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3.06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走進文本走進春節裏

老舍筆下的《北京的春節》,京味京腔中散發着老北京特有的年俗,領着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老百姓的春節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弄清寫了春節裏的哪幾個日子?也就知道了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那就跟隨老舍的描寫一起過一回北京的`春節,品嚐一下春節的味道。

走進臘八,臘八粥的飄香,雜拌兒的好吃,一下讓我們聞到了北京春節的氣息。學生在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中喜歡上臘八的京味。除夕真熱鬧,自由讀,談感受,個性品嚐年三十的風味。接着師生引讀,男女生引讀品味除夕的熱鬧,一次一次誦讀,身心與文字一起愉悅年三十的習俗。順勢延伸寫一寫“我家的除夕”,在老舍文筆的啓發和帶動下,學生用文字洋溢着自己除夕的快樂,喜慶。來到正月初一,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新年就這樣談話間來到我們身旁。正月十五鬧元宵,我們美美地讀,分層次讀,小組競賽讀,那各式各樣的燈在我們讀中恍若就在眼前

鈴------下課了,一節課過完了一個北京的春節,那習俗,那純樸,那年味,在我們眼前,在我們嘴裏,在我們心裏。過年真好。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燈光》主要是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珍惜、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繫。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首先,抓題眼,初識英雄形象。

教學時,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後,我緊緊抓住課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文爲什麼以“燈光”爲題?課文哪幾處寫到了燈光?以此引起學生的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圍繞寫到燈光的句子,根據學生的發現,老師做順勢引導,幫助學生逐層理解,漸漸深入,一邊讀,一邊理解。通過課文的進一步學習,學生了解到,郝副營長因書中看到孩子在燈光下看書而憧憬未來,郝副營長爲了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點燃書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犧牲,但卻贏得了圍殲戰的勝利。學生初步感受到郝副營長關心下一代和捨己爲人的品質。

2、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緊緊抓住課文中三次出現的“多好啊”這一線索。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分別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相關語句畫出來,深入思考:他們在說話時,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多好啊”僅僅是指在燈光下看書嗎?讓學生從中體會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小組合作,與同學交流。

細讀三處“多好啊”,讓學生明白,這裏“多好啊”不僅僅指孩子們能在燈光下學習,而是郝副營長憧憬戰爭取得勝利後,孩子們有更優越的學習環境,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祖國能繁榮富強。正是對未來的這種美好憧憬,郝副營長才會在後續部隊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機關頭,冒着生命危險,點燃書本,爲後續部隊找到前進的方向才取得戰鬥勝利的勇氣。此時,郝副營長的英雄形象已在學生心中樹立。

3、最後,比今昔,銘記英雄事蹟。

學到這裏,我突然把學生的思緒從戰爭年代拉回現實,讓學生說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戰爭年代有什麼不同?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我們該如何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此時,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學生已有了很多感受,而現在的優越生活學生更是親身體驗,因此課堂氣氛已非常活躍。此時,我順勢讓學生思考,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靠千千萬萬像郝副營長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後,以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報效祖國結束本堂課。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說話。

三、不足之處

不足的是講解過多,學習詞語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往後的略讀課文中,會放手給學生自學、自悟。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自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爲什麼以“燈光”爲題?接着在瞭解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畫出有關描寫燈光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然後齊讀文中描寫燈光的語句。通過在“讀、悟、說、讀”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散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質。最後拓展延伸,暢所欲言:(欣賞都市夜景圖片)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後,得到了許多的啓示,教師及時提供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從現實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啓示,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第三單元圍繞“詩文精粹”這一主題安排了3篇精讀課文——《三打白骨精》《詞兩首》《螳螂捕蟬》,一篇獨立閱讀課文。編寫的意圖是吸收祖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體現了孫悟空善於識別妖魔詭計和勇於降妖除魔的本領。《詞兩首》中的第一首詞《如夢令》,詞人李清照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遊情景。《漁歌子》則勾勒了一幅具有濃郁江南風味的“垂釣圖”。《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藉助“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讀書要有選取》則向我們介紹瞭如何在茫茫書海中選取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的方法。在教學完第一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後,讓同學們進一步總結學習古詩詞的方法:1、同桌交流理解的字、詞。2、不理解(的.查資料或問老師。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詞的主要意思。4、品味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並將自己的感受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重組課文,構建板塊

我個人以爲,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就應根據學生狀況,或大膽取捨,或切換段落,或從課外補充在課文基礎上設計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使學生能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意地學習。而不是一概從頭到尾,每篇課文都細細給學生“梳理一回”。我在教《螳螂捕蟬》這一課時,並沒有“循規蹈矩”逐段教學,而是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資料,一節課就那麼幾個教學環節,十分簡潔,卻又“針針見血”,把教學重難點一一落實解決:1、直接由課題入手,直奔“螳螂捕蟬”的故事並進行復述;2、完整地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學生質疑後討論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爲什麼不在大庭廣衆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勸;3、課文表演,先練讀對話,再每個人就當時情境寫臺詞,兩位學生上臺做“吳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導演。

整個課堂教學環節安排雖然改變了課文的“序”,但以發展語言理解和運用潛力爲主線,科學合理地安排了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實踐活動,個性是匠心獨具地把朗讀、感悟、想像、複述等整合成幾個生動活潑的綜合的板塊,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展,真正地到達了以簡馭繁、以一當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展語言,注重創造

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疏可走馬”處自然能夠讓學生根據課文語境動動筆。所以我特被重視讓學生創造性地補充課文空白。少年爲了勸說吳王,拿着彈弓一連在王宮花園裏轉了三個早晨才覓得機會,碰到吳王。花園裏此時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就讓學生以寫臺詞的形式補一補,在學生表演時做旁白用,結果學生寫得十分成功。這是一位學生的練筆:清晨,朝霞映紅了吳王花園。鬱鬱蔥蔥的樹木、五顏六色的鮮花都被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幾隻黃雀躲在樹叢裏歡快地鳴叫着。這時,一位手拿彈弓的少年,正在花園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時地朝吳王的寢宮東張西望,似乎在等什麼人,卻又裝出一副專心打鳥的樣貌。露水沾溼了他的衣裳,他也渾然不知。這時(學生開始上場表演。)

三、自主質疑、訓練思維

老師的問題過多,對時間固定的課來說,就意味着學生疲於應付。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在設計時,突出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並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讀完故事後,我引導學生質疑,並討論關鍵問題:那個少年爲什麼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發表獨立見解,主動地獲取知識,並相機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次讓學生回顧全文、整體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勸。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爲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超多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理解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這一節課下來,留個我許多的思考。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本單元的主題爲“師恩難忘”,安排了《莫泊桑拜師》、《理想的風箏》、《孔子游春》、《明天,我們畢業》四篇講讀課文。

《莫泊桑拜師》剪裁合理,詳略得當。對如何拜師求教濃墨重彩,詳加敘述,使學生從莫泊桑的成功中悟出寫作成功的祕密,從中懂得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從而有效地指導自己今後的作文。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要人們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用心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繫的。

《孔子游春》人物形象個性鮮明,透過人物的言行舉止的描述,使孔子的博大精深、慈祥溫柔、子路的豪爽性急,顏回的善於思考、溫柔謙遜都躍然紙上。文章結構逐層推進,一波三折,跌宕多姿。另外,文章較多地使用四字短語,使得文章語言優美生動、琅琅上口。《明天,我們畢業》作者透過對六年學習生活及成長曆程的回顧,以抒發濃濃的眷戀之情,資料真實,感情真摯。

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賞美、創造美的潛力;並能在個人自由生活的同時承擔不可推卸的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職責。以到達弘揚道德價值和審美價值,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時代風尚的關懷人生的終極目的。以學生爲根本,從學生心靈深處挖掘創新潛能,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精神。搞活語文課堂,構建多向互動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得到延伸。

1、以教爲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爲重心。國內外的教學改革都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從傳授知識轉移到發展智力,培養潛力。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也應這樣,不論是採用暗示法、發現法,或者自學輔導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都注重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激發求知的慾望,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使之不僅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同時,教師要爲學生帶給特定的學習情景,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重質疑交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課。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爲:“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學生能自己質疑提問,說明學生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教師透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用心參與、主動探索、爲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透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羣體、羣體外向學習法等形式的交流,培養獨立思考、商討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造潛力;透過課內外結合的教學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教學完《鄭成功》這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穫:

1、抓住課文語段,引導學生感悟鄭成功的人物形象,談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引導學生想象等,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

2、在不同語段學習的過程中,扣住學生的感情線索展開教學,學習第2自然段,突出恨透,學習第三自然段,激發出慷慨激昂,學習第4自然段,激發出激動的心情,學習第5自然段,激發出大快人心的心情,學習第6自然段,激發出高興的`心情,學到最後,要激發產生敬仰、崇敬之情。這樣,學生才能用心去讀,用心去悟,才能蕩起情的漣漪,受到感染。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6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的創設情境:上課伊始,通過課件一分鐘的展示,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分鐘,但緊緊扣住時間這一概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爲下面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樂朗讀,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心靈的傾訴和思緒的流逝,語言都很美。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儘量與一致,與課堂的基調相符。如:是啊,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也感觸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的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第三,注意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說一說學了課文後,你想到的關於時間的詩詞或格言。

教學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能準確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由於學生是初次接觸散文這一體裁的文章,如能引導學生比較與記敘文,說明文的不同,會有助於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關於作者朱自清的資料,不應出自教師之手,這樣便失去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機會。

3、設計中雖是以讀爲主線,以讀激情,以讀導練,但在教學中讀的還不夠,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7

這段時間,六年級語文教學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總複習。複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複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複習的效率和效果是學生能否獲得大豐收的關鍵。因此,複習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好基礎知識。

針對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因時間久,部分已遺忘的共性,本着“依綱*本”和“溫故知新”的原則,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複習。如拼音、字的音、形、義,古詩的背誦默寫,積累運用中的讀背內容,要求會背誦的課文等,必須讓大部分學生熟練掌握。

二、根據學生特點及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

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訓練方式靈活多樣。平時學生看的題樣少,練的題型也少,現在,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如連詞成句,把句子寫具體,如何區別運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樣互相轉換,擴句縮句、寫比喻擬人誇張句,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說明方法等都應讓學生勤練。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輔導,還應多關注中下生。

三、應加強閱讀理解的'課堂限時訓練

並重點講評答題技巧,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難句、長句,逐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走向思維正確的方向。還應該多給學生提供不同題材的課外短文,設計多樣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去完成。特別是用好複習綜合卷和複習冊,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四、習作方面

教給學生如何根據題目要求把一文多用。寫作在試卷中佔40分,分值不小。但多數學生平時不願意寫,也懼怕“寫”,認爲這是丟分題,其實不然,通過強化訓練,學生都可以拿到分。還要不斷地給學生總結不同體裁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中經常用到的詞彙、短語和句型,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就要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複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8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錢學森》教學設計及反思

富川蓮山洞口完小 葉思濤

【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名人風采”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

元所選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身份名人的愛國之情,讓學生

感受愛國報國的赤子深情,學習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

《錢學森》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

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爲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

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不長,條理清晰,易於整體把握。但對於錢學森學生知道的不多,

有必要課前發動學生查找錢學森的有關資料,最好能將感受最深的資料變成自己

的語言,練習表達,爲課上交流做準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人的文章已經

閱讀了不少,基本上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來感受人物,但感受不夠

深刻,對於側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感受也不深,都有必要加強引領,讓學生

走向深入。

【教學重難點】

1、聯繫上下文,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品味,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

想感情,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2、初步體會倒敘寫法的基本特徵和表達的好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人物,揭示課題

這一節咱們就來了解一位身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但一刻也沒有忘記

祖國的科學家——錢學森(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瞭解學情

1、結合你搜集的資料,說說你對錢學森的瞭解。

(課件出示)介紹人物背景

2、檢查生詞。

(課件出示)我會讀:

屈指一算 魂牽夢繞廣闊無垠

運載火箭劈波斬浪 水天一色

卓越 袒露 眺望 穩健 前額

富裕誠懇貢獻 赴美留學

(1)提名讀。

(2)齊讀 。教師及時正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文章讀通順了嗎?本文共7個自然段,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讀完後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2)說說讀文後的初步感受。

三、精讀人物語言,體會愛國之情

1、提出要求讀課文

再讀課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題目,你知道文章是寫什麼的?寫人的文章一般要描寫人物的哪些方面?這篇文章重點描寫了人物的哪方面?

文章是寫人的;寫人的文章一般要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這篇文章重點描寫了錢學森的語言。(板書:言爲心聲)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錢學森語言的句子,邊讀邊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錢學森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些話的?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把你的感悟批註在文中空白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堂指導。

2、分析重點語句

(1)(課件出示)“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爲的

是回到祖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

這段話是錢學森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時候說的,雖然身在美國,但他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在美國有那麼高的待遇,生活條件那麼好,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他是中國人,要爲中國人民多做點事。雖在異國他鄉,但他心裏仍然想着祖國,想着祖國的人民。(板書:身在異國、心繫祖國)

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2)(課件出示)“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這句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中秋節,在美國,留學生勸阻錢學森時,錢學森對留學生們說的。當時我們中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就連和他在一起的中國留學生都勸他暫時不要回去。可他卻說,就是因爲祖國現在很窮,所以我們更應當回去。正因爲他熱愛祖國,纔想回去報效祖國。(板書:報效祖國)錢學森明明知道當時我們國家很窮,就是搞起科學研究來也不方便,但他卻願意放棄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到新中國去。因爲他是中國人,他要爲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他想把汗水和智慧灑在中國的土地上,讓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

要求學生帶着感受讀課文。(學生激情朗讀)

祖國現在很窮,需要我們大家,這個“我們”是指誰?(“我們”指他自己也包括留學生們; 錢學森說話時很誠懇。)

“誠懇”是什麼意思?他的這番話中還有什麼意味在裏面?

(指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誠懇:真誠、懇切;錢學森也希望留學生跟他一起回國創造祖國的美好未來)

過渡:其實,這一段不僅寫了錢學森的'語言,還寫了(留學生和美國海軍的語言),爲什麼要寫他們的語言呢? (對比描寫更能襯托出錢學森的愛國。) 提名兩生對比朗讀,在對比中感受錢學森的愛國。

(3)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說:‘錢學森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

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從美國將領的話中我知道了錢學森是個難得的人才,一個人就抵得上五個師。

(課件出示)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說:‘錢學森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從“絕不能”這個詞中我體會到他們堅決不允許錢學森離開美國,回到中國去!

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潛臺詞?

他們如果勸說不行,利誘也不行,可能就要來硬的了。比如派人監視他,或抓起來。

思考:爲什麼寫美國將領的話?

用美國海軍的話來襯托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什麼也動搖不了,回國的態度很堅決。課文不僅寫到了錢學森的話,還寫到了留學生和美國將領的話,這也是這篇文章與其他寫人的文章不同的地方,.課文通過對其他人物的描寫,從側面烘托錢學森的愛國之情,這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 (板書:側面描寫襯托)

3、我會寫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歷經五年磨難,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在他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一剎那,他內心感慨萬千,在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他會說些什麼呢?作爲旁觀者的你又有什麼話想對他說呢?

(課件出示)請任選一個方面寫話。

錢學森想說:。

我想對錢學森說: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錢學森,但對他的瞭解纔剛剛開始。請課後繼續瞭解,走近他,找一些關於錢學森的書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19錢學森

身在異國

正面:(言爲心聲 )心繫祖國

錢學森 報效祖國 愛

側面: (襯托)

教學反思:

《錢學森》一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爲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執教過程中,我緊緊扣住課後的習題“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錢學森說的話,體會這些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體會錢學森說話是的心理活動。

2、適度拓展,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

3、國內、外生活、工作條件的對比,理解錢學森回國的執着。

以上三個安排,旨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錢學森那課拳拳報國之心。爲了使錢學森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爲了讓學生更立體更全面地感受錢學森的豐功偉績,我引入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對他的評價。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9

我們的小學教師是六年級的教師。他們肩負着學校領導的高期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無限的期望,寄託着學生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了祖國明天的未來和期望。可以說,這是公衆的“希望”。學生們在新的一年裏如何學習,特別是在漢語學習方面?接下來,我想就我參加工作以來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發表一些個人看法:

一,關注新單詞的教學

新單詞的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雖然六年級是高年級,但新單詞的教學並不像低年級那麼繁瑣,但是,我們的老師應該把學生掌握新單詞作爲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授課前預習課文。在預習期間,要求學生寫下並交上本課準備好的生詞五次。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寫新詞的程度和錯誤在哪裏,這樣老師就可以掌握學生寫新詞的第一手信息,在講新課的時候,我們可以重點指導有很多錯誤的新詞的寫作。這樣,問題的發現就提前了,並且爲解決問題預留了足夠的時間。世界萬物的發展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漢語新詞語的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豪斯遺忘定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和複習間隔的時間,因此我在每節課後給學生聽寫,記錄學生犯許多錯誤的生詞,並通過每節課。如果我聽寫不及格,我就在這裏聽寫,直到所有學生都通過爲止。在每個單元結束時,聽寫在每個單元中進行,直到所有學生通過考試。通過單元后,在每節課中聽寫有許多錯誤的生詞,以加強鞏固和加深記憶。隨着練習次數的增加,學生們自然會變得熟悉,考試也會像老師聽寫一樣簡單。

二、從整本教材出發,關注重點培訓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將整冊教材分成若干組,也反映了一組教材的訓練重點。這種安排也非常有利於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在一篇課文中,經常有很多事情要談,不可能涵蓋所有方面。即使能做到,學生也不會有什麼收穫。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爲主線,將教學重點濃縮到每一篇課文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的精髓。

三、實施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比例相當大。拿一些學生從未憑空學過的文章給學生做。事實上,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技能的調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在平日的課堂或課後練習中,我們不僅要完成一篇文章或一篇閱讀,(),還要教孩子們做某一主題的方法。例如,在解釋課外閱讀時,看看這篇文章是用人寫的還是用材料寫的?寫人的方式是什麼?要寫的東西有什麼特點?這兩種文章將如何在考試中測試?如何在上下文中理解單詞?如何總結段落的意思?不同種類的文章有什麼不同?Hellip和Hellip對於我們在日常課堂和練習中可能遇到的文章或主題的類型,我們的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類和分類,並教授他們所有這些學習方法,以便學生在閱讀和實踐中學習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可以將其轉變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我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經常寫作,多練習,積累材料,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也不是一天的'工作。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和閱讀筆記,在課堂上建立小練習筆記本,在課堂上寫小練習筆記本。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合成材料。當他們遇到漂亮的段落、句子甚至是一個好字的時候,他們可以提取它們,仔細閱讀,甚至背誦它們,我認爲只有當我們頻繁地寫和更多地練習。不斷積累作文材料,才能爲學生寫好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學生的作文不可能像老師希望的那樣流暢、優美,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以我今年教的班級爲例,班上63名學生很難在一週內批改作文。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學生寫完草稿後,我首先要求他們把作文抄到作文活頁紙上,每天定量複習。我首先複習每個學生的作文。我非常欣賞這篇文章寫得好的部分,並在不滿意的地方禮貌地提出建議。和學生一起復習後,我要求學生把修改後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這將節省再次審查的時間和精力。書面作文將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閱讀,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對相對流暢的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如果像這樣修改很長時間,學生的寫作技能應該會有很大的提高。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與低年級教學相比,六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六年級是一個過渡期,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如六年級識字不是重點,但生字學習對部分學生來說又有困難,故必須佔用一定教學時間,無法輕視;拼音知識在一年級就該完全掌握,而本班學生卻有聲母混淆、韻母不會的現象,還得再來一次拼音教學;閱讀中,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全面;寫作練習要求不拘形式的寫出見聞,感想等,但新教材中跨度太大,學生對作文深感頭疼······面對新教材的這些問題,我在在實踐中反思,摸索中前進。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在對教材、教參深入學習、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運用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如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的瞭解後,在教學過程中就能揚長避短,相互補充。如教材着重培養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注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教材中的閱讀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從而不至於挖得過深,學得困難,讓他們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真正實際,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科學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生成有效課堂。只有這樣,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案,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着重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限,教師的指導作用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教學行爲,使課堂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一起成長,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如果只掌握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作文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講要求,讀讀例文,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拓寬課堂領域,最近我又在思考,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將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已到了及時充電的時候了!多讀些教育理論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同志學習、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由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以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爲了解決問題。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爲閱讀是教師、學生、文體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就能實現教學目標。整課堂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課上成科普、生物、思品課不可取。不管你在課上擴充的事,什麼材料,採用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爲聽說讀寫服務,爲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服務。

5、課文不能丟。不能拿新課標中提倡的“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爲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去追求所謂的“創新”“創意”。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1

今天,我在一本婦女雜誌上看到由詞寫作文的內容,此信息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第52頁,細細地讀了作文要求。我想,這個作文訓練多新穎呀!比現在我們語文課本上的習作訓練強多了,看到一個個小作者的習作內容,我按奈不住蠢蠢欲動的心,我的學生會寫嗎?這是過去從來沒接觸的作文練習。今天正巧是作文課,何不讓學生試一試呢?上課了,我拿着這本書走進教室,我把這些詞抄在黑板上。

A:月色靜悄悄雨照片擁抱家鄉難忘回憶

B:微笑冷解脫疼痛潔白暈眩露珠光明

c:丁東冷清清明晃晃咔嚓咣噹街酸溜溜爸爸

我先讓學生猜猜要做什麼,同學們好奇心極強,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有的說:“用這些詞說一句話。”有的說:“用這些詞講一個故事。”……同學們相互肯定,又相互否定。有的同學焦急地說:“老師,你就告訴我們吧!”我見時機已成熟,便對同學們說:”你們想不想用這些詞寫一篇文章呢?“同學們聽後,面面相覷,有的呀了一聲。我說:“怎麼啦,有問題?”我把寫作要求告訴同學們,同學們心裏有了底,有的躍躍欲試,我說;“給你5分鐘時間的構思,選擇好事例,展開豐富的想象,體裁不限,看誰的構思新穎,奇妙。我還要和同學進行比賽。“同學們聽了,非常高興。比賽開始了,只見同學們拿起筆,一會雙眉緊索,一會眉開眼笑,勝券在握,我也抓緊時間開始寫,由於平時都是學生寫,我批改,好長時間沒寫,鋼筆好像不聽使喚,我穩定好情緒,思路慢慢打開,材料在腦海中應允而生,行雲流水。僅用了十分鐘時間,《難忘的一次春遊》已經完成,仔細讀一讀,覺得很滿意,再看看同學們,有的已經寫完,有的即將完成。稍等片刻,同學們的佳作已經完成。我率先讀我的作品,同學們聽後,不由自主地爲我鼓掌,接着是同學讀自己的作品,師生聽後,也爲他鼓起了掌。我聽了同學們的作品,構思新奇,語句通順,敘事完整,語言優美等,令我大吃一驚,我也爲同學們喝彩。就這樣,一節作文課在輕鬆自在中完成啦,我和同學們都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我想:只要讓學生放開寫,寫他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九年級語文教學與七八年級有明顯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較勢利,那就是一切爲了中考,爲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學導向旨在引導學生應對及操作中考試題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知識點的梳理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學生到了九年級,相應的知識點也到了一個可以歸納總結的時候,很多的閱讀文題目其實也都是在以各種形式在考知識點,可是我們的九年級學生,到了臨考前,諸如連人物描寫的幾種角度(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諸如修辭手法的幾種形式(比喻、排比、擬人)都還是模糊一片。雖然我臨時突擊,以結構圖的形式把知識點給予明確的概括,在閱讀文章中予以強化,可是張冠李戴的現象依然是相當多的。

單靠九年級的複習突擊,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時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就把知識點的梳理系統化,滲透進日常的教學,學生對知識點的瞭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他們對知識點就有了一個消化到內化到運用的過程。考試中類似的題目對他們來講,就不會再具有如此的難度。

二、要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很簡單,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但是長期下來,學生一個養成了惰性,二來,對聽來的答案他們也難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讓學生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養成藉助學習資料自己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的自學能力會有更多的提高,他們的知識面和字詞的`積累以及語感反應都會有更樂觀的表現,碰到這樣的選詞填空的題目,也會更有信心。

三、要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很多時候,學生在碰到類似的閱讀問題的時候,信手寫來,憑着感覺走是最常見的答題方法。其實,閱讀文章的答題也是有技巧有規律的。文章中關鍵句子的把握,答題時關鍵詞句的出現,常常就可以讓閱讀問題的回答變得又快又準確。

如果學生在答題前就有這樣的答題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現在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上,從內容看,不外乎爲塑造人物服務,從結構看,或作鋪墊,或埋伏筆……那麼他們在答這道題時,答題的大方向是不會出錯的,同時,這樣的答題技巧也會自然地對他們的答題語言進行約束,出現更多的得分點。

這樣看來,我以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一定要搞閱讀文的題海戰術,但是,做一篇文章,卻應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讓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瞭解出題者的出題意圖,熟悉並掌握一些經常出現的題型的答題技巧與規律,並能在閱讀文訓練中發覆運用。

四、文言文考查試題越來越具有強烈的背誦及遷移性質。中考文言文試題中解釋加點字意義的出題範圍內容基本上全是從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中來的,另外翻譯句子的評卷方針是意譯不給分,直譯時關鍵的一個字漏譯也會被砍去一半分。這種嚴格到殘酷的評卷方式使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變得相當嚴肅。總結以往的失敗教訓,九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更應偏重於授課的細緻,細到每一個字的意義都不能馬虎。老師講課時絕不允許只串大意而不通詞素,必須引導學生養成一字一字的翻譯習慣。另外,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除專有名詞外一率得會背,包括個別較難句子的整句翻譯也要張口就能背出來。背誦的實惠不僅能應對課內文言文的試題,課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學生對課內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記憶。我學生一課一課背,教師一課一課落實,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遷移到課外。剛開始時學生不會遷移,一見到課外文言文就懵了,

五、就是學生最沒把握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了。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成績的唯一方法當然是老套的做題戰術。但九年級上半期及下半期開端,不應該是學生的題海戰術,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其實我發現七八年級時,學生基本上不明白現代文閱讀得分技巧,問十個同學十個同學回答現代文閱讀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學拿着筆不知道怎麼表達他蒙的那點可憐的答案。所以,現代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是學生提高閱讀分數的心鎖。教師把重點放在答題技巧上而不僅僅停留在對標準答案上,學生閱讀分數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訴學生議論文、說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來;寫景或寫物的散文大膽的往人身上靠,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當然並非所有現代文閱讀題目的答題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標點、字音字形、詞語意義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語言的得體等就另當別論了。

六、最後說說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華又實,華而不實、實而不華、不華不實。又華又實是任何時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這裏不做贅述。具說華而不實已不再時髦,實而不華反佔先機。對此我有不同理解,讓學生一本正經地下功夫寫實比讓學生耍筆桿子寫華更難,而且出力不討好,得分往往更底。華美的文字和華美的裝修一樣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碼體現了學生運用文字的嫺熟性,如果不慎不實了,評卷老師也不忍心痛下殺手,得分往往比預想的高。這些學生已經在九年級以前訓練過了,九年級時要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儘量在作文裏出現帶感情色彩的詞,讓評卷老師不知不覺地受你蠱惑;三是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四是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

總之,語文的教學還是應重在平時,所以,九年級的語文教學最根本的是抓住課堂,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這也是以後努力的方向。

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裏的學習依賴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情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情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爲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情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天練二十分鐘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起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通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爲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通過大量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能力。

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能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紮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能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情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中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內容,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應該儘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複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和.鑑賞與評價能力。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較差,不能規範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考試中發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偏題、扣題不緊的很多。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題眼。文章要求以記敘爲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學生不明確記敘與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區別,文章體裁上不能淪爲“三不像”,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後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繼續抓基礎知識。在學習中要強調多讀多背,多接觸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爭做到熟讀成誦,切實加強語言的積累和感悟。

2.重視方法的指導與能力的培養。現代文閱讀,重在研讀材料,審清題意,按點答題。應培養學生準確抓住問題要害,並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因此,應強調學生解題方法的學習和解題規範的訓練,同時通過大量的練習,培養語感和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強審題訓練。另一方面加強平時的練筆,如日記、週記等,一定要養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良好寫作習慣。重視作文指導、作文評改、作後評析等幾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到這幾個重要環節中,可採用個人自改、小組互改、全班評改、重寫一次的流程,讓他們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變“別人要我寫”爲“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爲提高作文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

京劇是一種文化,作爲一種文化在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們從情感上感覺就居無愧是我們民族的國粹入。可是京劇對孩子們來說似乎是有些遙遠,現在的學生對京劇也不感興趣,無論是唱腔,對白,京劇的一招一式都與現實的生活有着很大差距,所以自己對這堂詳查的教學是非常不滿意,只是一味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去講解,並沒有考慮到同學們的興趣,如果對此不感興趣怎麼進一步學習呢。

但這堂課也有閃光的一面。我從讓同學們猜京劇距離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是否聽說過“徽班進京”給乾隆祝壽談起,象講故事一樣,抓住同學們的耳朵。京劇的唱腔是個比較難講的地方,也是本節課我不很滿意的地方,我只是簡單講解了“西皮”“二黃”。如果能現場給同學們唱一段,或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唱腔則更利於同學們的理解。行頭、場面、武場、文場同學們很容易理解。京劇的行當的劃分,四大名旦的介紹,我都覺得進行的很順利。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3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講課,我經常是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當涉及質疑問題,經常是“蜻蜓點水”,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可今天這課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真正讓我體會到了“學生不是有待灌滿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靈。”

在教學本課時,學生能與教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等叫到苗子恩同學時,他站起來,堅定地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長大後,推翻沙皇這個一合理統治制度。”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

事實正是這樣,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苗子恩同學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課外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爲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又如《窮人》的教學片斷中,我努力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說因爲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甚至允許“誤讀”。而從另一個角度,學生們從讀中也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冶。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4

本單元的教材圍繞主題“感悟人生”,安排了《天遊峯的掃路人》《最大的麥穗》《山谷中的謎底》三篇課文及習作五、練習5。下面就《天遊峯的掃路人》談談想法:

一、抓住關鍵的句子、詞語作爲教學的突破口。

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天遊峯的“高”、“險”進行教學。透過“氣喘吁吁”“飄飄悠悠”“一根銀絲”“拋”等一些詞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品味、感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激揚的想象浸透他們的思維

二、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朗讀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培養情感、提高語言表達潛力的重要手段,是說和寫的基礎,是語言文字訓練最常用的方法。詩聖杜甫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朗讀是我國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新課標呼籲朗讀,提倡感悟。

學生品味了天遊峯的特點之後,讓學生透過朗讀來再現天遊峯的高、險。但是一開始學生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及時地進行範讀,力求使學生透過朗讀感悟得更深。

三、難點,實現情感共八鳴

對於“你覺得老人是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精神?”這一難點的突破,我作了精心的安排。讓學生談對“三十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1這一句的看法,並讓學生反覆的讀,從讀中去體會老人的豁達與自信以及作者的情感變化;之後反覆讀“不累,不累,我每一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這一句領悟老人的開朗與樂觀;最後再次直接拋出“你覺得老人是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精神?”讓學生把前面領悟到的情感加以歸納與昇華,實現與教師以及文本的情感共鳴!

雖然本堂課的重點問題都解決了,但是我總覺得有些遺憾:課堂容量太大,這是我事先沒預料到的問題。把孩子們的休息時間還給孩子,這是就應的。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適當切除了部分教學資料。但如果讓我再次上這堂課,我會把理解天遊峯的高險放到第一課時去充分朗讀感悟。第二課時重點解決問題“掃路的老人到底累不累?他是在吹牛嗎?”引導學生自學課文,感悟理解。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5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寫了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圍繞着“燈光”記敘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上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在課堂上抓住了“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理解,然後在小組討論時結合重點詞語談郝副營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個字時,引導學生想象: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檢查閱讀效果時,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引導學生閱讀“導語”,並通過“導語”快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爲線索分小組討論: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爲什麼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通過這些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於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我就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又適時地爲學生介紹了當時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2、激勵導向評價,注重人文關懷。

“評價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這是新課程評價的核心理念。因此,積極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科學的動態評價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是新課程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永遠追求。

(1)在學生課前感知燈光時,爲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我根據他們的發言適時評價道:“你一定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燈一樣懂得默默奉獻……”老師充滿賞識和鼓勵的評價,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在學生初讀感知過後,爲了引導和激勵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指導他們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展開閱讀,我的評價是:“是啊,從你們的發言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感受,你們已經走進了課文。但只知道課文的這些內容還不夠,我們還要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你感受深的句子,還可以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這些評價語言,充分發揮了激勵導向的功能,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能夠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個性化地理解課文,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

(3)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的評價有:“你們都很會讀書,因爲你們已經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體會,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你們的想法就是郝副營長會的想法。那就趕快讓我們一起把郝副營長美好的憧憬讀出來吧!”……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語言是學生學習信心的催化劑。課堂上,不管哪個學生,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讚揚。因此,在以上對學生閱讀的評價中,我儘可能給學生多一些讚賞,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爲了讓學生在品嚐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的同時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我在評價時有不乏給他們一些方法的滲透。這才真正地使評價起到激勵、導向的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