論、交流……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

總之,新教材充滿着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法上多創新。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與前幾篇課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冰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有過着怎樣的童年生活,體會童年的大舞臺對冰心一生的`重要影響,並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既注意觀察,又用心思考。

針對於教學重點,我教學本課時主要是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所謂的“大舞臺”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邊、炮臺、營房等,而正是這些經歷讓冰心有了以後書寫的素材,爲她能成爲作家提供了不可剝奪的經歷。經過引導,我班的學生基本能夠理解,爲了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我還在教學完第一課時後,進行了拓展:你的舞臺有哪些,你準備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臺?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才是讓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而學生們也願意將自己的舞臺給他帶來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教學本課,給了我深深地啓示,那就是多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來教學,會使他們的學習更有興趣。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4

《觀潮》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有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下面我就談談上課的體會。

一、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扣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做文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領悟錢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牆”、“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的景象。

二、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爲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

三、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整篇課文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

四、改進不足,完善課堂教學。

一堂課下來,感覺有幾個地方把握不好: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閱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爲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於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於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後還要加強訓練。

3、評價的方式單一。在學生髮言時,老師的評價方式過於單一,沒有更好的起到鼓勵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習興趣。以後還要多學習一些有效的評價方式,調動課堂教學氛圍。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有滿意,也有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改進不足,盡力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有所收穫。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5

"日積月累""趣味語文"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在"以誠待人"這一主題的統籌下安排的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目的是豐富學生的積累,瞭解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要以學生自己閱讀理解爲主,並組織學生交流。通過本文的學習,意在使學生感悟到誠信這一主題。

課文的要求非常明顯:讓學生積累有關誠信方面的古詩文名句和由"信"字組成的詞語,這不僅能豐富語言積累,而且能使學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激發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並把所學延伸到課外。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在課堂上呈現出比傳統教學更有情趣、更有活力的教學場景,它的意義遠遠不止在於讓學生會讀會背有關誠信方面的古詩文名句和由"信"字組成的詞語,其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它對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的激發,在於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還有意識地進行了應用,同類拓展。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強化語文的'教學重點,又激發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爲把所學延伸到課外埋下伏筆。

反思我研磨的課堂,看到了我的誤區:

一、課前沒有佈置學生預習,致使課堂中學生不能理解古詩文名句,在此耽誤了太多時間,不能達到預定的"按時完成教學內容"的目的。

二、在備課方面備得不夠細。在講到"日積月累"指導學生讀古詩名句我範讀時,有學生指出"論語"中的"論"不是讀第一聲,而是讀第四聲,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說是查過字典的。課後一查,結果是學生在說假話。

三、留意度不夠。在課後的評課中,老師們提出:在教學中,有兩次學生讀錯拼音,我留意到,並沒有及時糾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